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科执教日本年薪百万?父亲发布“七律”表明立场,疑点极多!

爱吃瓜吗?动动小手,点个“关注”,每天为您奉上新鲜可口的娱乐大瓜。

文/扶摇述

编/扶摇述


执教日本,年薪百万?

7月30日,继“欠债”风波之后,张继科再次冲上热搜,瞬间引发热议。

网友爆料,因丑闻缠身“消失”4个月的张继科,即将受邀前往日本执教,年薪百万。

作为前世界冠军,张继科的赛场实力有目共睹。

但没有一蹴而就的天才,国家栽培他付出的成本和精力,同样不容忽视。

因此,许多网友将张继科执教日本,与“忘恩负义”挂钩。

另有网友爆料,刘国梁得知“张继科执教日本”热搜之后,态度沉稳平静,表示理解张继科的决定,这一消息真伪难辨。

但不可否认,如今的张继科确实“深陷泥潭”,难以自拔。

张继科的名人效应,结合“炸裂性”的流量关键词,一石激起千层浪。

自称深谙真相的网友发帖表示,“欠债”热搜并非偶然曝光,而是沉积多年;远赴日本,亦是早有预谋。

另有网友认为,如果张继科去日本执教,或许真的是“穷途末路”。

随着舆论持续高涨,张继科的父亲公开发布《七律》辟谣,厉词抨击“煽风点火”之人。

越来越多的疑点,浮出水面……

从世界冠军到丑闻缠身,童年早已注定

字越少,事越大,这次的“吃瓜”评论,并非一边倒。

许多网友巧妙的绕开“真相”话题,讨论张父的“七律”文采不足,且有侮辱读者之嫌。

没有真相大白前,许多网友不愿发表极端言论,“拎”着文笔做文章,倒也无可厚非。

“不信谣、不传谣”,才是吃瓜的正确打开方式。

不过,“执教日本”事件非同小可,这里面参杂着“丑闻”、“原则”、“谣言”。

单从七律《辟谣》来看,张父的言辞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波涛汹涌。

爱子张继科从为国争光的运动员,到丑闻缠身无奈退役,对于一位耗尽心血的父亲来说,似乎过于残忍。

但这一切又能怪谁呢?

纵观张继科大起大落的人生,如今的“丑闻缠身”,早在灰色的童年经历中,便已注定。

80后的童年记忆,多为漫天遨游的纸飞机,张继科却活得像只被拧紧发条的“铁皮青蛙”。

张父是位专业少儿乒乓球教练,为了传承体育精神,便将“虎父无犬子”的教育思想,浇灌在张继科的幼年土壤之间。

5岁那年,张继科便开始跟随父亲打球。

没有无忧无虑的快乐,只有无休无止的训练。

平心而论,张父的“狠心”确实塑造了一位身披国旗征战赛场的世界冠军。

当潮水退去,被迫摘下光环的张继科,早已千疮百孔。

熟悉乒坛的朋友都知道,张继科经常谎称自己不会游泳,这种滑稽的谎言,便是张父一手造就的成果。

从7岁起,张父便强迫张继科下海游泳,锻炼身体协调性,以至于张继科见到大海就想“吐”。

由于张父经常将虾的曲线比喻成乒乓球的弧线,声称“多吃虾,弧线球就拉得好”,导致张继科从小就对虾产生抵触心理。

换而言之,张继科厌倦的并非大海和虾仁,而是父亲无休止的训练。

常年生活在紧绷的环境之下,自然容易滋生“不择手段,追求快乐”的极端心理。

而这,正是张继科走上灰色违法道路的因素之一。

执教日本年薪百万?疑点极多

若要评价此事真伪,必然需要本人实证,或者官媒报道出处。

遗憾的是,这份震惊国人的资讯来源,起初只有寥寥无几的网友发帖。

字数很少,信息却很“炸裂”。

细细扒开来看,这份“瓜”的前缀,均有“网传”二字。

由此可见,这些博主并不确定此消息来源的权威性。

没图没真相,仅凭所谓大V的一段爆料,就认定张继科即将前往日本执教。

是否不太妥当?

消息来源暂且画上“疑问”后,再来看日本方面的动静。

张继科作为乒坛历史上第7位大满贯选手,曾斩获世界冠军,在国际乒坛享有一定名誉。

何况对张继科“求贤若渴”多年的日乒?

如果张继科真的决定执教日乒,日本论坛方面应该会有相关报道。

然而,一切风平浪静。

由此可见,这场轰轰烈烈的舆论浪潮,暂时不能以“网传”盖棺定论。

其次,张继科如今的IP地址显示为“山东青岛”,并非日本。

无论从何种方面,这份震惊中外的“瓜”,似乎都没有藤。

诸如此类的执教事件,早在几年前,便将张继科推到风口浪尖。

彼时,张继科尚未退役,为了保障自身名誉,他立即换上写着“中国,张继科”文字的红色头像,至今仍未更换。

经过近两天的“自媒体”言论发酵,张继科的粉丝迅速缩水,名誉再度受损,瞬间掀起网络舆论两面对立。

有人以“人无完人”,对张继科违法“游戏”之事做出评价。

可悲吗?

可悲,但都是咎由自取。

截至目前,尚未曝光张继科执教日本的“实捶”证据,但在舆论浪潮中,却被冠上“穷途末路”的帽子。

这是谣言,还是预言?

所谓“无风不起浪”,细数张继科身败名裂之前的所作所为,实在令人唏嘘。

“身败名裂”并非偶然

2023年4月,张继科涉债事件,持续发酵。

此前,媒体人李微敖发文:张继科将景女士的隐私视频,传至他人,情况属实。

司法材料显示:对外泄露的隐私信息,共计3条视频和1张截图。

经过媒体深入调查,张继科对此事供认不讳。

2023年4月,李微敖晒出一张按着张继科手印的500万借款合同。

由于涉及违法侵犯他人隐私权,凭借视频勒索景女士的债主,锒铛入狱。

但在真相曝光之前,张继科工作室仍发文否认,此番执迷不悟的操作,令无数网友为之震撼,张继科一夜之间身败名裂。

细数张继科的环球旅行,违法“犯错”绝非第一次。

2004年,16岁的张继科便被《体坛周报》曝光涉毒:

凭借某乒坛大腕的银行卡参与金钱博弈性质的“游戏”,由于输钱后,无法面对残酷的现实,这位少年选择离队出走,几经辗转才被找到。

2015年3月,据国际媒体报道,张继科在德国参加比赛期间,曾偷偷溜出酒店,多次出入违法场所……

面对接连爆出的丑闻,无数粉丝希望张继科站出来坦率回应。时至今日,这位“世界冠军”依然没有做出解释。

可即便被舆论质疑,张继科征战多年的名誉和热度并未下降,“吸金”能力在体育界始终名列前茅。

据2017年《体坛周刊》报道,张继科以年收入6000万元的身份,排名第二,仅次孙杨。

直至2023年,东窗事发,丑闻缠身,无数商家立即切断与张继科的合作关系。

失去道德光环之后,张继科宣布退役,“吸金”能力一落千丈,用“穷途末路”来形容,似乎并非空穴来风。

但令诧异的是,许多舆论似乎过分关注景女士,围绕隐私进行讨论,甚至将受害者视为“倒卖视频牟利”的工具。

无论何时,女性隐私不该成为公众审判的焦点,更不应出现“受害者有罪”的观点。

张继科事件爆发以来,首要关注的应该是“违法是否确凿”、“有无造谣诽谤”、“有无推波助澜”。

结语

每逢“热点”,必有兴风作浪、信口雌黄之人,违法犯罪必将受到法律审判,但造谣诽谤同样不可容忍。

如今爆发的“张继科日本”热点,亦是如此。

目前,张继科本人并未回应,但不可否认,这位曾经的“世界冠军”,如今并不好过。

至于何去何从,仍需画上疑问。

末了,只剩唏嘘,违法犯罪零容忍,造谣诽谤不可取。

关于“远赴日本执教”之事,您有何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日本   父亲   乒坛   身败名裂   穷途末路   疑点   丑闻   年薪   名誉   舆论   真相   立场   网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