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的终极目标到底隐藏着什么?

01

在一部分人眼里,他是现实世界里的钢铁侠,传统行业里的法外狂徒,和人类认知赛跑的星外来客,他是神,是位列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几个企业家之一。

而在另一部分人眼里,他是画饼界里的强者,PPT优秀表演家,还是办公室里的暴君,Twiter恶棍、玩弄股市和币圈的商业骗子。

他就是集追捧与争议的科技大佬——埃隆.马斯克。


根据福布斯公布的2022年度美国富豪榜,马斯克以2510亿美元荣登榜首,是马云总资产的5倍,马化腾的8倍,和希腊一年的国民总收入差不多。

作为一个连续创业且未尝败绩的人,马斯克先后创办了Zip2、X.com、PayPal、SpaceX、Tesla、SolarCity、Hyperloop。

1999年1月,Zip2以3.07亿美元出售,马斯克分到了2200万美元。两个月后,马斯克成立了第二家公司X.com,2000年,X.com与PayPal合并,随后以15亿美元的价格被eBay收购,马斯克从中净赚了2.5亿美金。

那一年马斯克只有31岁。

对于地球上的绝大部分人来说,创业只是财富的积累过程,而对于马斯克来说,财富积累是过程,创业才是他的最终目的。

马斯克今年52岁,旗下公司主要有四家:一个是掀翻燃油汽车的特斯拉,一个是火箭发射重复利用的SpaceX,第三家名叫SolarCity,是一家基于太阳能的可持续能源公司,第四家就赶鸭子上架,把摸鱼员工彻底玩明白的Twitter。

除此之外,马斯克还和很多非主流科技项目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比如今年爆火的OpenAI,起初只是一家非营利机构,在得到马斯克以及硅谷一票科技大佬的支持后,迅速成长为人工智能领域的独角兽,在最新的一轮融资中, OpenAI的估值已经接近300亿美元。

还有那个研究脑机接口的Neuralink,这是马斯克和医学怪咖联合创立的一家神经科学公司,目的是把人类意识上传到互联网,甚至把脑容量下载到机器人身上,看过《西部世界》的大概可以理解,这大概就是人类实现永生的另一种方式。

另外,马斯克还投资了一家名叫Hyperloop的公司,也可理解为比飞机还快的超级高铁,理论上讲它可以让你在一个小时内从北京来到上海,最高时速超过了1200公里/小时。

这家公司也比较有意思,它并不直属马斯克,但创意却完全来自这位科技大佬。

2013年马斯克突发奇想,如果能把超级列车装进一种大型气动管道里,那就可以让物体在低压真空的环境中实现超高速的移动行驶。

由于当时马斯克正在忙着发火箭,造汽车,根本脱不了身,于是他就把整个技术方案和架构设计完全公开挂在了网上。

很快马斯克的铁杆儿投资人谢尔文就带着方案找到了奥巴马,次年Hyperloop超级高铁列车技术有限公司成立,接着阿联酋的金主爸爸就主动找上了门,首期投资5000万美元,用于建设迪拜阿里山港口的高速货运路线。

马斯克现在所涉及的到领域已经不能用跨界来形容了,从电动汽车、天空探索、卫星发射,再到太阳能应用、可持续能源储存、超级高铁、人工智能以及脑机接口。

每一门功课都是当今世界科技含量最高、最困难、最不靠谱的创业方向,任何一个技术环节拿出来,都需要投入巨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搞不好就会变成下一个为梦想窒息的贾会计。

所以很多人在聊马斯克的时候都会产生两个疑问:

一是马斯克一口气折腾出这么多非主流公司,他们之间有什么什么样的关联?马斯克为什么同时要做这么多事,他的终极目标到底是什么?

二是,马斯克会不会成功?他的商业帝国最终会达到什么样的高度?

02

在我看来,贾会计和马斯克属于同一类人的不同打开方式,比如他们都非常热衷于宏大叙事,且坚信自己一定能成功,他们都是PPT的演讲高手,很早就读懂了流量密码,他们唯一的区别就在于一个成了,一个没成。

要想读懂马斯克的野心与秘密,就要看看马斯克说过什么话,又是怎么做的?

2016马斯克曾在特斯拉的官网上发表过一封公开信,信的开头是这么写的:

10年前,我发布了特斯拉秘密宏图的第一篇章,如今已经进入最后的完成阶段,这一规划并不复杂,基本内容大致如下:

第一步,打造一款量产很小的车型,该车型的价格肯定比较昂贵;

第二步,用赚到的钱开发一款产量适中、价格相对便宜一些的车型;

第三步,再用赚到的钱,创造一款量产的、价格更加亲民的车型;

第四步,提供太阳能电力。

不开玩笑,在过去的10年里,上面的一系列规划一直挂在特斯拉的网站上。


今年3月,马斯克公布了特斯拉秘密宏图的第三篇章,特斯拉将全面转向可持续能源,目标在2050年实现能源100%可持续。

具体实施步骤可以拆解为五个核心:

即全面转向电动车、在民用、商用和工业领域使用热泵、在工业领域使用高温储能以及绿色氢能、在飞机和船舶上应用可持续能源、用可再生能源驱动现有电网。

在大部分人眼里,企业愿景无非就是老板给员工画饼,或者忽悠消费者为他的情怀买单,所以早些年前,大家也普遍不相信马斯克,认为他的宏图不过是个野心家在对着空气口嗨。

但回过头去看,原来马斯克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以及未来会做到哪种地步,他的想法听起来非常穿越且不怎么靠谱,但如今却又成为了现实。

要知道,特斯拉成立的时候几乎没有人看好纯电汽车领域,因为自打20世纪以来,能够活下来的车企寥寥无几,没有倒闭的美国汽车公司也只有福特和特斯拉两家。


所以十几年前搞汽车创业就跟文盲出书一样不靠谱,更何况马斯克创业的方向还是一家全电驱动的汽车公司,这在同行眼里几乎就等同于电信诈骗。

但如今特斯拉全球销量超过130万辆,排名第二,未来还将推出价格更便宜的紧凑车型,马斯克也不止一次的公开表示,只有降价才能满足更多人的需求,降价就是为了让更多人买得起。

马斯克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吹过的牛逼要么成为现实,要么就在成为现实的路上。

还有那个SpaceX,2002成立之初也遭到了业界群嘲,没有人会相信一个民营公司能够发射火箭,火箭回收就更是天方夜谭了。

但如今的SpaceX,已经是全球最成功的私人航天企业,估值超过了1000亿美元。

SpaceX不仅承担了NASA大部分的运载任务,还向近地轨道发射了大约4000颗通讯卫星,并计划搭建一个由4.2万颗卫星组成的星际网络。

所以一部分人把马斯克当成圈钱大忽悠,另一部分人直接把他封神,因为在他的宏大叙事面前,很容易出现认知黑洞以及对自己脑力的深度怀疑。

但如果把他所创立的那些毫不相干的公司串联起来,就能发现一条完整的故事线。

03

早在2012年,马斯克就宣布了火星移民计划,在未来的15到20年,SpaceX计划将8万名地球人送往火星殖民,并在火星上休养生息,繁衍后代。

后来这一计划又升级为,几十年内送100万人上火星,并在火星建造一座自给自足的科幻城市。

马斯克不止一次在公众场合表示,自己的终极目标就是去火星,让人类成为一个多星球物种,为了能在火星上退休,马斯克不仅极限压榨手底下的员工,同样也自我压榨到了极致。

于是问题就来了,火星几乎没有水也没有氧气,平均温度大约在零下55摄氏度,大家伙儿费劲吧啦跑上去总不能天天科学吃土豆吧。

马斯克所有的商业布局,其实都在为殖民火星做准备。


要知道SpaceX成立于2002年,比特斯拉还要早一年,所以理论上马斯克并不是因为卖车赚了钱然后玩火箭,更像是为了玩火箭而不得不造车去圈钱。

而且SpaceX从创立之初就是奔着性价比去的,无论是火箭的回收重复利用还是疯狂地堆发射承载量,目的都是把火星船票的价格降到最低。

咱们就拿前不久发射失败的星舰来说,它的近地轨道运力达到了100-150吨,可以将大约50吨的有效载荷送往月球,更关键的一点它还可以重复回收再利用。

如果发射成功,星舰的单次成本将低于2亿美元,只有美国现役重型火箭的1/20。

更恐怖的是,马斯克还将启动规模化量产,以每年建造100艘的速度,打造1000艘星舰组成太空舰队,并在十年内将10万人和相关物资运送到火星,以实现自己的火星殖民梦想。

所以按照马斯克的布局,我们大致可以想像出这么一套生态闭环。

SpaceX负责把人类和生产设备送上火星,Solar City可以为火星城市提供全面的太阳能服务,保障人类的能源供给。

而特斯拉可以为火星居民提供滴滴打车服务,超级高铁可以解决货物长途运输的问题,那个星链就是地火通讯、科学上网的有力保障。

改造完火星的基础物质条件,马斯克还要改造人类的适应生存能力,脑机接口实际上就是通过将芯片注入大脑,主动和机器融为一体,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更好的适应火星的生存环境。

讲到这,可能有的朋友就会发出灵魂拷问,咱们大部分的人在地球上还没活明白,谁又会愿意脑袋上挂个信号灯跑火星开启地狱生存模式呢?马斯克的殖民计划难道仅仅是为了给人类做个备份吗?

首先我并不怀疑马斯克造福人类的终极理想,因为以他的资产体量来说,没有必要再让知识青年为他的情怀买单。

但同时也要明白,马斯克不仅是个有梦想的科技狂人,也是个鸡贼的商业天才。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马斯克在推特上的骚操作。

2022年4月,马斯克在推特上表示,特斯拉将接受狗狗币作为支付方式,直接导致狗狗币价格暴涨了18%。

结果到了5月,马斯克在美国NBC电视台的《周六夜现场》扮演一个虚构的金融专家,他在节目中说狗狗币是骗局,当晚狗狗币的价格就暴跌了30%。

有人做过一个分析,说马斯克和他所涉及的公司仅用两年的时间,就将狗狗币的价格推高了360倍,然后通过反复洗盘从中获得了数十亿美元的暴利。

今年4月,马斯克又将推特网站上的蓝鸟LOGO换成了狗头,狗狗币应声狂飙30%,3天后马斯克又把狗头换回蓝鸟,狗狗币大跌9%,一来一回又赚了好几亿。


另外关于Twitter的收购,很多人都把马斯克描述成一位有钱任性的霸道总裁。但如果从一个商业的角度去分析,就能理解马斯克背后的底层逻辑。

在正式收购之前,Twitter有大约7500名员工,收购后不到半年的时间,Twitter的员工总数已经下降到1500。

当媒体开始嘲讽马斯克灭霸式裁员的时候,推特已经悄悄地实现了基本收支平衡,要知道在接管推特时,公司正处于30亿美元的负现金流状况,随着裁员叠加广告主的回归,推特已经从破产的边缘爬了回来。

最近这几年,马斯克在推特上搞出来的大瓜实在太多,无论公关公司如何灭火,作用其实都不大,搞得马斯克只能用一个猛料去掩盖上一个猛料。


如今推特已经成为他的私人公司,除了可以放心大胆地发表感慨外,还能神不知鬼不觉地删除负面消息,更关键的一点是,推特可以左右舆论风向,甚至引导总统的选票,所以不难想象,未来美国也会出台更多有利于马斯克的相关政策。

而且企业的竞争早已经演变成算力和大数据的竞争,算力是生产力,大数据是生产资料。

Twitter的全球用户大约有4亿,日活超过了1.2亿,自马斯克接手后,推特的新用户以及日活都创下了历史最高水平,未来极有可能达到10亿级。

而就在2022年底,马斯克声称要将推特的算法完全公开,这就相当于马斯克可以光明正大地获取推特数据,未来不仅可以掌握海量的商业情报,还能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马斯克的厉害之处就在于,他把一部分真实想法公之于众,同时又把更深层次的东西伪装起来,就像星链这个玩意打着全球互联的幌子发卫星,背后却是抢占近地轨道并为政府提供军事服务。

所以再看马斯克的火星移民计划,多少都透露着一点诡异,因为推动人类进步或者扩张的底层逻辑,永远都是建立在巨大收益的基础上,翻译过来就是高风险必然伴随着高回报。

而火星移民的背后,很可能是马斯克为了实现空天运输的战略布局,火星打卡还只是个小目标,真正的目的可能是为了太空资源的无限开发,这才是造福人类,同时获取巨大财富的终极理想。

如果真的实现了这一步,那么移民到火星上的是人还是同步人类思想的智慧机器也就不重要了。

我想这就是马斯克的终极目标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宏图   大佬   特斯拉   火星   可持续   火箭   终极目标   人类   美元   价格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