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陈为什么不把南梁彻底给灭了?


南北朝中的南梁是个打不死的小强的存在,虽然超级弱,还内耗不止,就是灭不了。南陈全盛时133万平方公里,南梁残余政权1.7万平方公里,被称为后梁或西梁。


说起来,南陈灭西梁,也就是分分钟的事,可它只到南陈被隋朝消灭的头两年才灭!而且隋朝灭亡后,西梁的后裔又复辟了,地盘将近百万平方公里之多。

《西游记》里的西梁女国全都是美女,多少还有点血性。历史上的西梁国皇帝,没点血性,都不是爷们。其实,这都是遗传,西梁国的老祖宗南梁国更是内战内行,外战还达不到外行,就是直接投降直接带路。关于南陈为什么不南梁彻底给灭了,咱们还是从南梁的开国皇帝萧衍开始说吧。


梁武帝萧衍是萧何25代孙,他出将入相是个人才,人也非常幸运,成为改朝换代的开国皇帝,而且他又幸运地赶上北魏的分裂时代。不过,他这个人太佛系了,最爱做的事就是礼佛,甚至做寺奴。不过,他还是有点理想的,也曾经北伐,但差强人意。不久,天上掉下个馅饼,侯景来附!

这侯景在东魏高澄那里混不去,在西魏宇文泰那里混,又觉得泰哥太狠太奸诈,就投靠了佛系大爷萧衍。萧衍很开心,北伐就靠他了。侯景很滑头,侯景听闻想那他换侄子萧渊明,假装东魏给萧衍来了个灵魂测试,萧衍在回信中就把侯景卖了。


侯景烦了,反了,勾结萧衍养子(侄子)萧正德,发兵京师。萧衍让萧正德带兵,结果一阵操作猛如虎,侯景拿下京师建康了。侯景就玩起废立游戏,废萧衍里萧正德,废萧正德立萧纲,废萧纲立萧栋。最后逼着萧栋禅位于宇宙大将军侯景,建立了大汉王朝。

也许你很奇怪,萧衍的儿孙们怎么都不勤王呢?其实,从侯景起兵他们都知道,侯景拿下京师还一路南下,与北上的勤王军交战。而且萧绎害怕别人给他抢功,他勤王的目的就是为了当皇帝,势力小的王爷他拉拢,实力大的能劝说就劝说,不行就是消灭他们至少打败他们。坐镇江陵的萧衍,对于争着勤王的六哥萧纶、侄子萧誉直接消灭,还击退萧誉的弟弟萧詧[chá],萧萧詧只好投靠西魏。

552年的南梁有两帝,老八的西梁(蜀梁)、老七的东梁(荆梁);555年的南梁有三帝:萧渊明、萧詧、萧方智。


老七萧绎北上勤王时,还特地对他八弟蜀王萧纪说,蜀人勇猛彪悍,不太安分,你看着蜀人,我灭侯景。你做刘备,我做孙权,咱们和睦相处,就像鲁国和卫国一样情深义重。话都说到这里了,552年老八直接称帝,年号天正,和萧栋的年号一样。萧绎也赶紧称帝,并派王僧辩、陈霸先联合北齐消灭侯景,杀死天正帝萧栋。老八一向看不起老七,还是决定勤王,当他发现老七已搞定侯景,他就开始打老七了。老七一害怕,投靠了西魏,然后一起灭蜀。老八再牛也惹不起西魏,更何况还有七哥的助力,蜀国灭了,老八被杀。老七想着平分蜀国,没想到西魏给他来了个二八分。

老七很生气,写信辱骂宇文泰,就怕杨坚他爹杨忠和侄子宇文护挥师江陵,老七被杨忠所俘虏。萧詧见到他七叔萧绎的狼狈样,高呼大仇已报,下一步就是亲手解决了萧绎。国不可一日无君,北齐高洋逼迫王僧辩立萧渊明为帝,王僧辩惹不起高洋,被迫同意。这王僧辩的行为让参与平叛侯景的广州刺史陈霸先很不爽,他打败王僧辩,立萧绎九子萧方智为帝!可令陈霸先没想到的是,西魏学着北齐立傀儡萧詧为帝,这就是西梁。


如果说萧渊明、萧詧是傀儡,那萧方智何尝不是傀儡。只不过萧渊明、萧詧是外国的傀儡,而萧方智是陈霸先的傀儡。557年西魏灭了,取而代之的北周;南梁也灭了,取而代之的南陈,开国者就是陈霸先。为什么西魏都灭了,西梁还那么坚强?你也许根本想不到还有一个西梁的!

因为北周对西梁的支持很强硬。其实何止西梁坚强,在陈霸气篡位,南梁宗室萧庄就又跳出来称了帝。他可是老七萧绎的嫡孙,其父是武烈太子萧方等,萧方等正是死于萧绎灭萧誉之战中。

内忧:陈霸先的地盘太小,典签制度耗费他的精力。

别看陈霸先实现了改朝换代,理论上控制地盘比较大,可实际“号令不出建康千里之外”。陈霸先需要做的工作就是攘外必先安内。从萧衍称帝后,鉴于宋、齐两朝典签之弊,遂废除典签。典签导致皇帝可以肆意杀害王爷,造成骨肉相残,江山沦落他人。典签就是皇帝派遣心腹,几乎以钦差大臣的身份监督各地诸侯王的,权力非常大,被称呼签帅。该制度废除后,诸侯王权力不可控制。遍布各地的诸侯王和刺史们,他们就如同后来的节度使一样,需要拉拢甚至消灭。


名义上陈霸先的地盘不小,实际上其实力就在京城,拉拢和消灭这些有兵有钱又有民的王爷、刺史们的确非常需要时间。在陈霸先改朝换代之际,第一个反对他的就是广州刺杀萧勃,要知道陈霸先之前的职位就是广州刺史。

外患:陈霸先最大的敌人不东而不在西。

宋齐梁陈四朝首都都在建康(南京),这里非常富庶,民众居多。侯景之乱,导致南梁内乱,并且又导致北方两国趁火打劫,这就导致南梁国土丧失很多。鉴于南朝尤其是南陈的防务、经济、政治重心都在东部和东北部,加上北齐实力相对比北周弱一些,陈霸先只能全力向南后北,先东再西,而西梁出于西北部,只能排到最后。前边说了,西梁有三个,一个是552年建立的,一个是555年建立的,一个是558年建立的。558那年建立的是北齐支持的王琳,为了反对陈霸先的改朝换代而从北齐迎立的傀儡萧庄。萧庄的西梁面积很大,王琳为了维护正统,不惜向三家称臣,然而最终还是被陈霸先所灭。

萧詧的西梁,面积虽小,而且是要地,后台太硬。


萧詧占据地方正是萧绎占领江陵,该地易守难攻,非常富庶。萧绎之死对萧绎的子孙打击非常打,他们没人敢惹萧詧。就是陈霸先,也心有余悸。当初,萧纪多么强悍,不照样被西魏所灭。萧绎的手下灭了侯景,但面对西魏就一败涂地。再说西梁 面积很小,陈霸先犯不着为了巴掌大地方,而引火烧身。其实,最初西梁面积挺大的,只是萧詧引狼入室后,又不敢反抗,别人给出好主意也不敢用,就只能龟缩一隅,苟延残喘。

萧詧代表这南梁的正统,而陈霸先则是谋朝篡位。


萧詧虽然是西魏后来是北周乃至隋朝的傀儡,但他姓萧,而且南梁正统的继承者,其合法性非常高。而陈霸先如果不改朝换代,那么还有攻打的理由,可改朝换代后,自己反而成了夺权者。不管陈霸先如何不承认,西魏(北周)这招足以让他恶心的。西梁就像一根刺扎在肉里,南陈隐隐作痛却又拔不出来。

西梁还有地缘上的优势。

西梁居高临下,像一个楔子直插南陈后方,进可攻,退可守,并且随时能注意南陈的动向。自从南梁内耗之后,南陈接手的是一个烂摊子,不要说收复西梁,能不被北方消灭就不错了。后来的西周灭掉北齐,局势已经和灭掉蜀国的魏国一样,南陈就像吴国一样,被灭也只是时间的问题了。

南陈做梦都想灭掉西梁,奈何实力不济,陈霸先的子孙不争气,最终不能没有彻底灭掉南梁反而被南梁残余势力西梁的宗主国隋朝所灭。

严格来说,南梁已经被灭了。南陈没灭掉的小国在历史上被称为“西梁”或“后梁”。这是一个西魏扶持的傀儡政权。


西梁的开国君主叫萧詧,他是南梁昭明太子萧统的第三子,梁武帝萧衍之孙。

侯景之乱时,侯景叛军将南梁都城建康团团包围。梁武帝萧衍急忙遣使者赴各地,让各地的萧氏亲族进京勤王。这其中就包括了萧詧和他的二哥湘州刺史萧誉,以及他们的七叔,时任荆州刺史兼都督荆雍等九州诸军事的湘东王萧绎。

但是,由于萧氏宗族各怀鬼胎,因而一直到侯景叛军攻破建康,把梁武帝锁在皇宫中活活饿死后,都没有人进京勤王。

梁武帝死后,各自心怀鬼胎的萧氏子孙立即内乱,为了争夺皇位大打出手。

首先是萧绎和萧誉的内战。内战的结果是河东王萧誉被自己七叔击败,兵败被杀。

紧接着,萧詧为二哥报仇,领兵从襄阳进攻江陵,然而也被萧绎击败。不过,萧詧没有他二哥萧誉败的那么惨,他兵败后逃回了自己的老巢襄阳。

之后,萧詧自知得罪萧绎必然会遭报复,于是他为了自保,就当了带路党,把整个襄阳地区和盘托出,归降了西魏。

公元550年三月,西魏实际统治者宇文泰册封萧詧为梁王,算是给他撑腰了。


萧绎听说萧詧归降了西魏,勃然大怒。他一面派大将王僧辩率军东下消灭侯景,一面派人去骂宇文泰,骂他不该管梁朝的家事。萧詧因此跟萧绎的关系闹得更僵。

然而,就在萧绎忙东忙西的时候,他的八弟武陵王萧纪也跟他闹掰了。当时身为益州刺史的萧纪见自己七哥俨然一副做大之势,于是他就也在益州自立为王,想跟萧绎划土分疆。用萧纪自己的话说:“地拟孙、刘,各安境界”。(以后你作孙权,我当刘备)

不久后,侯景兵败被杀,萧绎让王僧辩杀了侯景立的傀儡皇帝,并同时于江陵称帝,是为梁世祖。

萧纪见自己七哥称帝,他也不含糊,立即也在益州称帝。然后,兄弟两人就关于谁才是正统皇帝的问题,大打出手。

当时,萧绎的兵都在外面,打不过萧纪,于是他就开始遣使求和。然而萧纪不准,坚持了要灭了萧绎。于是萧绎也当了可耻的带路党,请求西魏出兵袭取益州。

宇文泰收到萧绎的求援信,自然乐开花,然后他派兵攻打益州,联合萧绎灭了萧纪,并霸占了大半个益州。


萧纪兵败被杀后,萧绎突然觉醒,意识到了引魏军入蜀是引狼入室。但是,他又没有好办法让宇文泰吐出侵占的梁土。于是,他就是如白痴一般的写信给宇文泰,要求其按照旧图重新划定疆界。

也就是让宇文泰把吃了梁朝的领土,全部无偿再吐出来。

萧绎的这封信,言辞极为傲慢,把宇文泰气的要死,大为不满,遂即便命令常山公于谨和大将军杨忠(杨坚的父亲)、以及后来的北周权臣宇文护,领兵五万进攻江陵,并把萧绎打得全军覆没。

听说萧绎兵败被俘,南梁头号带路党萧詧高兴坏了,他以“梁奸”的身份入魏营,并亲手用土袋闷死了自己的七叔。

其后,宇文泰封萧詧为帝,年号大定。打算以他为傀儡扼守荆州。进则可吞并江南,退亦可替自己挡住扬州之兵。

当时,梁朝内部还是有明白人的,比如萧詧的部将尹德毅就看穿了宇文泰的心思,偷偷的跟萧詧说:“西魏狼子野心,我们现在可以趁魏军精锐尽在,设下鸿门宴,埋伏武士杀死于谨等人,再分头命令果决勇敢的人奇袭魏军营垒,全歼魏军。然后我们再抚慰江陵百姓,任命文武百官,以救命之恩获得百姓支持,不让祖宗的基业被魏军夺了去。”

然而,当时萧詧却莫名其妙的昏了头,他对尹德毅说:“你的这条计策很好,可是魏人待我十分宽厚,我不能违背道德。如果仓促之间依计而行,就会像邓祁侯说的那样,我不会有好下场了。”

说完,萧詧就拒绝了尹德毅。

结果,魏军在事后果然如尹德毅所言,把除了江陵附近八百里之地以外的,包括先前已经吞并的襄阳等地,全部并入西魏。并且魏军还将江陵一带的人民财产掳掠一空,只给萧詧留了一个残破不堪的国土。

事后,萧詧追悔莫及,他见屋宇残破,战乱不息,为自己威略不振而感到羞耻,心中常怀忧愤。


就在荆、益两州的萧氏子孙自相残杀,先后给西魏当带路党的同时,梁朝东部的扬州各势力也是勾心斗角。

当时,在建康有两大势力,一是萧绎的部将王僧辩,二是由广州起兵勤王的陈霸先。这两人起先都受萧绎节制,奉其之命,固守扬州,防备北齐南下。(萧绎继位后,有人曾经建议他迁都建康,但他犹豫了,结果就在江陵兵败被杀)

萧绎死后,两人都没了顶头上司,于是两人报团取暖,立萧绎第九子萧方智为帝,于建康重复梁朝,继续跟北齐、西魏对抗。

公元555年,王僧辩认为对抗没前途,便单独与北齐媾和,打算也当带路党。陈霸先苦劝无效,便起兵诛杀王僧辩,仍立萧方智为帝,助其保守基业。

后来,陈霸先的部将劝他,说梁朝已经人心尽失,没必要扶保了,您不如直接称帝,建立基业,大封群臣以激励人心,我们还可以寻机再收复失地。

于是公元557年,陈霸先逼萧方智禅位,代梁称帝,建立陈朝,是为陈武帝。


陈霸先称帝后,萧詧建立的傀儡小王朝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

什么价值呢?一是前面提到的扼守荆州的战略价值,二就是标示“正统”的价值。

在萧詧看来,他是梁武帝之孙,是南朝的正统皇帝之后。而陈霸先只是个乱臣贼子,陈朝是个篡梁自立的伪政权。他和陈霸先虽然实力不对等,但名分是对等的。(相互都可以骂对方是伪政权)

北周(当时西魏以被北周取代)正是看到了萧詧的这一存在价值。因而,北周明帝宇文毓就出面给萧詧站台,替他撑腰,扬言如果陈朝敢打后梁,他就出兵支持后梁。

面对北周干涉自己的“内政问题”,陈霸先肯定是不鸟他们的。以他的脾气,灭掉萧詧的后梁伪政权,统一江南,这是他必须要完成的事情。否则仅凭江东一隅之地(南陈的地盘比东吴还小),自己无法与北朝对抗。

不过,对于当时的陈霸先来说,收复江陵还不是他首要的任务,因为北齐占了淮南,齐军就在他眼皮子底下。他首先要做的,是要收复淮南,保障建康的安危,其后才能西征江陵,灭掉烦人的后梁。

但是呢,又因为侯景之乱,本来人口就不多的江南十室九空,南陈没实力北伐,必须要先休养生息才能图谋大业。所以,陈霸先在北伐之前,还要先休养生息,恢复生产秩序后才能北伐。

至于西征后梁,就只能排在休养生息和北伐淮南之后,等于是被无限期的拖延了。

总的来说,南陈无法灭后梁,无非就是一个实力问题。侯景之乱时,东魏、西魏利用梁朝内乱分别抢占了长江以北、荆襄以西的大片梁朝土地,使南朝实力大为削弱,形成了北强南弱的格局。对于南陈而言,虽然它与北周、北齐是三足鼎立之势,但是它的实力最弱,处于北周、北齐威胁之下,它不挨打就算好的了,哪还有腾出手对小小的西梁下手的余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益州   江陵   后梁   西魏   北周   北齐   改朝换代   刺史   傀儡   宇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