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陪拍”流行,安全是前提

“65元一小时,包妆造,探店费用和路费客户报销。”近日,陪拍在各大网络社交平台掀起热潮。平台化经营陪拍的公司应运而生,但入驻平台的审核环节形同虚设,暗藏风险。记者分别以陪拍者和用户两种身份注册,以用户预约时竟匹配到了自己注册的陪拍账号,不过标价竟比记者注册时的报价翻了一倍。

有人有游玩拍照的需求,有人有陪同拍照的时间、设备、技术、经验,双方一“拍”即合,一次陪拍服务的交易就达成了。

当前,多数陪拍发生于个人之间,这种服务与陪逛街、陪诊等性质一样,都是“陪伴经济”的一部分,满足了一些人的需求,也活跃了市场,增加了灵活就业机会。

当然,陪拍服务不都是“美颜”和“笑脸”,有时也会产生纠纷。比如,有的服务提供方为了吸引客户,会对拍摄设备、技术进行虚假、夸大宣传,客户发现其与宣传不符,进而产生权益纠纷;有的双方约定比较粗糙,容易发生“放鸽子”“不守时”等问题。更令人担心的是,陪拍服务多发生在陌生人之间,其中的安全隐患值得警惕。

当然,面对这些问题和风险,没有必要因噎废食。对陪拍业态还是应该秉持包容的态度,采取建设性措施予以规范引导。比如,社交平台应加强对陪拍服务者和约拍者的身份、职业等信息的审核,可要求双方对相关的诚信、安全等义务作出承诺,对相关信息进行备案。监管部门应对居间平台或商家在陪拍服务营销过程中的虚假、夸大宣传行为加大治理力度,敦促居间平台或商家向客户提供全面、真实、准确的陪拍服务信息。约拍者与陪拍服务者在沟通预约过程中也有必要全面详细地约定具体事项,形成更完善的陪拍服务契约,对双方形成更明确有力的约束,从源头预防、化解服务纠纷。随着其发展,监管部门、行业协会等还可考虑设计相关合同示范文本,供双方参考。

时下,“陪伴经济”给不少人带来了便利和美好,对其中的一些风险和问题,有关方面应认真研究,做好指引,对其后续的发展趋势等也要持续关注。

来源:澎湃新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社交   虚假   纠纷   前提   身份   需求   风险   记者   商家   客户   媒体   平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