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天空 北宋(公元960-公元1127年 九帝,167年)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又因五德终始说,宋朝为火德,故又别称火宋、炎宋, 尊称为大宋。

赵匡胤

北宋的第一位皇帝是黄袍加身的赵匡胤。

五代十国的末期,安史之乱造成的影响还在继续,草原上各大部落联合几个节度使进入中原抢地盘,老百姓生活得非常艰苦。

赵匡胤生于927年,由母亲抚养长大,21岁出门游历,22岁在郭威帐下报名参军,认识了后来的柴世宗柴荣,成为知己。

公元950年,郭威黄袍加身建立后周。赵匡胤在拥立郭威当后周皇帝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遂被擢升为东西班行首,成为禁军军官。

后周广顺三年(953),郭威派赵匡胤到滑州充任副指挥使。此时正赶上郭威的养子柴荣被封为晋王,担任开封府尹。柴荣和赵匡胤曾在军中共事数载,深知赵匡胤英武、机灵,就把赵匡胤留在身边,让他改任为开封府马直军使。

显德元年(954),郭威去世,养子柴荣继位,是为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六月,柴荣在开封去世,年仅7岁的儿子柴宗训继位,军国大政只好由大臣决断。

此时,赵匡胤已经掌握军队大权,还把一些重要将领拉拢到自己的身边,与杨光义、石守信、李继勋、王审琦、刘庆义,韩重赟、刘守忠,刘廷让、王政忠等结为"义社十兄弟"。其幕下,还有弟弟赵光义,幕僚赵普,李处耘等。

后周显德七年(960)正月初一,镇、定二州刺史派员进开封向朝廷送来紧急战报,称契丹与北汉联合大军掠境,请求朝廷出兵御敌。宰相范质、王溥未核实军情,仓促派遣赵匡胤率领宿卫禁军前往抵御。 都点检赵匡胤在出兵北伐的途中陈桥驿,有样学样,黄袍加身,逼柴宗训退位,建立了宋朝,史称北宋,这就是陈桥兵变赵匡胤改朝换代的过程虽然惊心动魄,却没遇到什么反抗,是和平交接,所以北宋完全继承了后周的全部成果。

建国后,当时除了刚建立起来的宋朝之外,还同时存在着后蜀、南汉、南唐、吴越、北汉等割据势力。 于是,赵匡胤便开始了统一全国的进程。宋太祖依据宰相赵普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策略,北宋先后消灭南平(荆南)、后蜀、南汉三国,又于开宝八年(975)击败了势力较为强大的南唐。此后,吴越与福建、漳泉等地的地方势力纷纷"纳土"于宋朝,基本统一全国。

后来,又通过两次杯酒释兵权,罢了禁军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加强中央集权,解决了自唐朝中叶以来地方节度使佣兵自擅的局面。

赵光义

关于北宋的第二任皇帝。一种说法是,宋太祖赵匡胤是希望传给自己儿子的,只是他的弟弟非常强势,最后在临死前还是决定把帝位给了三弟赵义,也就是后来的宋太宗。

另一种说法是烛影斧声开宝九年(976)十月十九日夜,赵匡胤召弟弟赵光义进宫饮酒,当时赵匡胤身体很好,酒后困顿,就躺下休息。宦者宫女皆被屏退离开,赵光义自己来照料皇兄。众人只远远看见赵匡胤和赵光义说了一些话,接着蜡烛光影摇晃,似乎赵光义离席退避,随后听到玉斧戳雪之声,听见赵匡胤高声说:"好为之,好为之"。天快亮时,赵光义急唤人,叫皇子都来,说赵匡胤已经逝世。 二十一日晨,赵光义就在灵柩前即位,且一反次年改元的惯例,立刻改元。赵光义登上皇位后,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但北宋始终未能统一全国,北有契丹族的辽国,西北有西夏,西南有吐蕃、大理。宋太宗在哥哥的基础上收复北汉,彻底结束了五代十国。

在军队建设方面,因为忌惮唐朝时期节度使的巨大权力造成乱世的局面,所以从宋太祖开始,北宋坚持以文治国,把军队的指挥权全部集中在皇帝手里,导致军队的战斗力不行。

赵恒

第三位皇帝赵恒,其主要政绩是推广了占城稻,这是一种来自越南的早熟稻,产量高,抗干旱,与原来的晚稻配合,形成一早一晚双季稻。宋真宗赵恒是宋太宗的第三个儿子,因为大哥疯了,二哥突然暴死,从成为太子到登基称帝,得到了来自文官集团的支持,大事不糊涂的宰相吕端甚至亲自囚禁想要改换太子的宦官王继恩,宋真宗才顺利继位。

寇准

在这个时期发生的边境大事就是澶州之战。辽圣宗耶律隆绪及太后萧绰亲率大军南下,一路攻城拔寨,兵临澶州。北宋则在宰相寇准的主持下,宋真宗亲征,双方隔河对峙。战争的结果是辽国军队孤军深入,败局已定。

景德元年(1004),宋战胜辽,宋真宗与辽国在澶州定下了停战和议,约定宋辽为兄弟之邦 ,规定宋每年赠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 自此,中国北方才有了少许安宁,宋、辽的这次结盟被后世称之为"澶渊之盟"。

庆历二年(1042),又增银十万两、绢十万匹,并改"赠"为"纳"。北宋每年向辽交纳"岁币",双方互不侵犯。这次结盟后,北宋因为边疆战事危机的解除,国内经济发展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后来神宗时又割辽河东地七百里。

澶渊之盟是北宋与辽经过多次战争后所缔结的一次盟约。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个平等的合约,微不足道的岁币换得长时间的和平,可以将主要的精力实力放在内政建设和西北的战事上。对于辽来说也是一个很合适的条约,当时的辽内部暗流涌动,及时从南方宋政权的纠缠中脱身是明智之举。从整个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来看澶渊之盟有其积极的一面,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的状态,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生产和发展,从长远来看,也有利于中国各民族的发展和融合。

澶州之战虽然打赢了,宋朝军队在与契丹军队的战斗力对比上依旧吃亏,与其每年都要提心吊胆考虑迁都,用金币换取时间,从战略上没什么问题,只是方式让老百姓和大臣们都接受不了,于是就有了轰轰烈烈的天书封祀运动,为皇权神授巩固根基。去泰山祀天,去汾阴祭地,最终老百姓也接受了这个现实。但封祀运动消耗了大量的国家财富。

赵祯

宋仁宗赵祯是北宋的第四位皇帝。因为年幼,太后刘娥临朝听政长达十年。在这十年里,外交上基本沿用宋真宗的对外策略,能打打,不能打给钱。刘娥的主要政绩是在内政建设上,结束党争,发行纸币交子,兴修水利,鼓励办学。

交子

在宋仁宗时期,涌现了一大批名臣名将,包括包拯、范仲淹、欧阳修、富弼、韩琦、文彦博、苏辙、张方平、吕夷简、狄青等等。

苏辙

狄青是名武将,他的突出表现主要是在对西夏的战争上。由于契丹、辽国每年都有岁币,宋辽在此没有大型战役,对外战争主要是在西北边境。党项人建立的西夏在打赢了宋夏之战与辽夏之战的建国战争后,又和宋朝打了三年,双方签订庆历和议(1044),西夏首领元昊取消帝号,改由北宋朝廷册封。作为回报,朝廷将西夏纳入岁币支付名单,宋方每年给西夏银7.2万两,绢15.3万匹,茶3万斤,称"岁赐";开放双方边境贸易等。庆历和议订立后,西北边境平静了20多年。

狄青

总的来说,无论是对辽,还是对西夏,北宋军队都是输多胜少。为了增强自信心,宋朝常年征兵,军队的人数增加了,可惜战斗力并没有提高,军费开支却拖垮了财政。据统计,宋仁宗在位的时候,军队总人数在125万左右,庞大的军费开支占到了每年国家税赋的七成。针对朝廷里的官员多、军人多、皇家开销大的问题,早在宋太宗、真宗时期,已有一些人就提出了变法的主张。

宋仁宗天圣三年(1025),范仲淹上书朝廷,主张改革政治。两年后,范仲淹在应天府掌教书院时,又有《上相府书》,提出同样的建议,但未被采纳。

庆历年间,宋仁宗迫于形势,责成参知政事范仲淹等人提出改革意见。庆历三年(1043)九月,范仲淹向仁宗上了一封《答手诏条陈十事》的奏疏,指出当时的情况是内忧外困,不能不加以改革,并提出十项改革主张,包括整顿吏治、培养人才、发展生产、加强武备等四个方面内容,而以整顿吏治为中心,以裁减冗官、选拔"贤能"为整顿吏治的手段。 他认为有了"贤能"的官吏,就能够搞好政治,使百姓"各获安宁,不召祸乱",缓和社会矛盾。同年,仁宗颁布了几道诏令,推行了范仲淹等人的主张,即所谓"庆历新政"。但变法主张触犯了一部分官僚地主的利益,一开始便引起保守派的强烈反对,仅仅一年左右,范仲淹等人就相继被迫离职,变法随之流产。把问题留给北宋的第五位皇帝宋英宗赵曙。

赵曙

赵曙是宋仁宗领养的濮王赵允让的第13子,宋仁宗有三个亲儿子,不知道什么原因全都夭折了。公元1063年登基的时候宋英宗生病,休养了一年,公元1064年亲政,公元1066年又生病了,一年后驾崩。在位的时间短,影响就小,基本还是沿用宋仁宗的治理方式。唯一有影响的可能就是任命司马光修了《自治通鉴》。

宋神宗赵煦作为北宋的第六位皇帝,在位时间18年,是宋英宗赵曙长子。宋神宗算是宋太宗之后最有抱负的君主。熙宁元年(1068),王安石被召到开封,主持变法工作。熙宁二年(1069)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推行新法。变法派形成了吕惠卿、章惇、蔡确等为变法派中坚力量的体系。赵顼和王安石的新政策在熙宁二年以后陆续实行。熙宁二年春,设"制置三司条例司",议订变法。概括而言,新法内容大体可分为两方面,即"富国"和"强兵"。

王安石

新法客观上符合农民和中小地主的利益,相对地压制了大官僚地主富商。但是这一斗争后来演变成官僚集团争夺权利的斗争,完全失掉了改革的意义。新旧党人的纷争一直延续到北宋灭亡。

此后,宋神宗为了缓和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将抑制官僚地主的措施内容加以削弱,更多地重视增加赋役收入和加强军备措施,试图改变对外被动挨打的弱势,取得对辽、夏战争的胜利。此后,北宋击败安南,收复河湟,五路伐夏,用战争支持变法,用变法支撑战争。只是变法的步子迈得太大,保守势力过于强大,对西夏的军事行动又连连失利,王安石两次推行新法,均以失败而告终,38岁的宋神宗遂于元丰八年(1085)抑郁而终。

司马光

第七位皇帝是宋哲宗赵煦。宋神宗的第六子,在位15年,去世的时候只有25岁,亲政的时间不到七年。哲宗的祖母高太后垂帘听政,起用司马光做宰相,新法全部被废掉,变法派人物被斥逐流放。史称"元佑更化"。哲宗亲政后,重新起用变法派章惇为相,恢复新法,继续对旧制进行改革。

赵煦

历经宋神宗、宋哲宗两代的变法,通过改革将财富集中于中央,同时提升军队战斗力,增加了对吐蕃、西夏的战争,拓展边境,高丽、西域、东南亚政权,甚至拜占庭帝国也遣使建交,算是北宋王朝的高光时刻。然而,宋哲宗唯一的儿子出生没多久就去世了。

赵佶

宋哲宗的弟弟、宋神宗的第11子赵佶成为北宋第八位皇帝,他就是宋徽宗,中国古代一等一的艺术家,一等一的昏庸误国的皇帝。书法开创了瘦金体,长卷草书千字文是他的代表作。宋徽宗是个天才,诗词书画各方面都达到了一定的艺术高度,尤其是绘画方面。可以说,宋徽宗赵佶是历史上唯一真正拥有较高的艺术涵养和绘画才能的皇帝。本来艺术绘画只能作为皇帝放松心情的一种方式,宋徽宗却当成了唯一的正事。艺术细胞极高的皇帝,每天都要创作,上朝理政太麻烦了,他最需要一个可以帮他兜底,替他上班,还能鼓励他继续画画写字的大臣。于是,在宋徽宗身边,聚集了一群以蔡京﹑朱勔﹑王黼﹑李彦﹑童贯﹑梁师成为核心的弄臣,史书上称他们为六贼。权力中枢被六贼把持,其中童贯执掌兵权20年,军队战斗力进一步退化。

他们要满足皇帝的特殊需求,在全国收集名家书画,各种奇花异石,奇巧之物。这造就了一个新名词,叫花石钢,是指一个运输团队往往是十艘船车一钢。当时指挥花石冈的有杭州造作局、苏州应奉局等。水浒传里,杨志一次弄丢花石纲,一次弄丢生辰纲,最后远走水泊梁山。花石纲这种艺术品收集行为都集中在南方,加上变法失败,赋税重,宋徽宗为解决财政困难,于政和元年(1111)设立"西城括田所",专事搜刮民财。导致内部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宋江起义和方腊起义先后爆发。

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最初即以梁山泊作为据点,坚持了四五年的斗争,直到宣和元年(1119)才正式宣布起义,随后离开梁山泊,转战于河北、山东一带。宣和三年(1121),宋江率起义军乘船来到海州,陷入宋军重围,走投无路之下,投降了北宋。

方腊于宣和二年(1120)10月率众在今安徽歙县七贤村起义,建立了包括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的六州52县在内的农民政权。在当时影响很大,宣和三年夏,起义失败,方腊被俘,被朝廷处死。方腊起义严重打击了宋王朝的统治。

早在政和元年(1111),宋徽宗派大宦官童贯出使辽朝,了解辽朝的政治形势。童贯在这次出使过程中,遇到了燕人马植,向童贯献策取燕,深受童贯赏识,被童贯改名为李良嗣,带回开封。李良嗣向宋徽宗陈说辽天祚帝的荒淫和政治腐败,女真对辽恨之入骨,如能从登莱过海,与女真族结好,相约攻辽,则燕地可取。宋徽宗对此非常高兴,又赐姓赵,开始了谋取燕京的一系列活动。当辽朝在金兵的进攻下,处于岌岌可危之时,宋徽宗、蔡京等人以为联合女真夹击辽朝,进而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时机已成熟。于是,重和元年(1118)宋廷以买马为名,遣使从登州渡海到辽东,同金朝商议共同伐辽的事宜。宣和二年(1120)宋再遣赵良嗣等使金,遂与金订立"海上之盟" 。

辽朝灭亡后,金朝即乘胜侵犯北宋。公元1126年和1127年,金国先后三次攻占京城汴梁。宋徽宗为了避祸,临时把自己的儿子赵桓推上台,这就是北宋第九位皇帝宋钦宗。

东京城破后,开封军民抗敌情绪很高,要求参战的人达30万之多。金军不敢贸然进占全城。于是提出"和议",向宋王朝勒索 。宋钦宗派宰相何栗去金营乞和,完颜宗翰和宗望却要宋钦宗亲自到金营商议割地赔款之事,宋钦宗不得已进了金营求降,献上降表,并秉承金人的意旨,下令各路勤王兵停止向开封进发,对自发组织起来准备抵抗的民众进行镇压,然后金军大肆搜括宋朝宫廷内外的府库,以及官、民户的金银钱帛。当时正是严冬季节,大雪纷飞,被掳掠一空的开封人民遭受饥寒无情的袭击,冻死、饿死的人不计其数。宋朝腐朽统治者的投降政策,使开封人民遭受难以言状的灾难。

宋钦宗像靖康二年(1127)正月,金军先后把宋徽宗、宋钦宗拘留在金营,二月六日金主下诏废宋徽宗、宋钦宗为庶人,另立同金朝勾结的原宋朝宰相张邦昌为伪楚皇帝。四月初一金军俘虏徽、钦二帝和后妃、皇子、宗室、贵戚等3000多人北撤。宋朝皇室的宝玺、舆服、法物、礼器、浑天仪等也被搜罗一空满载而归。这就是历史上的"靖康之变",也称靖康之耻。

活子印刷术

从皇帝到囚犯,加上长途跋涉,一路非常艰辛。但是宋徽宗的精神追求一样也没落下,伤心了写写诗,郁闷了看看书,他只是个文人,真不适合当皇帝。从金国军队攻破汴梁,宋徽宗和宋钦宗两皇帝被带到燕京,167年的北宋就这样在屈辱中结束了。北宋由此灭亡。

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因为被委派为河北兵马大元帅出外招兵而免于此难,不久在应天登基,金兵继续追杀,他逃到了扬州,后来又被逼无奈,出海逃亡,最后在临安(今杭州市)落脚,暂时稳定下来。之后建立了南宋。

北宋疆域,东北以今海河、河北霸州、山西雁门关为界;西北以陕西横山、甘肃东部、青海湟水为界;西南以岷山、大渡河为界。宋神宗时通过熙河开边收复河湟,宋徽宗时期于青海北部置陇右都护府,并重金赎回幽云七州。

宋朝政治体制大体沿袭唐朝,采用分化事权方式,宰相职位由多人担任,还实行官衔与实际职务分离的官吏任用制度,对维护国家统一起了重要的作用,但也造成"积贫积弱"的局面。

越窑青瓷粮仺

有人认为北宋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文化最繁荣的时代 ,儒学得到复兴,科技发展突飞猛进,政治也较开明。咸平三年(1000年)GDP为265.5亿美元 ,占据世界比重的22.7% ,人均GDP为450美元,超过当时西欧的400美元。 北宋时期,因推广占城稻,人口从太平兴国五年(980年)的3710万迅速增至宣和六年(1124年)的12600万。

瓷枕

北宋时期对外关系在唐朝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在东亚同朝鲜和日本关系交流密切,在东南亚同越南和印尼也加强了联系 ,同时还影响到了西亚和非洲。

宋朝重文轻武,能用钱搞定绝对不吵架,能吵架解决绝对不打架。于是出现了花钱买和平的澶渊之盟,每年给辽国送银子和物品,换来宋辽边境的百年和平。北宋中后期,朝廷没有危机意识,被眼前的经济文化繁荣假象所迷惑,财政逐渐入不敷出,国家疲敝,民不聊生。这期间,范仲淹主张的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产生一定积极的影响,但终因保守派的反对而废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9

标签:真宗   北宋   神宗   澶渊   西夏   宋朝   宰相   朝廷   公元   军队   皇帝   天空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