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日尔发生政变,俄罗斯专家认为症结可能在中国

如果您喜欢本篇文章,劳驾点击右上方的“关注”以增加您的阅读体验,同时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前言:

尼日尔,一个地处非洲内陆,生活着两千多万人口的国家,近日再次处于风口浪尖。

当地时间7月26日深夜,尼日尔总统巴祖姆被军队扣押,军方在国家电视台发表声明,宣布巴祖姆已被解职。

对于这个以频繁的政变而被世界瞩目的国家,我们不禁要思考,为何尼日尔如此容易发生政变?又为什么有消息称这次政变是因为中国而起呢?

政局动荡的尼日尔

尼日尔位于非洲中部,是世界上最贫困、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其人均GDP在世界各国中名列倒数。尼日尔的经济主要依赖农业,大约有80%的劳动力从事农业和牧业。主要农产品包括米、玉米、蔬菜和棉花。近年来,采矿业开始发展,主要的矿产品有铀和金。

尽管尼日尔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包括沙漠化、土壤侵蚀和干旱,但该国还是拥有一些重要的自然资源。例如,尼日尔是世界上铀产量最大的国家之一。

从六十年代独立以来,已经经历了数次政变。在7月26日,熟悉的戏码又再次上演。

根据媒体报道。尼日尔总统巴祖姆在本月26日的凌晨时分被部分总统卫队军人控制。

据悉这次政变的行动快速而决绝,以致于巴祖姆在被控制的当天晚上,军人代表就在尼日尔国家电视台宣布了军政权的成立,以及巴祖姆政权的倒台。

这个新成立的军政权名为保卫祖国国家委员会(CNSP)。他们在声明中宣布,所有国家事务都将由军事政权处理。为了确保局势稳定,他们下令关闭该国的陆地和空中边界,并在22:00至17:00之间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宵禁,直到颁布新的法律。

中国驻尼日尔大使馆因此对在尼的侨胞发布了警告,提醒他们提高警惕,尽量避免外出,做好安全防护,以防不测。若遇紧急情况,可通过提供的联系方式,第一时间与驻尼日尔大使馆取得联系。

总统巴祖姆被解职的消息由军人在尼日尔国家电视台公布,同时他们下令全国实施宵禁,同时关闭边界,直到有新的通知发布。而这一天的早些时候,尼日尔总统府就在社交媒体上承认,总统巴祖姆已被总统府的卫兵扣留。

这次政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很多非洲国家以及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和联合国,都对此事件发表了声明,表达了他们对尼日尔局势的关注,呼吁所有相关人员保持克制,确保宪法秩序得到保护,并对巴祖姆总统的被扣押表示了谴责,并要求其立即释放巴祖姆。

二、为什么非洲国家容易政变

国家的政治局势看似混乱,而在这混乱背后,有其深层次的历史和现实原因。尼日尔的军事现代化过程中,政府无法有效控制军队的问题,常常成为引发政变的一大原因。

在军事现代化的过程中,尼日尔的军队逐渐形成了一股独立的,超越政府控制的力量。这种力量在关键时刻,会成为颠覆政权的决定性因素。

另外,尼日尔的法治建设相对薄弱,这使得当地政府在处理国内冲突和争议时,缺乏有效的法制武器,使得国家的社会秩序容易被打乱。

除了内部的因素,外部势力的干预和煽动,也是尼日尔频繁发生政变的重要原因。由于地缘政治的复杂性,一些大国常常会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干预其他国家的内政,以实现自身的战略目标。

这些干预,无疑会对被干预国家的政治稳定产生严重影响,甚至可能会引发政变。而在这次政变中,有专家声称背后有中国的因素在其中,那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中国导致尼日尔政变?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确实在非洲,包括尼日尔在内的许多国家,进行了广泛的经济合作。

基础设施建设、矿产资源开发等领域的合作深度也逐渐加深。但是即便有如此深厚的经济联系,把中国的影响力直接联系到尼日尔的政变,似乎还需要更多的证据来支持。

俄罗斯专家们推测,中国在尼日尔的经济活动,可能间接影响了该国的政治格局。

他们认为,由于尼日尔长期受法国殖民统治,虽然已经独立了六十余年,但是仍然无法完全摆脱发功政府的控制/中国提供的大规模投资和无条件援助,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对尼日尔政府的影响力,从而引发了这次尼日尔的政权更迭。

但是必须清楚的是政权更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单一地将尼日尔的政变归因于中国的影响力,显然是过于简化的。

而且现在依然没有更新的消息传来,之后必须看新政府上台以后有怎样的诉求和政策,才能倒推出这次政变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8

标签:尼日尔   中国   非洲   军政   总统府   俄罗斯   症结   局势   政权   军人   影响力   总统   因素   原因   发生   政治   政府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