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编辑马立诚:南京大屠杀根本就不存在,日本不应道歉!

南京大屠杀和侵华战争的历史创伤深深地伤害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

但总有一些人不顾历史真相,大肆宣传歪曲言论,企图抹黑历史,甚至主张放弃索赔、道歉,与日本建立友好关系。马立诚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的言论引起了极大的愤慨和不满,这让我们不禁要问:他的动机是什么?

马立诚诞生于1946年,那是一个动荡的年代,尤其是在灾后重建阶段。虽然那时候几乎没有上学的机会,但他很幸运成为其中一员。马立诚不仅能够接受教育,而且学习成绩优异。她常年在同龄人中排名前三,非常以父母为荣。

1977年,高考恢复,他毫不犹豫地报了名,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武汉大学学习历史。这对他来说是莫大的幸福,让他沉浸在图书馆里,全神贯注!大学期间,马立诚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还多次向报社投稿,被录用并发表,赢得了学校的广泛关注和认可。毕业后,他很快得到了青年报的工作机会。相比其他还在犹豫找工作的同学,他已经实现了稳定就业,发表了很多文章。

他的才华也引起了《人民日报》的关注,被邀请去工作。人民日报社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工作场所,但他毫不犹豫地接受了邀请。

在《人民日报》的岗位上,马立诚度过了许多岁月,见证了国家的许多重大事件。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知名度逐渐上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支持他的观点。进入21世纪后,他还出版了一本名为《交锋三十年》的书,记录了许多让他感到心酸的瞬间。这本书使他当年一举成名,并获得了更广泛的影响。

然而,马立诚2002年的日本之行成为他人生的转折点。当时,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愤怒和不满。靖国神社里埋葬了很多二战中死去的人,包括抗击法西斯的士兵和无辜的人。这种行为是对历史的伤害和挑衅,中国人民绝不会容忍。然而,在这个关键时刻,马立诚选择了参加文化交流活动,而回国后,似乎发生了变化,似乎他开始成为一个日本崇拜者。2002年,《对日关系新思维》一文的发表,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轰动,尤其是对中日关系的长期热议。出于反对国内民族主义的目的,他呼吁中国人民摆脱民族主义的束缚,将注意力转向东亚的一体化进程。

马立诚认为,民族主义在民族危机时期具有鼓舞人心的作用,但如果过度膨胀,就会导致和平时期我国政治、经济乃至文化的封闭,扫清政府的老路。通过这篇文章,他试图推动中日友好合作关系,主张建立以日本为中心的各种合作关系,以扭转东亚在经济发展上的劣势。但马立诚在文章中对南京大屠杀进行了严重歪曲,否认南京战役是大屠杀,称这只是正常的交火和军队伤亡,与大屠杀无关。这篇文章一经发表,立刻引起轩然大波,被无数人诟病。

马立诚试图美化日本,声称南京事件死亡人数被夸大,认为南京根本没有这样的人口,日本不可能造成30万人死亡。但了解历史真相的人都知道,战争期间,很多外省人涌入南京躲避战火,日本在那里进行了大规模的屠杀。受害者不仅是南京本地人,还有很多外省人,死亡人数甚至超过30万。为了迎合日本人,马立诚不惜歪曲历史,欺骗公众。

更可悲的是,马立诚在这篇文章中涉及钓鱼岛问题,认为中日之间不应该发生冲突,钓鱼岛对国家不重要,中国不应该坚持。但是,我们必须明白,领土完整是国家的核心利益,不可侵犯。面对他的观点,人们不禁好奇他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动机。

结局的转折点:面对公众的抵制和《人民日报》的压力,马立诚最终被迫从《人民日报》辞职。这一消息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大多数人对他的命运感到欣喜,认为这是天大的喜事。日本人欢迎来自中国的汉奸,去北海道大学当教授。然而好景不长。不久后,他被解雇并驱逐出境,因为他没有日本国籍。如今,马立诚成了一个无家可归的人,没有人接纳他。

结论:马立诚的言行对社会产生了极其负面的影响,也导致了一些人的观点偏差。在当今言论自由的社会,一些人用言语刺激来吸引注意力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方式。但是,我们不能为了追求娱乐和流量而不顾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这样的行为既可耻又可笑。

对待历史最好的态度就是客观公正,不要盲目听信任何宣扬错误观点的话。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众所周知的洗脑所影响。历史不容篡改,不容歪曲。我们应该铭记历史,汲取教训,共同努力,让和平与友谊的种子在国际社会生根发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人民日报   日本   钓鱼岛   东亚   外省人   轩然大波   民族主义   南京   日本人   转折点   优异   观点   编辑   关系   国家   历史   马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