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民族大片,尺度过于逆天…

俄罗斯电影,懂得都懂。

即便内容不好看,但画面和演员总归是好看的。

如今,一部入围各大电影节、且口碑不俗的新片。

却令人惊喜地做到了“表里如一”。

大尺度深内涵悬疑烧脑,可谓企及了类型片的极致。

篇幅较长,言尽于此,就让我们直接进入正题——

死刑

Казнь

八十年代,某个远离莫斯科的小镇发生了一系列耸人听闻的恶性案件。

凶手专门针对单身女性犯案,会在囚禁、虐待她们后,把她们带到荒无人烟的树林里残忍杀害。

在用匕首刺死“猎物”前,凶手还会抓一把泥土塞进她们的嘴里。

仪式处刑的背后,是典型的反社会人格以及连环杀手特征。

曾破获过多起连环杀人案的特别警察伊萨,被莫斯科高层派往此地查案。

多年的不懈努力后,他终于在八十年代即将结束之际,将一对双胞胎凶手绳之以法,自己也因此加官进爵。

然而到了1991年,竟再次发生了相似的案件。

并且这一次受害人基拉侥幸逃过真凶的魔爪,成了此案唯一的幸存者以及目击证人。

伊萨一方面内心有愧,一方面对此案充满偏执。

他不顾家人与同僚的反对,坚决亲自重启调查。

根据基拉的口供,真凶的相貌与犯案地点已然明晰。

警方精心布置的突袭,多少显得有些小题大做;

因为他们没遇到多少阻碍,便在木屋里将嫌疑人安德烈轻松拿下。

看起来文质彬彬的安德烈,在附近的职业学校当老师。

他矢口否认了自己与36起谋杀的关系,却又在伊萨的盘问下承认了几乎全部的“犯罪侧写”。

比如说,安德烈童年不幸,父亲酗酒、母亲是个脾气很坏的兽医。

经常体罚他,让他赤身裸体面对墙角跪在粗粝的豌豆上。

至今,安德烈嘴里的泥土味都久久不能消散。

这恐怕就是死者嘴里塞满泥土的根本原因。

成年后,参军的安德烈被长官嘲笑像个女人;

结婚后,安德烈又被前妻控诉那啥“不举”……

这便解释了他对女人痛恨的由来,以及为何其他受害人都是被刺死,唯独他的前妻惨遭分尸。

虽然种种迹象都表明安德烈就是凶手,但伊萨始终缺乏直接证据。

而这时候,他的妻子又闹着和他离婚,且安德烈还动手弄伤了他的一名部下。

再加上检方与公众的重重压力,伊萨难免逐渐失去理智,开始对安德烈严刑逼供。

苏联警察的手段,那是有口皆碑。

没过多久,安德烈便在精神与肉体的双重折磨下乖乖认罪。

可令伊萨万万没想到的是,安德烈签下认罪协议后竟彻底崩溃,一边尖叫着“安静一点”一边蜷缩进了床底。

那狼狈的姿态与失真的嚎叫,和当年伊萨处理过的一名患有“模仿症”的精神病人一模一样。

这意味着,安德烈或许真是凶手,但眼前的男人却并非真正的安德烈……

与此同时,从木地板下传来悉悉碎碎的录音声。

寻着声音,伊萨发现了木屋下方别有洞天的地下室。

老旧的录像机兀自播放着凶手的认罪独白,旁边的柜子则整齐摆放着标有每一个受害人名字的录像带。

伊萨目瞪口呆之际,一个身着丛林伪装的人影悄悄出现在他背后……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一切还得从十年前开始说起。

那时,踌躇满志的伊萨刚刚来到小镇“技术扶贫”。

当地的老鸟警察对这个外来者并不买账。

唯有一个名叫瓦里的新人对伊萨崇拜有佳,每天跟在他屁股后面马首是瞻。

伊萨也没叫人失望,凭借丰富的经验和悲天悯人的正义心,很快获得了当地警局信任、掌握了查案的主导权。

他下令登记辖区的每一个性瘾者,监视一切莫斯科人牌的白色轿车;

女警官全部乔装打扮成妓女巡逻公交车站,男警官则在所有高速公路沿线布警。

可惜技术所限,严密的监控并没能阻止凶手的脚步。

他就像一条狡猾而又耐心的毒蛇,冷不丁便给疲惫的警方“献上”一具鲜活的尸体。

或许凝视深渊久了,真的会被深渊所腐蚀。

查案之外,与妻儿聚少离多的伊萨,先是出轨了美艳的艺术家维拉

在这位“花活”美人的刺激下,原本沉着冷静的伊萨变得越来越狂躁;

不惜以各种手段,拷打每一个稍有嫌疑的“罪犯”。

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在于上级的最后通牒。

将近十年一无所获,伊萨再不给大众一个交代,就等着去西伯利亚好好劳改吧。

于是,即便刚刚兴起的“犯罪侧写”已然描绘出了凶手的大致面貌。

伊萨还是一意孤行,把一对明显精神有问题的双胞胎送上了法庭。

高层、警方、检方皆大欢喜,但伊萨的小学徒瓦里却并不满意。

他相信凶手另有其人,并瞒着伊萨继续偷偷查案。

瓦里聘请了一名妓女钓鱼执法;

还真就逮到了一个开着白色轿车、完全符合“犯罪侧写”的中年男人。

喜闻乐见的是,伊萨完全无视瓦里的努力,偏执地放走了近在咫尺的真凶。

直接导致那位和瓦里互生情愫的妓女于不久后死于非命。

眼看双胞胎兄弟被送进监狱,而最新的案件又被“冷静”处理。

瓦里明白了体系的抉择不可动摇,他只能辞去警察的职务,靠自己的灰色行动继续追凶。

剪掉长发、披上伪装、隐入森林,瓦里就像野人一样终日潜伏在凶手的木屋外。

没过多久,还真就让他逮到了机会。

那天凶手回家后偷偷摸进地下室,对着一整墙的“战利品”自嗨了起来……

瓦里立刻行动,轻描淡写将其制服。

此人便是真正的安德烈了。

瓦里将他就地囚禁,不择手段逼他供述出每一次的详细杀人过程。

令人胆颤心惊的犯罪独白录像带,足足摆满了一整个立柜……

做完这一切,瓦里原本还犹豫着该怎样处置对方。

而安德烈试图逃跑的反抗,则逼迫他不得不扣下了猎枪的扳机……

真凶安德烈死亡时,伊萨认定的双胞胎“凶手”一人被处刑一人尚未归案。

好巧不巧的是,这时候又有一具满嘴泥土的女尸浮出水面。

警方自然而然认为是在逃的双胞胎所为,只有瓦里明白事情并不简单。

对此案心存疑惑的还有另外一人,死者的亲妹妹。

她明明是在姐姐家的厨房发现的尸体;

可之后却被人打晕失去了意识。

警方的通报表示,姐姐的尸体是在树林被找到;

妹妹则是因为遭遇入室抢劫犯的伤害,产生了幻觉……

到这里,答案呼之欲出。

因为死去的姐姐名叫维拉,是伊萨的情人;

妹妹名叫基拉,正是当下再次遇袭的“幸存者”。

原来,维拉怀上了身孕,不得已向伊萨逼婚。

而此刻功成名就的伊萨却想回归家庭的怀抱。

两人争吵后,伊萨失手将维拉摔死。

并打晕了意外出现的基拉,将维拉的尸体运去树林,伪装成是被连环杀手所害。

于暗中观察的瓦里,当然推理出了事情的真相。

他联系上基拉,两人一番合计,决定继续用灰色的方法惩治堕落的伊萨。

他们以安德烈的木屋为据点,从医院救出那名患有“模仿症”的精神病人。

日夜把他关在地下室给他播放安德烈的自白录像,让他在潜意识里认为自己就是安德烈,并模仿安德烈的一言一行。

待到时机成熟,两人再给“模仿症”穿上安德烈的衣服,把熟睡的他扔到安德烈床上。

此招果然奏效,“模仿症”苏醒后还真就把自己当成了连环杀手,径直扑向了坐在木屋外的基拉……

瓦里在旁掌控全局,直到逃走的基拉被路人所救,才再度于树林中隐去踪迹。

其后的故事,便是抓错人的消息全国轰动,伊萨无奈亲自重启调查。

他在审讯假“安德烈”时发现疑点后,也是足够心狠手辣。

为造出嫌犯袭警的假象,当场将其击毙。

不过,瓦里精心准备的录像带,还是成功扰乱了伊萨的心智。

把他引入地下室后,来了一手瓮中捉鳖。

可惜姜还是老的辣,伊萨假意坦白却险些完成反杀。

最后瓦里不得不牺牲自己,和自己的“老师”同归于尽,好让基拉带着关键证据逃出生天。

体系会不会公布真相为瓦里等人平反,我们不得而知。

但在正义之士的坚持下,奸邪之人皆被处以“死刑”,那倒是板上钉钉……

故事总体分为现在与过去两条时间线,按顺序梳理就已经足够复杂。

而导演Lado Kvataniya更是技痒难耐,硬生生把它拆成N段来回横跳。

转场还是下图这种非直观的翻页样式,突出一个不烧脑不舒服斯基。

不过话又说回来,能够炫技的前提是要有技可炫。

扎实的剧本,讲究的构图,一如既往优秀的审美。

绝美、硬核、严谨,绝对是部超出预期苏俄佳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9

标签:安德烈   连环   莫斯科   真凶   受害人   录像带   木屋   此案   地下室   双胞胎   凶手   尺度   泥土   尸体   警方   大片   警察   民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