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师覆灭后,粟裕被打扫战场的结果吓一跳,陈毅:俘虏一个不能放

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47年5月,我军和国民党军之间的斗争进入了十分关键的时期,每一次战役都很关键,尤其是和国民党方的精锐部队74师之间进行的孟良崮战役,对我军来说更是意义重大。在经过艰苦的奋战后,解放军不但胜利了,还带回了许多干部、老兵在内的战俘。

我军本来打算像往常一样出于人道主义精神给与这些俘虏们自由选择的权利,不论他们是离开,还是留下为我军出力,都表示尊重和理解。

但就在这时,担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的陈毅不同意了,他面色凝重,一脸坚决的向众人宣布:“关于74师的俘虏们,我不同意放行!他们一个也不能放!”

面对他这个决定,大家都感到十分震惊,因为放行俘虏的政策早在红军时期就开始实行了,此后几十年也一直作为红军的优良传统在沿用。陈毅突然这么反其道而行之,简直是闻所未闻。

那么陈毅为什么会违背军中传统,如此坚决的反对将这些俘虏放行呢?这其中究竟有何隐情?这样做又会有怎样的意义和影响呢?


战虽胜,心未定

毛主席曾言:“1947年是一个转折的年代”。因为从1947年3月开始,国民党的方针从“全面进攻”变成了“重点进攻”,主要是集中兵力进攻陕北和山东

其中他们在山东战场投入了60个整编旅(师),人数高达约45万人,就是意图占领整个山东解放区。而孟良崮作为山东省蒙阴县与沂南县的交界地区,地理位置十分特殊、战略优势十分突出,自然也就成为了国民党争夺的对象。

为了守住孟良崮这个交通要道,毛主席给予了十二分的重视,他亲自发出指示,命令粟裕、陈毅这两位骁勇善战的将领前往战场,歼灭国民党。

要知道,国民党军为了赢得这场战争,动用了24个师、60个旅,约45万人,其中整编第74军的实力很强,因守卫过南京,还被称为“御林军”,再加上他们持有美械装备,战斗力便又提升了一个层次。

而我方华东野战军只有27万人,面对敌军众多的兵力和强悍的器械,解放军们要想赢得这场战役,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

但英勇的解放军战士们不会因为这些就害怕,他们坚信,只有碰到强大的敌人,才会造就更强大的自己。指挥官陈毅也鼓舞将士们:“拿出气概,打出气势!我们要从百万军中取上将的首级!”

就这样,经过四天的艰苦奋战,解放军一举歼灭了国民党具有“五大主力之首”之称的国民革命军第74师,并击毙了该师师长张灵甫,预计共三万两千多人

这场战役是解放战争以来我军与国民党军的一次大规模的较量,对保护山东解放区、扭转华东地区战局具有关键作用,是我军一次伟大的胜利。

“孟良崮上鬼神号,七十四师无地逃。信号飞飞星乱眼,照明处处火如潮。刀丛扑去争山顶,血雨飘来湿战袍。喜见贼师精锐尽,我军个个是英豪……”

这是陈毅在他的诗作《孟良崮大捷》中书写的关于孟良崮的场景,生动的描绘了1947年5月13日到16日孟良崮战场的血雨腥风,展示了战事的艰辛,同时也对我军取得这来之不易的胜利表达了喜悦,很大程度上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们克服困难、战胜敌人的勇气和信心。

但是有硝烟的地方就有牺牲,虽然我军将74师全歼,取得了胜利,但伤亡人数也令人感到震惊。战争结束后,根据《华东解放战争纪实》可以看到,解放军的伤亡人数共一万两千多,比之前的鲁南战役、宿北战役、莱芜战役所统计的伤亡人数多得多

而且国民党军共有45万人参与了这场战役,几乎是我们的两倍,但他们伤亡人数却才3万左右,可以说我们是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才换来了胜利。

此战中,我军缴获的战利品也不少:山炮28门、战防炮14门、迫击炮52门、60炮183门,火箭筒43个,冲锋枪2482支、轻重机枪986挺,长短枪7300余支

但值得一说的是,这些武器装备虽多,但弹药类却几乎没有,这充分表明了国民党军进攻之猛烈,决心要不留一颗子弹的打击对方,才会出现弹药所剩无几的局面。当然,虽然他们有强烈的抵抗意识,但终究抵不住解放军的进攻,成为了俘虏。

但是粟裕看着统计出来的俘虏人数,怎么想怎么觉得不对劲。国民党的伤亡人数大概有3.2万多人,除去这些,还有那么多的官兵,但俘虏却只有几千人,这根本不可能。想到这些,粟裕警觉起来,并让大家切不能放松警惕。

也就是在这时,华东野战军情报处的处长向粟裕报告,经过一系列缜密的技术侦察后,发现了在附近的山谷之中,还时不时存在着微弱的电报信号,极有可能是剩余的国民党军在向外面求救。

粟裕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当即下令要求各部队重新清点人数,整理战果,务必保证已经歼灭和成为俘虏的敌军的数字准确无误。为防止敌军逃走或突袭,他还命令已经下山了的将士们重新组织起来,轻装上山并在山沟、树林等比较隐秘且容易藏身的地方进行搜查。

粟裕的判断是对的。在经过严密谨慎的搜查后,将士们在孟良崮和雕窝之间的山谷中的一处洼地里,发现了一幕令人瞠目结舌的景象,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让人相信那一幕的真实性。

在那个洼地里,卧着黑压压一片敌人,仅肉眼判断,都可能有好几千人,要是仔细数起来可能有7000多人,战斗力不容小觑。原来,这些是74师的预备队伍,他们在74师败退后,便隐藏在洼地里,准备瞄准时机去和大部队会合。

这么几千号人在这些日子里一直一声不吭的待着,严阵以待,一点声响和风声也没有。能在兵败之后如此镇定,不焦虑不慌张,确实体现出了他们心理素质、军事素质很高,纪律也很严明。但同时也表明了他们无论身处怎样的环境都要反动到底,顽固的心思已经深入内心。

粟裕当机立断,要求部下必须全面歼灭这些敌人,以免这几千人突围成功后再“反咬”我军一口,到时候会造成多大的损失就不知道了,所以现在必须保证他们被全部剿灭,以绝后患。


眼光长远,妥善处理战俘问题

然而解决完这几千人,得到全面胜利后,难题也还没有解决:从战场上带来的俘虏该怎么处理?

其实这个问题放在之前,是有很明晰的解决方案的,那就是“合则留,不合则去”。因为共产党自创建以来,就很重视战俘问题,一般都以很好的态度对待他们,特别是1928年毛主席还亲自开大会宣布了“优待俘虏”的政策:一是不许打骂俘虏;二是给受伤的人给予免费的治疗;三是将愿意留下的人收编入伍,决意要走的便给其发放路费

根据这一政策,我军不会辱骂、殴打俘虏,更不会搜刮他们身上所剩的物资。要是有俘虏因战受伤了,我军还会根据情况对其进行诊断救治,不会让他们的人身安全和身体状况受到任何伤害。

同时,如果有俘虏被感化,想要加入我军为革命事业奉献自身的话,我们会完全放下偏见,欢迎他们的加入。如果不愿意加入的话,我军也不会采取强制措施逼迫,而是会慷慨的给其提供路费后将其放行。是一个十分具有人情味的政策。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这次也不会有特例,直接按照惯例处理的时候,陈毅站了出来,对放行俘虏表达了完全的反对,他说:“74师的俘虏,一个也不能放行!”

他的反对,让大家不禁担心起来,因为如果不放行的话,这么多的俘虏的安置问题可是一项大工程,这无疑会给我军带来很大的负担。要知道,不放行就等于收治,那么按照规定这些俘虏中原本担任班长的2000多人就能享受尉官待遇,吃的、穿的、住的都比普通士兵好上很多。

由于山东解放区一直被作为重点进攻地区,生产生活都受到了极大破坏,经济很落后,这突然还要再额外供应上万的俘虏,情况实在是不容乐观。所以大家的担心也是可以理解的。

陈毅元帅

在了解了众人的担忧后,陈毅说:“你们现在怕不放他们会带来麻烦,要是现在放了,大麻烦还在后面等着!”

刚才我们也说过了,俘虏政策是军中沿用了很久的传统,那为什么陈毅就算违背传统,也要禁止将俘虏放行呢?

其实,这也是情有可原,且原因还会令人唏嘘不已。

其一,整编74师作为国民党里面的“王牌部队”,一直以来都备受蒋介石的重视和关注。再加上蒋介石还经常亲自指导他们,所以这一整个师对蒋介石都忠心耿耿。

而且他们的师长又是张灵甫,在训练部下的纪律、凝聚力、组织力方面很严格,所以这一个师各方面的实力都要比一般的部队强大很多,也正因为如此,74师在国民党中还有个称号是“模范军”

在74师败退后,蒋介石还曾发出这样的感叹:74师的溃败,是国民党军的巨大损失。当然,这样的部队对国民党来说是值得学习、值得赞扬的模范,但对于我军来说,那就是必须得打败的“铁杆的反动派”

面对这样实力强劲的对手,如果就这样让他们轻松地离开,那他们明天就会再次回到蒋介石身边,并重拾昔日的武器,将枪口再次对准人民解放军以及我们无辜的人民,这将成为我们革命事业的巨大阻碍。所以,为了防止这样的情况发生,必须要从根源断绝可能性,那么不放行俘虏就是第一步。

其二,也是很主要的一个原因,那就是能让他们作为高素质的士兵为我军补充兵源。要知道,74师官兵的素质很高:文化素质方面,他们的识字率高达65%,且绝大部分官兵都是从正经军校毕业的军校生,系统地学习过军事理论知识

战斗素质方面,这支部队的前身为74军,在抗战时期几乎参与了每一场大规模的战役,绝大多数官兵的作战时间都超过了5年。所以他们不仅精通理论知识,还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是一支极其难得的精兵部队

他们还对尖端武器的操作十分熟练。早在6年前,抗日战争还未结束之时,他们就换上了苏式的先进装备,当时有这装备的,只有5个军。后来,又早早的换上了更先进的美式机械装备。

由于较早的接触这些武器,所以官兵们对武器很了解,操作也非常熟练。回看我军,虽然多次赢得胜利,但持有的武器却都是旧式的,所以常常会造成巨大的伤亡,如果能有熟悉先进装备的人员加入,那便能在短时间内提高我军的战斗力、减少伤亡率。

除开这些外力的加持,就算是士兵们的军事基本能力也是很强的。比如卧倒后会快速的挖出一个卧射坑,再隐藏好自己,随后再射击……一系列动作一气呵成,丝毫不拖泥带水。除此之外,其他战术的巧妙运用也让我军发出感叹。

孟良崮战役虽然我军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但流血牺牲的人也不在少数,我们也遭受了1万多人的伤亡,这也就意味着我们需要尽快填上空缺、补充兵。

那让这些高素质的74师俘虏加入我军,便是当下最好的选择。


过程不易,结局满意

但是要让这些顽固的官兵心甘情愿的加入我军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此上级做出以下指示:

首先,要让有威严的老解放军战士们和这些俘虏交流,利用他们的现身说法引导俘虏们改变想法

第二,是让以前受到过国民党的压迫,现在却脱离苦海的农民们和这些俘虏沟通,让他们知道国民党的残暴行径

第三,是让当地的老百姓和俘虏交流,让俘虏知晓我军是一支爱护民众、关心民众的部队。

第四,是严令禁止对俘虏造成伤害,让他们明白我军的诚心。

但上述政策的实施效果却不太令人满意。鉴于这种情况,我军打算改变策略,要让他们感受到我们和国民党作风的不一样,以此真正被感化。

那就是在军中,所有人都是平等的,战争中我们不会让普通士兵在前,而是让干部们做表率在前冲锋陷阵。看到这种情景,俘虏们大为震撼,因为在国民党部队里,官员为保自身安全,大多都躲在后面,甚至不愿上战场参战。

再者,国民党的官员们在外享尽荣华富贵,和他们的士兵们截然不同,但我军干部的日常生活却都和战士别无异样,甚至为了让新兵战士们感受到部队的温暖,干部们还会帮他们烧水、整理床铺、背行囊……这些细节是俘虏们在国民党部队里想都不敢想的待遇,他们又惊又喜,慢慢接受了我军。

最后,我军还在经济状况不太好的情况下为其开展了立功行动。不论功绩是大是小,只要做出了对人民有利的事情,就会被嘉奖,且获奖记录还会伴随他们一身,即使工作调动也会跟着他们去到新单位。

虽然奖励很微薄,没有物质上的奖励,但俘虏们还是十分积极的为人民、为部队做好事,认为这是我军信任他们、认可了他们的个人价值的结果。

经过我军这一系列努力的改造,74师的士兵们成功编入我军,及时补充了兵力。其中年青力盛的士兵参与了之后的多场战役、经验丰富的老兵为我军传授技巧、提供专业性的建设意见,为我军提高战斗力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在山东这片大地上,解放军带走了战争的硝烟,争取到了和平;感化了敌人,带来了朋友。这是一个可歌可泣的故事,也是我军费心努力的结果。

看完陈毅对待74师的俘虏的方式,屏幕前的你又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参考资料:

1. 国民革命军整编第七十四师.百度百科.

2. 俘虏政策.百度百科.

3. 熊武一、周家法主编.《军事大辞海·下》:长城出版社,2000年5月:第2219页

4. 孟良崮战役.百度百科.

5. 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编审室.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中国大百科出版社.2007年

6.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第一卷下册.中共党史出版社.2021.


注:文章中出现的人物对话皆为作者根据史实资料和当时的情景合理设计的,不可作为参考!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国民革命军   俘虏   野战军   洼地   解放区   山东   我军   军中   官兵   蒋介石   国民党   战役   解放军   战场   部队   政策   陈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