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票难求?“黄牛”倒票?国博出招

国博推出十项措施 持续优化参观体验

从端午到暑假,国家博物馆持续迎来参观高峰,随之也产生了“一票难求”“黄牛”倒票等现象。为及时解决观众急难愁盼问题,国家博物馆领导班子下沉一线调查研究、摸清情况、多措并举,打出一套优化管理组合拳。同时,团结带领国博干群疏堵结合,持续提升观众体验,打造更加安全、庄重、有序的文明场所。

优化预约方式 延长开放时间

举措一:增加预约限额、延长闭馆时间、开辟新的入馆通道。针对观众提出预约难问题,国家博物馆入夏以来多次调增预约额度。为满足观众的参观热情,在坚持“限量、预约、错峰”常态化管理措施下,国家博物馆科学测算实际承载量,分时段最大限度增加每日观众参观数量限额。为缓解观众长时间排队带来的人流压力,克服多重困难,根据观众到场情况,灵活机动调整观众入馆时间,明确每日延后至17:30闭馆;与周边机关单位合作新开入馆通道,安保部门安排大量工作人员现场疏导,制作多个信息提示牌指示正确线路及入馆时间,补充购置30余台立式或手持核验设备,进一步缩短观众排队时间,在排队区合理设置二维码,方便观众提前了解相关展览信息。

举措二:调整预约时间,优化预约程序,防止非法屯集名额。针对观众关注的预约开放时间,国家博物馆及时发布新版预约须知,将预约开放时间调整为每日17点,并且优化预约流程,实现动态释放观众退票,方便观众及时预约。此外,通过技术手段,加强对异常预约行为与信息的监控,防止虚拟号抢夺屯集预约名额,让更多民众公平免费参观。

倡导文明参观 规范研学活动

举措三:规范讲解秩序,推行社会讲解申请许可。针对部分外来讲解团体与个人不规范所带来的种种问题,国家博物馆及时发布《中国国家博物馆关于规范馆内讲解秩序的通知》。通知明确,未经许可,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馆内开展讲解、研学活动,努力杜绝不规范的研学行为,杜绝错误讲解内容在场馆内传播。同时开通了讲解申请渠道,加强服务管理,逐步规范馆内讲解秩序,提升讲解质量。

举措四:发布研学机构管理办法,提升研学服务水平,保障学员正当权益。针对暑期大量出现的研学需求,国家博物馆专门发布《中国国家博物馆研学机构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提高国博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引导社会力量开发国博社会教育资源,提升研学服务水平,保障研学学员正当权益,不断将研学活动引向规范化专业化。相关部门提前制定预案,对重点团体和人员进行摸排,对不符合要求的团体和人员在现场及时提醒,对屡不纠正的人员予以劝退,展厅参观环境大为改善。

举措五:发布文明参观须知,倡导文化殿堂文明参观。

为营造安全、庄重、有序的良好环境,确保文物安全、观众安全、馆舍安全,国家博物馆修订发布了新版文明参观须知,从入馆、观展、活动、安全、责任五大方面进一步规范了观展行为。比如,禁止追逐打闹、大声喧哗、攀爬躺卧、随意丢弃杂物等不文明行为,禁止音响外放、长时间占用公共设施及公共空间等影响其他观众观展的行为。为确保观众安全,严禁在扶梯上坐卧、玩耍、逆行、奔跑。

拓展休息空间 做优线上展览

举措六:开拓新的休息服务空间,把观众引向馆内室外。

充分利用馆内室外场地,为观众开辟新的休息服务空间。馆内休息座椅坐满了,就及时开辟西大厅南北两个大楼梯和南区、北区上下楼梯为台阶休息区,近期又开辟出南侧花园廊道为新的室外休息区,将观众引向馆内室外区域,充分利用了馆内外空间资源,让更多的观众舒适休憩。

举措七:加强网上供给,让观众在线欣赏文物和展览。

为了缓解众多观众无法成功预约国博参观的焦急情绪,国家博物馆加速向线上拓展、向云端延伸。持续打造“云端国博好展好课好文物”品牌,丰富网上优质传播内容。官方网站推出79个虚拟展厅157个专题网页和130个精品文物短视频。官方微博粉丝数、国博APP(小程序)下载量和微信服务号关注数先后突破500万,其中微信服务号获评中央网信办“走好网上群众路线百佳账号”,在线触达、服务观众的能力日益增强。

举措八:配合公安部门打击“黄牛”,防止高价倒卖预约名额。

为保障群众平等享有公共服务权益,国家博物馆配合公安部门坚决打击“黄牛”。针对国家博物馆周边存在“黄牛”加价倒卖预约名额情况,深入摸排,重拳出击,果断打掉一批“黄牛”。此举对高价倒卖预约名额的现象给予震慑,既保护了消费者权益,也维护了国博声誉。

举措九:成立法律公益服务团,提供法律服务。

当前博物馆热持续升温,博物馆已经成为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重要机构。近日,国家博物馆与北京市律师协会共同成立中国国家博物馆公益法律服务团,为国家博物馆高质量发展提供法律支持保障。公益法律服务团由北京市各律师事务所优秀律师组成,将发挥律师协会专业优势,为国家博物馆提供法律事务咨询意见,法制宣传、教育、培训等法律服务,在藏品征集、文创开发、知识产权保护、信息数据保护等方面提供法律支持,切实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博物馆建设发展保驾护航。

举措十:采取措施加强网络防攻击能力,力争让预约安全通畅。

在信息网络方面,采取多项技术措施,升级网络设备,加强防攻击能力,不断优化预约服务系统,持续改善卡顿现象,努力促使参观预约更加安全通畅。

点滴心意,汇聚成河。十项措施的陆续发布实施,逐步呈现良性效果。媒体和观众纷纷表达对国家博物馆系列举措的肯定,认为这套组合拳打得漂亮。新华社、央视总台、文旅中国、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和新京报等媒体对国博预约时间和开放时间的调整给予关注并广泛传播,中国文物报发文介绍国博多措并举应对暑期观众激增。倡导文明参观、规范研学活动等相关措施的实施,得到媒体广泛聚焦。人民日报微博评论,“降噪”是为了让历史的黄钟大吕传得更远听得更清;中国青年报评论,(此举)有助于保持井然有序的观展氛围,有助于去伪存真,传播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知识和观点,有助于维护那些喜爱宁静氛围的参观者的利益。中国妇女报认为,“静音”是为了让“文明发声”。有网友在成功预约后说:“国博约上啦,北京打击‘黄牛’是认真的!”有观众评论,国博发布的研学机构管理办法,一定程度上筛选了靠谱有资质的研学机构,避免滥竽充数,在人数上做了限制,有利于提升体验,希望各个博物馆都能学习。

国博发布新版文明参观须知后,人民日报评论微信公号及官方微博发布《“穿拖鞋谢绝入内”,读懂国博新规的新期待》;新华社客户端和新华网客户端发表《文明参观,才是博物馆的正确“打开方式”》;北京晚报发表《穿拖鞋禁入国博!不让拖鞋拖走对历史的敬畏》;另有媒体发表评论员文章《以文明的礼仪 尊敬历史文化》。文明参观须知甫一发布,就获得观众支持,认为醉酒者、仪容不整者谢绝入馆是非常合理的规定,是“基本常识”。有网友评论,博物馆是一个庄重、严肃的场所,需要观众保持良好的仪态和形象。观众纷纷表示,将自觉遵守规定,以文明的态度和行为融入到参观过程中,共同营造文明、安全、和谐的参观环境。

来源:国博君微信公众号

编辑:王琼

流程编辑:郭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黄牛   馆内   出招   名额   中国   举措   文物   博物馆   观众   国家博物馆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