璧山历史文化主题公园的缘起与演进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十年持之以恒,三十余座城市公园,在璧山新增的市域内,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向阳而生,星星点点,渐成茂林。坊间众口一词,誉为“公园之城”。

公园之城,名副其实,可用“多、快、好、省”来形容。大的如秀湖公园、观音塘湿地公园、古道湾公园、御湖公园、东岳体育公园、电视塔公园、瀚恩公园等。小的如漫水湾公园、南河公园、玉山公园、登云公园、余庆公园、野庐公园、蜀望公园、村家公园、龙档山公园等。再小的如紫陌公园、南关公园、南康公园、翠微公园、石堡公园、星岛公园、嘉谷公园、卓家坝滨河公园、龙子堡郊野公园、双岔河公园等,在建的尚有玉泉湖公园、曙光湖公园、龙梭山公园等,林林总总,千姿百态,千娇百媚。功能齐备,设施完善,通达便捷。公厕、停车、入园不收费,无围墙,全开放,贴近百姓不设防。春风和煦、秋日暖阳,总可见熙熙攘攘的人群在园内走走坐坐。密林深处,或可见独处一隅的世间凡人在静思冥想,浓情蜜意的神仙眷侣在呢喃吟唱,犹如他家中客厅的延伸与扩展,自由地散漫地尊严地享受生活,在物欲横流的凡世间消费时光,呈现一幅清明上河图的现代画卷。每逢五一、国庆等节假日,外地游客蜂拥而至,犹如九十年代广交会盛景的场面,老的少的,女的男的,走路蹦跶的与步履蹒跚的,鹤发童颜的与青春亮丽的……怀揣期望,逐梦而来。据通信部门监测,高峰日人流量达十万人之多。人满易生事,不得已每年都采取一定封控措施,以防范发生安全隐患。

生态与人文,是织园成景的两大支柱。生态自不必说,因为显性常态,容易理解,易成共识。但植物及生态系统却是生命有机体,不仅仅是选择品种,栽种成活的农事活动是一个蕴含人类精神境界复杂思想的高级过程。常绿落叶的,开花挂果的,赏叶观色的,食根闻香的;挺拔低矮的,郁闭疏解的,直舒巧借的;乔木藤本的,灌木地被的,直杆虬曲的、单株丛生的、生桩熟货的,陆生水长的;保山理水,堆坡塑形,园路廊桥,亭台楼阁,涉及整地、选种、栽植、组景、管养等,个中事项繁多。且能相互协调,步移景异,虽为人作,宛自天开,却也是一门跨哲学、伦理、生物、理化一体的系统科学。在大学课程设置里,风景园林学标注为一级学科,学制四年。

人文植入景观,难在众口不一。积累淬炼需要时间沉淀和阅历加持,立于传统,根于本源,基于大众,见于精神。需要学习历史,查阅文卷,釆风记事,选择并确定一个好的故事,并与之相适应的可观可感的载体质材和有形有意的表达方式,供人评判,寓教于乐,实属不易,非胡正好、付应明、彭雪松......等璧山本土文人雅士所不能为。

观音塘湿地公园与状元文化

公园主题,从自然生态肇起,到文化史观主题的演进,璧山历经了数年时间。以状元文化破题,观音塘湿地公园开启了文化主题公园织造的先河。

我国从唐代武德三年(公元618年)起始,开启了官宦人才选拔的科举制度,到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历经1283年,产生了592名状元(一说504人),历史上总计可考的文武状元777人。一介书生,经过乡试、省试,最后到殿试夺魁,竞争激烈可想而知,宋代大文豪苏洵曾发“莫道登科易,老夫如登天”的感慨。

璧山产生了两位状元,六位翰林,给千年历史的璧山添绘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冯时行、蒲国宝两位状元之姓名,虽不能说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少不了在各次的参访接待、对外宣介中被频繁提及,以此标注山清水秀之地,必将人杰地灵的逻辑关系及璧山辉煌史迹的极好诠释。因此,在梳理确定观音塘湿地公园的文化选题时,状元文化主题作为多个选项之一,几乎是异口同声毫无争议地胜出。

在高洞河入璧南河的交汇口,原为老观音庙的塘口(观音塘湿地公园的名称来源),复建一座五孔石拱桥,上置风雨牌楼,全长120米,高12.54米,仿明清宫廷建筑制式,两边各40根直径约40厘米的粗木排架,三进二十开间,中间可行人通车,带周围栏杆,其设计典雅端庄,雕梁画栋,飞檐翘角。采用青瓦歇山顶,红白蓝窗棂装饰,两端各带东西重檐两坡悬山顶凉亭,面宽20米,整体形成“工”字样式,牌楼显得更加恢宏大气。牌廊两端上悬“状元桥”三字匾额,羲之笔法,工整端庄。

状元楼廊顶及两侧的书画,配以36幅字画,主要展现邑人知县黄在中《璧邑八景诗》和《璧山四季诗》等,全部由本土书画家直接在建筑基底体上书写绘制。黄在中,字公瓒,江西宜春人,清雍正十三年至乾隆七年,任璧山知县七年,区划周祥,规模备至,惠民劝学,创办璧江书院,纂修乾隆县志,凝练璧山八景,功莫大焉,其《璧邑初夏郊望》等诗篇,脍炙人口,百年诵传,世人颂仰。为此,另植造有紫陌公园,借古鉴今,厚记先贤。状元楼上为何书写黄知县的诗作而非两状元的诗作呢?这是个谜!有官大官小的比较吗?有诗多诗好的评判吗?若说是“一花独放”不如“百家齐放”的思考,那就是你预判了我的预判。

每到高考前夕,总能见到一众家长,或单独或带着子女,前来踩桥(习俗),甚或在避静处燃起香烛,红烛的亮光映衬在虔诚的脸上,口中念念有词,希冀作古状元的悲悯,能应允莘莘学子的梦想启航,望子成龙的心情,随冉冉升起的烟雾,在红蓝彩绘的穹顶间盘旋,久久不散。不知是否灵验?自状元桥竣工后年年都有学生家长前往,想必是客体应了主体,外因应了内因,璧山登堂985、211大学的人数逐年攀升,但考入最顶尖学府清华、北大的却也不多。

在状元桥桥头南端东侧下,一棵挂牌黄葛树,三人合围,盘根错节,枝繁叶茂,华盖遮覆半亩地,与牌楼石桥高低错落,各得其所,相得益彰,见证两百年斗转星移的时代变迁。曾几何时,这里是通往县城文风桥的码头,渡船就拴停在这颗黄葛树上。那些年、那些事都逐渐飘渺,唯有这忠贞的黄葛树,仍坚韧地活着,倾诉着对这方热土的依恋。桥头南端西侧还仿建了一座茅莱轩,木制两层建筑,7开间,中堂三间通透开敞,设屏风与回旋楼梯,两边各两开间,青瓦红柱粉墙,飞檐斗拱,背面靠山,北面临水,门前青砖卵石铺地,梅花图案,栽植银杏矮霸桩,古朴之风油然而生,典雅之气扑面而来。构建者是否想招引“茅莱仙人”来此居住?那就不得而知了,目前的实际用处,正在筹建一座书吧,倒也应景。

在状元桥西面有一道宽大的假山瀑布景观,岭南派技法。不时有人从太湖石铺就的堤坎上淌水过河,湿了裤管,溅起一阵惊呼与欢笑。石头岸边有一位头戴斗笠,肩披蓑衣,手执长竿的垂钓老翁(泥塑),经风沐雨,长坐于此。是不是冯时行、蒲国宝两状元的其中一位,告老返乡后的闲暇生活呢?堤后的人工湖泊,湖面宽阔,水质清透,碧波荡漾,环境清幽,常年有不少的各种水鸟在此嬉戏,猛然间一条红鲤又跃出水面......

公园南侧是东林阁,两端各置排楼连廊,形成半合围入口广场,为入园正大门。制高点处,还建了一座虎峰楼,占地805平方米,总高19.1米,南北两边均拾级而上,层层递进,仰面朝天,庄重威严。从下往上看,虎峰楼建筑群对称协调,古色古香。从东林阁往上登楼,有左右两边的风雨长廊,中有浮雕石梯拾阶而上,形成四合院。引水作瀑,潺潺流水,清涧回旋后落入深潭,平添了一份生动。北面大理石弧形基座上,镌刻明代大学士邑人江朝宗《新建璧山县记》。

汽车露营公园与城垣文化

第二座文化主题公园,当属汽车露营公园的城垣文化。

在国人心中,城墙唯以长城为著名。在崇山峻岭间,在戈壁大漠里,西起临洮,东止辽东,婉蜒一万余里。作为中国古代最辉煌的军事防御工程,历经数代,累累尸骨,精血铸造,不屈不挠的“中华脊梁”,深深地嵌入十四亿中华儿女的血肉与精神世界里。作为中古七大奇迹之一的世界文化遗产,也带给全人类一份精神宝藏。

中华大地不缺独有的多样的“城堡”,多用泥土夯筑,或用石头垒砌,或用荆棘编成篱笆。这是人们与自然与战争抗争的写照。一城一墙,一砖一瓦,都有着古老的美和智慧,有着某种启迪和引领。一代代一辈辈,生生不息的华人华族,无不在悠久的历史文化中,不断汲取营养与灵感。时间犹如年轮,风从岁月的城垛中掠过......

璧山史上最为著名的城墙建设,当属明成化年间知县张本筑城。“改土城墙为石城墙,四道城门,东为迎恩,南为拱秀,西为临高,北为演武。高一丈五尺,周三里八分及六百八十四丈,城内三街六巷”。清乾隆三十五年,蔡中健知县再次补修,“增高城墙三尺,城墙垛口一千二百三十二个”。

明代至今风雨洗礼五百年,勤奋善为的张本知县,其所建的城池,早已湮灭在无垠的岁月里。翻开黄纸黑字皱褶残破的史料书卷,仿佛又看到那群倔强的先人,用着粗糙简单的工具,开山取石,筑土垒墙,雨汗拌泥,呼号劳作的动人场景。对比当今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时代进步,先人遗存给我们的已不是实物形态的古城,而是战天斗地、善作勇为的精神气概。近三十年城市建设的突飞猛进,常能听到“给我一方土,还你一座城”豪言壮语,若撇开不良开发商的“铜臭”,单从技术进步的角度,倒也有着先辈的精神所在!

秀湖公园竣工,观其西北方向还有一狭长地段,面积70余亩。因地块中间已建好一座110千伏的变电站,使土地变得难以利用,故而议定建设一个汽车露营公园,蓬勃兴起的旅游业,少不得露营经济这个板块。并以此打通秀湖与御湖之间的梗阻,在城市中形成一道宽阔、通畅、连贯的自然景观廊道。变电站有安全隐患,并有碍观瞻,需要建设围墙。且临秀湖园路一侧坡高地陡,排污主管顺坡脚而设,需要稳固和隐藏,亦需建设围墙。这么些围墙需要建设和表面处理,因而选择复古城垣,追古抚今的主题思路,也就顺理成章了。

看似结构简单的城垣,其材质和技法也是多种多样。全国复古的风潮,培养训练了一批古建制作的能工巧匠,未出半年,汽车露营公园的仿古城垣就已竣工,大致建有:沿湖墙垣800米,变电站四周墙垣300米,部分高截坡保坎墙垣200米,“落花村”民房残垣断壁三户16间。石头垒筑,青砖修砌,沙石贴面,白灰勾逢,凿石破旧,条石门梁,拱形斗窗,木质残件,门楼城垛、碉楼哨卡,常因地基偏缺不规整而随曲合方,一头高阔,一头低窄,仍显端庄规整,或开设漏窗,或镶砌磨砖,各有不同的方式和材料,虽为仿制,修新如旧,十分逼真。在复古仿制的同时,城垣上留存了三处实物真迹,有幸获大圆祥博物馆捐献古汉砖13块,文庙修缮遗存的啟圣祠古砖27块,青杠佛荫寺果纯置古砖45块,皆有标注。

在城垣中段的开阔区域,石头门楼威严肃穆,似有一些“翁城”形制式样。城墙顶上,“华西实验区”木制横匾格外醒目。抗战胜利后,积贫积弱的中国,“归农运动”“下乡去”的知识分子,仍在探求中兴国强的路子,晏阳初以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之名,创立了以璧山为中心,覆盖重庆周边十县一局的华西实验区,分析当时社会“贫、愚、弱、私”四病根,针对性开展农村“经济、教育、卫生、自治”四大建设的系统性实验,虽有局限性,仍取得一定成功。研究晏阳初的乡村建设实验,对当今中国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在门楼正前方的湿地两端,各置放一亭,分别为田家亭和晏亭。

祝嘉,海南文昌人,1938年逃难于璧山,供职军训部图书室,因酷爱书学而潜心阅读史籍,发现中国书学史竟为日本人所作,故而励志撰成中国第一部《书学史》。全书25万字,引用典籍500余种。感念其文化壮举,立“祝嘉亭”于城垣旁,以彰其功绩。

1943年冬,美国展望杂志社开设“中国故乡”专栏,反映同盟国同仇敌忾反击法西斯集团的情况,派出记者到璧山拍摄照片100多张,全方位展示抗战大后方璧山政治、军事、社会、文化、教育各方面情况。1944年发表用图13张。一个偶然之机,得知照片所在,文史达人傅应明等经数年持续追踪,这批照片终得以回归。翻拍放大腐刻于金属材质的面板上,影像仍十分清晰。只见买桔子的老农、课堂的孩童、人头拥挤喧嚣的市街、杂乱的农具、下棋的市民…还原呈现了近一个世纪前真实的市井生活画面,“璧山縣縣政府”、“重庆衛区第四分区司令部”吊牌字样,仍清晰可读。以“二维半”的制作技巧,凹凸有制地镶嵌在城垣上,十分逼真。园路顺接图片上的“老街巷”,曾有游客误认为可进,碰壁才止步。摸着额头惊诧不已,口中叨叨:“太像了,太像了”。

1932年,中国首次参加第十届奥运会(美国洛杉矶),中国代表团六成员之一,有璧山籍人士——刘雪松,为国争光,为家乡添彩。在露营房位的端头,特别兴建了一座“雪松亭”,是为褒奖纪念,还将临公园道路命名为“雪松路”,跨秀湖大桥取名为“雪松桥”。不曾想像到,这样一个平常事,却感动了刘雪松的后辈子孙,公园建成后的当年,一行二十多人,相约分别由四川成都、贵州六枝、福建厦门、江苏常州、重庆万州齐聚璧山,来到汽车露营公园参观、凭吊、留影,纪念家族荣耀的先贤,感恩家乡政府不曾忘记的善举。

汽车露营公园满足50辆各类标准房车停放,100个露营帐篷泊位搭设,200个停车位,水电气及充电桩、洗浴室一应俱全,生活必需品超市应有尽有。在城市中建设汽车露营基地,在全国乃属第一批。金冠房车以此作为核心基地,飞速向云、贵、川、渝扩张,目前已建成露营基地20多个,投放车辆300余辆,走出了房车生产与露营运维,工业向服务业“接二连三”拓展的新路,是公园经济与城市营销的佳话。

枫香湖儿童公园与耕读文化

第三座文化主题公园,从构建的时间顺序上排,应为枫香湖儿童公园的耕读文化。

“忠孝传家久,诗书济世长”、“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人生八大雅事:琴棋书画、诗酒花茶”。这些置于复古城垣之上的传世名言俗语,均指向一种文化内涵——耕读。

耕读关系的认知,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至今2000多年。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以农立国、以耕读传家。耕田可以事稼穑,丰五谷,养家糊口,以立性命;读书可以知诗书,达礼义,修身养性,以立高德,这是中国古代农耕社会起源于农庄主、自耕农、或弃官从农的隐士、或官学士商的一种生活境界,包含着儒家和道家的处事哲学,更多的则是底层劳动人民,既学做人、又学谋生,安身立命的一种美好向往。

耕与读,到耕读结合,在农业文明与学校教育的历史演进中形成,每个时期各有偏重。公认为首开“民办学校”的先贤孔夫子,亦标榜书香门第,“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被批“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后逐渐演变为半耕半读为合理的生活方式,以耕读传家为价值取向,最终形成耕读文化。当今,耕读文化已从单纯的农耕文明向工商产业文明跃进,仍具有普世的意义。耕,即为脚踏实地,每天都为自己想要的生活而努力。近一个多世纪发生的机械技术、电气工业、信息技术三次产业变革,自然科学推动社会生产力飞速发展,无不是“耕”的进展。读,即用知识、文化、美的事物充盈自己的思想。孝悌为本,崇尚道德的家庭伦理;克勤克俭,人与天调的生态伦理;自强不息,协和万邦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这难道不是社会人文科学“读”的进步,对人类发展的贡献呢?

全国0-14周岁儿童约2.5亿,0-6周岁学前儿童有6千万之多。庞大人口背后的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进步的逻辑关系,是地方政府坚定前行的方向。“民有所需、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予”,兴建枫香湖儿童公园的决心,也就这么确定了下来。

明朝初年“里甲”的编成,以自然乡村、自然村落为肌理,一百一十户为一里,十户为一甲,建立新的乡村结构,以满足赋税之征收,劳役之分配,治安之维持等功能。这一理想化的社会治理结构,也随着不断变化的社会经济状况而瓦解,这是生产关系一定要与生产力相适应的政治经济学原理的又一例证。据考,枫香湖儿童公园所在地带,大致为“枫香里”地域范围,这就是“枫香湖儿童公园”名称的由来。

枫香湖儿童公园,考察借鉴了广州儿童公园的项目方向、上海迪斯尼乐园的复古场景,尤其针对当今孩童被百般宠爱,急需增加动手动脚的机会和能力,“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理念,以及考虑减少排放的生态性、便于管理的安全性、降低能耗的经济性等多重因素,因此,确定所有游玩设施,均为无动力设备。置秋千岛、水乐园、沙滩区、攀爬区、植物迷宫、珠算岛、音乐广场、烧烤区、气象科普站等16个活动场所,500余个设施项目。

在“双面飞瀑”和“观鱼八池”亭廊的半合围之下,耕读巷子显得古朴庄重。瀑布巨大的声响,溅起飞散的水雾,在阳光的照耀之下,时常出现五彩斑斓的彩虹,一头搭在耕读巷子的古城墙上,一头落入波光粼粼的水面上,真实的浮桥与虚空的彩虹,活生生一幅动与静、古与今、水天一色的画卷。“百家姓”的书卷,游人注目而视,暗暗地寻找自家姓氏的位置与排序,有人欣慰,有人失落。勤奋苦读、功成名就四位邑人的故事,醒目的刻在文化墙上,让人驻足停留,口中颂读,引人入胜,啧啧称赞。

昼夜勤学的刘臻理:邑人,赋性纯厚,年少勤学。出就傅,昼夜奋读,不设床褥者越三月。乾隆十四年入邑庠,十六年大挑一等,以知县用于江西铅山、大庾、信丰等处,计历七任,勤慎廉明,政声懋著。尤好士工诗,著有《果善堂诗》行世。

灶台苦读的刘国辅:邑人,少孤贫,傭乡塾,司炊爨之役。暇则听塾师讲说,灶突上常置书一册,勤苦无懈。一日课文,为某生捉刀,师骇其骤进,诘之,始知为国辅代作也。异之,免其役,令从诸生读,同学供其伙食。后竟领乾隆甲寅乡荐。

负薪奋读的郭绍芳:邑之,登云里人。清白可风,祖以儒服贾,负债累累。先生凭不能读,营苦工以奉父母。尝侵晨戴星出行,且行且读,如朱买臣负薪故事。归家则振笔疾书,顷刻千余言。道光中,县试第一,入泮。同治十三年,四川巡按赵蜀卿迎先生馆于省垣之昭忠祠。光绪四年贡太学,授职训导。

听墙根儿的高凌霄:字石芝,别号石痴,八塘人。工诗文,书法家。幼年家贫,替人放牛,后得私塾老师帮助,利用放牛割草空隙读书8年。19岁中秀才,回家继续且耕且读。24岁中举人,授清廷内阁中书职。后赴京会试,曾参与公车上书、戊戌变法。37岁,入选清廷资政院议员。1906年,任璧山县劝学所学务总董视学,后办璧山县官立预备中学堂(今璧山中学前身),并兼任首任校长。历任民国四川省议会秘书长,四川大竹等7县知事,四川大学、华西大学中文教授,为成都社会名流“五老七贤”之一。

耕读大街建于公园北面,以古城文化墙为基础,园路半边街长约800米。首先映入眼帘是“白室”。被人尊称为“凤先生”的吕凤子,1938年至1946年,在璧盘桓九年,筑白室于文风桥畔,用作办公会客及画室,徐悲鸿、张书旗、李可染、黄齐生等常作客于此。陪伴“白室”的,是“国立社会教育学院”一堂两厢的门楼,首任院长陈礼江所立“人生以服务为目的,社会因教育而光明”的校训,至今仍闪耀着人文理想的光辉。

抗战期间,璧山为迁建区,迁住学校和机关单位总计70余个。战争不仅仅毁损经济民生,甚还中断教育与文化。战争使民国政府弱不堪怜的国民教育,犹如惊飞四散的鸟群,展转迁徙又相对集中落地求生存,璧山活生生生出一座“大学城”。主要有:国立社教院(借璧山中学校地创办),今苏州大学前身。国立音乐院(青木关口),今中央音乐学院前身。国立音乐院分院(蒲元梯子岩),今上海音乐学院前身。国立艺专(县城天上宫),今中央美术学院和中国美院(杭州)前身。国立交大贵州分校(丁家凉风垭),今西南交大前身。中共中央南方局青年组在依凤创办了亚州中学,遗址尚存。烽火硝烟的岁月,耕不能耕、读不能读的时刻,存续璧山的这些文化星火,而今已成燎原之势。不时有这些大学前来寻根问史,老校友的后辈子孙,也不时来旧地访游,展现对那段历史的纪念与虔诚。在战火中扎根的“耕”,在和平中繁盛的“读”,这不正是耕读文化、耕读传家的写照吗?

百善孝为先。孝爱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它是一种理念和精神,是为人立身之本,是社会责任意识的源头。在耕读大街的最北端,复制了《二十四孝图》的砖雕墙。“忠孝双全、望云思亲、上书救父、彩衣养亲、哭竹生笋......”这些不同角度、不同环境、不同遭遇行孝的集成故事,虽为封建传统的孝道,其内容也有些虚伪与残酷,游人在阅读时也表现出挚爱与恶感的强烈反差。我们将其立于儿童公园的文化墙上,犹如编录《二十四孝图》的初衷一样,用训童蒙、借古鉴今,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保留中华儒家传统文化的真善美精髓。每逢周未或节假日公园密如蚂蚁的人群,牵着抱着背着的、千叮咛万嘱咐的、夸赞与训斥的......都难以掩饰嘴角与眉宇间的笑意与甜蜜,何尝不是一道人间亲善图呢!普遍是老对小、上(辈)对下(辈)的关爱,多数还是两老一小,甚或四老一小的。难得一见年轻人陪伴老年人来游玩的,有些反向。生逢国强民富的盛世,身赋民族未来荣光的孩童,理应是幸福的、健康的、快乐的,理应在全社会的关注下成长。但不期而遇的“银发时代”、“少子化”冒然到来,“我养你小,你养我老”的时代重托,已落在年青父母们的肩上,想必他们也是极其不易的。

古道湾公园与古道文化

第四座文化主题公园,且说古道湾公园的古道文化。

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产生之前,是没有公路与机车的,无论是王公贵族,还是庶民百姓,无不以双脚来行走地球。随着农牧业的发展,以秦岭为界,北方牧区的马,与南方农区的茶,形成茶马互市、马土(土特产)互市、马盐互市,衍生出“茶马古道”。若按地名来称谓就是“川陕蜀道”。中央王权与治辖市域的往来,古道在政治与贸易中的纽带作用,又分出国道与省道、官道与商道等,这大致就是古道文化的起源。

崇山峻岭的阻隔,也难掩人们对外部世界的渴望与追求。西南重镇成都与重庆,紧靠中原封建王权,自古乃商贾繁盛之地,成南北狭长地带的璧山,横亘在重庆西边,是绕不开的必经之境。数百年人至马踏、复修整治、风侵雨蚀,形成著名的三条古道:东大路、东小路、僻北路。

东大路(亦称东大道):从重庆出发,经璧山,过永川,到荣昌,接资阳,至简阳,到达成都。白市驿、来凤驿、双凤驿、龙泉驿四大名驿就此诞生。此条道路,亦称官道,在璧山境内:从老关口(拖木槽铺)入境,经来凤驿,过丁家(帽子铺),接凉风坳(石梯铺)、马坊(高古铺),到隆济(界牌铺)。

东小路(亦称东小道):从重庆出发,经璧山,过铜梁,到大足,接安岳,至乐至,合资阳简阳,最后到达成都。此条道路亦称商道。

僻北路(亦称西北路或北大路):从重庆出发,经璧山六塘、七塘、八塘,过合川,到南充,接阆中,至剑阁、广元、汉中,翻秦岭进入金牛道,经宝鸡连接长安。著名的渝合古道,设十塘。头塘设浮图关(今渝中区)、二塘设白崖(今磁器口)、三塘设金刚坡(今沙坪坝金刚村)、四塘设四塘村(今沙坪坝土主镇)、五塘设青木关、六塘设温汤驿(今大路六合社区)、七塘设杨家庙(今七塘镇石坡村)、八塘设八塘镇、九塘设风垭(合川区九塘乡)、十塘设襄溪(合川南津渡)。再往北通往川北、陕西汉中、关中。往南连通贵州渝黔古道。往东沟通三峡,湖北一带的川鄂陕古道。

三条古道大部已踪迹难觅。但在人迹罕至的山间隘口,仍有几间未倒塌的残楼断墙,肆意滋生藤萝般的杂草,孤傲地矗立在风尘岁月里,可想见过往的马帮挑伕,摘下淌气的帽子,席地而坐的景象。又或在密林深处的杂草间,横躺一段条石铺就的石板路,悠悠然往前延伸,高低不平,左倾右斜,受力的石板面凹凼深陷,多少个星夜兼程?多少次千击万磨?终于踏石留痕到如今。

因为建材及用工的关系,能较好保存下来的,往往是古道上的石桥、牌坊和寺庙。八塘至青云的一段最为明显。狮子桥牌坊横跨在八塘老街古道之上,通高8.8米,面宽6.84米,厚2米,石质仿木结构,四柱三间三楼,单檐歇山顶,顶檐下8朵须弥莲花座,横梁上的人物镂空浮雕、麒麟饰物,雕工精美,栩栩如生。连接牌坊的一座青石小桥,横卧在已经断水弃用的溪沟上,桥石厚重无比,路宽不下3米,地面有门槛遗迹,可见当年八塘“九宫八庙”、大戏台、走马转阁楼的闹热景象。

走过小桥,可遥望云雾山的风垭口,青云古道依稀尚存。有寺无僧的龙山寺,突兀地耸立在古道旁边,形似凹凼碗形的“一碗水”,谦卑地任人取用,润泽与甘甜,长流不断地惠及古道上的先民与今人。碑林从一碗水一直延伸到龙山偏岩寺上殿,大约有数百块之多,内容可谓五花八门,洋洋大观,诗词歌斌、格言警句,上至孔孟名言,下至乡土时文,在这里都能看到,字体囊括行、楷、隶、草、篆,甚至电脑打出来的各种字体。全国诸如西安碑林、孔庙碑林的著名碑林不计其数,距我们最近的涪陵白鹤梁碑林,有古今书法家和名人学士题刻163处,水文价值题刻108处,记录唐以来72年长江枯水水位历史资料,其书法水文价值极高。青云碑林难能可贵之处,在于是地方民间艺术爱好,虽无古代文化典籍的历史价值和历代名家书法艺术的观赏意义,却也不设门槛、氛围宽松,是一方风土人情之所在,一域社情民意的文艺表达。偏安一隅的山野乡村,“生活不止苟且、还有诗与远方”。

不时还能碰到有心的驴友,邀约志同道合2—3人,作好攻略,徒步重走古道,实质是公路加古道的混合行走。现代道路的风驰电掣,残缺古道的时有时无,那段被翻开的历史,早已读不回。以期求这些时断时续的片段事迹中,抓取那味安抚当今燥动不安心灵的药方,找寻那条通往未来光明坦途的通道。

以水兴园,以坡塑形,是山水人文公园建设的基本手法。古道湾公园呈南北条状地形,狭长约五公里,北高南低,陡峭的山坳沟壑,与璧山整体地形较为类似。肖家冲水库流出的溪水,水量虽不大,却未曾断流。涓涓细流,款款而至,经五级跌落,至枫香湖平缓宽阔的水面,从活跃转向平静。又经两级跌落,经双岔河至观音塘湿地公园,连通璧南河,构建了一条长约十公里的城市人工水系湿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璧山水质性、工程性和资源性缺水的状况,与海绵型城市建设以及增强发展韧性的规划导则的要求高度吻合。因此,三条古道按实际的地理方位来布局,东大路靠公园的东南面,东小路靠公园中部东面,僻北路靠公园的东北面设置。

来凤场镇西街,镶嵌在墙壁里的“新开坦途”碑,见证了昔日来凤驿作为成渝古驿道的繁华景象。盐糖运销、织布印染、鲜鱼美食,商贸繁盛。旧时官差商旅、马帮挑夫、邮传人员,络绎不绝,东大路之上的来凤驿既是一条商贸经济大道,也是一条人文大道。清代诗人王梦庚赞道:“古驿苍茫照落西、临邛凤羽漫称奇。”抗战时期国学大师梁漱溟曾在来凤创办私立勉仁中学;哲学家熊十力曾在此避难,并增订哲学著作《十力语要》;教育家黄炎培以《来凤驿》为题,创作散文诗,鞭达时事,寄望未来。公园演绎来凤古驿的风貌,参照周继敏版画所描绘的古驿形态,用吊脚楼的形式反映当年的建筑特征,北面靠山,南面临水,七栋古楼、高低错落,疏密有度,粉墙青瓦,飞檐翘角,高耸的钟楼,延至水边的风雨排廊,尽可能地复制旧时的模样。

“巴县西界,险成天色”的老关口,雄距在成渝古道的缙云山脉,历经无数历史经纬,看遍世间沧海桑田。1911年11月同盟会聚集各堂口袍哥力量,策动起义占领老关口,掩护重庆独立。川汉铁路勘测,“唯难越老关口、凉风垭两高山”,而另寻线路。木质结构的两重关楼,置于浑宏厚重的石城墙之上,与两边高耸的坡岩形成险峻之势,营造重庆“第一关”的浩然意境。漆钢先生(市书协主席)书写的“老关口”三字,凝重大气,诉不尽曾经发生在这里的桩桩往事......

古代“步递”“马递”“急脚递”三种形式称谓,可谓陌生又熟悉。用现代术语来描述那就是“快递小哥,骑着电瓶车,按照最短最快的线路,一刻不得闲地送货上门”。看来古今邮递物流,对“快、准、稳”的要求,大体还是一致的。

“晨钟暮鼓,文庙里书声琅琅......”这里提到的鼓,即为大兴王氏制鼓,璧山为数不多的非遗项目。鼓作为中国传统打击乐器,鼓的地位不会被其他西洋乐器所取代。王氏制鼓采用西南地区独有的传统牛皮鼓制造工艺,经过两百多年的时光,仍为现实所用,传承至今。在老关口的对面,跨过饮马滩,走过古村落、酒肆、茶铺,越过支锅立灶的烧烤区,已至茅莱山半山腰,设置了两面高5米、厚2米的巨鼓和十面可敲打的小鼓。两面硕大的巨鼓,骄傲地矗立在古道湾公园中部的高台上,俯视对岸雷公桥的遗址,聆听那火光四溅的轰鸣(9.13空战曹飞烈士驾驶战机坠落之地),忆起那段悲壮而峥嵘的历史,期冀和平万万年,战鼓永远不要再被击起。巨鼓的中空部分实为攀爬格网,供儿童在内玩耍,孩童们被“蒙在鼓里”;陪伴在场的父母,不知鼓内情况,是乎也被“蒙在鼓里”啦!

僻北路的八塘澄江口,邑人知县张人龙,抗击白莲教起义,教民从嘉陵江北岸攻打璧山,张知县命人用篾席卷成圆筒,涂黑放置江岸边,制作假炮,偶用仅有的两具真火炮予以攻击,取得防御作战的重大胜利。为此,在公园的湖湾处,仿制四艘跨水面的小艇作为桥墩,搭设一座浮桥,围绕一艘巨大的断裂舰船,沿岸置放了五十门供人玩乐的水炮。喷涌而出的本应是火焰沙石,却成了透明清澈的泉水,这无非就是取娱游人的文化表达方式而已。

虽为人作,宛自天开,多表达为公园的生态自然属性,这是肌理本底;为市民提供安全、便利、多种功能的空间场所,这是公园的社会功能属性;传播文明与知识,提升人文素养,这是公园的文化属性;直接或间接拉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提升地区整体价值,这是公园的经济属性。建设公园的手法是多样的,综合、系统、全面兼顾各种社会需求,选择其中一项作为主打内容,是当前公园建设的发展方向。

中华文明五千年绵延不断,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的文化遗存、典型人物、历史及民俗故事精彩纷呈。璧山历史文化主题题材广泛,内涵丰富,犹如浩翰星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根植于改革创新的沃土,人文与生态并蒂之花,必将更加光彩夺目。

来源:璧山区融媒体中心-爱璧山客户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来凤   枫香   城垣   知县   主题公园   重庆   湿地   古道   缘起   历史文化   状元   公园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