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晚年自述:杀杨宇霆之前我从不迷信,杀他之后我信了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军阀混战、局势混乱是民国时期的缩影。

而城头变幻大帅旗,则真实地描绘了那个时代的情景。

在这个充满战争的年代,军阀们经历了无数生死,他们对于普通老百姓所追求的鬼神之说毫不信任。


作为东北王的长子,张学良早早地就投身军旅,自然对于迷信之说保持着敬而远之。

然而,晚年时,他却吐露出一段故事,表达了自己的怀疑,他不得不相信。

1929年1月10日晚上七时,辽宁省大帅府的老虎厅会议室中突然响起两声枪响。

根据张学良的指示,包括警务处长在内的8人闯入会议室,将刚刚就座的杨宇霆和常荫槐枪杀。


晚年的张学良在回忆起自己的一生时,他曾感慨自己一生中最后悔的事情,就是杀死了杨宇霆。

然而,当年作出这个决定的张学良却坚信,杨宇霆之死并不是他的意愿,而是天意难违。

那么,杨宇霆是谁?他为何会在张学良的迷信之下丧生呢?


杨宇霆其人

与出身土匪的张作霖不同,杨宇霆是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

他出生在河北唐山,后来迁徙到辽宁的蛇山沟,是早期闯关东的后裔。在杨宇霆年轻聪明的时候,凭借他家族的财富,他得以接受私塾教育。

杨宇霆天赋过人,16岁就考取了秀才,前途一度看好。然而,恰巧在这个时候,清廷倒台,科举制度被废止,杨宇霆的进士梦想也破灭了。

幸运的是,得到族人的资助,杨宇霆被送往日本的士官学校留学,为他在东北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张作霖虽然没有多少受过教育,但他很重视人才,尤其是像杨宇霆这样受过海外教育的人。因此,杨宇霆很自然地成为了张大帅身边备受器重的人。

杨宇霆给张作霖出谋划策,有着重要的贡献:

1、在军事方面,筹划东北海军,增强军力;

2、在民生方面,打击土豪,给予农民土地分配,发展生产,增强经济;

3、在交通方面,修建战备公路,避免受到日本的限制;

4、在后勤方面,亲自督办兵工厂,自行生产武器弹药,增强战斗能力。

在杨宇霆的辅佐下,东北各方面的实力大大增强。

这让当时觊觎东北的日本人非常嫉妒,他们无理地要求实行“日中”杂居的政策。

杨宇霆非常聪明,他深知日本人的野心,力劝张作霖拒绝,因此招致了日本人的怒恨。

在张作霖的大力提携下,杨宇霆成为了东北军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他的智慧帮助张作霖成为东北王,并最终成为当时北洋政府的首脑人物。


因此,杨宇霆被称为“智囊”和“东北小诸葛”。

贡献与贪污

可以说,杨宇霆做出了巨大贡献,甚至可以说,没有杨宇霆就没有后来的张作霖。

杨宇霆在四年内为奉系从日本购买了七个旅的武器和装备,使奉系成为当时全国最强大的军阀之一。

张作霖对杨宇霆非常信任和重视,把他视为智囊和得力助手。

他帮助张作霖建立了东北海军,制定了田赋制度,修建了战备公路,并监督了奉天兵工厂的运作。


1920年7月14日,直皖战争爆发。

直系军阀吴佩孚率领直军与皖系军阀段祺瑞率领皖军在河南、山东、河北等地激烈交战。张作霖率领奉系在东北观望,准备出兵支援。

奉系内部有两派意见,其中一派主张支持皖系,杨宇霆代表这派意见。

在他看来,皖系是北洋政府的合法代表,与奉系关系良好,支持皖系能维护北洋政府的统一和合法性,也可以遏制直系势力的野心。


1924年,直奉战争再次爆发,奉系一路攻下山海关和石门关,冯玉祥投降,吴佩孚逃亡,使得张作霖顺利进入关内,控制了大半个中国。

这场战争在东北和上海江苏等地改变了奉系的控制范围,随着张作霖势力的扩大,杨宇霆也变得越发重要,几乎是受到无比宠爱。

然而,杨宇霆也因为贪污受贿而受到了张作霖的处理。


尽管如此,他对于张作霖来说仍然十分重要,几乎可以说是他的左膀右臂。

尽管张学良试图用其他人来替代杨宇霆,但物色了好几个人后仍然无法胜任,所以最终被废用的杨宇霆又重新回到了张学良的身边。

张学良上位矛盾爆发

杨宇霆有着雄心勃勃的目标,张学良在世时自然对他打心底里不服气,两人经常争吵。

但是,张学良深知自己取得的一切都是张作霖给予的,因此在杨宇霆辅佐张作霖的时期,他尽职尽责地工作。

1928年6月4日,毁灭性的“皇姑屯事件”震惊了整个中国。

日本人在这次事件中炸死了张作霖,这是对辽东省政府的巨大挑衅。


张作霖的死给所有人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包括杨宇霆。

他的命运也因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无论是杨宇霆还是整个东北地区,都面临着一个重要的问题:接班人选。尽管张作霖生前已经确定了自己的继承人,就是他的儿子张学良,然而张作霖已经去世。

多次挑战张学良的权威

他的儿子张学良只是个只知道享受的公子哥,杨宇霆自然无法接受,多次挑战张学良的权威,嚣张得让张学良忌惮。


在一次会议上,张学良提出“易帜”主张,希望归顺南京国民政府。杨宇霆当场离开会议,引起了各方议论,使张学良非常为难,他更希望除掉杨宇霆。

1929年,杨宇霆的父亲寿宴上,许多政界代表纷纷出席,甚至蒋介石、阎锡山和日本政界也派代表出席,张学良也受邀参加。


当他走进寿宴大厅时,其他官员很少起身致意,大部分人只是抬头看了一眼,然后继续忙自己的事情。

然而,当杨宇霆走进大厅时,整个大厅突然安静下来,所有官员都起身致意,直到听到杨宇霆要求他们坐下后,大家才敢落座。这让张学良感到非常尴尬。


当天晚上,张学良对妻子说:“杨宇霆太过分了,我抛了三枚硬币,如果全部是正面,我就顺应天意杀了他。”硬币被扔出去,全部竟然都是正面。

前三次,张学良随意投掷硬币,但三次结果都是正面。

这让张学良认为,这是杨宇霆要反叛的预兆,于是他心中暗暗发誓:如果最后一次是反面,就要动手!结果巧合的是,最后一次投掷出来的硬币确实是反面,张学良还是叫妻子看的。


也正是这件事情,使得以前不相信迷信的张学良开始迷信,晚年时他亲自讲过:


“我以前真的不迷信,我受过的教育不允许我迷信,但是这件事之后我真的非常迷信!”

过了一段时间,张学良让自己的副官安排几个卫兵在老虎厅待命,副官明白大局将有重大变动,所以不敢懈怠。当天晚上,张学良邀请杨宇霆和常荫槐来府上开会,二人毫无察觉地进入了注定他们命运改变的地方。


1929年1月10日的寒风刺骨之夜,杨宇霆进入老虎厅后,就陷入了张学良精心布置的陷阱中。他被张学良派来的手下抓住了,此刻,他的心中涌起了前所未有的恐惧。

他无法理解这一切,以为只是个玩笑,却没有意识到这背后隐藏着葬送他生命的阴谋。

暗杀成功后,张学良召集了张作相和其他重要臣子来府开会,以“侵款渎职,贻误戎机,图谋不轨,破坏统一”等多条罪名来解释杨宇霆等人被杀事件,并对杨宇霆的部下施以恩威,稳住军心。


结语

杨宇霆这个人本身相信命运,他曾经请人占卜,却只得到了一个没有头绪的答案“扬长而去”。杨宇霆并没有觉察到其中的特殊意义,所以也就没有再放在心上。

回顾历史,纵使权臣再有权力,也顶多是带着剑上朝,很少有某个手握重权的大臣能够与皇帝如此没有上下之分。


张学良曾经说:“我以前不迷信,但是杀了杨宇霆后,我每天都在怨恨自己,迷信也是迫不得已。”他说“天要亡他”只是找个借口罢了。

历史已经注定,尽管这个人已经离去,但我们可以从他身上看到一些启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晚年   北洋   迷信   副官   兵工厂   战备   大帅   政界   军阀   日本人   日本   自述   硬币   老虎   大厅   代表   张学良   杨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