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汆”和“氽”看起来非常相似,意思却完全不同,用错会闹大笑话

中国的烹饪技术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当中,我们国家的菜肴形成了八大菜系和十四种烹饪方法。

这些烹饪方法都有各自专属的名称,其中有一些甚至还有专属的汉字。“汆”和“氽”,就是中国烹饪方法中两个专用的字。

一、“汆”和“氽”的读音和字义

“汆”和“氽”都是“会意字”,用形象化的汉字上下结构来表意,暗示读者,这是一个把食材放进水或者油当中加工的动作。

“汆”的读音是“cuān”,意思是把调好味的食材,沿着锅边迅速地放进滚水当中高温烫熟,所以“汆”字有时候会和“烫”字组成“汆烫”一词来使用。

采用“汆”这种烹饪方式来加工食材,主要是为了保证食材的鲜嫩口感。用“汆”的办法把绿色蔬菜和一些较嫩的食物根茎快速烫熟,叶子就不会发黄,变黑。

这样成品菜颜色会更好看,口感会更爽脆,让人更加有食欲。同样,采用“汆”的办法加工各种肉丸、薄肉片,肉质不会变老,口感会更佳。

除此以外,通过“汆”这种方式来加工食材还有一个优点,那就是不必大量用油,对人们的健康更加有益。

“氽”字的读音为“tǔn”,据说是江西、广东一些地区的方言用字,本义是指让物体漂浮在水面上,在厨房用语中就是指“油炸”。

如今,“氽”这一类烹饪方法,已经被归类为“中国十四大类烹饪方法”当中的“油酥”类,比如“氽花生米”什么的。

不过,至今仍有少数的菜谱还在继续使用“氽”这个字来代指以油炸的方式烹饪食物,所以我们在看菜谱的时候,要注意区分“汆”和“氽”字,以免操作不当,破坏了食材的营养和口感。

二、“汆”和“氽”的具体区别

其实“汆”和“氽”这个两个字还是很好区别的,你只要知道它们的造字思路就明白了。“汆”字发音为“川”,字形上“入”下“水”,合起来就是“入水”,即指把食物投进水中。

“氽”字,发音近“臀”。字形上“人”下“水”,合起来就是一个人浮在水面上的意思,代表把食物用油来炸。所以“入水”就是“汆”,“人浮于水”就是“氽”。

氽”字其实是一个生僻字,属于温州地方方言。这个字在《新华字典》上面的解释,一个是指漂浮在水面上,另一个就是油炸。

“汆”字属于赣语、客家话和粤语方言它在字典上的含义,除了是一种烹饪方法,还指一种烧水的工具。

这种工具叫做“汆子”或者“汆儿”,外形看上去有点像带把的竹筒,但是是采用薄的铁皮制作而成的,过去在山西汾阳一带常见。

“汆子”烧水的过程是先把水灌进薄铁皮筒里面,然后把它整个塞进灶膛里面去烧。据说这样烧出来的开水比直接用锅烧的好喝,所以汾阳人喜欢用“汆子”烧水来泡茶。

据说老北京人也使用这种工具,因此有汾阳人认为,是他们的先辈在明朝的时候跑到北京经商,从北方把这种工具带回了家乡。

由于“汆子”这种工具,是直接塞进灶膛里面烧的,所以它事实上也可以用来“压火”,能够让炉火暂停。

除了“汆”和“氽”这两个字以外,还有一个“籴”字和它们也非常相似。这个字同样是一个“会意字”,上“入”上“米”,读作“dí(狄)”。

“籴”是“入米”的意思,就是指把米买进来。如果写成“粜”tiào(跳),就是“出米”,代表把米卖出去的意思。

三、中国烹饪方法中的专用汉字

中国的烹饪方法博大精深,现在被归为了十四个大类,但是事实上用到的专属汉字,并不是只有这一些。

除了“汆”和“氽”,烹饪专用汉字还有爆、炒、煎、炸、烤、焗、烩、卤、熏、溜、泡、焖、涮等等。当中有一些字,离开了中餐烹饪都不一定用得上。

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的烹饪发展历史,比世界上很多国家的历史都要来得漫长。西方经济领先世界几百年,至今英国人吃菜也只是煎、炸、烤、炖这些我们千年前就玩儿剩下的技能。

沙特王室那么有钱,说到吃菜,也无非就是烤整只骆驼。茹毛饮血、大块吃肉,提到食材加工就是以烤为主、以油为辅。

这些国家的人吃肉,要么直接用手抓,要么用刀割,顶极讲究的也就是用不锈钢刀叉切巴掌大的牛排了。

他们完全不像我们中国人,吃饭是用筷子,所以有“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说法。中餐光论各种精巧的刀法,都可以把外国人的眼睛“闪瞎”,更不要提各式烹饪技巧啦。

我们中国人常说“民以食为天”,人活着无非就是吃饭、睡觉,等养足了精神,才有劲头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所以中国人特别会享受生活。

为了享受生活,我们也不能总下馆子,所以有时想做好菜,还必须学一学。现代人学习做菜的方式,主要是上网看视频。但是有时候找不到视频,我们还是免不了要看一些菜谱。

无论是刷印出来的菜谱,还是在网络版的菜谱当中,都可能出现中餐几十种烹饪方法的专用字或者名字,所以认识它们对于讲究精致生活的现代人来说,还是有必要的。

所以前面说了那么多,关于“汆”字和“氽”字二字的不同意思,大家都记住了吗?记住了就马上去买点肉馅和番茄,“汆”个丸子汤喝一喝吧。

结语

最后让我们来复习一下学到的知识:“汆”字发“川”音,字形上“入”下“水”,代表把调好味的食材滑到锅里烫熟;“氽”字类似“臀”音,字形上“人”下“水”,代表将食物油炸。

家中有菜谱,“汆”这个字经常见到。看美食视频的时候,大厨们也经常提到它。比如有时候我们做了一道水煮肉片,整个菜色都是酱红色的,颜色显得比较单调。

这时候大厨就会说:让我们一点上海青到开水里面“汆”一下,再捞起来,绿油油的,放到碗里“摆盘”吧。因为红绿相配,看着更有食欲。

想到“汆”,就想到云南有一道名菜“过桥米线”,它是直接滚水上桌,把各种蔬菜、火腿、豆皮和切得薄如蝉翼的瘦肉片什么的,放进碗里“烫”熟。

不过过桥米线加工的时候,用的不是白开水,而是用鸡汤或者筒子骨汤之类带油的滚汤来烫熟食物。

原来觉得这也算是一种“汆”的烹饪方法,不过后来才意识到,它加工的过程中是完全离开火源的。你说它是“涮”吧,可是北京人“涮羊肉”还是用火锅。

不知道云南“过桥米线”的烹饪方法,到底应该算中国十四类烹饪方法中的哪一种呢?聪明的读者们,你们知道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汾阳   大厨   过桥   汉字   字形   菜谱   口感   中国   加工   方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