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内蒙发现康熙女儿墓,尸身穿龙袍240年不腐,葬品估值过亿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1972年的一天,赤峰巴林右旗白音尔灯公社的一位农民,在十家子大队东北巴彦陶拜山南麓,发现了一处非常奇怪的“凹陷”地段。

这位村民觉得此处有些奇怪,随即上报给了相关部门。

不久之后,相关部门到达现场对这处“凹陷”地段进行了勘察,最终确定,此处是一座陵墓。

根据布局以及结构来看,大概率是一座清代贵族的陵寝。

经过相关部门的细致挖掘,这座陵寝的主人也出现在了众人眼前。

而令人感到奇怪的是,这位墓主虽已逝去两百余年,可其尸身却仍然不腐,肌肤的弹性与光泽仍完美如初。

更令考古工作人员所诧异的是,这位墓主明明是位女性,可她下葬时身穿的衣服却是一件龙袍!

这位女性到底是谁?她怎么会穿着天子龙袍下葬呢?她的尸身又为何会百年不腐呢?

一、穿着“龙袍”下葬的公主

经过考古学家的鉴定,这位墓主人的身份终于确定了,她,就是康熙皇帝当年最宠爱的女儿之一——固伦荣宪公主。

许多看过《康熙王朝》的观众可能都记得,在这部剧里康熙帝有一位特别宠爱的公主,名叫蓝齐儿。

而在真实历史上,康熙皇帝并没有任何一个公主叫这个名字。

不过确实有一位公主与她的人生经历十分相似,而这位公主就是我们今天要讲述的固伦荣宪公主。

据史料记载,固伦荣宪公主是康熙宠妃——马佳氏所生。

马佳氏是康熙最早的妃嫔之一,于康熙六年九月生下了第一个皇子,此后又为康熙生下了四个儿子、一个女儿,其中的女儿便是固伦荣宪公主。

在影视作品中,蓝齐儿的母亲也叫“容妃”,其结局非常悲惨,甚至直接死在了康熙皇帝的前面。

但根据史书记载,荣妃是于雍正五年才去世的,不仅没有经历过悲惨的宫廷生活,而且特别长寿,去世之时已年近八旬。

固伦荣宪公主是康熙的三女儿,于康熙三十年被册封为“和硕荣宪公主”

此后,因为康熙皇帝对她宠爱有加,所以她的封号又从“和硕”被提升到了中宫所出嫡女才配有的“固伦”

康熙三十年,十九岁的荣宪公主奉皇命嫁于巴林郡王乌尔衮,而说起满蒙通婚,那真是由来已久。

在当年满清八旗还未突破山海关的时候,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就曾为了巩固自身实力而与蒙古通婚,甚至皇太极的两位皇后以及一位妃子,均来自蒙古的科尔沁部。

到了康熙一朝,由于准格尔部的日益强大,为了拉拢其余蒙古各部,康熙帝将大部分的女儿都下嫁到了蒙古,固伦荣宪公主就是其中之一。

由于荣宪公主是康熙帝最宠爱的女儿,在她下嫁蒙古之后,康熙曾先后四次,不远万里地从北京来到蒙古巴林部巡边。

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看一看自己的这个三女儿。

雍正六年,固伦荣宪公主薨逝。

按照清朝制度,公主去世后,其遗体应单独葬于一处,乌尔衮虽为额驸,但并不可以和妻子合葬。

不过,雍正帝念父亲生前最是疼爱这个姐姐,于是特准巴林郡王将固伦荣宪公主遗体与额驸乌尔衮合葬一处。

并且还御赐了一件龙袍,允许公主穿着这件龙袍下葬。

这件龙袍无论是做工,还是用料,都堪称绝品。

其通体采用深黄色布料,上绣有八条五爪金龙,龙的下方绣上了海水与山崖的纹路。

据专家推测,这件“龙袍”应当是荣宪公主的吉服袍。

清代皇室衣服种类繁多且讲究严格,以适用于不同场合的穿戴。

清朝皇室的服饰种类包括礼服、吉服、常服、行服、戎服、便服等,其中礼服和吉服是参加祭祀、重大典礼和节日时穿戴的。

男性礼服包括衮服、朝袍、朝褂、罩端、朝珠、朝帽、朝靴;女性有朝袍、朝裙、朝褂、凤冠、金约、耳坠、领约、彩蛻。

而吉服主要是龙袍、龙褂、朝珠、吉服冠。

不过后期吉服上的纹饰也丰富起来,有的是寿字,也有团鹤、团花图样的,颜色也不再是单一的黄色。

二、价值过亿的陪葬品

固伦荣宪公主身份贵重,其陵寝内的陪葬品都十分珍贵且精美。

比如:在荣宪公主的陵寝中,考古工作人员发现了2支中间镶嵌一颗黄色猫眼石的累丝云福纹嵌猫睛石金簪,其簪花呈菱形,做工极为精美。

在墓穴中,工作人员还发现了两种金簪,其中一种是菊花累丝缀珍珠金簪,一共发掘出来2支。

该金簪菊花共有三层,中间那一层缀有一颗硕大的珍珠,边缘花瓣之处亦有珍珠点缀。

而另一种菊花为两层,中间缀有一颗大珍珠,花瓣采用点翠工艺,由于年头久远,现在我们只能看见残留的羽毛。

此金簪一共发掘出来3支,一支基本完整,其余两支嵌物缺失。

此外,考古工作人员还发掘出2支宝石银簪。

其簪花头是纯金打造,由梅花、兰花、寿字以及鹿组成,蕾丝花瓣做底,其上坠有璀璨的珍珠,花心更是用稀有的红宝石所制。

梅花鹿采用缫丝工艺,鹿身镶嵌物缺失,两只金作蝙蝠和一金作“寿”字,簪子上某些部位能零星看到点翠工艺。

说起金簪,陵寝之内发现的双鹤祝寿也十分精美。

金质两鹤作飞翔状,两鹤中间捧一“寿”字,金作托,上嵌有红色珊瑚“寿”字,字上方托一祥云,云上嵌一大珍珠,已脱落。

双鹤下方有竹石、瑞草,簪身上刻有“福禄寿”三字。

陵寝中共发掘出5件累丝嵌珍珠金凤饰,这些首饰隐约能看到有的地方采用点翠工艺。

凤头部有冠羽,领下有类似公鸡的肉裙,凤呈展翅状,七条金凤尾并列展开呈扇面状。

此凤饰上有七个镶嵌处,凤尾上三处,两翅各一个,凤身一处,凤头顶一处。

此外还有2件花丝衔珍珠凤饰,呈左右对称状。

圆眼,尖嘴,头部有一支冠羽,双翅呈展开状,身上有一椭圆形镶嵌物缺失。

尾束状展开共15条,每条尾末端都嵌有一颗珍珠,喙部衔有珊瑚如意,下缀两行珍珠流苏。

而且这些纹饰多具有吉祥如意的寓意,如蝙蝠跟“寿”字、鹿组合取谐音“福禄寿”之意。

云纹、如意纹又寄托“万事如意”;

“岁寒三友”松竹梅是个人品节美好的象征;

松、鹤、菊花等富有长寿的寓意;

凤和孔雀的造型又是尊贵华丽皇家身份的象征。

从其制造精美、造型华丽来看,又体现出荣宪公主的皇家威仪和显赫地位。

凤自古以来与龙一样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在社会发展中逐渐演化成一种民族图腾。

自秦汉以后,龙逐渐成为帝王的象征,而凤则成为皇族女性们尊崇地位的象征。

根据相关人士的估算,这些陪葬品在当时的价值就已经过亿了。

三、公主尸身百年不腐之谜

清史记载,固伦荣宪公主是于雍正六年去世的,而1972年距离那个时候已经超过了200年。

按理来说,244年的时间,埋葬在地下的尸身都会腐败分解。

可固伦荣宪公主在被发现时,其肌肤几乎完好如初,仍然具有正常肌肤该有的弹性。

这种情况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经过对固伦荣宪公主陵寝的仔细研究,专家给出了这样的猜测。

首先,我们要知道,清朝时期,关于尸体保存方面的技术就已经存在了。

当年孙殿英盗慈禧太后的陵墓时,已经死去二十年之久的慈禧,面容依旧如初。

当时,孙殿英将慈禧尸身不腐的原因归结于她口中所含的“夜明珠”,认为这个夜明珠有特殊而又神奇的力量。

不过,依照科学的角度去看,慈禧以及固伦荣宪公主尸身长久不腐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陵寝的密封性好,尸体氧化速度慢,细菌等微生物的繁殖速度低。

而古代皇室贵族的陵寝,普遍是由青石砌成,在将棺椁放入陵寝之后,再用“三合土”将砖墙与棺椁之间的空隙填满。

这种“三合土”一般是采用糯米、黄土、石灰混合所制,与现在我们建房子时所用的“混凝土”有些类似。

用这种“三合土”给棺材包裹上了一个结实的密封层,从而达到隔绝空气与地下水的作用。

此外,内蒙古干燥的特殊气候,也可能是造成固伦荣宪公主尸身不腐的重要原因。

我们都知道,内蒙古地区四周无海,气候常年干燥,而这种气候对于尸体的保存则非常友好。

一般来说,清朝皇族下葬时,都会在棺椁之中放入许多香料,如:麝香、冰片、丝草等。

这些东西一方面可以起到保持干燥的作用,一方面也能起到消毒杀菌的效果,从而让尸体能够保存得更久。

除了这些,古人用来防止尸体腐败的方法还用很多。

比如,给尸体沐浴消毒,马王堆发现的那具女尸正是用了此法才做到千年不腐的。

再者,固伦荣宪公主所用的棺椁也可能在这其中起到了一定作用。

一般来说,像固伦荣宪公主这种身份的皇亲贵胄,其棺椁的用料必定属于上品。

而好的木料不仅能够起到芳香驱虫的作用,在地下陵寝中也能够更好地隔绝空气,进而能够更好地减缓死者遗体的溶解速度。

小结

根据专家推测,固伦荣宪公主墓曾在20世纪六十年代遭人破坏,这可能也就是那位村民能够发现“凹陷”地段的原因所在。

所以,固伦荣宪公主陵寝内部,诸如:

朝服中的金约、披领、朝裙、石青色朝褂以及公主朝冠上的三层镂空帽顶及红宝石,时至今日也没有寻到下落,这对于国家来说无疑是一大损失。

但即便如此,固伦荣宪公主墓的发掘,仍然给了我们许多新的发现,让我们对于曾经的那段历史又有了新的认知。

至于公主尸身能够保存两百余年而不腐败,这恰恰体现出了我国古代匠人的智慧。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6

标签:龙袍   尸身   巴林   雍正   康熙   棺椁   女儿   蒙古   陵寝   年内   公主   发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