电瓶车禁令下,到底谁得罪了底层?专家点明:别担忧,有新出路!

【编者按:本文为头条原创独家首发,请勿抄袭转载】

«——【·前言·】——»


在中国,每4个人就拥有一辆电瓶车,购买者多以底层老百姓为主。庞大的消费需求,使电瓶车市场成为一块巨大的蛋糕,各类主体纷纷参与其中。

从生产、销售到上路,电瓶车的监管愈发严格,给大量的底层消费者带来了诸多不便。

一时间“保民生”还是“扰民生”的疑问四起。

政府部门为什么要对电瓶车频频限制?

这块巨大的蛋糕如何分配?老百姓的权益谁来保障?今天一文解答你的所有疑惑。

一、哪些电瓶车不能上路?

1.非标电动车

非标电动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白牌车,这些车是按照1999年实施的旧标准生产的。

因为没有防篡改技术,所以有些车辆会非法改装,比如加大电池容量等。

另外,老国标的电动车车身重量比较大,骑行的时候难以操控,容易造成事故。

新国标规定最高时速不能超过25公里每小时,整车的重量小于55千克,电池的电压要在48伏以下。

同时对车身的宽度、长度也做出了限制。总之,是往轻、小的方向改进。

这种改进是把电瓶车定位成灵活机动的小型代步工具,主要是为了更容易操控、减少蓄电池风险、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

从2023年1月1日起,多地明确规定非标电动车禁止上路。

在此也提醒各位购车的朋友们,一定要认准新国标,以免买到车之后不能上路就尴尬了。

2.没有牌照的电动车

每辆新生产的电动车会都会有一个唯一对应的车架号和电机号,一般是刻在车身和蓄电池上的。

购买新电动车的时候,车主可以凭车辆的合格证、购车发票、车主的身份证去进行登记,会生成一个人、车、号码对应的号牌。

如果车辆发生违章,或者被盗窃,交管部门和公安部门可以迅速通过车辆编号找到车主。

如果是二手电动车,也可以通过过户变更车主信息。

以杭州为例,可以在警察叔叔APP上,上传车辆照片、新老车主身份证、车架号等内容,提交线上办理,也非常的便利。

3.改装的电动车

有的人不满足于电瓶车千篇一律的外观,或者对使用功能上有格外的要求,所以会对电瓶车进行改造。

比如把摩托车进行油改电,或者把自行车加装电机。

当然更常见的是把蓄电池的功率改大,这样固然得到了更快的速度,但是也增加了更多地使用风险。

驾驶改装的电动车上路,一旦被交警查到,就可能会被扣钱扣车。

也提醒各位朋友们,不是所有人都是“手工耿”,改装一时爽,被抓修罗场。

二、哪些行为会被查?

电瓶车几乎家家都有,人人会骑;体积小、灵活,容易操控。

在很多人心里电动车跟自行车差不多,仅仅是不用人力去蹬而已。

因此在骑车上路的时候就失掉了小心,在马路上闯红灯、随意变道,不仅扰乱了交通,也给自己带来危险。

走在马路上,经常会看到电瓶车和机动车在十字路口相撞的情况,这种往往是其中一方闯灯拐弯,或者是抢灯过马路造成的。

一旦相撞,受伤害最大的还是电动车的骑手,所以大家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宁等三分,不抢一秒”不是一句空话。

而是无数起血淋淋的教训总结出来的经验。

那么哪些行为属于违规参与交通呢?

首先是违规载人。年满16周岁才能骑电动车上路,只能载12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

其次是不带头盔。骑车的和坐车的都要佩戴头盔,上个月开始头盔也出了“新国标”。

从原来4个头型改成了5个头型,更好地贴合儿童和成人的需要。

最后是不走非机动车道、闯红灯、逆行、超速……总之,对应开车的交通规则,对骑电动车也同样适用。

一旦被交警叔叔查到,轻则几十,重则几百几千的罚款首先是逃不掉的,如果有酒驾、违规载人、驾驶改装车等情况还会被扣车。

三、禁令是否过于严苛?

温州很早就宣布不允许电动车再在市区行驶;福州市也宣布全市禁止销售电动车,为此电动车厂商和经销商还向法院提起了诉讼……

规范电瓶车市场,管理电瓶车参与交通无可厚非,但是禁止销售、禁止行驶确是有些矫枉过正了。

我们知道,骑电动车的多是底层的老百姓,有的是为了省下通勤费,有的是为了买菜、取快递方便。

还有的从事外送业务的人,电瓶车就是他们赖以谋生的工具。

政府一刀切的做法是否扰乱了民生,还是非常值得商榷的事情。

更何况电瓶车的事故率远远低于机动车的事故率,电动车给交通秩序带来了很大混乱的这种说法也显然是站不住脚的。

除了关系民生之外,电瓶车的生产、销售也是一个很大的产业。

我们熟悉的雅迪、爱玛、小牛等等品牌在全国有很多家门店,从小乡镇到一二线城市,解决了许多人的就业问题。

所以对于电瓶车一味地限制、过分的严格是非常不可取的,还是要从老百姓的实际需求出发。

要认识到电瓶车也是参与交通的主体之一,与机动车是平等的,并不存在电瓶车挤压机动车路权的说法。

绝大多数的老百姓都是通情达理的,只要加强监管、教育做到位,谁都不会拿着自己的生命安全开玩笑。

四、电瓶车动了谁的蛋糕?

网络上有人调侃说,限制电瓶车是为了让大家都去买车。

这种想法显然是过于主观臆断了,且不说买不买得起,单从使用功能上来说电动车的一些功能也是机动车无法取代的。

机动小巧、停车容易、不要考证、不用加油,这些灵活性都是汽车比不了的。

还有的网友说,禁令都是有车、有权的人出的,他们只管自己便利,完全不顾底层老百姓的死活。

这种想法更是无稽之谈,中国是法治社会,不是特权阶层为所欲为的地方。

合理的禁令只是为了规范市场、规范交通,保证大家的安全,所以完全没有必要无端揣测,也不存在谁在得罪底层的问题。

结语

大家对于电动车禁令还是要客观、理智地看待,认为不合理的向相关部门或者政府提出意见。

合理的要内化成自己的行为规范,让机动车禁令真正成为“保民生”的盾牌。

对此您怎么看?

留言参与讨论

关注@乔安看财经##在头条看见彼此#

带您更加清楚的了解财经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电瓶车   禁令   底层   非标   国标   头盔   蓄电池   车主   电动车   机动车   车身   民生   老百姓   车辆   交通   专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