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金超4500亿!中国AI创新之城20强出炉!谁将有望争夺AI第一城

今年2月,ChatGPT以其场景的强通用性,迅速渗透各个行业,人工智能技术再一次超越了人们认为无法达到的极限。引发科技圈、创投圈乃至全民讨论热潮。

伴随人工智能赛道持续升温,企查查大数据研究院发布《中国AI创新之城竞争力全景报告》,以赛道融资表现为主要考量标准,结合相关企业存量、相关专利数量,对各城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进行综合评估,对国内城市进行综合实力排名,并针对TOP20城市各项指标近一年的增速表现,进一步看这20座城市成长潜力。

企查查数据显示,在综合实力TOP20城市中,北京市、上海市、深圳市稳坐前三,杭州市、苏州市代表新一线城市分列第四、第五;合肥市、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异军突起,凭借优异的融资表现冲入非一线城市前列,总体呈现“长三角、珠三角领跑,环渤海、中西部渐入佳境”的竞争格局。

在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政府将大力支持和鼓励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非一线城市有望在国家政策扶持下,加快产业基础建设,聚集AI企业,创建良性产业生态体系,促进人工智能产业成为城市经济增长引擎之一。

在TOP20城市成长潜力排名中,合肥市、成都市、济南市位列前三。合肥市人工智能相关品牌产品融资表现远优于其他城市;成都市相关企业存量增速仅次于北京市、长沙市,拥有专利数量增速排名第四,融资频次增速排名第五,共同促进成都市成为人工智能产业成长潜力第二名;济南市持有专利数量增速仅次于北京,成长潜力跃升TOP3;此后依次为武汉市、宁波市、无锡市、北京市等地。成都、武汉两市成为中西部城市人工智能产业成长潜力的重要突显。

长三角、珠三角领跑,环渤海紧随其后,中西部奋起勃发,我国人工智能产业方兴未艾。下文企查查大数据研究院将延伸综合实力评估指标,从近十年企业新注册量、地域分布、融资结构、吸金能力、细分领域表现等角度出发,带领大家一睹人工智能赛道当下发展格局。

一、AI进入“狂飙期”,超七成人工智能相关企业成立于近三年

自2015年起,我国陆续出台人工智能政策性文件,人工智能逐步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国人工智能快速发展,核心产业规模已超过5000亿元。近年来,伴随人工智能赛道多轮技术革新,行业进入门槛不断降低,国内市场扩容明显。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5月,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行业中,我国现存超70万家人工智能相关企业。

企查查数据显示,2013年以来,我国累计新注册84.5万家人工智能相关企业,其中超七成企业为2020年至2022年期间新注册。

分年份来看,2013年至2019年期间,我国人工智能赛道市场容量稳步扩大,新注册量增速基本保持在33%至59%之间,至2019年,我国人工智能相关企业全年新注册量同比增加48.0%至4.1万家。

2020年,我国投入人工智能赛道的企业数量呈现爆发式增加,全年新注册11.4万家相关企业,同比激增181.0%,在此基础上,2021年相关企业新注册量进一步同比增加98.9%至22.6万家,2022年全年,新注册量突破25万家。

2023年1月至5月,我国新注册12.5万家人工智能相关企业,同比增加21.2%。

二、广东以11万存量企业遥居第一,人工智能集聚东部沿海地区

区域分布上,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5月31日,我国现存77.1万家人工智能相关企业,相对集中分布在广东省、江苏省、山东省、浙江省等地。

其中广东省现存11.1万家人工智能相关企业,占比14.4%,断层第一,江苏省、山东省分别现存6.6万家、5.6万家相关企业,分占8.6%、7.2%,位列国内省份前三。此后依次为浙江省、北京市、海南省等地,前十地区合计现存52.9万家人工智能相关企业,合计占比达68.6%。

人工智能相关企业集聚东部经济发达的沿海省份,TOP10区域中有7家位于东部沿海地区。东部沿海地区本身的创新和科技优势,能够为人工智能相关企业的孵化及技术创新提供坚实的基础资源保障。

三、中西部成绩亮眼:成都市、西安市悄占非一线“头部”

从城市分布来看,人工智能相关企业集中一线及新一线高能级城市。

将人工智能相关企业存量TOP20城市分梯队来看,企业存量在3.5万家(含3.5万家)以上的城市为第一梯队,企业存量介于2.5万家(含2.5万家)至3.5万家之间的城市为第二梯队,企业存量在2.5万家以下的城市为第三梯队:

根据企查查数据,一线城市广州、北京、上海位列第一梯队,分别现存5.4万家、4.7万家、4.0万家人工智能相关企业。

第二梯队有4座城市,中西部城市占据首尾2席,其中成都现存3.2万家人工智能相关企业,悄然占据非一线城市人工智能相关企业存量首位,超过一线城市深圳,领跑第二梯队,西安现存2.7万家相关企业,位列梯队第四,深圳、杭州分别现存3.0万家、2.9万家相关企业。

第三梯队有13座城市,海口、南京分别现存2.2万家、2.1万家人工智能相关企业,成为第三梯队中企业存量“唯二”超过2万家的城市;郑州、青岛分别凭借1.3万家、1.1万家人工智能相关企业跻身存量TOP20。

从地理区域角度上看,中西部城市在人工智能相关企业存量城市分布TOP20中表现抢眼,除了在第二梯队占据2席以外,在第三梯队中再占4席。国务院先后批复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为武汉、长沙、成都、重庆、郑州等中西部城市创新发展提供重要政策支持,中西部地区正在人工智能赛道中强势崛起。

2022年,成都市实现人工智能产业规模616亿元,产业增速全国第一。在近期科技部批复的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建设名单中,成都市获批成都智算中心、成都国家超级计算成都中心2个平台,与北京市并列成为获批平台数量城市第一,成都市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发展将持续增强。

成都作为西南地区科技创新中心,为西南地区数字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算力支撑,西安则承载着推动西部地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重要使命。

2020年,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西安市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行动方案》,通过21条重点任务、3条保障措施,对西安市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进行系统化部署、分阶段实施,推动西安市构建创新体系、促进产业集聚、拓展应用示范、加强人才引培、营造发展生态。

目前,西安市拥有20余所科研院校,已完成两个重要科技设施建设,即:国家超算西安中心、未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

算力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基础,对于人工智能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国家超算成都中心和国家超算西安中心将为人工智能在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应用提供有力保障,人工智能正在成为推动中西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经济增长的引擎之一。

四、近三年AI赛道吸金超4500亿元,战略融资占比3年提升21.8pcts

赛道投融资方面,企查查数据显示,2020年以来,我国人工智能赛道披露融资数千亿元,融资相对集中在A轮及A轮以前的早期阶段,赛道备受资本青睐,战略融资比重逐年增加,在一级市场下行形势下,人工智能赛道凭借高频融资展现较强韧性。

1、AI赛道处于早期阶段,融资体量居高

整体来看,根据企查查数据,截至2023年5月31日,2020年以来人工智能赛道共完成3868起融资,披露融资总额超4900亿元。

其中2020年至2022年,我国人工智能相关品牌产品合计完成3510起融资事件,披露总吸金超4500亿元。综合来看,轮次方面,2020年至2022年,人工智能相关品牌产品融资集中A轮及A轮以前的早期融资,合计1519起,占比43.2%,其中种子轮/天使轮有472起,占比13.4%,人工智能赛道整体依然处于早期阶段;其次是战略融资,累计完成1160起,占比33.0%。

融资量级方面,企查查数据显示,人工智能赛道的研发投入具有显著持续性特点,项目融资体量相对较大。2020年至2022年期间,我国人工智能赛道合计有2003起融资事件披露融资金额,九成以上融资金额在千万级别以上,其中亿元级别有954起,占比47.6%,千万级别有946起,占比47.2%。

2、战略融资占比逐年增加,AIGC注入市场新活力

分年份来看,企查查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赛道完成1341起融资事件,同比大幅增加51.7%,2022年一级市场整体形势下行,人工智能赛道融资表现有所减弱,但依然保持1285起的高频融资,与2020年同期相比,增加45.4%。

轮次方面,2020年以来,我国人工智能赛道战略融资频次明显增加,尤其是2022年,赛道全年完成599起战略融资,占比达46.6%,相比2021年同期增加21.8pcts,2023年前五个月,战略融资占比再度提升至52.0%。

战略融资的出资方除了顶级财务资本投资人、国有资本投资人、渠道背景投资人以外,更多的是具备产业背景的投资人,或与被投企业属上下游关系。从品牌产品角度来看,企业引入战略投资者一方面能够获得资金支持,便于更顺利的开展业务,另一方面,战略融资能够借助投资人的产业资源,形成产业协同,提高企业与行业的融合度。

对于部分非上下游大厂而言,通过投资人工智能赛道,能够拓展自身业务布局、弥补已布局产业技术短板以寻求新增长曲线,增加自身对外部环境的抗风险能力;对于产业背景投资人来说,精准投资人工智能细分领域,能够利用协同产业进行技术革新,推动主营业务创新性增长,促进企业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

例如2022年2月初,珞石机器人完成新希望4亿元人民币的战略融资,后者为中国最大的肉、蛋、奶综合供应商之一。近年来新希望多次投资机器人赛道,试图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自身产业融合,根据企查查数据,新希望分别于2020年、2021年参与非夕机器人B轮融资、思灵机器人B轮融资,另于2022年3月持股极目机器人。

另外,2023年前五个月,人工智能赛道种子轮/天使轮融资事件占比,相比2022年全年提升0.6pcts,企查查大数据研究院认为,AIGC初创公司或在资本市场的融资对整体轮次产生一定影响,AIGC热潮为赛道注入新活力。

融资量级方面,相比2020年,2021年、2022年人工智能赛道融资量级上移,主要体现在亿元级别融资事件占比明显提升。2021年亿元级别融资有441起,占比51.5%,相比2020年同期提升9.3pcts,2022年亿元级别融资量级占比相比2021年同期减少4.4pcts,但相比2020年同期依然高出5.0pcts。2023年前5个月,人工智能赛道融资量级有所回落,亿元级别融资占比降至31.5%,但整体87%以上的融资依然集中千万级别以上。

总的来看,人工智能赛道凭借其研发投入高、盈利预期长的特点,融资量级高度集中千万级别以上,近年来受经济环境影响,赛道融资呈现一定波动,但整体依然处于优势水平。

五、北京成AI赛道最吸金城市,杭州跻身全国科技“精锐”TOP4

企查查数据显示,一线、新一线城市人工智能品牌产品融资频次更高,融资频次前四城市,披露融资金额同样排名前四。

2020年以来,北京市合计有485个品牌产品完成融资事件996起,占比25.7%;其次是上海市完成723起,占比18.7%;深圳市完成539起,占比13.9%;杭州市、苏州市分别完成378起、181起投融资事件,占比分别为9.8%、4.7%,排名前五;前五城市融资频次占总频次的比重超七成。

与新注册量城市分布不同的是,杭州市人工智能赛道资本市场热情高企,凭借378起融资事件,稳居国内科技“精锐”城市TOP4。

作为一线城市,北京市拥有优质的高校资源和创新环境,上海市具备突出的金融地位、充沛的人才供给以及成熟的产业配套,深圳市作为首个国家创新型城市,紧抓信息产业发展机遇,技术创新基础深厚,均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沃野千里,领跑国内人工智能赛道融资毋庸置疑。

杭州市作为数字经济第一城,在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方面,执行力有目共睹。

近日,为推进“中国视谷”建设,拓展高新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赛道,杭州高新区(滨江)积极谋划AIGC产业链布局,加快打造中国首家AIGC产业园。

6月20日,杭州市经信局在“幸会杭州”投资促进大会上公布《关于加快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目标是到2025年全市可开放算力规模达到5000PFLOPS(FP16)以上,高性能算力占比达到60%以上,基本形成“高算力、强算法、大数据”的产业生态。

在政府有力支持以及原有数字基因优势的背景下,杭州市不断夯实算力底座,并谋划用“算力优惠”引企留企,持续加大人工智能领域顶尖人才的引进力度,共同突破人工智能核心技术,为杭州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更大想象空间的同时,不断提高资本市场对杭州市人工智能赛道的预期。

融资金额方面,企查查大数据研究院将人工智能赛道披露融资总额TOP20城市分为千亿级、百亿级、数十亿级3个梯队。

千亿级梯队有北京、上海2座城市,北京市在成为融资最高频城市的同时,吸金能力也最强。

百亿级梯队有深圳、杭州、广州、南京、苏州等7座城市,合肥市凭借中科大、合工大、科大讯飞、华米科技等高校院所、龙头企业引领产业集聚,已形成科研强支撑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体系,在企查查人工智能品牌融资竞争力和吸金能力两榜中,均入前十;青岛市凭借披露总额超140亿元,超过合肥市,位列梯队第六。

绍兴、武汉、东莞、宁波等11座城市披露融资总额分布在14亿元至97亿元之间,进入数十亿级梯队,其中工艺集成电路芯片供应商中芯集成,于5月上旬完成科创板上市,披露融资93.72亿元,推动绍兴市成为数十亿级梯队城市“领头羊”。

从地理区域角度上看,长三角地区在披露融资总额TOP20城市中揽获9席,千亿级、百亿级、数十亿级梯队中,分别有1座、4座、4座城市位于长三角。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科教资源丰富、科创产业融合紧密,整体具备明显的创新优势,能够为人工智能赛道的持续创新发展提供优越的产业协同环境。

六、AI赛道谁最吸金?36个品牌完成超6起融资

从品牌产品角度看,企查查数据显示,2020年以来,发生过融资的2032个品牌产品中,有36个品牌产品完成6起以上的融资。

其中人工智能算法芯片研发商地平线机器人累计完成10起融资事件,披露融资总金额超178亿元,成为近三年该赛道最吸金的品牌产品;其次是人工智能加速芯片研发商中昊芯英以及智能解决方案提供商图谱智能,近三年均完成8起融资,融资频次仅次于地平线机器人,并列排名前二。

七、AI赛道中芯片颇受资本青睐,自动驾驶势不可挡

通过统计融资频次大于3的品牌产品细分领域,企查查数据研究院发现,芯片、辅助驾驶、智能硬件、机器人等细分赛道获资本频频加码,人工智能赛道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三驾马车并驾齐驱。

企查查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3年5月31日期间,人工智能赛道中有221个品牌产品完成超3起融资,总融资频次为1033起。其中涉足芯片领域的品牌产品融资186起,占比18.0%,典型如中昊芯英,统计区间内累计完成8起投融资事件;其次是涉足辅助驾驶领域的品牌产品融资159起,占比15.4%;涉足智能硬件、机器人领域的品牌产品均完成147起,各自占比14.2%,此后依次为数据服务、AI医疗、计算机视觉、AI感知(人脸识别、语音识别、情感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应用领域。

八、红杉资本成最强捕手,腾讯偏爱数据服务领域

从投资机构来看,根据企查查数据,累计有3638家投资机构参与到人工智能赛道中来,其中红杉资本合计出手149次,成近三年人工智能赛道最强捕手;其次是高瓴资本累计出手95次,红杉和高瓴均更青睐智能硬件、机器人细分领域;联想出手82次,腾讯投资出手71次,二者更聚焦自身产业领域,分别更愿意投资芯片、数据服务相关的细分赛道,其中在融资频次大于3的品牌产品融资中,腾讯对于数据服务细分赛道的投资占比超四成。

综合来看,空间上,人工智能相关企业主要集中一线及新一线高能级城市,高能级城市的人才密度、多样化的生产生活生态模式为人工智能等创新型产业发展提供重要的研发资源、应用场景;时间上,人工智能赛道新入主体数量逐年增加,赛道原有品牌如地平线机器人、中昊芯英、图谱智能等近年来持续加大研发力度,保持并持续扩大市场占有率,其余品牌同样积极寻求市场资本资源支持,努力抢跑“未来赛道”,争取赢得时间上的发展红利。

大厂积极布局、创业者不断涌入,人工智能赛道云奔潮涌,红杉、高瓴、腾讯等知名投资人的身影频现,在国家政策支持、资本导向与赛道参与主体持续创新的因果反馈下,技术变革滚滚向前,国内人工智能跻身国际级赛道短期可见。

【版权声明】

本报告由企查查大数据研究院制作,报告中所有的文字、图片、表格均受有关商标和著作权的法律保护。欢迎您以媒体传播、市场分析、政策研究等非营利目的引用本报告部分或全部内容,引用时需注明来源“企查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频次   梯队   人工智能   赛道   中国   融资   产业   品牌   数据   城市   企业   金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