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日,伊朗转变,对俄不利,让中方恍然大悟,首次突破还要看歼16

文/小娟论点

编辑/小娟论点

俄罗斯非常苦恼,马上到手的几十亿美元单子泡汤了,十几架战斗机放在厂房外,到现在也没有用户接盘。

第一条消息,伊朗突然转变,对俄不利,却让中方恍然大陆,首次突破还要看歼16


在俄罗斯和伊朗之间,一场战机交易的故事开始展开。伊朗原计划购买苏-35S和苏-30SM战斗机,然而,当俄罗斯推销埃及退订的24架苏-35SE时,局势变得扑朔迷离。这些苏-35SE战机,虽然部分已经生产完毕,但未完成的数量和交付时间无法确定,令伊朗犹豫不决。

伊朗国防部长穆罕默德·礼萨·阿什蒂亚尼一度看上了这些战机,但他对俄方甩卖的担忧令他不寒而栗。加之俄罗斯深陷乌克兰冲突,增加了其空军装备的需求,导致航空厂产能饱和,剩余的战机下线时间不确定,更让伊朗陷入纠结。


伊朗希望从这次交易中获得苏-35或苏-30的生产技术,以实现本土生产的能力。然而,俄方对此态度冷淡,似乎并不愿意将技术转移给伊朗。这让伊朗感到失望和无奈,因为他们自美国制裁后一直希望拥有自主生产战斗机的能力。

伊朗空军历来偏爱双座双发重型战机,这源自埃及在60-70年代购买的美制F-4C/D“鬼怪”和F-14A“雄猫”战斗机的优秀表现。这些战机赋予了伊朗空军强大的作战半径、对地支援能力和空中作战能力。这些回忆在伊朗空军心中留下深刻烙印,他们渴望拥有一种能够满足各种作战需求的重型战机。


于是,伊朗开始寻找其他战机选项,终于遇到了符合他们需求的双座双发重型战斗机。然而,这种战机的价格昂贵,合同总额高达30多亿美元,令伊朗犹豫再三。但是,他们深知这次购买的重要性,不仅是因为现代航空技术的进步,也是因为他们希望获得一种合格的多用途战机,能够胜任制空作战、对地攻击以及纵深打击等多种任务。

最终,在反复权衡利弊后,伊朗国防部长宣布放弃采购24架苏-35SE的计划,并取消原本意向的12架苏-30SM战斗机订单。尽管这个决定令俄罗斯感到不知所措,但伊朗坚持他们的立场,他们不愿为等待未完成的战机付出时间和金钱。


伊朗仍然怀抱着对本土生产主战装备的执念,他们深知自己在战斗机市场上挑选战机的困难。然而,他们并未彻底绝望,因为他们相信自己将找到适合自己的理想战机。

伊朗空军迎来了一次新的转机。他们找到了一种符合他们要求的双座双发重型战斗机,并最终达成了购买协议。尽管价格不菲,但他们坚信这是一次值得的投资,因为这将使他们的空军战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实现更多样化的作战任务。

这场战机交易的故事,充满着起伏和波折。伊朗坚持自己的原则和需求,不为短期利益所动摇。他们追求的不仅仅是一种战机,而是一种能够满足多种作战任务的全能型号。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现代国际交易中,不仅要考虑价格和性能,还要注重技术转让和自主生产的能力。伊朗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最终找到了符合自己需求的理想战机,这也是他们对自主国防的坚定追求。

第二条消息,苏霍伊的生产线,苏-35、苏-34乃至苏-57都在一条生产线上总装

在那个时代的大地上,一场战机交易的故事悄然展开。伊朗空军迫切地需要一种既成熟又多功能的战机来强化自己的战力。在广袤的战机市场上,他们开始寻找符合他们需求的完美选手。

一开始,伊朗着眼于俄罗斯的苏-35S和苏-30SM战斗机。然而,当俄方推销埃及退订的苏-35SE时,局势变得扑朔迷离。伊朗面临着一个艰难的决定。苏-35SE是埃及的退订单,俄方的出售意图让他们忧心忡忡,担心这批战机的性能和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同时也担心俄方售后服务的可靠性。

伊朗展开了深入的考察和谈判,对苏-35SE进行了详尽研究。然而,在俄罗斯卷入乌克兰冲突的背景下,俄方的产能饱和,剩余战机的交付时间成为一个不确定因素。此外,俄方似乎对向伊朗转让战机生产技术不感兴趣,让伊朗的自主生产愿望受挫。


在寻找其他战机选项时,伊朗空军将目光投向中国的歼-11家族。歼-11系列源自苏-27S,经过多次发展和升级,已经成为一种性能强大的多用途战斗机。在欧洲市场上,除了美制F-15E基础上发展的F-15EX外,没有合适的战机供选择。

歼-16是歼-11家族的一员,它经历了从引进生产到逆向仿制再到超越原版的历程。在快速发展的航空技术支持下,歼-16获得了跨越式的升级,成为一种四代半战机,被誉为“侧位”的小王者。歼-16在制空作战和对地打击方面都有显著进步,被解放军空军视为优秀的战机之一。

然而,伊朗的抉择并非一帆风顺。在考虑到俄罗斯的意见时,伊朗曾推迟了对歼-11系列的出口。然而,随着俄乌冲突的持续,俄方在战机市场的地位逐渐下降,为中国创造了更多机会。

在复杂多变的战机交易中,伊朗空军坚持自己的原则和需求。他们寻找着一种适合自己的理想战机,希望实现自主国防的决心。最终,他们抛弃了俄罗斯提供的订单,选择了中国的歼-16作为未来的主力战机。

在那个战机纷争的年代,伊朗空军的选择不仅是技术和性能的较量,更是国际政治和地缘战略的博弈。伊朗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不为短期利益所动,追求的是对本土生产主战装备的执念。与此同时,中国在航空技术领域的崛起和战机出口市场的竞争也日益激烈。

在这场激动人心的战机交易中,伊朗空军最终找到了一种适合自己需求的战机,展示了他们在复杂环境下的果断和坚韧。同时,这个故事也反映了当代国际战机市场的复杂性和变化性,战机交易背后隐藏着政治、军事和经济的诸多考量。

这是一场因为不同国家间利益、技术和政治之间的碰撞而显得错综复杂的战机交易故事,它在国际舞台上一次次发生,影响着各个国家的安全和军事实力。伊朗的抉择既是对自身需求和国家利益的坚守,也是对现代战机技术的追求和对自主国防能力的追逐。而中国作为新兴的航空技术大国,则以优秀的战机表现和积极的参与,展现出了自己在国际舞台上的崭露头角。在这个故事中,战机交易背后的种种权衡和选择,让人颇有些深思。

第三条消息中方机会来了!伊朗向中俄挑明“向西”立场后,随即对俄采取措施

在波斯湾的三座岛屿上,伊朗的立场与中俄存在分歧,这引发了一系列反应。伊朗外交部长阿卜杜拉·哈希姆·希安向中俄发出了警告,坚称伊朗并不会把他们视为唯一的外交伙伴。他强调,如果欧美的做法符合伊朗的利益,伊朗将随时准备拥抱西方。

然而,仅过了短暂时间,伊朗就采取果断措施,对俄罗斯做出了重要决定。据印度媒体《欧亚时报》以及多家伊朗媒体的报道,伊朗决定放弃引进俄罗斯的苏-35战斗机。


伊朗国防部长阿什蒂亚尼证实了这一消息,他表示此前伊朗和俄罗斯确实达成了引进苏-35战斗机的协议。然而,情况发生了变化,伊朗对自身能力进行了评估,认为有能力在本国制造先进的战斗机。

阿什蒂亚尼并未对此事做出绝对否定,他表示伊朗目前仍在与俄罗斯保持沟通,若认为有必要引进苏-35战斗机,也可以重新考虑采购。

最终,经过综合考虑,伊朗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决定引进俄罗斯的苏-35战斗机。根据双方协议,伊朗将引进24架苏-35,未来还有可能进一步扩大数量,达到50架。

这24架苏-35战斗机原本是生产给埃及的订单,但由于埃及取消了购买计划,伊朗抓住机会,迅速接手这些战斗机。按照埃及订单的单价,这24架苏-35的合同金额将达到20亿美元(约144亿人民币)。

对于俄罗斯来说,这是近5年来最大规模的对外军售订单,特别是在当前急需资金的紧要时刻,失去这笔大订单将带来巨大损失。这些已经生产的苏-35战斗机,要么闲置在停机坪上多年,要么成为了不值一文的破烂。

对于伊朗来说,放弃引进苏-35战斗机是一个艰难的决定。为了得到这些战斗机,伊朗付出了不少努力,修建了地下机库和掩体等设施。如果放弃这个交易,伊朗空军无法实现现代化,与周边邻国尤其是以色列的差距将进一步拉大,这对伊朗是不利的。

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下,战机交易反映了国家间的博弈和利益纠葛。不同国家之间的合作与冲突,使得军火市场充满波澜。而对于伊朗来说,这次的决定也意味着他们需要更加审慎地面对未来的选择,寻找更加适合自身利益的外交伙伴。这也让世界进一步认识到,国际合作与竞争交织,和平与稳定的构建需要更多智慧与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伊朗   双座   埃及   作战   俄罗斯   战斗机   战机   中方   恍然大悟   空军   中国   不利   订单   利益   需求   能力   市场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