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赓:粟老总,咱俩换换房子,粟裕听后不解:你搞什么名堂

关注我,带你看见不一样的世界


1959年的一天,粟裕和陈赓两名革命老将在上海久别重逢,二人虽然同在上海,但是住的地方相距遥远,而两人也时常互相到对方的家中做客。

有一天,陈赓到达粟裕所住的地方拜访粟裕。

只见粟裕的住所是一栋小平房,墙上开缝十分严重,而屋顶上的瓦片也脱落数片,砸落在地上,窗户虽然完好,但是也是老式窗户,老化十分严重。

陈赓在门口看着这栋房子,心中甚是伤感,当年在战场上神出鬼没,用兵如神的军神竟然住在这种地方,但是他们作为军人,也不能主动去寻求特权。

陈赓敲响了粟裕的房门,不一会门便开了,迎接他的正是粟裕。

此时的粟裕患了病,在上海疗养,他的面庞呈现着不健康的白色,想必是被病痛折磨导致的。

陈赓跟粟裕坐在椅子上,聊起了当年的革命故事,突然,陈赓说到:“老总啊,你这个房子我还挺喜欢的,不如咱俩换换房子,你住到我那边去吧。”

粟裕知道陈赓这个人幽默风趣,喜欢讲笑话开玩笑,他猜不透陈赓的小心思,便直接问道:“你又想搞什么鬼名堂吗。”

陈赓才回答道:“您当年在战场上做出的贡献我可远远比不上,如今和平了,你也该享受享受,我那边房子条件好点,你住那边去吧。”

粟裕这才明白陈赓的心意,但是作为军人,这他哪能答应,他便谢绝了。

从此事我们可以看出,陈赓和粟裕两人之间的战友情十分深刻,而他们的战友情谊还得回到革命的刚开始。

投身革命

1927年,南昌起义中,粟裕和陈赓当时都在南昌城里,自然参与了这次起义,粟裕在当时是叶挺部队中的一名警卫班长。

要知道,叶挺的作战风格十分勇猛,并且灵活多变,而叶挺的部队也被称为铁军,在叶挺指挥下,粟裕也学习到了叶挺的战术风格,为他日后成为我军军神,立下赫赫战功奠定了基础。

而陈赓则是在贺龙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中担任一名营长。

二人在南昌城的战斗中并未见面过,但是在指挥部中,陈赓却听说过粟裕的警卫班打下了很难攻克的地方,为前线战事的进展做出了贡献。

在起义结束后,部队被打散,陈赓跟着朱老总和毛主席一席人上了井冈山,在井冈山上建立了根据地,并且在根据地中组织群众进行土地革命,训练红军。

粟裕在湘南起义后也上了井冈山,在井冈山上负责保卫革命根据地。

在1927到1932年期间,粟裕屡立战功,一路从警卫班班长晋升到了红一军教导师政委,并且作为政治部主任主管红一军团的政治工作。

漫长的战争中,陈赓和粟裕的人生轨迹总是接近但却不相交,在1947年,粟裕才与陈赓见了第一面。

粟裕与陈赓见面后,聊了天才发现原来他们的人生轨迹如此相近,这使得他们相见恨晚。粟裕此时是刚完成合并的华野副司令员,而陈赓在刘邓大军中担任第四纵队的司令员。

此时的刘邓大军处境十分危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成了蒋介石的眼中钉。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意味着战局发生了扭转,这是蒋介石所不能接受的。

为了保住优势,蒋介石设立了“华中剿总“,集中大量兵力,准备一举歼灭刘邓大军。

刘邓大军刚到大别山建立根据地,毛主席为此预想了三种情况,一、刘邓大军被消灭 二、刘邓大军在当地站不住脚,扎不住根 三、刘邓大军扎根大别山,成为敌人的眼中钉,肉中刺,心腹之患。

毛主席要求,刘邓大军的指挥员们要全力促成第三种情况的实现,让敌人集中力量在大别山,从而为我军其他方向的部队创造战略反攻的有效条件。

为此,毛主席让陈赓的部队配合粟裕所指挥的华野进行作战,粟裕也由此开始了他与陈赓的战友情谊。

在战斗中,粟裕下达的战斗命令灵活而又迅猛,使得陈赓十分佩服他,粟裕天才的指挥能力使得部队常常以弱胜强,胜仗不断,

而粟裕也相信陈赓的一线作战能力,在前线,陈赓指挥的部队总是能完成粟裕下达的任务,无论任务目标多么艰险,陈赓总是能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战果,这令粟裕也十分信任陈赓,让陈赓的部队像一把手术刀精准地切开蒋军的要害。

解放战争胜利后,两人都进行部队的日常组织工作,1951年,毛主席看到了新的国际形势和新的国际下产生的新的国防要求,于是他要求粟裕担任总参谋部的副总参谋长

但是粟裕拒绝了,他认为自己还是适合在前线指挥一支军队,而不是在后方指挥所有的部队。

但是粟裕出色的指挥能力是所有人有目共睹的,周总理替毛主席传达意见,坚持要让粟裕参加总参的工作。

粟裕推脱再三,最后还是参与了总参谋部的工作。

在总参谋部中,粟裕发现随着新的国防要求下,要求一套全新的作战体系和战术,这也是为什么毛主席执意要让粟裕参与总参工作的原因。

粟裕思考后,决定先建设军校,在军校中总结自土地革命以来的所有战争教训,并且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部分经验。

为此,他向毛主席提议,建设一所国内最高水平,最顶尖的军事工程学院。毛主席也大力支持粟裕的提议。

在选定军事工程学院的校长的人选上,粟裕第一时间就想到了他的老战友陈赓,陈赓具有着超强的组织能力,并且是黄埔军校的毕业生,又在后来红军所设立的军事学院中担任过校长,在办学上有组织工作的经验,于是他立刻写信给毛主席,请求人事调动。

就这样,陈赓从边打边谈的朝鲜战场回到了祖国,军校定址哈尔滨,名称为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在陈赓的组织下,我国建国后最为先进的军事工程学院便圆满创立了。

1954年,粟裕担任总参后,陈赓了来到了总参进行军事指挥工作,并且兼任副总参谋长的职责。

二人在总参互相配合,将总参的事务处理地井井有条。就任总参谋长后,粟裕将自己过去的职务推荐给了陈赓,让陈赓跟着他的步伐走,并且在工作上引导陈赓。

而在粟裕出差时,常常会指定陈赓代理总参谋长一职。

一来二去,二人变成了最亲密无间的战友,无话不谈,而二人的友情也成了总参的一段佳话。

但好景不长,1958年后,陈赓粟裕二人相继患病,也借此机会二人得以在上海重聚。在上海的日子十分悠闲,文章开头的故事正是发生在二人在上海养病期间。

当时,陈赓患有心肌梗塞病,在上海的丁香花园进行疗养,而粟裕也在上海疗养。

1961年,长期遭受病痛折磨的陈赓病危,此时,上海正是连绵不断的阴雨天,阴雨天潮湿而又寒冷的天气刺激了陈赓的病情,最终,陈赓与3月16日逝世。

在逝世的那一天,得知陈赓病危的粟裕立刻赶到了医院,见到了陈赓的最后一面。

在陈赓的葬礼上,粟裕亲自护送陈赓大将的骨灰,虽然陈赓大将离开了人世,但是二人只见的战友情从未停止,在之后的每一年,粟裕都会纪念他逝去的老友陈赓。

他们二人见证了我国人民的伟大事业,而他们二人之间珍贵的战友情更是为世人所知,由世人所传承下去。#头条创作挑战赛#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与意见,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与讨论

注:原创不易,抄袭、洗稿必将深究。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土地革命   大别山   井冈山   房子   总参谋部   总参   作战   名堂   根据地   警卫   军校   工程学院   蒋介石   战友   老总   不解   部队   军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