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静音车厢”被吹上热搜三天,但谁信才是倒了大霉

#头条创作挑战赛#


出门坐高铁,遇到三种人会立刻让成年人火冒三丈——


在车厢里大声公放短视频的大爷大妈,高谈阔论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有几个亿生意的大老板,和大哭大闹上窜下跳的小孩。


如果想使这份怒火烧得更旺,只需要再补一句话:


你选的是静音车厢。


前几天,一位网友在社交平台上愤怒吐槽静音车厢形同虚设。


描述的场景,可以说让每个渴望在高铁上获得安宁、寄希望于静音车厢的“怕吵”乘客心碎。


“座位前挂着提示标识,但全程车内依然充满了吵闹声,且没有工作人员管理。”


@经视直播


就连屏幕外的人都忍不住代入生气了:“说好的静音车厢,哪儿静了?”


01

“诚招教导主任,

来静音车厢当乘务员”


在这个高铁吵架隔三岔五就要上新闻的“最挤旅游季”,静音车厢曾是年轻人心中最后的“出行净土”。


——虽然很多人压根只听过、没坐过。


对它的模糊印象,多半是源于网上的一个段子:


“本以为静音车厢是高科技吸音,没想到是人工静音,有人说话乘务员就过来叫他闭嘴。”



如果说普通的高铁就像丛林社会:某个车厢里能不能公放视频、能不能大声聊天打电话,全看谁的气势更足、吵架时嘴皮子更溜。


那么静音车厢就直接快进到了学校自习室。


不仅坐满了安静有边界感的乘客,甚至还标配一个负责秩序的“教导主任”。



“好想去做静音车厢的列车员,谁不守规矩就叫他出去。”



被这样的“秩序天堂”所吸引,最近越来越多人在坐高铁时,开始特意勾选了“优先分配静音车厢”的选项。


本想接受一下文明社会的洗礼,却收获了五花八门的体验。


根据对网上分享的总结,我发现“静音车厢是不是静音”其实主要取决于两件事——


一是列车员劝导的力度,二是喧哗者的脸皮。


体验最好的,我们可以称之为大学自习室。


@想当废柴的小小小露


有网友自述在高铁开始启动的时候,会有列车员在过道提醒大家这是静音车厢,需要保持安静。


于是之前还充斥着打电话报平安声、找座位交流声、视频公放声的车厢瞬间安静,大家都很自觉地带上了耳机。


“安静度过四小时的感受实在太爽了,你们有机会也一定要试一下!”


也有一些体验稍差的,感觉自己回到了高中的教室里——


旅途大体上是静音的,但总有那么几个“不听话的学生”。



比如一对非要在座位上聊天打闹的同伴,或者隔壁座位某个睡起觉来鼾声如雷的大哥。



这时候,身为“教导主任”的列车员就出场了。


正如段子里所说的,静音车厢的“静音”主要就是靠这位列车员。


她不像其他同事那样会在整个列车之间来回穿梭,而是全程都很少离开这节车厢。


遇到有人在座位上打电话、喧哗,会立刻提醒对方去车厢连接处。


@想当废柴的小小小露


如果对方继续在车厢内喧哗,还会劝说他不如干脆换到普通车厢去。


主打的就是一个谁不守规矩谁社死。



当然,也不是每个选择了静音车厢的人都获得了完美体验。


“车厢照样吵得仿佛菜市场,只有我为了去静音车厢放弃了靠窗的位置,最后比坐在普通车厢里还生气。”


很不幸,我朋友就是这类人。


前几天他在高铁的静音车厢里呆了5个小时,除了前排座位口袋里塞着一场“请您静音”的注意事项清单之外,跟普通车厢没有任何区别。


左边是领带大哥打工作电话,后边是中年大妈公放抖音,前面还有三四个小孩在大声闲聊+背课文。


最后他不得不翻出了常备的降噪耳机,只可惜屏蔽了嘈杂的白噪音之后,反而让耳边尖锐的喧哗人声更加凸显出来。


噪音一样都没少听,反倒因为车厢报站的音量比平时小,害得他差点错过下车站点。


“哇,我要的静音车厢,可不是这种静音啊!”



02

静音车厢难静音


在网上的相关讨论中,有一句话总是高频出现:


“明知自己要打电话、聊天,带孩子的,为什么非要选静音车厢呢?”


似乎默认这是一项成熟的业务——铁路方的规则明确、在乘客心中也是约定俗成的规范。


甚至不乏有人建议,在静音车厢大声喧哗,应该像在高铁上抽烟一样罚款、上黑名单。


但事实上,它并没有这么“神通广大”。


国内高铁第一个静音车厢是2020年12月份在京沪高铁上开设的,后来推广到成渝高铁,至今加在一起也就不过十几个车次。



前几年坐高铁的乘客不多,更是没人拿它当回事。


直到今年旅游潮、出行潮一波接着一波,因为“车厢太吵”爆发的矛盾也越来越多,静音车厢才算迎来第一场迟到的“大考”。


在当时的新闻报道里,静音车厢主要提供给“在旅途中有休息或办公需求的乘客”。


相比于对乘客公共素养的要求和限制,这更像是一种筛选乘车偏好的特色服务。


如果你想在车上睡觉,或者安安静静地做个PPT、旁听个会议,那就选择静音车厢。



车厢上方小电视会被调成静音,广播音量是普通车厢的40%,餐售人员在静音车厢会停止叫卖,改为向乘客出示商品清单的“无声模式”。


为了不让旅客错过报站,一些车次还推出了“一对一”的提醒到站服务——


看起来挺费列车员的,终于知道每个车次上为什么只设立一个静音车厢了。



对乘客的限制自然也有,但多半以倡议为主。


班主任可以让不听话的学生“去走廊反省”,列车员可不能。


当有人造成噪音的时候,乘务员的职责是“轻声引导”。如果不听劝告,在有空余座位的情况下可以将其劝离到普通车厢。


但你要态度很好但硬是赖着不走,说实话列车员也没啥办法。


@中原铁路


至于很多网友想象中的“静音车厢=无儿童车厢”,那更是不沾边。


在购票页面弹出的提示中,仅仅会“建议婴幼儿出行的家长不要选择静音车厢”,因为婴幼儿会不受控地哭闹。


换句话说,具有一定自控力的儿童照样可以买票、坐车。



在一些网友的描述中,列车员“维持秩序的严格程度”往往也很看气氛。


如果车厢一开始就很安静,那么当有人发出噪音时,就会提醒的比较及时。


可当整个车厢都在各闹各的,也没人投诉“太吵”,列车员可能就不管了。


……想想也很合理,反正他们能做的也只是“劝说”“引导”而已。


但这又引出了另一个bug——


并不是每个静音车厢的乘客,都是在谨慎评估过自己的需求之后,做出自愿选择的。


在目前的机制下,静音车厢在购票环节不过是个类似“坐窗还是坐过道”的偏好选选项。


也就意味如果没有足够多的人勾选“优先静音车厢”,那么普通乘客也很有可能被随机分配进去。



大学生跟朋友出去玩,不小心买到了静音车厢的前后座;


偏偏遇到了个格外严格的列车员,隔着座位聊一句八卦都感觉自己干了什么坏事,只能对眼神。


年轻妈妈带着自己6、7岁的孩子坐高铁,买票时看到车次旁那个“静”字,以为孩子只要不哭闹不大叫就没问题。


没想到“静音”指的是不能说话,结果被提醒了好几次,全程又后悔又尴尬。


更不要说那些上了年纪的乘客,很多人对这个概念都很陌生。


往往凭借经验,觉得自己不在车厢里高歌、吵架,就已经算是静音了。


咱嫌弃旁边的大叔大声打电话“真是没素质到家”,结果大叔被叫停的时候还一脸困惑:


“啥?坐个高铁还不让说话了?”


@看看新闻


03

一节车厢承载不了

人们对社会共识的期待


公平点说,最近大赞静音车厢的人,很多可能并非这项服务本来预想的受众。


想要的未必是像电影院、休息室般鸦雀无声的氛围,而是有边界感的公共环境,和尽力不打扰陌生人的社会共识。



一个佐证是,在网上被反复拿出来讨论、咀嚼的,并非静音车厢里调小的音、停止叫卖的小推车;


而是那个帮忙维持秩序,负责对不文明现象“重拳出击”的乘务员。


按照这样的标准,前几天流传的一个视频恐怕得被封为模范静音车厢——虽然它实际上并不是。


在开往昆明的高铁上,一个列车员出面要求家长管好孩子。直接走到座位前,像老师一样要求孩子“坐好”。


@经视直播


评论区强烈希望她不仅要管孩子,最好也管管开公放、大嗓门的大人。


就像大家对静音车厢的期待——似乎一个代表“官方”的形象出面维持秩序,就能让所有人瞬间学会统一的文明规范。


然而就算你对这样的静音车厢动心,也不得不强迫自己忽略一个事实:


无论是“仗义执言”的列车员,还是静音车厢的“教导主任”,都没权力将一个高铁上公放视频的乘客赶下车。


更不要说那个早就被提出过的疑问:静音车厢不能喧哗,意思是普通车厢可以随便喧哗吗?


这恐怕与年轻人对公共空间的期待背道而驰。



静音车厢并不是国内独有,法国、比利时等国家的火车上都设有静音区。


但如何静音?无一例外全靠自觉。


起作用的不是列车员的频频提醒,而是车厢内心照不宣的安静氛围,以及有人弄出大动静时对面陌生人的一瞥。


因为共识存在,于是你心虚地知道自己过界了。


如今每次有高铁吵架的新闻发生,各方就动辄吵到攻击素质、侮辱人格的程度;


恰恰说明我们还远远还没到形成共识的时候。


有人希望在公共空间内获得安静的、有边界感的环境。


但同样有人认为“安静车厢”是一种莫名其妙的诉求。


@看看新闻


作为国内主要交通工具之一,高铁上聚集了各个职业、各个年龄段、各个身份的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已经很少有机会跟形形色色的人有这样长时间、近距离的相处了。


巨大的出行需求、密闭拥挤的环境,也让观念差异碰撞出更尖锐的矛盾。


所以别指望静音车厢能解决一切了。


未来的高铁上,恐怕还有很多架要吵、很多气要生,无论是在网上还是在现实中。


但你猜怎么?社会共识、文明规范,往往都是在这样的争吵诞生的。


总有一天人们会吵出个答案,当然也有可能始终吵不出来。


但无论如何,都比把希望寄托在一个“不要喧哗”的标识上,要来的更靠谱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8

标签:静音   车厢   列车员   乘务员   车次   共识   噪音   乘客   座位   秩序   大声   安静   孩子   社会   视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