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革命精神,勇担时代使命

中国青年网榆林7月22日电(通讯员王佳佳)在结束上次的游览过后,实践团成员们又展开了下一步的探索。在这次探索期间,成员们仿佛又把中国共产党在陕北的历史又重温了一遍。

继毛泽东故居后,实践团又去参观了“新院”,这是当年毛主席、周总理住过的住所,被游客称为陕北最美窑洞。“新院”建在杨家沟扶风寨半山腰,毛主席当年来到门前称:“这是一个既懂军事又懂建筑的设计家。”“新院”二字是主人马筑平亲自题写的,表达出主人 “新的院落,新的风貌,新的起点,一切从新的开始” 的美好愿望。“新院”的设计师马筑平出生于杨家沟的地主之家,上世纪二十年代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曾留学日本,专攻土木建筑,后因病回归故里,开始修建新院,自己精心设计,亲自监造,用了整整十年时间才建成。“新院”一改陕北窑洞一线齐的陈旧呆板建筑样式,把西方建筑文化和陕北窑洞建筑文化巧妙的结合在一起,既体现西方建筑之典雅,又体现了陕北窑洞建筑的雄浑,堪称中西建筑结合的典范,中国窑洞建筑的瑰宝。“新院”独特的设计在于,三面突出,从高处俯瞰,像一个“山”字,汉字“山”在汉语里的意思,有巨大的意思,那么也就是说,“新院”像山一样巨大,像山一样稳固。不仅如此,“新院”还很美,马筑平设计师将中西建筑风格结合,把独属于中国建筑细腻委婉的美嵌入了其中——盘踞在屋檐下的龙纹,别出心裁的花纹等等,都给传统意义上的窑洞赋上了几抹别具一格的美,“新院”也被称为“中国最美窑洞”。

图为新院图。中国青年网通讯员符雪菲 供图

图为中共中央转战陕北路线图。中国青年网通讯员符雪菲 供图

接着是周恩来旧居,提到周总理,成员们就不约而同地想到他曾经说过的那句话“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在不同年龄阶段想起这句话,都有不一样的感觉。小学的时候不懂,初中的时候懂了不想行动,高中的时候行动起来了,后来到大学,才真真切切体会到了这句话的意义和内涵,中华民族的儿女们,就应该永不停止地塑造自己,多读书,读好书,读进去书,为把自己培养成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者而努力才行。周恩来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他在杨家沟时曾说过:“儿童是革命的后代,是祖国的未来。今天,我们这一辈人革命,就是为了后代的幸福,不为了孩子们的幸福,我们还革命干什么!这些孩子中有不少父母为了革命事业英勇牺牲了,如果我们活着的人把他们的孩子带不好,能对得起死去的同志吗?再说,我们哪一个人不是从儿童时代过来的?因此,我们每个干部都要关心儿童的事情,只有做好儿童工作的义务,没有嫌弃他们的理由。”周恩来说到这里,又把目光转向大家说:“有什么困难可以提出来共同解决。如果车马不够,可以把我的马让出来给孩子们用。”

图为杨家沟周恩来旧居图。中国青年网通讯员符雪菲 供图

每一次重新驻足革命景点,总是心潮澎湃,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懂得当时的艰难与困苦,才能珍惜现在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身为当代青年,应当传承好这些革命优良传统,勇担新时代的使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0

标签:扶风   陕北   榆林   同济大学   周恩来   窑洞   旧居   通讯员   中国   后代   中西   中华民族   使命   成员   精神   儿童   建筑   时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