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拳出击!美国扶持的“内鬼”开始露头了,国人该如何防范?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7月1日,随着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开始生效,美国驻华使领馆官方更新了社交账号内容,提醒在中国国内的外国公司,记者,学者以及研究人员注意法律风险以及不确定性。

消息一出,许多网友表示自己一直觉得美国的许多手段确实挺阴险的,但是这么大大方方地把自己可能安插间谍的几个方向暴露出来真的好吗?

而有些人也表示了自己的担忧,因为美国既然敢说出来,就意味着一些领域被渗透得已经很厉害了,尤其是如今的网络环境,许多美国扶持的“内鬼”开始纷纷露头了,接下来的局势会不会走向未知呢?关于这件事,还是应该从这几个方面来看。

第一批公知的形成

美国对于世界其他国家的渗透,几乎可以说是半公开化的,先不说中国俄罗斯等与美国存在竞争关系的国家,就说美国的盟友们,也一样处在被监视的环境中,比如斯诺登爆出的“棱镜门”事件,美国及其盟友尚且进行如此大规模的监听渗透活动,更别说我们了。

冷战时期,美国对“不友好”国家的处理方法一般采取“远渗透,近攻击”的方法。

距离较远的这些国家大多数都属于苏联阵营,所以美国采取的就是渗透各个领域,看是否可以推翻“敌对政权”,对于拉美国家,美国一般直接进行干预,比如巴拿马,美国就曾经直接出兵占领,再比如古巴的“猪湾事件”。

但是,由于有苏联的掣肘,总体来说美国还是需要收敛一些的。

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美国对其他国家的渗透迎来了一个高峰期,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的中国。

那时候,有一大批留学生出国留学,他们当中很多人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西方所谓自由主义的影响,成为了第一代“亲美派”。

九十年代中后期,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提升,更多的人去往西方国家,很多体会到经济差距的学生就一厢情愿地认为我们国家的经济不如美国,主要是“制度问题”,于是大规模鼓吹西方政治先进,我们必须“改革”实行所谓“民主”。

这批人偶尔会在报刊上发表一些言论,不过他们当中只要言论不是特别过分,往往不会被处罚。这批人就逐渐形成了第一批“公知”。

网络主权很重要

公知等起初影响力不是特别大,但是由于有一些处在新闻出版,学者教授等社会影响较大的领域中,所以他们的话还是有很多人会信。

民众抗议北约轰炸中国大使馆

加上“九十年代三大恨”的银河号事件,台海危机和大使馆被炸事件,让越来越多的人惧怕美国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转而到这一批公知中去。

而随着网络的逐渐普及,这批人的影响力也开始指数级增长。

我们需要知道的是,网络可以把世界联系在一起的同时,进行渗透的成本也降低了不少,加上社交网络的普及,很多观点可以在几分钟之内传达给几万,几十万乃至上百万人。

这个传播速度是过去书籍报刊不敢想象的,所以从我国网络普及开始,美国的渗透方向就开始逐步向网络转移。

我国是非常重视网络主权的,为了避免美国以及其他西方国家的渗透,我们是拥有一些防御措施的,这虽然可能会给我们带来一些不便,但是却有效地阻止了西方的大规模渗透。

如今,欧洲一些国家也开始重视起自己国家的网络主权,比如前一阵子法国的暴乱,法国政府通过切断社交网络的办法,打乱了暴乱组织者的指挥体系,从而快速地平息了暴乱。

所以,我们应该庆幸,我们国家很早就意识到网络主权的事情,不然如今的形势可能更加严峻。

网络风气的变化

如果你曾经在二十年前拥有一个社交账号,你可以大概回忆一下当时的网络环境如何?

是不是有很多吹捧美国等西方国家的言论?是不是有人编排和转发侮辱烈士的段子?

甚至在那个时期,爱国的人是要被围攻的。

印象深刻的是港星刘嘉玲,当时在大概13年,她发布了一篇微博,是她跟天安门的合照,并配上了爱国的文字,然后就被一大批公知转发造谣辱骂。

明星尚且如此,普通人更不用说,当时很多社交网站的风气就是以骂中国夸西方作为政治正确,一直到2015年之后,网络的风气才逐渐好一些。

因为近些年来我们国家的发展取得了实打实的成就,加之有更多的人走出去看世界,最早的“古墓派”公知是其中最典型也是危害最小的一批。

因为他们的信息更新非常落后,他们吹西方国家的方式还是用着零几年甚至上个世纪的一些言论事件等,跟现实严重脱节,所以被称为“古墓派”。如今他们的影响力逐渐淡去,偶尔出现一些也会被网友们当作笑话看,危险性不大。

特朗普时期,美国对华网络渗透的预算曾经大幅缩减,但是一直存在,拜登上台之后,许多人可以明显感觉到网络风气再次发生了变化。

地域矛盾,民族矛盾,lgbt以及性别对立等等话题都成了某些别有用心的人的切入点,试图用舆论动摇我们国家的体制。

许多常年参与这些话题的KOL明显分为两派,一方明里暗里输出我们体制不行的观点,另一方进行抨击,时常因为一些热点话题争论得不可开交。线上一片乌烟瘴气。

线上的暗流

美国一直长期对我国进行网络渗透,这是美国自己承认的,比如CIA等情报机构,一直有很大部分预算用来对华展开网络战,而随着最近今年网络风气的好转,普通民众知识水平以及爱国热情的提高,不少疑似“间谍”浮出了水面,他们在线上有以下几种类型:

低端“反串”型,这种一般是台湾或者海外ip地址的账号,用来散播反华言论,煽动对立,借机挑唆。

虽然他们本体的影响范围不大,但是数量巨大,而且由于许多账号持有者身在国外,我们难以对他们进行有效惩罚,所以这一类的危害应该重视。

学者作家“叫兽”型,这一批人往往是八九十年代去西方留学的那一批人,他们往往在高等学校任教,这就导致他们的影响就很大。

尤其是当他们的信徒再次渗入到中小学和各大高校的教育系统中,比如说复旦大学的某位教授,对南京大屠杀发表的某些言论,又比如武汉的方方,在疫情期间写的所谓《方方日记》,攻击中国抗击疫情的行动。

他们大多数有社交账号,并且持续输出观点,社会危害很大,因为一个不爱国甚至是背叛国家的人,培养出来的学生信徒也很难爱国,所以,这批人应该早查,早发现。

“霉体”喉舌型,这一类掌握着新闻媒体,网络时代,他们的观点影响范围非常广,而且很多受到西方新闻类的专业的影响,认为挖掘所谓“真相”不需要顾及其他社会影响,甚至有些人就是妥妥的“骑墙派”。

他们不断发表一些看似合理中肯却包藏祸心的言论,甚至有的新闻工作者直接对我国一些政策进行抨击,比如有一部纪录片《穹顶之下》,大谈工业造成的环境污染,不提碳排放权就是发展权这个事实。

再比如,央视前主持人程蕾的间谍案,说明了西方国家早就把手伸向了我们的媒体喉舌,需要重点关注。

当国内发生热点事件时他们总会发出“这国怎,定体问”一类的话。

当西方国家发生同样的事的时候,他们要么装看不见,要么“西方自有国情在此”,双标嘴脸极其丑恶,这一批人的影响也很大。因为新闻媒体行业很多都是老带新,也是一种师从关系,一旦让某些群体形成一个体系,许多新人就会逐渐被同化,并且形成一张有利益关系的人际关系网,所以这一批人要注意。

意见领袖型,也就是前文所说的KOL,许多社会热点话题上,总会有各类型的意见领袖出现,他们有许多拥趸,而他们表达出来的许多观点容易影响很多人,尤其是那些经常具有煽动性质话题的意见领袖,他们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一批人。

当然,网络时代,某些跟你聊天试图刺探军事科技信息的“普通网友”都有可能是间谍,要注意观察。

线下的涌动

如果你觉得“间谍”都像007那样高调那你就错了,线下的间谍往往跟平民百姓没有差别。

他们可能是某些参加有境外资金参与的所谓“座谈会”的记者,作家,学者,也可能是早出晚归的普通研究员,还有可能是某些借着旅游拍照的机会对着军事基地拍照的“普通游客”。

最近几年线下的“间谍案”越来越多,说明我们的敌人可能加紧了对我们的情报搜集工作,所以加强每个人的反间谍意识很有必要。

但是,不建议在现实生活中过于敏感,我们虽然在很多时候应该勇于举报,但是我们更应该提高我们的间谍识别能力,比如之前有人就因为恋爱对象不会唱国歌就认为对方是间谍,结果发现是个乌龙。

有防范意识是好事,但是不能矫枉过正,这也是本文对于线下不过多展开的原因,因为很多时候如果我们在身边去怀疑人的话,会发现越来越多的可疑现象,但是除非你处在敏感行业中,否则你能发现现实中的间谍的概率其实并不大,当然,有警惕意识还是应该的。

总而言之,美国对我们国家的间谍活动一直没有停止,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强化反间谍意识才行,因为反间谍行动是一场艰巨的行动,对于那些已经有苗头的疑似间谍我们不能手软,因为这关系到国家安全乃至我们每个人的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美国   爱国   露头   暴乱   重拳   主权   风气   间谍   中国   社交   国人   账号   言论   观点   事件   我国   国家   网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