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吴昊:AI浪潮下存储、元器件等底部信号显现,最早下半年进入上行周期,新能源车和苹果产业链存新机遇

本刊编辑部 | 张桔

编者按

任何一笔投资都是在安全边际与盈利空间之间做平衡,而成长股投资对于上述两个条件的把握尤其困难。在刚刚落下帷幕的公募基金二季报披露季,许多基金经理都在热情期待AI浪潮带来的成长股机遇。这其中,作为明星产品德邦半导体产业混合发起式的双基金经理之一,吴昊专攻成长股投资十多年,并在今年的AI浪潮中斩获颇丰。

对于下半年机会,吴昊在接受本刊独家对话时表示:“下半年会倾向于投资全球顺周期产业链的相关板块,譬如出口链的电子行业。电子行业堪称全球竞争性较强的行业,国内大量电子公司的主要业务都会集中在出口上,存储、PCB、电子元器件、苹果消费电子产业链等都有可能受益于此次全球经济温和复苏,所以会多加关注。”

他强调:“存储、PCB、电子元器件等底部已经形成,说明下行空间非常有限。再看上行空间,现在最受关注的就是服务器或者算力领域。例如最先看到的算力领域就是光模块,已经出现了显著的景气信号——使用量和订单的增加,包括从中期一些公开的数据上也能够看出,整体光模块800G的出货量也是在增加的,并且对明年的展望也很乐观,且已经表现在股价中。”

在各个科技细分领域,头部公司的科技创新能力、产品和价格周期等众多因素构成了投资“体检表”。吴昊表示,做成长股投资,首先要具备好奇心,用成长性心态对待新事物或者新技术。“成长股最迷人的地方就是出现0到1的机会,或者渗透率从10%提升到30%的机会,这两个阶段是做成长股最好的阶段,也是经常能够寻找到戴维斯双击的机会。”其次要对行业周期保持清醒的认知,“比如某个行业长期可能向好,但是短期内出现了周期扰动,也会出现双杀的情况。”

存储、PCB等多领域逐步触底上行周期可期

国内AI应用端业绩兑现或晚两个季度到一年

本刊编辑部:下半年,就您擅长的科技股来说,您会剑指何方?

吴昊:当前我国经济处于弱复苏状态,如果没有更强的复苏动力,虽然整体投资机会相对较多,但是指数上可能不会有特别突出的表现。这需要我们深入挖掘那些可能会有比较好的表现的细分行业,以获取超额收益。此外,美联储加息接近尾声,如果明年加息结束,能够进入到降息进程,全球经济就有望进入复苏期,而科技进步很有可能成为全球经济复苏的驱动力。举个例子,上半年人工智能、特斯拉引领的新能源汽车的变化就在一定程度上驱动了全球经济从衰退走向复苏的进程,而这批大多是偏科技和成长类的公司。

所以关于下半年整体投资方向,我更看好全球经济复苏带来的投资机会,投资方向上主要倾向于全球顺周期产业链的一些板块,相对集中在诸如出口链的电子行业,因为电子行业基本上属于全球竞争性行业,大量的电子公司主要业务都集中在出口上,所以会更多地关注像存储、PCB、电子元器件、苹果消费电子产业链这些可能受益于全球经济温和复苏的方向。

本刊编辑部:目前恰好是上市公司中报季,哪些科技赛道已经显现出业绩支撑呢?

吴昊:电子相关的顺周期行业,比如像存储、元器件等,已经历了大概1~2年的下行周期,部分中下游细分行业价格已经止跌,甚至有个别电子元器件公司受益于AI开始出现一些上涨势头。另外,我们关注到全球范围内像三星这样的电子行业巨头开始减产,这些一般都被视作比较明显的市场底部信号。我们相信相关细分领域,包括前面提到的存储、PCB、电容电感元器件都可能从下半年逐步触底,进入上行周期。

同时,我们始终关注汽车领域,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正在逐步提升。特斯拉、比亚迪、理想、小鹏等,都逐步推出一些新的车型,比如特斯拉的model3和modelY的改款,小鹏的G6等等,理想的L7、L8、L9也已经成为中大型SUV的销冠。我们认为,这条产业链包括汽车零部件等,依然有非常好的投资机会。

此外苹果公司今年可能会迎来上新大年——iPhone15的上市,包括之后可能量产的M2处理器,都有可能带来新一轮的消费电子大革新。有新产品就会有新供应商,这条产业链也会出现新的投资机会。

本刊编辑部:在今年的成长股行情中,AI抢走了新能源的风头,但AI部分领域目前还停留在纯概念的阶段。您对当前AI发展阶段的基本判断是怎样的,国内公司业绩何时兑现?

吴昊:一个新兴行业在早期发展阶段都会经历“炒概念”的过程,因为越早期越难准确判断出到底哪一个细分子行业或者哪一些公司能够最终在新的技术革命中走向成功。在最早期一般大多呈现百花齐放的状态,随着技术不断演进,有些公司会因为技术受益,而有些公司可能受技术的影响并不是特别大,从而市场会逐步产生分化。一个行业越成熟,越能够清晰判断出行业中的哪些公司有望成长为龙头。

人工智能技术较早的起源在美国,Open AI和微软一起推出ChatGPT大语言模型,近期微软已经将其运用于copilot这款产品并推向市场,将向企业版客户额外收取每位用户30美元/月的费用,可见在美国人工智能的落地进度相对更快,已经进入实际应用创收的进程中。中国现在主要还在进行大模型训练、算力基础建设进程中。当然,美国的算力也是很缺乏的,因此以英伟达为代表的算力公司股价走势都很突出。在AI应用端,我们看到微软、Adobe推出了一系列应用。国内公司应用端的业绩可能会比海外晚两个季度或者一年左右,但随着我们大模型的不断成熟和算力不断丰富,我国也将有更多公司落地更多的应用。

AI赋能机器人、游戏和销售端

当前时点的投资范围逐渐收敛

本刊编辑部:从您做组合进行AI投资的角度看,当前时点和前几个月有哪些不同呢?

吴昊:人工智能这样比较早期的行业变化速度非常快。很多投资人工智能相关的基金,二季报和一季报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区别,因为这三个月,正是市场快速修正对该行业看法的阶段。回过头看,AI板块从2月底开始的这一轮上涨,5、6月上涨的公司和2、3月时的变化剧烈。

当前时点,判断泡沫也许为时尚早,但AI股票确实是在逐渐收敛的。最早的时候我们可能筛选出100只和AI相关的股票,进程中慢慢找到和AI相关度最高、业绩弹性最好的公司,逐步在我们的持仓或投资策略里修正,也会发现一些之前遗漏的公司补到持仓里。

本刊编辑部:我们看到许多公司有布局AI的计划,这会给行业和公司带来哪些影响?

吴昊:这种供需变化容易发生在制造行业中,而人工智能主要还是计算机、互联网行业,这一领域的核心问题在于产品是否能够给所属行业赋能,它的故事是否会被证伪。比如起步阶段,上市公司都会宣扬在大力发展AI,但很多行业人工智能可能最终带来的提升并不大,但这些在早期较难判断。

另外,随着大模型越来越多,介入该领域的门槛是下降的。现在国内,百度、360、奇虎、科大讯飞、清华智谱都可以提供大模型。有更多的互联网企业、计算机公司、传媒公司,在尝试把大模型应用到自己的行业中。比如,保险行业在尝试用大模型给现有软件做一些赋能。但也并非所有行业都适合,例如计算机行业,核心系统不能够承受任何一次错误。如果要用AI,首先要验证它出错可能导致的后果。对于这类行业,应用端的推进就会非常谨慎。所以,人工智能投资的风险在于判断某一行业的应用需求是否真实。

本刊编辑部:在人工智能产业链,今年从数据要素到算力再到软件应用等赛道均被资金广泛关注,目前时点,您如何看细分领域?谁更具性价比呢?

吴昊:从我的策略来讲,首先,AI更多会在TO C或者轻度TO B端更快的实现赋能。如果是一个行业的核心系统,它的赋能大概率会比较谨慎,因为对于一些软件或者计算机的核心系统,是不能够容忍AI出错的。所以我们会更多关注游戏或是销售领域。在这样的一些行业,AI的应用和赋能会更快。

举个例子,比如现在大家都用的OA,特别是大集团,OA下拉菜单很多,很复杂。如果用了AI,报销就可以直接问AI,AI直接把功能端口打开,还可以问表格怎么填,AI直接提示。这种系统即便出一点小错,对公司的整体运行一般也不会有太大影响,所以AI能快速进入该领域。但如果是基金公司交易系统这类核心系统是绝对不能出错的,这些系统使用AI,现在来看为时尚早。

本刊编辑部:比如,近期二级市场再度走红的智能驾驶、无人驾驶话题,背后主要的原因也是和AI赋能有关吧?愿闻其详。

吴昊:确实有AI+因素。马斯克访问中国后,可能会带来一些新变化。首先有可能会带来新的车型,比如一直在预期的modle Q,还有cyber truck已经开始量产。其次是带来了机器人。再次,可能就是特斯拉的整体自动驾驶系统会在中国有限条件的前提下逐步放开,这样会促使中国的本土智能驾驶更好成长。

就好像当年引入特斯拉工厂一样,相较固步自封、闭门造车,我们更可能在有条件的前提下引入其相对先进的自动驾驶理念。据我所知,特斯拉自动驾驶的实现路径和之前国内企业尝试的路径不太一样。国内的自动驾驶更多依赖于堆硬件,堆激光雷达,做高精地图,或者在道路上堆设备来进行车车交互,这一实现路径的投资额很大,车价也大概率会变相上升。

而特斯拉做自动驾驶的理念则不同,讲究第一性原理——人是怎么开车的?人用眼睛和大脑。所以方法就是多装几个摄像头,然后加上一颗算力好的芯片。最终哪个方案更好需要考量,但就特斯拉的实现路径而言,摄像头的问题好解决,芯片的算法则受益于AI出现,让我们的企业有机会更快追上特斯拉。

本刊编辑部:最近讨论更多的话题似乎是人形机器人,尤其是其细分减速器中的标的更被津津乐道,对此您如何看呢?

吴昊:这一次AI大语言模型的出现让机器人加速进入我们的生活。实际上,工业机器人的数量已经很多,现在更需要的是生活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现在我们看到的OpenAI这些大模型不仅能够理解文字,还可以理解图片,这样的模型植入机器人后,机器人可以通过听觉理解语言,通过视觉判定内涵,仿生系统就可以像人一样为我们提供服务,甚至是一些人都做不到的精密加工。

以前,工业机器人只是仿造一个手臂,实现24小时不间断工作,精准完成焊接、切割、搬运等工作;现在,理想中的机器人已经有能力具备一定智力,可以提供多样化的互动服务,这确实让人们感受到了机器人服务进步的加速度。

机器人有两个核心要素:第一,能精准控制的动作。第二,能处理信息的大脑。AI解决了大脑的问题,减速器这类机械装置则让动作更加完美,更加协调,更加像人,甚至比人更好。这类要素,实际上中国比较有竞争力,在一些制造领域,如轴承、电机等,我们是领先的。因此,马斯克也经常夸奖特斯拉中国工厂是全球最好的工厂,零部件国产化率也是最高的。并且,核心减速装置占到机器人整体制造成本比例确实很高,值得投资。

人工智能浪潮中算力最受益

投资科技股需注意经济是否剧烈波动以及估值过高情况

本刊编辑部:除去AI应用端外,卖方似乎一直最看好的就是算力和数据要素两个领域,您的观点呢?

吴昊:算力的提升显而易见,有了AI必然会用到算力。一方面要训练模型不断迭代,模型要不断学习每天产生的大量知识,因此算力肯定急需。另一方面,如果模型成熟的话,它的应用场景就会变多,丰富的应用场景也会导致算力紧缺。所以算力毋庸置疑最受益,应该叫做最大公约数。并且中美关系导致一些高性能的芯片对中国有所限制,所以我们发展自己的高性能计算机和高性能算力产品就更加急迫。

而数据要素的核心问题,就是在数据要素的前期,我们预期数据要素的规章制度、大的框架实际已经逐步落地了。下一步,我们更关注的是数据要素到底能够产生哪些新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这个时候它的投资又会再一次收敛和聚拢,事实上,它很可能已进入下一阶段,一个不断做减法的过程。

本刊编辑部:如果将这两者视为一级子行业,二级子行业可能就是光模块独领风骚,个别公司更是成为了二季度基金新进重仓股,您如何辨证看这一领域?

吴昊:美国作为这一次人工智能技术的引领者,他们的发展速度比国内更早也更快。他们已经看到了这种技术的成熟,所以说他们整体高性能算力的使用量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例如二季度内地公募十大重仓中某新进公司,其作为全球数一数二的光模块通信龙头,从公开表述上看,适用在高算力场景中的800G光模块出货量已经有了显著的提升,有实际的产品逐步落地和兑现,确定性非常强,这都可以映射到美国或者是全球算力的大幅度提升。

本刊编辑部:在研究这一领域标的时,是否重点看相关公司模型产品的迭代呢?当前大模型国家队已经官宣,另包括港股互联网龙头们,也对这一领域虎视眈眈,后续还有哪些期待?

吴昊:我们自己的模型发展速度很快,我国科技型企业数量很多,且都有雄心壮志进入人工智能领域。就他们的大模型训练格局来看,国内竞争可能比国外更激烈,因为大家做大模型的起跑线基本一致,且都是站在微软和Open AI成功的基础上去开发各自的大模型,并且国内互联网行业的人员流动也比美国要好,所以到现在还没有哪一家的大模型能够完全领先,其实美国也出现了像谷歌和脸书挑战Open AI大模型的局面。

虽然国内人工智能发展整体水平接近且竞争激烈,但我们的强项在于应用。就像互联网时代,从百度、腾讯、阿里三大巨头到美团、字节跳动等后起之秀,无一例外都成为全球公司,就是因为应用做得好。一方面是因为我们人口基数大;另一方面是工程师红利比较丰富,可以不断去迭代自己的产品。

未来,大模型竞争可能日趋紧张激烈,但行业中的应用也将百花齐放。比如4S店销售汽车,针对每种车型,不是每一位销售都能够熟记优缺点,但有了AI,就能随时对产品做比对并智能回答,或将对销售起到非常好的帮助。

本刊编辑部:下半年投资科技股的话,需要警惕哪些风险因素?

吴昊:经济相对平稳是科技股成长的温床。因为如果经济强劲复苏,市场主要热点有可能就会切换至和经济强周期相关的行业。如果下半年经济出现大的波动,不管是哪个方向,整体而言对成长股都不太有利。

另外,因为短期对科技的预期过高,导致股价提前透支,可能也是比较大的风险点。以前几年的互联网和智能手机来看,在新生事物发展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股价过度透支的情况,有些公司可能当下是明星,但随后就陨落了,例如乐视网。

创新性增强为新能源乘用车提供更多机会

苹果公司对产业链的撬动关键看后续产品迭代

本刊编辑部:在新能源领域,最近的中报好像有些赛道业绩还是不错的,部分领域基本面接下来有望触底,对此您如何看呢?

吴昊:清洁能源的景气度可能会持续向好,需求也会非常好,特别是在硅料从30万跌到现在7万左右,随之而来的是整条产业链上的连锁降价。比如硅片的价格从去年的两块到现在基本一块二。作为发电企业,去年卖两块钱的一个组件,现在只要一块二就能买到,收益肯定是增加的,因为电费整体价格波动并不是特别大。实际,全球对光伏和风能类清洁能源的需求没有问题。

但回到供给问题,首先,国内竞争激烈,下游增长20%到30%已经非常好了,但供给可能是成倍的增长,所以价格就容易出现问题;其次,光储不是一种持续性的能源,它具有一定时效。风能稍好是因为它是季节性的,例如国内冬季风要好于夏季风。但只要是不能随时调节的能源就会面临问题,要去调节它的供电时间段就会出现对储能需求的增加。

所以,当下去选择的话,储能应该依然算一个比较好的细分赛道;其次,因为在整条产业链中分主材和辅材,主材就是从硅料开始到硅片、电池片一直到组件;在制造这些产品过程当中还有一些辅材,比如一些边框支架、导线等,它们的价格一般不会出现大幅波动,供给比较良性,因此主要看量,如果需求在增加,出货量就会增加。这类辅材也是下一阶段投资新能源板块可能会更加关注的一些方向。

中短期供需结构的恶化在两三年后就可能会转变。所以,当下看中短期的情况,我们会更注重储能、消纳、辅材环节。但这种机会,因为是整体新能源板块阶段性的供给问题,所以并不是特别大,属于触底反弹的机会,因为现在的价格对于大多数产能来说已经接近成本线,下行空间有限。事实上,最近几周的硅料报价已经不再出现快速下跌的趋势。未来价格一旦企稳,我们就会寻找需求端的一些逻辑。

本刊编辑部:您谈到的可能主要涉及产业链的上游、中游端,但是下游新能源车的乘用端从诸侯竞争到如今格局分明,进而也带火零部件领域,如何理解?

吴昊:新能源车的产业链跟以前的汽车产业链完全不同,我们有全球最大的电池制造企业,还有全球最大的材料商像隔膜、正极、负极,钴、镍等,所以中国的产业优势地位非常强,受益情况也非常多。

本轮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主要还是国产车的发展速度更快,比如比亚迪、理想等。新能源车除特斯拉以外,中国在全球的优势非常明显。从数据来看,我们已经是全球汽车出口第一大国。不光是客车,包括一些乘用车都有这样出口的趋势,给中国的汽车工业带来了质的变化,也带动了整个汽车零部件地位的提升。

此外,新能源汽车更加电子化,这会导致整个产业链新产品迭代的速度周期特别短。更迭之后有创新,就会带来新的供应链、新的品类的机会。比如新一代车型会配备新的零部件,这就有可能带来从0到1的投资机会。这也是投资科技成长时最喜欢的。

本刊编辑部:接下来谈谈消费电子吧。苹果头戴设备出来后业内失望更多,但您也提到对下一代手机更多期望,如何看下半年消费电子因苹果带动的投资机会?

吴昊:全球经济可能会逐渐走向复苏,这对消费电子本身就是一个正向利好。同时,从苹果的产品周期来看,iPhone13到iPhone14没有大的变化,那今年就有较大概率会出现有吸引力的革新,是一个大的产品周期。这两点对消费电子都是一个正向的反馈。此外,公司一些新产品,比如MR,虽然按当前3万的售价,预期销量可能不会太高,但苹果公司一般是在技术成熟之后才会推出新品,因此MR未来成本下行的空间可以预期。随着价格下降,使用的人会越来越多,生态会越来越好。

当这款产品价格已经降到大家都可以接受的状态,需求会快速爆发。这款产品就可能会创造出一个新的市场,因此相关的产业链自然投资机会就会非常大。但是现在来看,国内很少人能够触摸到这款产品,只能看一些博主描述。我目前也没有办法从这款产品的描述上判断它最终能否成功,但我比较看好后面的迭代。

本刊编辑部:从投资方法的角度看,科技股投资讲究看朋友圈,比如苹果的朋友圈,今年流行的则是英伟达的朋友圈,从实战的角度如何分析这种投资思路的利弊呢?

吴昊:我们把这种叫做供应链,顺着供应链去梳理投资机会,毕竟很多大变化都是来自头部企业。如果要从小做到大的话,这样商业模式可能更多来自于一些类互联网公司,比如字节跳动,仅凭推出的短视频产品就做大了。

但在制造业领域,供应链是很关键的,比如今年出现英伟达产业链,以及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宁德产业链,光伏领域的隆基产业链等。原因主要在于,第一,这些产业链够长且机会多,特别是在中国的机会多。第二,这些产业链在不断变化,有新的东西可以进来,而中国的制造业非常强,机会就更多。

做科技成长投资,这种方法始终存在,但需要注意鱼目混珠问题。另外当这些行业一旦变化放缓,投资逻辑就会弱化,比如苹果产业链,早几年产业链上的公司很多,但现在产业链里的公司收敛到可能只有立讯精密等几个公司了,这也和整体苹果手机数量不再增加或者增速变小有关。

芯片部分赛道价格已经触底

存储等细分或存“戴维斯双击”机会

本刊编辑部:芯片一直也是您投资的重中之重,二季报中,您对芯片的看法也是去库存接近尾声和下半年有望触底,能否详细解释一下?

吴昊:我们觉得现在见底的信号比较明显,去库存的信号也还可以,但要判断周期上行的话,还需要价格的变动。总体来说就是三点:首先库存要消化掉,其次价格要触底,最后价格开始触底回升。现在来看,前两点基本上已经达成了。譬如半导体中的一些细分,电感、电容、电阻,还有一些存储器件,PCB、原材料等,它们的价格都已经在底部区域一段时间了。

实际在二季度末,很多产品的价格都已经达到历史价格底部,而且它们在底部形成的时间也比较长。同时我们也获悉,有一些国际大供应商开始减产,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底部信号。现在我们等待的是价格开始触底反弹。

现在来看,大概率底部已经形成,但是反弹的信号还不多,去库存的信号已经形成。涨价的判断在于复苏,至于到底是筑底还是复苏,仍需等待,我们对此有疑虑。比如可能预期二季度复苏,结果没有,就可能会延期到三季度。三季度如果美国加息又加了一轮,那复苏可能往后再拖一个季度,就到了四季度。总体上,很难判断三季度还是四季度会复苏,但底部大概率已经处于成形中。

本刊编辑部:有观点认为下半年科技的主线会是GPU加存储芯片,你们二季报里边芯片领域调整较大,比如调了GPU、存储芯片、模拟芯片、封测等等,为何会如此剧烈?

吴昊:我们投资基于两点,第一是安全性,可能股价下行空间有限,但是上行的空间更大。第二就是要看上行后期,能够获利的幅度有多大,由此我们不断会进行股价和当前行业发展阶段的比较。就现在情况看,像存储、PCB、元器件等底部已经形成,说明下行空间已经非常有限。再看上行空间,现在最关注的就是服务器或者算力领域。

我们会从整体算力的产业链上去挖掘机会,看看是不是有哪些环节,现在位置更低,但是空间也很大。并且在算力领域中,它的急需性或紧迫性或必要性也非常强,这些领域我们会分析是否有双击的机会。我们发现HBM存储在整个高性能计算中集聚性非常强大,而且整体向上弹性也非常不错。理想状态下,它既是周期复苏的机会,又是技术革新带来的机会。相较之下,一个产品如果只是受益于经济复苏,但和这一轮AI关系不大,只能赚一份钱,那就不是最优选择。所以我们会不断做一些行业比较,调整持股布局。

本刊编辑部:还是基于二季报来看,我发现还是减持了一些像设备材料和零部件的一些龙头或者一些细分公司,是否意味着它们没有“戴维斯双击”的机会,或者想象空间不大了呢?

吴昊:不能说想象空间不大了。对于设备这个领域,首先,因为我们有一个自主可控的国产替代的大逻辑;其次,因为全球经济衰退,整体半导体需求下行,而我们的设备端正好处于一个自主可控的周期中,所以它的景气度不受全球经济影响。这几年在半导体里面,设备的超额收益确实比较多,而且给予的估值也比较高。我们会在做行业评估比较的时候,分析接下来哪一个子行业上升空间会更大,然后把赚钱概率更高的一些机会更多地放到持仓里面。

本刊编辑部:汇总卖方对芯片的观点,第一是看好存储,第二是看好封测。尽管芯片不如人工智能那般全新陌生,但毕竟也是属于TO B领域,重点要看哪些财务指标呢?

吴昊:财务指标的话,首先存货要下行,毛利要上行;其次利润要环比改善;此外还有一些指标,比如固定资产还在增加,这家公司可能在逆势扩张。说明这家公司觉得底部已经形成,开始大量去扩充自己的产能,争取在下一轮的景气周期当中赚更多的钱,拿更多的份额。

从估值角度看,这时要忽略PE,更多关注PB。景气度最低点一定是高PE,因为利润都已经被价格消耗殆尽,企业赚到的是微利,这时PB反倒可能比较低。

再分享一个判断顶部的方法。如果以周期角度看问题,像这类公司一旦走到最后,股价上行,它的PE有可能很低,但是它的PB已经到达历史顶部时,就有可能股价已经走到了尾声。因此反倒在低PE时,投资上要更加谨慎。因为那个时候价格可能处于高点,产能极大利用,所以看到利润非常丰厚,但是有可能行业已经有些过热。后面随之而来就是各家扩产,需求一旦不足,就会产生价格下行,产能利用率未达预期,然后利润开始大幅下滑,一轮周期完结。

本刊编辑部:您觉得地缘政治因素之于我国AI大模型和芯片行业的影响是否在淡化?另一方面高端芯片进口替代进程会否加速?

吴昊:个人认为地缘政治因素对国内大模型发展影响有限。市场对此类消息已经较为钝化,明显不如早些年敏感,投资上可以通过分散投资来规避风险。

芯片端的“卡脖子”领域主要在芯片制造和大芯片设计。过去两年市场对于国产替代的关注度主要聚焦在半导体设备和材料,虽然我们持续看好相关赛道的中长期成长性和投资价值,但是在短期缺乏催化且市场认知、定价已经比较充分的情况下,我们认为短期空间相对有限。反观国内的大芯片设计,可能预期差会更大一些,一方面是国产厂商的能力持续进步,另一方面是本轮AI浪潮正在逐步从大模型竞争向应用端商业化转移,训练端的旺盛需求已经被充分验证,但推理端的巨大空间尚未充分体现,并且国产厂商非常有机会在推理端大展身手。因此,我们认为国产算力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投资领域。

本刊编辑部:做科技成长的投资逻辑跟价值不太一样,如何在实战中提高投资胜率?至于筛选个股时,重点需要看哪些因素呢?

吴昊:首先就是要具备好奇心,用成长性心态对待新事物或者新技术。成长股最迷人的地方就是出现0到1的机会,或者渗透率从10%提升到30%的机会,这两个机会是做成长股最好的阶段,也是经常能够寻找到“戴维斯双击”的机会。因为在这一阶段,最有可能获得EPS和估值的双提升。其次,我们也要对行业周期保持清醒的认知,比如某个行业长期可能向好,但是短期内出现了周期扰动,也会出现双杀的情况。例如目前的光伏板块,虽然利润还是很好、增速很快,但是估值已经跌了一半,仅仅跌估值就有可能跌掉所有盈利。

总体看,科技成长股方面我们关注的核心点还是创新,尤其是在蛋糕很快做大的行业,此外,还需要了解技术壁垒有多高。一个行业只有发展前景好,门槛又足够高,里面的公司才能够赚取到更多利润,投资才会更好!

(本文已刊发于7月29日《证券市场周刊》,本刊实习生周则旭对本文亦有贡献。嘉宾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本刊立场,文中所涉个股仅做举例,不做买卖推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6

标签:产业链   特斯拉   周期   人工智能   新能源   编辑部   浪潮   下半年   元器件   模型   信号   苹果   领域   机会   行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