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4政治局会议十大要点

文 丨 温彬 王静文

共中央政治局7月24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对于此次会议,我们认为可重点关注以下十个方面:

一是形势研判。

政治局对上半年的经济工作基本满意,认为“国民经济持续恢复、总体回升向好”“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打下了良好基础”。

但同时强调,“当前经济运行面临新的困难挑战,主要是国内需求不足,一些企业经营困难,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较多,外部环境复杂严峻”。

对于这些困难挑战,政治局认为是疫后复苏过程中的正常现象,“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经济恢复是一个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我国经济具有巨大的发展韧性和潜力,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央行在7月14日发布会上也指出,“国际上疫情过后消费和经济恢复都需要时间,一般认为,恢复正常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考虑到这一情况,决策层虽然认为有必要加强逆周期调节,但在政策力度上仍然有所克制。

二是工作要求。

面对新的挑战困难,会议强调,要“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着力扩大内需、提振信心、防范风险”。

我们在此前报告中指出,疫后经济复苏基本上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修复最快、斜率最陡,对应今年一季度;第二阶段复苏斜率放缓,但基数因素会推升同比增速,政策保持观望,对应今年二季度;第三阶段,经济内生动能成为复苏主导,如果不及预期,中央将会出台针对性政策。

自6月中旬以来,决策层开始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央行下调政策利率,国务院也表示将“及时出台、抓紧实施一批针对性、组合性、协同性强的政策措施”。

此次会议重申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以“不断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社会预期持续改善、风险隐患持续化解,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三是政策定调。

会议指出,“要用好政策空间、找准发力方向,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精准有力实施宏观调控,加强逆周期调节和政策储备”。从“找准发力方向”“精准有力”的表述来看,政策应不会全面发力,而是聚焦重点。

财政和货币政策方面,“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延续、优化、完善并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发挥总量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发展”。财政和货币政策基本上延续了此前的导向,并未加码。

此外,会议还强调“要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以及“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这两个表述在以往政治局会议中并不多见,显示出决策层对于上半年汇率超预期贬值和资本市场持续低迷的关注。

四是扩大内需。

首先需要强调的是,扩大国内需求在去年底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都位列重点工作之首。但在4月政治局会议上退居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之后位列第二。此次会议则又将扩大内需作为首要工作。

一方面,“发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扩大消费,通过终端需求带动有效供给,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要提振汽车、电子产品、家居等大宗消费,推动体育休闲、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

近日发改委、工信部、商务部等部门已经发布《关于促进家居消费的若干措施》、《关于促进汽车消费的若干措施》、《关于促进电子产品消费的若干措施》,以促进商品尤其是大额商品消费增长,进而带动经济恢复。

另一方面,“要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带动作用,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要制定出台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

总体来说,上半年专项债发行进度偏慢,下半年尚有1.6万亿额度等待发行,预计三季度专项债将会加快发行,以支撑基建投资、发挥托底作用。

五是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政治局对于上半年产业发展持肯定态度,认为“产业升级厚积薄发”,所以此次会议对政策着力点做了相应调整,将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列为重点工作的第二项。

会议指出,要大力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更多支柱产业。要推动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促进人工智能安全发展。

4月会议强调“要巩固和扩大新能源汽车发展优势,加快推进充电桩、储能等设施建设和配套电网改造”,点明了具体行业。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保持较快增速,已经超过日本成为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出口国。所以此次会议则将关注点予以扩大,寄望有更多突破和发展。

六是解决企业面临的现实问题。

会议就企业发展问题着墨颇多,除了强调“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之外,还提出要“切实提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切实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同时照顾到了国企和民企。

会议强调“要坚决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解决政府拖欠企业账款问题。要建立健全与企业的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鼓励企业敢闯、敢投、敢担风险,积极创造市场”。

今年政府拖欠企业账款问题确实较为突出,国企、民企都面临这一难题。4月政治局会议要求“要下决心从根本上解决企业账款拖欠问题”,此次会议再次强调,展现出决策层破解这一难题的决心。

七是房地产调控。

房地产政策是此次会议的最大关注点之一。会议删掉了“房住不炒”的表述,要求“适应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满足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7月14日央行在新闻发布会上也曾指出,“考虑到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已经发生深刻变化,过去在市场长期过热阶段陆续出台的政策存在边际优化空间”,这意味着政策将会继续沿着边际放松方向发展。

但需要指出的是,房地产政策仍然出现在防风险部分,显示出政策调整的目标是防止风险恶化,将此前过于严格的政策作以缓和,并不是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

而且,政策重点仍然是“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积极推动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盘活改造各类闲置房产”。

八是地方债问题。

会议强调“要有效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与4月政治局会议“要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严控新增隐性债务”,工作重心已经发生变化。

去年末,地方政府债务率达到125.3%,超过120%的国际警戒线。一季度末,地方政府杠杆率达到30.1%,再创历史新高。如果再加上隐性债务,不少地方政府已经严重收不抵支。

此外,由于土地出让收入大幅下降,部分地方政府要求城投公司通过拿地的方式为地方政府输血,但是城投本身也面临债务问题,这可能导致城投与财政风险进一步捆绑。

再加上当地城商行、农商行与城投公司的深度绑定,地方财政也承担着一定的兜底或关联责任。可以说,一些地方的房地产风险、金融风险、财政风险交织演进,“灰犀牛”已经成型。因此,政治局会议将化债作为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

九是稳就业。

会议指出,“把稳就业提高到战略高度通盘考虑”,这代表了官方对于稳就业的最新要求。

稳就业近年来一直是政策目标之一。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就业优先政策”,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与财政、货币政策并列;近年来,就业成为“六稳”“六保”的首要目标。

不过,今年以来就业压力仍然居高不下,特别是青年人口失业率偏高,不利于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因此,决策层进一步提高了稳就业的要求。

十是平台企业。

会议重申“推动平台企业规范健康持续发展”。与4月会议相比,删掉了“鼓励头部平台企业探索创新”的表述。

总理在7月12日的座谈会上指出,“平台经济在时代发展大潮中应运而生,为扩大需求提供了新空间,为创新发展提供了新引擎,为就业创业提供了新渠道,为公共服务提供了新支撑,在发展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显”,代表了官方对平台经济的最新定位。

近日发布的《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也明确指出,“引导平台经济向开放、创新、赋能方向发展,补齐发展短板弱项,支持平台企业在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4

标签:政治局   会议   账款   扩大内需   决策层   地方政府   债务   货币政策   上半年   要点   风险   政策   经济   房地产   平台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