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没收”小米48亿后,被比亚迪出手教训,想买巴士必须付全款

#头条创作挑战赛#

文|伯蒂热文

编辑|伯蒂热文

印度近年来对中国企业的打压不断升级,从封禁中国APP,到查税、扣押资金,再到限制中国投资和采购,无所不用其极。

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国企业在印度的经营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风险。其中,小米作为印度手机市场的领导者,更是遭到了印度当局的重点针对。

根据路透社等多家媒体报道,今年5月1日,印度负责打击金融犯罪的机构中央执法局(ED)声称小米及其旗下公司涉嫌违反印度当地的《外汇管理法》向外国实体非法汇款,已扣押属于小米技术印度私人有限公司(Xiaomi Technology India Pvt.)(以下简称“小米印度”)约48亿人民币(7.25亿美元)的资产。

这些资产包括小米印度在三家银行的账户余额、定期存款和股权投资。

小米集团回应称,公司所有运营活动都严格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

小米印度公司向银行支付的特许权使用费和账单合法且真实,所支付版税均用于公司印度版本产品所使用的授权技术和知识产权,是合法的商业行为。小米表示,将与政府保持密切合作,以澄清任何误会。

然而,这并非小米在印度第一次遭遇税务纠纷。今年1月6日3 ,印度财政部在一份声明中称,在调查发现有逃税行为后,已经向小米印度发出通知,要求向该公司追缴65.3亿卢比税款。

声明称,小米及其合同制造商也未将进口的MI品牌手机及其零部件的特许权使用费计入该产品的应评税价值。

对此,小米回应称 ,小米在全球范围内坚持合法合规经营,并遵守经营地的相关法律法规。小米称,此次印度有关部门要求小米补缴的是2017年4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之间与特许权使用费相关的进口环节税金,与小米近期业务无关,且该官方声明并非最终结果。

“此次的税务问题,根源是各方对进口商品的价格认定存在分歧。对包括专利许可费在内的特许权使用费是否应该计入进口商品的价格,这在各国都是一个复杂的技术性难题。”小米表示,对于这个问题,会继续和印度有关部门进行沟通。

值得注意的是,在去年12月以来,印度财政部税收局执法人员向全印度20多个地方查税,小米和OPPO等中资手机企业均被搜查,这些都是在印度较为知名的手机品牌。

根据近期市场调查数据,在印度每三台智能手机中至少有两台是中国品牌。

印度对中国手机的打压,不仅是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更是受到了政治和民族主义的影响。去年6月,中印边境发生冲突后,印度民众掀起了抵制中国货的浪潮,甚至有人在街头焚烧中国国旗和中国商品。

印度政府也随后宣布封禁了包括抖音、微信、微博等在内的59款中国APP,并在之后陆续封禁了更多的中国APP。此外,印度还限制了中国企业在印度的投资和采购,尤其是在电信、基础设施等领域。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企业在印度的经营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风险。而小米作为印度手机市场的领导者,更是遭到了印度当局的重点针对。小米不仅要应对税务、资金等问题,还要面对印度消费者的抵制和竞争对手的挑战。

据悉,小米在印度已经遭遇了多起店铺被砸、产品被烧等事件。而三星、苹果等国际品牌则趁机加大了在印度的投入和推广,试图抢夺小米的市场份额。

面对印度的打压和困境,小米并没有选择退缩或放弃,而是积极应对和调整。小米加大了在印度的本土化生产和投资,提高了自给自足的能力,减少了进口税和汇率波动的影响。

小米还加强了与当地政府、媒体、社会团体等各方面的沟通和合作,争取更多的支持和理解。小米还通过多元化的产品线和服务,提高了品牌形象和用户黏性,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正如小米创始人雷军所说,“我们一直坚信,在任何国家或地区开展业务时都必须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并且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小米在印度的经历,也是中国企业走出去过程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只有通过合法合规、本土化、多元化等方式,才能够在海外市场取得长期稳定的发展。

与此同时,另一家中国企业比亚迪也在印度展现了自己的实力和智慧。比亚迪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导者,在印度也有着广泛的业务布局。

比亚迪不仅生产并销售新能源汽车,还提供电池、充电桩等配套设施,为印度的绿色出行做出了贡献。

然而,比亚迪也没有免受印度当局和民众的歧视和阻挠。据报道 ,今年4月份,比亚迪向印度北方邦交付了25辆纯电动巴士后,当地政府却拒绝支付剩余的款项,理由是比亚迪的巴士不符合印度标准。

比亚迪方面则表示,他们的巴士已经通过了所有必要的测试和认证,且在其他邦运营良好。比亚迪还指出,他们是唯一一个能够按时交付纯电动巴士的供应商,而其他竞争对手都无法履行合同。

为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比亚迪采取了强硬的措施,要求印度北方邦政府在5月15日前支付剩余的款项,否则将收回所有的巴士,并向法院起诉。

比亚迪还表示,如果印度北方邦政府想要再次购买比亚迪的巴士,必须提前付清全款,否则不予接受订单。

比亚迪的这一举动,在印度引起了轰动。有人认为,比亚迪太过傲慢和无礼,不尊重印度的法律和主权,应该被驱逐出印度市场。也有人认为,比亚迪是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是印度北方邦政府违反了合同,应该承担责任和后果。

还有人认为,比亚迪的产品和技术是印度所需要的,应该给予支持和鼓励,而不是刁难和阻碍。

不管怎样,比亚迪的出手教训,无疑给印度当局和民众敲响了警钟。中国企业并不是好欺负的软柿子,而是有实力和底气的硬骨头。

中国企业在印度不是来乞讨或者搞破坏的,而是来投资或者合作的。中国企业在印度不仅为当地创造了就业和税收,还为当地带来了先进的产品和技术,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因此,印度当局和民众应该摒弃偏见和敌意,正视和尊重中国企业在印度的贡献和价值,给予中国企业公平和友好的经营环境,而不是无理和恶意的打压和干扰。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中印两国在经济领域的互利共赢,而不是损人不利己。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三星   巴士   印度   小米   财政部   铁粉   进口商品   中国企业   当局   领导者   中国   民众   出手   教训   政府   产品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