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又收回一块领土,被霸占70年,如今3560人全部加入中国籍!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61年,位于我国西南边陲的一颗明珠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我国的领土不断地被外国殖民列强切割、侵略,先是香港,之后又是外东北、伊犁,这种情况并未得到改善,反而愈演愈烈。

清政府的软弱与腐败致使国家危急,长期以来的满族为先的政策又致使了民族离心严重。

因此,辛亥革命在1911年爆发,清政府被推翻。

然而,就在这中华民族历史的紧要关头,英国殖民侵略者却趁机掠夺了中国西南边陲的一块沃土。

英国为什么要掠夺属于中国的领土?这片土壤最终又经历了怎样的波折困难才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呢?

自古以来

被英国霸道占领的这片土地就是片马镇

片马与中国的联系最远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

唐宋时期,今天的云南包括部分贵州以及缅甸的一小部分被称作南诏,而片马镇就处在南诏的西边。

最早的时候,南诏被称作“六诏”,顾名思义,在这片土地上有着六个土国土邦。

因为地区环境和文化的缘故,这些土国土邦被称作“诏”。

而在这六诏中,最南边的蒙舍诏因为其地理位置被称作“南诏”。

开元年间,考虑到西南边陲对帝国稳定的重要作用,在唐玄宗李隆基的示意下,唐朝朝廷开始对蒙舍诏进行援助和支持。

在唐朝的支持下,蒙舍诏的经济、军事、文化、科技迅速发展,很快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势力,在六诏中属于独一无二的存在。

于是乎,蒙舍诏逐渐吞并了其他五诏,统一了环洱海地区,正式建立了南诏,并且迁都到太和城,也就是位于今天大理市周边的地方

南诏首领皮逻阁蒙在统一环洱海地区后,向唐朝俯首称臣,唐朝为了表彰皮逻阁蒙将其封为了越国公,这象征着南诏地区正式进入到了中国中原王朝的统治序列里,成为中国中原王朝的附庸国,而不是以独立的邻国身份存在。

而不久后,皮逻阁蒙又被封为了云南王。

这便是片马镇与中国最早的联系,也是片马自古以来便是中国领土的最早明证。

而随着历史的变迁与进程,唐朝和南诏都最终走向了灭亡,但是片马镇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缺少的领土却毋庸置疑,并且是不会改变的事实。

到了元朝,片马镇被纳入了云龙甸军民府的管理之中,对于元朝的边陲治理来说依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地方。

明朝的时候,片马镇又被纳入了茶山长官司进行管治。

明朝之后的清朝是我国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清朝,各个民族之间的融合倾向更加强烈,中央政府对民族地区的治理不能够再像前朝或者更早时候一般单调,为了稳固边界,加强中央政府对边疆的管理,清王朝在一开始对西南边陲采取了土司自治的办法。

而明末的时候由于时局混乱、中央无力,片马镇及其周边地区在实际上并不归属明朝管辖,同时也独立于缅甸之外,成为了一个自治的地方。

这种情况在清朝初年仍旧存在,直到清朝改土归流政策的实施,片马镇才逐渐实际上由清王朝统治。

被打开的西南门户

弱国无外交,不同于香港,片马镇被英国殖民者霸占并不是某场战争失利的结果

也就是说,哪怕清王朝在之前已经割让了许多土地出去,但是好歹都签署了条约,虽然是极不平等的条约,但是也具有一定法理性。

英国侵略片马却没有一点道理

现在虽然一般认为英国侵略、霸占片马镇是在1911年,但是实际上根据《永昌府文征·左孝臣传》的记载,英国殖民侵略者对片马地区的觊觎和殖民侵略早在光绪年间就已经屡有发生。

而英国最初侵略片马地区的通道和手段则离不开一个关键的国家,缅甸。

缅甸与中国国土接壤,自古以来两国之间就保持着非常亲密的关系,甚至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缅甸是作为中国中原王朝的附属国而存在。

而英国在1858年的《改善印度管理法》通过并实施后,在政治和实际意义上讲,印度就已经被英国政府完全占领,成为英国政府的一个附属国,而不是一块简单的殖民地。

当时的英国已经通过鸦片战争等令人不齿的手段在中国牟取了大量的利益,但是对于贪心的英国殖民者来说,这个利益还能扩大。

而办法就是殖民吞并缅甸并打开中国的西南大门

1883年12月的时候,近代中国发生了另外一件大事情,法军偷袭越南北部的山西市,也就是今天河内市下辖的山西市,中越联军仓皇迎战,最终惨败收尾。

这就是中法战争的开端。

古代的中国对外并没有明确的外交规范,而是采用一种朝贡贸易的形式进行外交。

在朝贡贸易体系之下,中国周围的国家因为中国强横的国力而成为中国的属国,奉中国为宗主国。缅甸、越南、朝鲜皆在此列。

而正如日本、俄国之流对朝鲜虎视眈眈一般,法国对越南也展现出了极具侵略性的兴趣。

但是清政府比世人所想象的更加软弱,饶是在中法战争中中国军队屡次给予法国人痛击,也改变不了清政府的投降的“坚定决心”

老将军冯子材带领清军在镇南关痛击法军,获得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四十余年里清朝军队对西方列强的最大胜利,可笑的是,清政府不思更进一步获得大胜,而是强烈要求谈判,目的是为了借大胜之威让法国人减少对清朝的掠夺……

毫无疑问的,结果就是清政府不得不承认了法国在越南的权利,也就是说,越南从此以后脱离了中国的朝贡贸易体系,不再是中国的藩属国,成为了法国的殖民地。

当然,这个结果对清政府来讲是完全可以接受的,毕竟中法战争的结果清政府既不用赔钱,也不用割地,还有什么能够要求的呢?

而对英国来讲,他们看到的是法国对英国在华权利的损害。

早在中法战争开始的时候,英国方面就已经认识到了中法之间数年的战争会破坏清朝与西方数十年的贸易。

因此,英国人迫切地希望能在中法之间起到调和的作用。

英国人赫德是在华的税务总司主管,然而海关的工作并不能让精力充沛的赫德满意,他除了自己的本职工作之外,还常常以“业余的外交家”自居。

赫德在中法之间发挥的调和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他借由“飞虎号事件”让当时的法国总理茹费理有了巨大的压力,同时又左右逢源在清政府方面获得了皇帝的首肯,让中法之间的谈和顺利成章地进行了下去。

但是最终的结果却并不完全符合英国的期许和利益,或许也是因为清政府的软弱连英国人也没有想到,获得镇南关大捷之后的清政府居然耻辱地向法国媾和,放弃了越南,并且大开了中国的西南门户。

这个时候还并没有人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因此,法国获得清朝西南门户对英国来说是一笔不可容忍的损失。

为了攫取中国西南的利益,英国人用武力迅速地征服了缅甸,并且将缅甸变成了印度的一个邦。

而中国与缅甸之间因为长期保持着宗藩关系,也因为近代世界外交理念和外交规范传到东方的时间实在太过迟滞,中国与缅甸之间并没有明确的边境线,双方靠着默契和习惯维持着大概的边境。

而英国将缅甸划作印度的一个邦后,对于中国与缅甸之前凭默契定的国境线自然是不容忍的,于是英国要求与中国明确中缅边界线。

无论怎么讲,明确边境线这一出发点确实是好的,但是英国的强盗习性和殖民本色已经深入骨髓了,在长期的谈判之中,中缅边界并没有敲定,英国已经通过武力侵占中缅之间的未定国际线。

到了二十世纪初的时候,英国已经通过武力侵略占领了片马镇西南方向的茨竹、派赖、他戛等地,将毒手伸向了中国传统势力范围以内

而英国到底有没有与中国谈判边境线的意思呢?其实应该是没有的,因为英国在一开始就不是为了规定中缅之间国境线而来,而是为了打开中国的西南门户,攫取中国利益,不让法国在中国西南一家独大。

所谓的划分国境线,只不过是一种托词,一种顾及面子的托词。

但是当英国发现清政府的软弱已经不在乎片马及周围地区的归属之后,英国人就撕下了一切伪善的掩饰,武力强占了片马。

艰难的收复之旅

辛亥革命前后,英国趁中国内乱,无暇顾及西南边疆,派兵强占了片马,制造了骇人听闻的片马事件。

在这之后,中国大概有三次收复片马的机会,但前两次总是被各种各样的原因扰乱了中国收复片马的进程。

第一次是1942年的时候,日本入侵缅甸,希望通过对缅甸的占领切断滇缅公路这一中国大动脉。

而当时的英军在欧洲战场面对着德国的巨大威胁,根本无暇东顾,缅甸的守卫力量十分寥寥。

为了保住缅甸、遏制日本的攻势,英国向中国求救,希望中国能够派出部队协助守卫缅甸。

中国方面则考虑到滇缅公路一旦被切断,中国没了物资补充动脉,抗日战争将会更加困难,胜利的希望将更加渺茫这一现实,在第一时间回复了英国的请求,并且整备军队准备入缅作战。

而著名的国军将领戴安澜也将要投身这次入缅作战之中。

这一次入缅作战对中国来说,的确是一个收复片马的好机会,因为英国的困境无论是对日本还是对中国来说都是一样的,那就是无暇东顾,因此中国如果在此次打赢了缅甸战争,未尝不可以一举收复片马。

而战后英国也不可能向中国索要片马,因为当时英国占领片马本就不是为国际法所认可的。

但是,中国远征军面对强敌日本和英军的突然撤退,最终不得不迎来了惨败的结局。戴安澜将军也在从棠吉撤回到祖国的路上遇袭中弹,不久之后牺牲。

毛主席给戴安澜将军送上挽诗: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

第二次机会则是二战结束之后,因为第二次远征缅甸的大胜利,中国成功收复了片马,在片马地区设置了茶里边区军政特派员公署。但是此时的英国已经没有了德国的威胁,不久后的1946年,英军趁片马守军不备,重新夺走了片马。

而蒋介石国民政府这个时候正在积极地准备内战,对英国人的巧取豪夺也没有精力去应付,最终致使好不容易收回的领土再次丢失。

第三次机会就是1961年的中缅谈判了。

1949年十月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从此宣布站起来了,而对于此前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新中国概不承认,也绝不接受。

为了片马地区及其他被掠夺的土地,新中国早在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上就坚决地提出了对边界问题和历史遗留问题的谈判。

但是长期以来,缅甸领导人吴努其实很恐惧新中国以追剿蒋军残部为理由入侵缅甸并且向缅甸输送革命,但是1954年的访华经历却打消了吴努的这个疑虑。

吴努在于毛主席的交谈之中,毛主席认真而大方地向吴努说:“在中国的历史上,元朝和清朝的时候,确实对缅甸有过侵略行为,这是中国的不对,但是新中国已经成立,我们不会再对外主动挑起战争,我们更希望的是世界人民大团结。”

毛主席的话让吴努心中的石头落地,也加速了中缅边境谈判的进程。

1960年,中缅之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边界条约》谈判成功并且由两国总理签署,片马地区和当地的3560位同胞也最终在七十余年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鸦片战争   中国   缅甸   越南   南诏   边陲   法国   英国   日本   领土   英国人   国籍   清朝   中法   清政府   战争   地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