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社区”嘉年华:模式创新+上游发力,放大体育公益多元价值

文|林苑

发自山东临沂

7月29-30日,体操奥运冠军运动员陈一冰、举重奥运冠军运动员林伟宁、篮球名宿纪民尚、乒乓球世界冠军运动员于子洋一行“空降”临沂四中,为当地居民带来了干货满满的“冠军大师课”,就此展开“运动社区”体育公益嘉年华的“冰山一角”。

作为中华全国体育基金会发起的全新体育公益IP,“运动社区”体育公益嘉年华旨在以“体育公益+文娱+比赛”的新模式,提升全国体育公共服务水平,推进全民健身纵深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实现新突破。

据统计,自2023年5月启动以来,活动陆续进入吉安、和龙、临沂等地,参与人群近万人,覆盖人口超1500万,示范带动效应显著。

如何找到体育和公益之间更好的结合点?如何放大体育公益多元价值?“运动社区”体育公益嘉年华从多个角度给出答案。




体育公益的“社区方案”


在陈一冰看来,国家队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和成绩,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最高体育水平。而群众体育事业,则更能映射体育的普及度以及大众体质健康的程度。

“竞技体育的发展,离不开体育的大众普及,体育人群规模关乎体育的未来。所以就大众体育来讲,现在需要更多的力量,让大家都参与进来。”

而社区作为城市最小的“细胞”,是每个人的“家之所在”,也是践行体育公益的最佳落脚点。

有研究表明,社区公共体育服务质量会对居民体育锻炼时长产生积极正向影响。其中居民锻炼时长受到体育设施的影响最大,受体育组织和体育活动的影响次之。

或许正是基于这一原因,“运动社区”体育公益嘉年华将社区体育作为关键处落子,从公共体育服务精准供给和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两个维度,实现体育公益IP价值裂变。

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居民对于享受公共体育服务的主观意愿增强。围绕公共体育的投入,应当在内容资源上不断进行更新,在下沉社区贴近人群,通过广泛、持续地服务,便捷群众参与。

从供给侧回应居民运动需求,“运动社区”体育公益嘉年华通过不断优化供给方式和内容,把有针对性的运动指导送到居民身边,打通基层体育服务“最后一公里”。

一个优秀理念背后是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自临沂站开始,“运动社区”体育公益嘉年华迎来全面升级。通过精细化设计与执行,推出增加公益培训主题、加强活动社交属性、扩充群众竞赛规模等多项举措。

“运动社区”体育公益嘉年华布局上游供给侧,将体育资源与地方精准匹配,实现内容的精准供给,增强公共体育服务的均衡性、可及性,缓解了供需张力,增加了市民对体育活动的参与度。扎根社区的多样化体育活动,还有助于社区整合,增强了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与此同时,“运动社区”体育公益嘉年华是对群众体育“六边工程”的深度贯彻。

“六边工程”提到的“完善群众身边的设施”“健全群众身边的组织”“支持群众身边的赛事”“丰富群众身边的活动”“开展群众身边的指导”“讲好群众身边的故事”等,这些都能在活动中找到对应的模块。

这意味着从供给侧角度提供新思路、新方法,在尊重群众多样化体育需求的基础上,推进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这也意味着体育资源布局结构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优化,地方体育资源规模扩大,更多城乡居民享受到优质体育服务。

一方面,放大公共体育服务的普惠性:

“运动科学大讲堂”作为“运动社区”体育公益嘉年华的特色模块,包含了面向基层的专业体育指导。通过传帮带的方式提升基层体育工作者服务能力,激活体育服务和健康管理服务的活力,降门槛、破圈层,让居民共享社区体育发展成果。

另一方面,深化“运动促进健康”的低成本和高效能:

一个富有活力的运动社区,必定会让体育与健康实现串联。体育公益嘉年华在社区设置体质监测区,为居民免费提供肺活量、坐位体前屈、俯卧撑、握力等测试;同时结合实时产生的报告,让居民更好了解、评估锻炼效果。通过科学体质监测,改善居民健康和福祉,激发居民对运动健康生活方式的追寻。

“运动社区”体育公益嘉年华从社区出发,促进公共体育服务向更广空间延伸,最终形成社区活力充分激发、社区体育组织蓬勃发展、社区体育专业作用明显增强、社区体育活动常态化开展、社区体育资源有效开发利用的“五社融合”新局面。




体育公益向纵深发展

过去三年,体育公益在抗疫、救灾、纾困等领域发挥积极作用。“体育+公益”增加了参与度和凝聚力,也让慈善变得更有温度。

就业内人士看来,体育公益不光要做到“从0到1”横向扩张,更要做到品牌化、可持续、创新发展。

中华全国体育基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体育的重要功能是提供公共服务,因此体育本身的公益性就非常强,体育基金会可以利用公众募集资质,整合社会资源,募集社会资金,弥补政府资金和政策的不足,提升体育公共服务水平,这就是体育公益的价值所在。”

“基金会第五届理事会1月10日换届后,集中精力进行了五年发展规划,确定了新的使命愿景和发展目标,期望在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产业和体育文化四大领域分别形成具有重大影响且在全国具有引领作用的品牌公益项目。”

“群众体育是重点板块,经过充分的调研和论证,基金会决定开展'运动社区'和'运动乡镇'项目,项目按照“社会化、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原则,整合各方力量、筹集社会资金,为社区提供更科学的健身指导、更完善的体育健身设施、更丰富的体育赛事活动,更专业化系统化培训内容,促进社区体育公共服务水平提升。让更多社区居民享受到体育带来的健康与快乐,推动'运动社区、健康社区、幸福社区'建设。”

体育大生意了解到,2023“运动社区”体育公益嘉年华共设10站,按照标准化原则,采取申办制,与省级体育基金会联合举办。2024年,项目将扩大规模实施,在项目筹集能力,标准化程度、平台建设、项目影响力等方面将有大的提升,体育品牌公益项目初步打造完成。

尽管“运动社区”体育公益嘉年华这个IP还很年轻,却已贯通体育产业上下游,让体育充分融入地域体育及传统,结合各方力量,赋能地方体育走出新路。形成了可供借鉴的体育公益创新范式,成为全国“典型案例”,其顺利开展深获国家体育总局认可与高度重视。

新时期,体育公益使得体育的边界不断拓展,带动效应越来越清晰和明显。吉安、和龙、临沂等地都是红色老区,展示这些地区的体育活力,对于未来发展尤为关键。

社会力量也成为发展的关键推动力。在“运动社区”体育公益嘉年华前三站,中国银行、卡尔美、全兴篮球、金陵体育、双鱼文体、华润怡宝、远大体育等知名企业参与其中。

“面向社区的公益项目是一项长远的系统的工程,需要凝聚全社会力量才能实现。中华全国体育基金会热忱期盼并欢迎社会各界以及更多的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积极关心、支持、参与体育公益,捐赠资金、物资、服务,践行社会责任。”中华全国体育基金会方面表示。




政策指引,体育公益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是国家战略之一,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任务。而体育公益,正成为促进乡村振兴的新动能。

《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以公益性和基础性为导向,实现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全覆盖”。《关于推进体育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到2035年,使乡村体育健身和运动休闲成为普遍生活方式。

基于此,“运动社区”体育公益嘉年华围绕新时 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全民健身战略,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

“运动社区”体育公益嘉年华通过“以点带面”,成为串联所在的地方体育发展、基础设施与公服配套等方面的潜在引爆点。在助力打造地方体育名片的同时,也通过价值持续提升和释放,带动举办地跨越式发展,让体育公益的综合价值与多元功能得以充分发挥。

近年来,体育公益渐入佳境,不仅促进了社会和谐发展,也提高了国民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以“运动社区”体育公益嘉年华为代表的体育公益实践,通过模式创新和上游发力将体育公益的经济和社会价值进一步放大,或将成为体育慈善事业发展的风向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嘉年华   公益   临沂   体育   社区   基金会   乡村   居民   群众   模式   价值   健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