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 拉动内需 刺激汽车消费或成首选



图片来源:摄图网授权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吕红星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24日召开会议,会议强调,要积极扩大国内需求,发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扩大消费,通过终端需求带动有效供给,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要提振汽车、电子产品、家居等大宗消费,推动体育休闲、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

作为消费的关键一环,汽车消费一直以来都是拉动内需的重要引擎。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要积极破除限制汽车消费的各项因素,争取让汽车成为拉动内需的首选。

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在各项促消费政策、汽车营销活动、新车型大量上市的共同拉动下,上半年汽车类商品零售额达到22409亿元,同比增长6.8%。

虽然上半年汽车消费整体尚可,但也要看到,当前限制汽车消费的因素还有很多。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颜景辉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限制汽车消费的因素主要有经济层面、政策层面两方面。经济层面,疫情之后,经济仍在恢复当中,当前民众对经济预期及收入预期,普遍比较保守,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消费。政策层面,在一些大城市,限购是影响汽车消费的重要政策因素。

在汽车行业,限购政策的变化一直是业内关注的焦点。资料显示,目前国内仍保持汽车限购政策的地区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杭州、石家庄、海南。在政策持续鼓励放宽限购管理的情况下,上海、广州、深圳、天津、杭州5个城市均从去年开始进行“指标大放购”,累计宣布的新增购车指标近20万辆。

“当前,有些大城市的限购政策是限制消费的重要因素。”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7月2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三部委印发《关于促进汽车消费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的通知。具体来看,《措施》包括十条:优化汽车限购管理政策、支持老旧汽车更新消费、加快培育二手车市场、加强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建设、着力提升农村电网承载能力、降低新能源汽车购置使用成本、推动公共领域增加新能源汽车采购数量、加强汽车消费金融服务、鼓励汽车企业开发经济实用车型、持续缓解停车难停车乱问题。

应该看到,《措施》第一条就是优化汽车限购管理政策,可见限购对汽车消费的影响。

“虽然我们都理解大城市限购政策的无奈,但政府也要去了解市场,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更进一步去调查研究,不能简单搞‘一刀切’。”颜景辉表示。

国家发展改革委就业司副司长常铁威在7月21日召开的国家发展改革委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以来,我们积极协调有关限购地区,结合实际,鼓励因地制宜增加年度购车指标投放,实施城区、郊区指标的差异化政策,尽早下达全年购车指标,加快投放的进度,更好满足居民的汽车购买出行需求。”

当前,我国汽车消费复苏态势稳中向好,尤其是新能源汽车消费和出口规模表现亮眼,但汽车消费仍有进一步挖潜提质的空间。

在张翔看来,重启燃油车车购税优惠、减免购车人员个税、进一步加大新能源汽车下乡等都是很好的刺激措施。

车购税优惠一直被看作是提振车市、促进消费的有效手段之一。记者了解到,2022年5月31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减征部分乘用车车辆购置税的公告》,对购置日期在2022年6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内且单车价格(不含增值税)不超过30万元的2.0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

“总体来讲,刺激汽车市场消费,政府手段还是比较多的,政府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出台一项或者政策‘组合拳’来提振汽车市场。”张翔表示。



本公众号版权归中国经济时报所有。如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须经许可,并注明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热点链接

●习近平将出席第三十一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开幕式并宣布大运会开幕

●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

●区域观察丨抢位新能源汽车第一城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解读丨以制造业为重点加速推进“数实融合”


总 监 制王辉 王继承

监 制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主 编丨毛晶慧 见习编辑丨邹朵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4

标签:内需   中国经济时报   中共中央政治局   天津   杭州   新能源   大城市   层面   首选   因素   指标   措施   政策   国家   经济   汽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