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不能让李柘远成为第二个钱学森,不惜一切代价留住他!”

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点击右上角的“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于晨

编辑|于晨

在2008年,福建厦门的一名高三男生被班主任叫去办公室,班主任兴奋地告诉他:“恭喜,你被保送上清华了!”

然而这个男生却摇摇头,淡然地说道:“抱歉,老师,清华并不是我的目标,耶鲁大学才是。”他婉拒了清华的保送名额。

国民学长

这个学生就是李柘远,他被汪涵和俞敏洪称为“国民学长”,也是央视主持人朱迅所说的“别人家的孩子”。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实力考上了耶鲁大学,并在之后在哈佛商学院攻读MBA课程。

在他回国之前,美国极力挽留李柘远,他的美国导师也说道:

“我们不能让李柘远成为第二个钱老,我们必须不惜一切代价留住他!”

李柘远究竟有什么才能?最终他是否回国了呢?

这个“艰苦的学习”天才,拒绝了清华的保送名额

对于普通人来说,李柘远可以被称为一个“传奇人物”。

在高考前不久,他直接向学校请了两个月的长假,备战美国高考。随后,他成为了耶鲁大学300年来首位从中国福建直接录取的本科生。

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李柘远曾经是一个“艰苦的学习”的“学渣”。

1991年,李柘远出生于山东济南,他的童年和许多人一样无忧无虑,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然而,在他9岁那年,一切都发生了改变。

家庭背景

由于父母感情破裂而离婚,年仅9岁的李柘远被母亲带到了福建厦门。父母离异成为了他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

因此,李柘远每天在学校都心不在焉,为了让自己开心起来,他经常玩乐,甚至对学习产生了“艰苦的学习”情绪,他曾经优秀的成绩也一落千丈。

正因为成绩下滑,李柘远以及他的母亲决定将他送到外公家去。

外公是一位退休老教师,他在教育上有独到的见解。外公并没有强迫李柘远去学习,反而带他去乡村体验生活。

在平静的乡村生活中,李柘远倾听外公讲述名人故事,并翻阅外公的藏书。他逐渐对书中的知识产生了兴趣。

在外公的陪伴下,李柘远听到了钱学森、邓稼先等爱国科学家的故事。他们的爱国情怀和贡献激励着李柘远。

在外公的教导下,李柘远下定决心努力学习。虽然他可能无法达到老一辈科学家的水平,但他决心为中国的建设做出贡献。

李柘远开始回归正轨,他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他直接考上了厦门外国语高中。

启蒙

在外国语高中就读期间,他经常听到老师和同学提及“耶鲁大学”,因此他好奇地问外公:“耶鲁大学很厉害吗?”

外公告诉他:“耶鲁大学是世界著名的学府,曾培养出五位美国领导人和70位诺贝尔奖得主。但与国内的清华和北大相比,考上耶鲁非常困难,福建目前还没有一个人考上过耶鲁。”

这激发了李柘远的好胜心,并激发了他成为像老一辈科学家一样的人的决心,他决定要成为福建厦门的首位耶鲁大学本科生。因此,尽管他取得了清华的保送名额,但他果断地婉拒了清华的邀请。

在拒绝清华的保送名额之后,距离高考还有4个月,他准备备考美国高考SAT,而这对于美国学生来说,是一项非常困难的考试。

但是,李柘远坚定地决定去备考SAT。尽管老师们同意了他的长假申请,但仍对他的情况表示担心,同学们也嘲笑他目中无人,预计他会失败。

然而,时间过得很快,李柘远首先交出了110分的托福成绩,接着在最重要的SAT考试中,他以出色的成绩位于全球考生的顶端。

如愿所偿

机会是留给那些做好准备的人的,最终李柘远收到了来自大洋彼岸的录取通知,耶鲁大学的大门向他敞开。他还收到了一封信封中装有53000多美元全额奖学金的奖学金信。

进入耶鲁大学后,李柘远并没有像传统印象中的学霸一样整天呆在教室、宿舍和图书馆里,而是成为了一个爱笑和喜欢玩的青年。

这个“热爱生活”的国民学长

“在你与世界之间,有着无限的可能性,迈出第一步,生活应该是美好的。”

李柘远曾这样说。他也坦言,他对于社会赋予他的“国民学长”和“励志学霸”等标签并不完全认同。

因为这些标签过度解读了他,不全面地定义了他,他并不是一个只会学习并且充满能量的学习机器,也不是一个理性高于感性、脱离尘世的人。

李柘远认为,如果生活被不断的奋斗所占据,那么生活就会失去最基本的意义。我们作为人,总该有闲暇的时光来享受生活中与工作和学习无关的美好事物。

正因为如此,他在耶鲁大学期间并没有完全投入到学习中去,而是参加各种课外活动来娱乐身心,丰富自己的视野,并借此机会结识新的人。

不过,他对于课外活动也持有适可而止的态度,没有必要参加所有的活动,这样只会让自己感到疲惫和困扰。

李柘远对于“劳逸结合”有着深刻的理解,他玩得开心,学得明白。

他明确了自己的学习态度,作为学生,学业仍然是最重要的,娱乐身心也很重要,但学业仍然应该是首要任务。

有些人以逃课去赚外快或创业为荣,但他们并非像比尔·盖茨和马克·扎克伯格那样具有天赋和运气。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为了小额财富而放弃学业是得不偿失的。

李柘远有自己的生活哲学,他能与教授、导师以及其他成功人士进行最大限度的交流,并与其中的几个成为朋友,进入他们的交友圈。

他与大多数同学友好相处,但也保持着适当的距离感。他认为在读书期间最好的朋友是志趣相投、三观一致并互相欣赏的人。

因此,和在下铺的人并不一定要成为兄弟或者闺蜜,走得太近有时只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对于李柘远来说,生活应该充满热情,精心打造生活的精致品味,更重要的是要过上用心而有意义的生活。他懂得将平凡的事物看作美好,善于从世俗的角度欣赏生活。

他认为精致的生活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做饭和享受美食。如果胃开心了,整个人也会感到愉悦。

每过半个月,他会提前预订学校宿舍楼的公共大厨房,买来一堆食材,自己烹饪一桌美食,再开几瓶酒,邀请朋友一起享用。

他并不是一个特别擅长烹饪的人,只有几道菜可以做得出来,但他认为“太守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只要享受这个过程就足够了。

在耶鲁大学毕业后,李柘远在事业上获得了成功,这也引起了美国的关注。

然而,面对美国的诱惑和导师的劝说,李柘远没有丝毫动摇,因为他从来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他回国创办了“学长LEO”教育品牌,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他的帮助下,无数学子在国内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他感到非常欣慰。他的成就不仅是个人的成就,也是他帮助他人取得成功的成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美国   耶鲁大学   耶鲁   爱国   课外活动   清华   外公   学长   名额   中国   导师   学业   艰苦   国民   代价   成绩   钱学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