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森林曹雄联手打造《黄河宁夏历史文化探源》第一章(23)


四、黄河泥沙量的变化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查哈西拉山的扎曲、北麓的卡日曲和星宿海西的约古宗列曲,源自雪山溶化和冰川融水,途径青藏高原中部。草原未沙化前,上游水质还是很清澈的。经过青藏高原东端的那曲之后,进入黄土高原西缘。来自陇西黄土高原的洮河、湟水、大通河、庄浪河,携带了大量泥沙依次汇入,河水就渐次变成了泥黄色,从而导致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每年产生16亿吨泥沙,其中有12亿吨流入大海,剩下4亿吨长年滞留在黄河下游,经过千万年的淤积,就形成了面积广大的冲积平原,它就是华北平原。

黄河由青藏高原,流经陕甘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山西黄土高原,从华北平原入渤海,上游河段兰州河段流量大,沿途有洮河、湟水、大通河、庄浪河支流汇入。兰州以下至壶口段,流域缺少支流汇入,多是温带大陆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降雨少,水量大减。壶口以下,又有汾河、渭河、伊川、贾鲁河、天然文岩渠、金堤河、大汶河汇入,水量略有增加而后减少,黄河流速减慢,泥沙沉积,故而在下游形成了“悬河”。

据统计:1950年——1960年的天然时期,黄河同流量水位呈现上升趋势;

1961年——1986年,三盛公、盐锅峡、青铜峡、刘家峡、龙羊峡等水库先后建成运行,断面同流量水位有升有降,但总的趋势是下降;

1987年——2005年,龙羊峡水库和刘家峡水库联合运行时期,同流量水位又恢复上升趋势;

2006年——2014年全河水量统一调度期间,同流量水位呈现下降趋势;

2015年——2020年,由于中上游降雨量增多,同流量水位又呈上升趋势。

含沙量总体来说,上游少——上游河段年来沙量只占全河年来沙量的8%;中游多——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此地区降水集中且多暴雨,为我国地势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流冲刷作用强,黄土土质疏松,加剧水土流失,同时这一段汇入黄河的支流较大的有30条,区间增加的水量占黄河水量的42.5%,增加沙量占全黄河沙量的92%,为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下游最多——下游区间增加的水量仅占黄河水量的3.5%,气温高而用水量大,黄河含泥沙比例迅速增高,常年淤积,故而黄河在下游也被称为“地上河”。令人耳目一新的是:小浪底等水利工程建成后,发挥了排沙净水作用,下游黄河水含沙量正在呈现逐年降低现象。

五、关于黄河龙的传说

黄河流域作为东方人类文明的发祥地,有上百万年的文明孕育和万年的文明曙光。且不说百万年的古蓝田人制造,仅渭河流域出土7000多年前的彩陶文化鱼纹罐,淮河支流上游临汝出土的彩陶“鸿鱼图”,都是早期的龙纹图象。

正因为黄河似龙,自古便盛行祭祀黄河,感恩黄河,祈祷黄河。2010年在宁夏金沙湾黄河之滨建造的“中华黄河坛”(也叫“黄河圣坛”),意在感恩母亲河的同时,更要认识黄河、了解黄河、爱护黄河、尊重黄河、善待黄河。中华大地是龙的国度,炎(帝)黄(帝)蚩(尤)三祖的子孙被誉为龙的传人,龙成为中华民族的图腾与象征就是从黄河龙引发延伸而来的。

世上本无人们所寄托的实物龙,可是人们却创造了种种形象龙,包括图腾龙、宗教龙、政治龙、艺术龙等,形成一个庞大的龙族体系。故而,置身中华,处处可以感受的龙的存在。自古以来,似乎龙统领中国,龙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而滔滔黄河,万里行程,由青藏高原奔腾渲泻而下,九曲十八弯,穿行黄土高原,形成奇特的塞上江南、晋陕大峡谷,漫流辽阔的华北大平原,奔腾向前,携泥带沙;或至河流改道,入海换位,时而入渤海,时而入黄海,犹如一条充满生命力的巨龙在东方大地舞动,龙形黄河便应运而生,统领中华五千年,显示了黄河巨龙强大的生命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黄河   黄土高原   青藏高原   含沙量   支流   宁夏   泥沙   水量   水位   下游   历史文化   流量   曹雄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