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不注意还会“热到发胖” 中医减重秘籍请查收

春困秋乏夏打盹,闷热潮湿的三伏天,总会让人有一种精神疲惫、食欲下降、皮肤油腻、虚汗不断的感觉。

古中医说“暑必见湿”,三伏天时阴气内伏、阳气外蒸。此时,是一年中湿气最盛之时。

为什么脾虚湿盛容易发胖?

体内湿气多由脾虚以致水湿停聚所致。中医上常说“脾主运化”,脾胃就像是一个保证水液代谢的“小马达”,将吃进去的东西变成正常的能量、水液,代谢到全身运化掉。如果“小马达”工作失常,就会导致水液代谢不循常道,积聚在人体内,形成病理性的水,即湿邪内生。

脾虚湿气重的人大多偏好重口味,肥腻食物吃多了又反过来造成身体痰湿过重,从而发胖。不仅如此,湿气重还会加重身体运化不畅,体内废物、水湿无法排出,就容易出现腹泻、便溏、水肿、疲劳乏力、气色欠佳,人越来越胖。

三伏天这些消暑行为会悄悄加重人体湿胖

1.爱吹空调、喝冷饮

天气一热,很多人喜欢待在空调房里,恨不得背上空调行走,希望处处都有空调风,甚至是在空调房里美滋滋的来一枝冰棍,但在空调冷气及冷饮的包围下,皮肤毛孔是收缩的,身体汗液排除的很少。冷空气下,身体血液循环变慢,不利于身体排除多余的废水,从而加重湿气。

2.爱吃水果

夏天水果种类也丰富起来,高热量、高糖分都是助长湿气的东西,像榴莲、芒果、荔枝属于热性水果,含糖量也很高。湿热体质经常吃这些水果,会让热和甜停留在体内,从而使湿热变得更“腻”。

3.爱夜晚洗头

发现在很多人喜欢夜晚洗头发,尤其是睡前。睡前阳气比较弱,洗头后及时吹干,也会有部分水分残留在头皮,水分没有完全蒸发汽化掉,就容易在体内积累成湿。

4.爱熬夜

刷手机、看电视、加班或者吃夜宵,都是需要气血来运转的事情。要有气血就需要脾加班,脾干不动了,湿气就无法运化,身体就容易生湿。

5.爱撸串

油炸夏天的夜晚喜欢和朋友小聚来一波烧烤炸串,大多数时候会因为重口味的刺激,不知不觉吃很多。这些油腻的食物超出消化能力的一些事物就会堆积在脾胃无法运化,从而在体内形成湿热。

三伏天享瘦秘籍来啦!

三伏天湿重,但湿也浮于表面,容易祛湿。如何利用三伏天快速祛湿、轻松掉秤?一起来看看吧!

1.良好的起居习惯

保持健康的精神状态、保证睡眠的时间和质量及规律的生活作息,对于改善湿热体质非常重要。经常熬夜,睡眠不佳者,多伴有舌苔厚腻,此乃湿气蕴蒸之象;睡个好觉则舌苔薄白,为湿热已祛,这说明良好的睡眠有祛湿清热的作用。

2.无厌于日

暑热时期,每个人都躲着太阳,但是,在早9点之前,晚6点之后,还是应该适当的晒晒背,排排寒气。《黄帝内经》里说:夏三月,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依靠太阳的能量来温暖和畅通我们后背的督脉和膀胱经,这两条本该是我们人体当中最温暖的经脉,也是身体最大的排毒通道,而所有的“通道”,只有温暖才得以“畅通”。

3.少食冷饮

有时候我们喝下一杯冷饮,小肚子立刻就变得鼓鼓囊囊的,还伴随着“咕噜咕噜”的气体声。中医里,“脾主少腹,主运化”,“冰水桂浆,生冷相值,克化尤难”。“少腹”指的就是我们的小腹,而冰镇的饮品进入身体真的很难消化,需要消耗脾胃很大的能量,那“咕噜咕噜”的声音,就是脾胃在辛苦的“工作”中。哪里寒冷,就在哪里堆积脂肪,是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所以要掉秤,首先要温暖饮食,保护好我们的脾胃,让身体的新陈代谢正常起来,让寒湿远离我们。不如来一杯暖暖的祛湿茶,喝完会发现,可能比冷饮更让人感到舒爽。

4.冬病夏治“三伏贴”

三伏贴本质上是一种“穴位贴敷疗法”,通过药物+穴位的双重作用发挥疗效。在一年中阳气最盛的三伏时期,以温阳之物进行敷贴,散寒温经,可以最大程度的调动人体阳气,使很多以“寒”“湿”“虚”为主要原因的问题得到调理。其中,湿气重就是三伏贴比较典型的一种适应症。

5.药浴泡脚

三伏天天气炎热,人们会天天洗澡,但是很少人会泡脚。其实在三伏天里配以防暑祛湿的中药药包泡脚沐足,可以达到刺激身体中的众多经络,起到健脾除湿以及通经的作用。建议大家在睡觉之前用40度左右的中药药浴温水进行泡脚,不仅能够去除湿气,还能够提高睡眠质量。

6.适量运动

适当的有氧运动可是除湿的一大利器,运动出汗不仅能排除体内多余的废水,还能增强人体的基础代谢,促进气血流通,保障五脏六腑的良好运行,进而防止内生湿邪的产生。适宜夏天的有氧运动有游泳、慢跑、羽毛球、太极拳等。运动时间建议安排在早上或者傍晚。

7.艾灸

《素问玄机原式》中有“灸之以火,热令皮肤纵缓,腠理开通,阳气得泄,热散而去故也”的说法。意思是,通过艾灸,纯阳之火能令皮肤毛窍正常宣通,化体内郁热之气,打开通道,令积聚停滞的水液宣通,这是祛湿气的原理。

8.腹部推拿

腹部推拿可以促进胃肠蠕动,解决便秘、提高机体代谢,不仅减肥塑型效果好,还能放松身心。

9.刮痧

刮痧通过对经络穴位的刮拭,不断形成良性刺激,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微循环,促进新陈代谢与皮下脂肪燃烧,从而达到减肥的效果。

10.穴位埋线

穴位埋线减肥是在针灸经络理论的指导下,使用可吸收羊肠线对穴位进行植入,通过温和、长久的刺激穴位,达到疏通经络、调节气血、减肥目的的疗法,从而弥补针灸的针刺时间短和疗效难以维持的缺点。穴位埋线減肥时选择抑制食欲和促进代谢的穴位,以达到调和气血、疏通气血的作用。穴位埋线减肥较适应于长期久坐、控制不住食欲和高节奏生活的年轻人群,治疗时间短,疗程较长,长久刺激穴位。

11.中药方剂

过多脂肪的实质就是痰瘀水湿等病邪堆积于体内的一种表现形式,气虚则推动乏力,阳亏则温化无权,致使水湿痰瘀堆积体内,即肥胖的核心就是“胖人多痰湿”。针对肥胖属于“积聚”范畴,采用软坚散结的中药方剂以软化堆积过多的脂肪。包括活血化瘀、化痰除湿、消食通便等,以促使过多脂肪的转运、消耗。

中医康复科是将中医传统康复治疗手段和现代康复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科室。以中医传统康复为特色,应用常规针灸、正骨推拿、小针刀、温针灸、平衡罐、脐灸、药物竹罐、穴位埋线、五行针刺法、小儿推拿、运动拉伸疗法、平衡针等余项中医特色疗法。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肩关节周围炎、中风偏瘫、面瘫、截瘫等疾病,综合运用中医特色疗法及现代康复诊疗技术解决各类顽固性疼痛、运动功能障碍、平衡功能障碍等疑难杂症。(通讯员 李衍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4

标签:中医   伏天   阳气   湿气   脾胃   湿热   穴位   气血   冷饮   秘籍   身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