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为什么会有那么多黑帮?1997年香港回归后,黑帮都去哪了呢?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引言

上世纪90年代,香港出现了大量黑帮题材的电影,这也从侧面反映了香港当时的社会现状。彼时的香港还是英国的殖民地,表面光鲜的背后,却到处充斥着暴力与犯罪。

新义安、和胜和、14K等黑帮组织的存在,让香港社会的治安动荡不堪。不仅普通百姓会受到黑帮的敲诈勒索,就连我们所熟知的影星,也同样遭遇过被黑帮用枪威胁拍戏的经历。

然而在1997年香港回归之后,这些平日里嚣张跋扈的黑帮,就像人间蒸发了一般,突然间就销声匿迹了。那么曾经叱咤风云的香港黑帮究竟去哪了?他们的命运又将如何呢?

一、香港黑帮组织的由来

香港黑帮的由来,可追溯到1674年,也就是康熙13年,在南方地区发展起来的民间组织天地会。

天地会以“反清复明”为宗旨,其内部自称为“洪门”。“洪门”的叫法来源有多种说法,但大多认为,是取自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年号,“洪武”中的“洪”。

“洪”字是由三点水和共字组成,“共”字又有合的意思,所以“洪门”也称“三点会”、“三合会”。在香港“三合会”也被用作对所有黑帮社团的统称。

1841年当英国占领香港岛时,岛上只有四五千人,以农耕打渔为生。英国人想将这里打造成一个自由贸易港,新建深水码头等设施,然而岛上的劳动力是显然不够的。

反观当时的内地,由于人多地少,赋税严重。因此很多穷困的百姓为了谋生,就来到了更有发展机会的香港。这些人里,不乏有一些投机客、妓女、海盗、罪犯、以及三合会成员等。

由于三合会有反清复明、把持黑产、秘密结社这三个特点。1842年,应清政府要求,港英政府颁布了《压制三合会及其他秘密结社》的法令。

并且在1845年还制定了《压制三合会及其他秘密会社之条例》,严格规定了对“三合会”成员的处罚,只要抓捕,一律判处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刑满后还要在脸上刻字。

受此影响,很多帮派成员便不再公开承认自己是三合会,而是以各个堂口自居,行事也相对低调了很多。

据有关资料记载,1845年6月,香港岛人口总数只有23817人,华人有22860人;1849年,华人增至28297人,1850年达到了31987人。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在码头从事着搬运工、仆役之类的苦力工作,也有人开始做起了一些小买卖。

这些新移民操着各地方言,背井离乡,在失去原来地缘与血缘保护的情况下,还要经常为争抢一份搬运工作而大打出手。

为了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生存,所以只能寻找替代家族或地缘以外的群体寻求保护。因此他们常以地域结盟,或与同行业者为伍,在打斗中形成一个个小团体,相互安慰与支援。就这样,慢慢形成了香港黑帮的雏形。

二、香港黑帮的四大家族

在香港众多的黑帮中,和胜和、新义安、14K,义群,被称为黑帮四大家族。

和胜和

1884年,“和合图”注册成立,并归类为“工人自助帮会”。从1884年开始到1909年间,一共开设了大大小小26个堂口。

1909年,广州洪门“勇义堂”头目“黑骨仁”来香港开设新堂口,并调节了各堂口间的矛盾。最后使各个堂口达成要“以和为贵”的共识,同时各堂口还同意在名字前加上一个“和”字。

就这样“胜和堂”也就变成了“和胜和”。杜琪峰导演的电影,《黑社会之以和为贵》开头描述的就是这件事。

1925年,在省港大罢工后,大量失业人员也助长了黑帮的壮大。“和胜和”抓住时机急速扩大,并发展成一个主导和记的社团。1930年,“和胜和”宣布脱离“和合图”,独立于“和”字号堂口,并在之后的发展中成为了香港黑帮四大家族之一。

新义安

1866年,潮州人成立了“万安帮”,为了躲避清政府的打压,之后便逃到了香港。但潮州人不止有万安帮一个帮派。1886年,香港已经有两个潮州帮,分别是“万安”跟“海陆”。

1915年,一个名叫“太平山体育会”的组织并入万安帮,但在1919年,太平山体育会又脱离万安帮改名为“义安帮”,因潮汕地区自古属于义安郡,“义安帮”的名字也由此而来。1921年,义安帮向港英政府申请注册了“义安工商总会”。

抗战胜利后,戴笠的得意门生,出生于广东陆丰的军统少将向前,被派往香港获取情报。初到香港,他就遇到了棘手问题,在大陆可以利用军统的情报网,获得协作和支持。但在香港,他只是孤身一人,没有任何的情报网络可用。

这当然难不倒一个训练有素的特工,国民党向来有利用帮派搞情报的习惯。很快,他就加入了“义安帮”并在之后成为了组织领导人,从此“义安帮”就有了政治色彩,军方背景。

1947年,“义安帮”因涉黑而被港府取消了社团注册。之后向前将组织改名为“新安公司”也就是现在的新义安。1953年,军队出身的向前,因政治问题被港英政府递解出境。新义安则交由他的儿子们负责管理。

14K

要说“新义安”是因为向前的加入才具有了军方背景,那14K则是从一开始就是由军方支持建立的。

14K由前国民党陆军中将葛肇煌所创建,早年葛肇煌就加入了军统,日本投降后,他接手了日本设在广州的“五洲华侨洪门西南本部”。之后葛肇煌将其改名为“洪门忠义会”,自称“洪门护法”,自认会长,并开始拉拢社会名流以及洪门弟子为自己造势。

1949年10月,广州解放,葛肇煌逃至香港。1951年在毛人凤的支持下,在香港重新组建“洪门忠义会”,为日后反攻大陆做准备。

为了掩人耳目,葛肇煌以原来在广州的会址,西关宝华路14号为名,自称“14号”,之后又将14号,改为14K。“K”的来源有多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取自国民党的英文单词Kuomintang的首字母,另一说法指“K金”K金比一般的黄金更为坚硬,喻意组织的强大。

14K成员以凶悍不怕死闻名,再加上军方的支持,很快就在香港站稳了脚跟,并成为当时香港的第一大黑帮。然而1953年,葛肇煌在来港第四年就因病去世了,14K成员为他风光大葬,花圈就摆了好几条街,全港为之轰动。

义群

义群是香港黑帮四大家族中势力最小的一家,他的创立者是大名鼎鼎的跛豪吴锡豪,也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香港最大的毒枭,电影《跛豪》、《追龙》都是以他的故事为原型。

1930年,吴锡豪出生在广州汕头,在60年代随难民涌入香港。靠开设赌场起家,之后改为贩毒,曾一度将毒品卖到了泰国、台湾等地,成为了香港地区最大的毒贩。

六七十年代的香港警匪勾结严重,义群也与香港警队高层勾结,同时还牵涉了杀人等多项重案。好景不长,1974年,香港成立了廉政公署,加大了对“三合会”的打击力度,吴锡豪在1974年年底被捕入狱,判刑30年。

随着一众帮内骨干的被抓,义群也元气大伤,到了八九十年代,义群人数已经将至千人左右,几近消失。1991年,吴锡豪因肝癌被特赦,但出狱仅25天后,就因病情恶化而去世。

三、港府对三合会的态度

香港刚开埠时,港英政府也乐见于华人社区的自治,对华人社区没有提供过任何公共服务,这也给了黑帮可乘之机,让其逐渐壮大。

但随着黑帮的发展,逐渐从收取会费变成了敲诈勒索。由于警力的不足,无法为民众提供必要的保护,导致很多人为了自保,只能加入三合会,从一开始的被欺凌者,变成了施暴者。

1956年10月10日,九龙地区发生了“双十暴动”,数千亲国民党的居民,把“青天白日旗”等物品强行摊派给居民手中,要求在“双十节”张挂。这种带有强烈政治色彩的活动,港英政府当然不会允许,在政府人员清理相关物品时,就与14K成员发生了冲突。

其他黑帮也趁机打砸抢烧,港英政府不得不派出陆军镇压,暴动导致400余人死亡,经济损失高达3000多万美元。

后经证实,背后有台湾国民党的支援策动,但港英政府担心的是,这一政治动机会引起中方的反应,从而干预对香港的管治,所以对外宣传是三合会煽动暴动以图私利。

这次暴动也让港英政府感受到,三合会已经直接或间接地威胁到了英国政府的管理。于是便成立了“有组织罪案及三合会调查科”,英文:Organized Crime and Triad Bureau,俗称“O记”,加大了对三合会的打击力度,随后的10年间,有超过1万多名三合会成员被定罪。

到了1966年,10年的严打成果,也让港英政府对三合会问题出现了乐观情绪,便消减了扫黑的开支。随之而来的就是暴力犯罪的上升,以及更为严重的警匪勾结,当时香港一度流传着“警察管黑社会,黑社会管治安”的说法。

也就是这个时候香港出了吕乐,蓝刚,韩森,颜雄四位“华人总探长”,他们各个贪污受贿,巧取豪夺。利用手中的权利,收取好处的同时,也充当着黑帮的保护伞。

吕乐更是被称为“五亿探长”,他黑白通吃,既向上行贿,也向下级收贿。更是曾放言:“我根本不用亲自抓人,有案子要破,就跟各堂口老大要人。”

当时整个警队上行下效,贪腐严重,即便是最低职位的警员,也会向三合会成员榨取好处。

1971年,加拿大有关部门在对银行进行审查时,发现了一笔可疑存款。户主身份显示是一位名叫“卓柏”的外交官,然而经过调查发现,这个“卓柏”实际上是香港九龙总警司葛柏。同属英联邦的加拿大就将这一情况通报给了香港,香港反贪污室立即对此事展开了调查。

然而在调查一开始,葛柏就收到了消息,为了逃避惩罚,葛柏以太太健康为由申请提前退休。警务处虽然同意了他在1973年7月起提前退休,但在退休前先停止工作,并接受进一步调查。

在对葛柏的住所进行搜查后,找到了3本账册和一批文件,账本中详细记录了向其行贿的情况,总共薪资不过100万港币的他,涉案金额竟高达420万港币。

然而在1973年6月8日,葛柏利用警察身份,携巨款逃回了英国,港督麦理浩对此大为震怒,下令彻查香港警署。调查发现,包括四大华人探长在内的40多名华探长均有涉嫌贪污,但都已经逃之夭夭。

事情被媒体曝光后,引发了市民的抗议游行。在这样的背景下,麦理浩提出建立一个专门负责肃清贪腐的机构,1974年2月15日香港廉政公署应运而生。

1975年1月7日,葛柏被引渡回香港,最终被判入狱4年。然而已经外逃的华人探长们,却一直未能抓获,并且他们也都此生再没有踏足香港。

四、黑帮转型洗白上岸

在廉政公署的努力下,香港警界的贪腐问题已经得到了有效遏制,黑帮的行径也收敛了很多。

进入80年代后,世界经济已经出现衰退,香港产品的出口出现了困难。再加上当时被放大的香港前途问题,使得香港经济也同样出现了严重困难。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正式签署后,香港的前途问题才趋于明朗。

于此同时,两岸经贸合作也迅速扩大,短短几年时间,香港80%的制造业转移到了内地。香港也开始了第二次产业结构的转型,从制造业中心开始向贸易、金融、服务业转型。

社会层级的转型,也令这些黑帮不得不做出改变,很多黑帮成员开始利用聚敛来的钱财,收购合法企业以及投资各种生意,并在这些合法生意中确立自己的垄断地位。像餐饮业、建筑装修业、运输业、电影业、酒吧娱乐业等,都有黑帮成员的染指。

虽然这种方式不对社会造成直接威胁,但黑帮还是会采取一些暴力手段,许多行业的垄断还是要依靠占场子、抢地盘、控制某个领域或某些群体来实现。

就拿电影业来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香港电影发展的黄金年代,黑帮自然也想分一杯羹,很多黑帮分子开设了电影公司,拍摄电影赚了大钱,也有一些黑帮成员转型做了电影演员。

像“新义安”向家兄弟的“永盛”电影公司,电影产业的收入反哺帮会,这也让“新义安”一度超过老对手“和胜和”与“14K”,成为香港第一大黑帮。

规模较小的电影公司也会与黑帮合作,以暴力恐吓等手段,逼迫当红影星为他们拍戏。成龙、刘德华、李连杰、周润发等都曾遭遇到黑帮的恐吓勒索。

其中也不乏黑帮投资拍摄一些,歌颂黑社会和江湖义气的电影,谋利的同时,也对黑帮进行了美化,比如90年代中期的《古惑仔》系列电影,突出的就是个人英雄主义。

97年香港回归后,中国政府可不像港英政府那般无能而放纵。在高压和强力追击下,香港黑帮元气大伤,大量黑帮的高层人员卷款逃亡,史称“97大逃亡”,那些逃不掉的就只能去自首坐牢。

黑帮也因此吐出了大量产业,成员也不及以前的十分之一。为了生存,黑帮成员已经很少再涉及毒品与赌博行业,而是注册为正规公司,开始“洗白”。

然而黑帮也并非完全消失,只是相比于之前的行事更低调了。香港比较猖獗的偷渡行业很多还是黑帮在操控,只不过现如今有黑帮背景的人,也已经不再是喊打喊杀,而是更像一个生意人。

英国人留下了一个杂乱的香港,但中国要还香港一个太平盛世。随着大湾区的建设,也将为香港提供更多拓展事业的空间。在发挥“一国两制”优势的同时,香港的未来,也一定会更加令人期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太平山   香港   黑帮   万安   潮州   军统   洪门   探长   暴动   军方   国民党   成员   组织   政府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