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营巨头迎来36岁“二代”女掌门人,敲定印尼615亿大项目!

文稿|小雨

编辑|小雨

前言

在众多的富二代中,人们往往容易将目光锁定在男人身上,却常常忽略女人也能挑起大梁。

这不,浙江桐乡一位年仅36岁的女孩,凭借一己之力,拿下了万众瞩目的印尼加炼化一体化项目,可谓是让不少人对她刮目相看。

要知道这个项目价值足足有615亿,能被她拿下,那这个人一定也不简单。

作为桐昆控股集团的董事长,这位名叫陈蕾的女孩究竟有什么通天的本事呢?

过人的经商天赋

如大多数富二代一样,陈蕾能年纪轻轻就有了如今的辉煌,自然也离不开他的爸爸陈士良。

都说女儿是父亲前世的小情人,这句话放在陈士良身上可一点都不假。

如果没有他从小对陈蕾的细心栽培,哪有陈蕾如今在商场上叱咤风云的一面?

不过,能够在桐昆股份面临业绩下滑时选择接手,陈蕾自然也不会是空花瓶一个,毕竟出生在那种家庭里,往往许多事也是身不由己。

1987年出生的陈蕾,自打记事起,父亲就整天忙碌工作,很少能有时间陪伴她。

而她也是个非常听话的孩子,不仅不哭不闹,还常常在父亲旁边认真观察着他工作的模样。

正是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陈蕾在别的孩子还是玩耍的年纪,就已经对家里的事业了然于心了。

那会儿陈士良正处于事业的关键时期,每天夜里三四天才能回到家中眯上一会儿,便又起身去上班。

看到父亲每天忙得看不见人影,陈蕾也好奇的跟着他一探究竟。

那时,第一次来到纺丝工厂的陈蕾,可被眼前这幅景象震惊了许久。

进入车间,整个人仿佛进入了大烤炉,放眼望去乌泱泱的人,都在忙碌着自己手中的工作,不敢有丝毫懈怠,只见他们浑身是汗,就连衣服都湿透了。

那会儿的陈蕾实在没想到,工人们的工作环境能够如此恶劣,原来大人们为了挣钱,竟要如此辛苦。

正因为眼前的这一幕,陈蕾日后便立志一定要协助父亲,一起改变现在的局面。

虽然在她出国深造时,心中对建筑专业非常感兴趣,但为了家族企业的未来考虑,她还是选择了管理专业,等待着日后接手公司的那一天。

在陈蕾大学毕业后,她没有考虑过其他就业机会,毅然决然的选择回国,协助父亲管理公司,父女俩齐上阵,把公司做的更大更强。

在她满心欢喜回到家后,却不知公司面临着许多的挑战,她需要考验的地方还有很多。

昔日辉煌逝去

原来,随着市场的瞬息万变,陈蕾父亲陈士良的厂子,已经被更新换代的技术所影响,而昔日的纺丝厂也失去了当年的辉煌。

当年,陈士良在高考落榜后,他没有想着重新复读,或者继续靠学习改变命运,而是选择了进入化纤厂工作。

但在当年,这份工作也是人人眼中的香饽饽,没点真本事可并不能进去做工。

好在陈士良凭借聪明的头脑,从报名的600人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化纤厂录取的100个人里的一员。

不过,那时的他也没想到,这份工作将会改变他的一生。

就这样,他在这个厂子一干就是近10年,本来每天两点一线,在工厂中干的好好的,却没想到有一天,也要面临下岗的风险。

那时的化纤厂由于效益太差,不少职工叫苦连天,都为挣不到钱发愁,而领导们接到职工的联名信,也是想尽了一切的办法,最后找到了陈士良,希望他能委以重任。

1991年,在陈士良从美国学习到先进的经验后,终于抵不住大家的劝说,接手了这个“烫手的山芋”,任命为厂长,带领着员工,开启了属于他陈士良的新时代。

那会儿的陈士良,即将30岁,正是人生中打拼事业的关键时期,他不怕苦,不怕累,为了拉到资金也是四处奔波,连老婆孩子都没时间照顾。

没过多久,市场就出现了新的转机,全国的化纤市场出现了爆火的迹象,陈士良的眉头也终于施展开了。

但是,他知道,仅靠着市场带来的机遇去发展企业,那是根本行不通的,打铁还需自身硬。

于是他迅速针对车间的技术和管理方式进行革新,想要打造一套属于自己的管理方式。

没过多久,在他的改革下,化纤厂直接起死回生,转危为安,收益增加了将近4成,员工们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随后,他又趁着这股浪潮,开始大搞产能,直接让当年收益突破100万元。

千禧年间,国家经济飞速发展,陈士良的厂子也强强联合,和许多集团达成合作意向,开始了联营生产的新路子。

他和其他厂子达成协议,共同研发新的生产线路,采购国际最先进的生产设备,实现了化纤厂的涅槃飞跃,并改名为“桐昆”。

短短几年的时间,陈士良可谓是大刀阔斧,直接投资建造桐昆化纤工业城,使其成为了当时中国最大的化纤基地,经济效益直接稳居嘉兴第一名。

即便2008年,全球都受到了经济危机的波及,但陈士良的企业依旧逆流而上,在世界上也有了响当当的名气,而他们的涤丝,也成为了全球第一。

2011年,是桐昆集团的新纪元,这一年他们的股份正式在上交所上市。这也使嘉兴有了第一家主板上市的公司。

紧接着,陈士良开始扩大自己的商业版图,开辟自己的市场,有了非常多的新项目。

但这件事都交由陈士良一个人做,自然还是有些吃力,还好他的女儿陈蕾学成归来,成为了自己最得力的干将。

化险为夷,将公司转危为安

早在陈蕾读书的时候,陈士良就总是有意无意的,和她分享自己的经营之道,一起讨论企业的未来该何去何从。

毕业后的陈蕾直接回到祖国,二话没说,进入了桐昆。从最基层的岗位做起,完全没有因为自己是老总的女儿,而受到特殊的关照。

或许这也是她能在此后,带领企业成功的关键吧。

在桐昆,陈蕾的第一个职位竟是仓管员,这让不少抱着吃瓜心态的员工,实在是大吃一惊。

陈蕾每天像普通的员工一样,穿着车间的工服,仔细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

尽管盘点各个部件产品的数量,根本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出库、入库的数据也不能增长她的见识,但陈蕾从未抱怨,而是把这当成了成功路上的基石。

就这样,陈蕾先后在桐昆的各个一线岗位,都干了一阵子,摸清了每个岗位的职责和任务,为当接班人做足了功夫。

2020年,她正式回到桐昆的总部,陈士良也开始将集团大大小小的事务,都将由陈蕾全权处理。

当时的桐昆正值发展的高速时期,全年净利润就高达73亿。

可这辉煌没有持续多久,便在去年因为上下游供需关系的影响,只盈利了区区1.3亿。

这种巨大的落差放在谁身上都无法接受。

正是在这种低谷时刻,陈蕾的任命显得格外的重要,大家的目光都聚焦在了她的身上,好奇这个年轻的女孩,究竟能不能扭转现在的局面。

仅2023年上半年,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就下降了95%,只盈利了1亿元左右。

但桐昆集团表示,这些都是因为受大环境的影响,公司的一些主营业务,出现了严重的下滑现象。

甚至前段时间,浙江证监会还公布了该集团业绩披露存在问题,数据更新不及时,而给予警示并记入诚信档案。

不仅如此,桐昆的负债也是居高不下,负债金额高达573亿元,负债率62%。

而就是如此关键时刻,陈蕾这个年仅36岁的女董事长,决定斥巨资将赌注押在印尼市场,公司股东审议,并通过了此次议案。

据悉,如果该项目建成,桐昆集团每年将收入100多亿美元,而获利可达13亿美元

至于这个项目是否能够成功,我们还得拭目以待。

结语

虽然,陈蕾如今带领桐昆集团,能有如此成就,的的确确离不开父亲陈士良的扶持。

但年纪轻轻,就敢将集团的大部分资金,押在印尼项目上赌一把,这种魄力实在令人倾佩。

不仅如此,陈蕾的老公也非常有本事,和她一起谋划着集团的明天,但或许是对女婿的不放心,陈士良这选择将集团交给了自己的女儿。

至于桐昆的未来如何,且看陈蕾如何运筹帷幄吧!

对此,你怎么看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7

标签:印尼   纺丝   嘉兴   化纤厂   厂子   巨头   当年   辉煌   父亲   身上   女儿   员工   项目   集团   工作   市场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