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朝谈完,西方态度大转变,不求击败俄罗斯,可在俄乌划38线

在朝鲜战争迎来停战70周年,中俄代表组队访问朝鲜,中俄朝进一步加强战略互动的大背景下,西方对于俄乌冲突的看法,也出现了十分明显的转变。

比如美国智库卡托研究所就指出,随着乌克兰的反攻行动陷入僵局且难以在可见的未来取得突破性进展。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应该调整在俄乌冲突问题上的战略,不应再追求在军事层面上彻底击败俄罗斯,而是要想办法将局势发展到和朝鲜战争类似的三方停战上,也就是将“三八线模式”套在俄乌问题上。

【绍伊古访问朝鲜,让西方开始讨论三八线模式的可行性】

事实上,西方智库之所以会提出这样的建议,主要原因在于现阶段的北约集团在俄乌问题上陷入到了一种进退两难境地。与此同时,他们更担心中俄朝最近在东北亚的战略互动,及其产生的蝴蝶效应,会进一步影响到远在万里之外的俄乌战场,从而对局势造成颠覆性的影响。

我们都知道,西方最初的判断是,在全方位的制裁影响下,俄罗斯将不具备长时间的高烈度战斗能力。只要北约能够持续为乌克兰提供大规模的军事援助,势必能够像美国利用苏阿战争加快苏联解体一样,让俄罗斯陷入国内社会崩溃,前线难以为继的状态中。

【受制裁影响麦当劳等西方品牌撤出俄罗斯】

但现实情况却给所有人都开了个玩笑,在经过了过去17个月的高烈度冲突后,被前线拖垮的一方并非俄罗斯,反而是用尽倾国之力援乌的北约自己。大量北约成员国的战备物资库存水平达到了历史最低点,国内经济也因缺乏俄罗斯廉价能源而出现大范围的通货膨胀。

更重要的是,在北溪管道被“不知名”的势力炸毁之后,整个欧洲的发电成本也出现了激增。这不光诱发了欧洲内部的通货膨胀问题,也加剧了欧洲制造业产能的流失。

最新数据显示,欧元区7月制造业PMI初值从6月的43.4降至42.7,低于预期43.5,续刷2020年6月以来新低。而作为欧盟工业心脏的德国则更是创下了7月制造业PMI跌到40以下的历史最差记录。

【德国制造业PMI数值】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目前身处欧洲的北约成员国最需要担心的问题已经不是他们会不会在今年冬天挨冻了。而是在制造业流失如此迅速的情况下,北约各国还能不能与俄罗斯在俄乌冲突问题上继续这么耗下去。

以至于许多西方军事专家都表示,现在的俄罗斯与欧洲就像两个流血骑士,双方比拼的不再是剑术与身法,而是谁的血能流更少、流更长时间,好把对方给耗死。

【空空如也的英国超市】

考虑到俄罗斯是能源与粮食等战略物资出口国,而北约各国不光是物资进口国,各国之间也难以在欧盟这一大框架就核心利益上达成共识。以至于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北约在这场消耗战中的胜率并不高。

在这种情况下,北约显然需要另一种更合适的手段去消耗俄罗斯。而这也是卡彭特会建议将“三八线模式”套在俄乌冲突上的理由。

因为尽管从1953年停战至今,朝鲜半岛再也没有爆发过大规模的军事冲突。但这并不意味着朝鲜半岛在停战后的这70年里是和平的。

【《朝鲜战争停战协议》签署现场】

相反,由于中美朝三国签署的是《停战协议》而非“和平协议”。所以朝韩之间的关系在法律状态上仍然是敌对交战国,而非同时期的东德与西德那样的和平状态。

而如果北约能够将这套模式套在俄乌冲突上,那么他们既能实现俄乌停战这一事实性结果,又不需要在政治层面上承认俄罗斯在东乌及克里米亚地区的主权。进而在不影响自身政治立场的同时,为整个北约争取到一个战略喘息的窗口。

【乌克兰消耗了大量北约装备】

之后,不管北约是想花时间重整旗鼓在未来与俄罗斯重新开战,还是坐实俄罗斯对东乌与克里米亚地区的控制权。决策的主动权都将掌握在北约自己手上,而不需要像现在这样被乌克兰以“不支持乌克兰就是支持俄罗斯”的政治正确思维捆绑在一起。

当然,北约想将“三八线模式”套在俄乌冲突上是一回事,能不能做到这一点就是另一回事了。毕竟俄罗斯的战略目标并不仅仅是让乌克兰“去军事化”,而是要让俄罗斯通过俄乌冲突赢得一个战略缓冲区。

在这种情况下,“三八线模式”显然就不符合俄罗斯的战略需求了。因为这会让北约与乌克兰获得喘息之机,一旦北约与乌克兰在此期间奋发图强、整军备战,打算在未来重新夺回东乌与克里米亚地区的话。那么俄罗斯就将面临比现在更危险的战略安全局势。

【俄罗斯的坦克生产线】

因此就算俄乌局势陷入僵局,克里姆林宫的选择也只有继续打下去。只有这样俄罗斯才能掌握乌克兰问题的主动权,将北约继续拖在这场比拼流血的消耗战中。

更何况,现阶段的俄罗斯已经完全激活了本国的军工产业,包括柳叶刀巡飞弹在内的各类武器装备的产能得到了大规模扩充。如果此时停战的话,这些军工产业将立刻陷入到产能过剩的状态中,对俄罗斯国内的社会稳定与经济活动产生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所以即便不考虑战略需求,经过利益考量的俄罗斯也不会接受俄乌停战这一结果,而是会让俄罗斯的军工战车一直开下去。

至于这辆军工战车何时会停下?那就要看克里姆林宫画下的终点线是在基辅还是在利沃夫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9

标签:克里米亚   俄罗斯   克里姆林宫   朝鲜半岛   北约   乌克兰   欧洲   美国   军工   局势   制造业   消耗   冲突   态度   战略   模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