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分配以老百姓不造反为底线”,这是学术?还是权谋?

樊纲,西方发达国家一致认为他是“中国最优秀的经济学家”,其领导的国民经济研究所一直是由美国福特基金会资助。

除了任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外,他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改革研究基金会理事长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教授

他的毕业院校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他又美国哈佛大学国民经济研究局学习研究,系统地学习了哈佛大学经济系研究生的专业课程,被法国奥弗涅大学授予名誉博士

不管他有什么学历,拥有多少头衔,只要他说话不出圈,他在他们的圈内,怎么火,都是无所谓的。

那都是他们圈内的事嘛。

可是,他最近的一句话,却火出了圈,让他们这个圈子之外的人们,也不得不对他这个“中国最优秀的经济学家”的大名如雷贯耳了。

他的这句火出了圈的话,是怎么说的呢?

他说:“不用担心贫富两极分化,财富分配只要以老百姓不造反为底线,就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

我们知道,樊纲博士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毕业,又美国哈佛大学国民经济研究局学习研究,系统地学习了哈佛大学经济系研究生的专业课程,被法国奥弗涅大学授予名誉博士的,在学业上是中外兼修

可是,我们没有想到,他的思想,也是与学业完全对应的。

世界观价值观上,他也是不折不扣的中外兼修啊。

首先,“财富分配只要以老百姓不造反为底线,就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这句话表明,他是熟读了我们中国历史、深知共和国初期的著名民主人士黄炎培先生的那个“周期律”支配论的。

1945年,黄炎培先生和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在延安窑洞里进行了一场著名的“窑洞对”

在那场“窑洞对”中,黄炎培先生说:“我生60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个周期律。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了的,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个周期律的支配。”

黄炎培先生的这个“周期律”支配论,揭示了中国历史上,老百姓们爱造反的这个特性。

而正是因为老百姓们爱造反的这个特性,造就了中国历史上“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周期律”

所以,“中国最优秀的经济学家”樊纲博士,便针对这个“周期律”,提出了他的“只要以老百姓不造反为底线,就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的办法,来破解黄炎培先生的这个“周期律”

他的这种高论,就高出了我们中国共产党最优秀的领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的论述很多啊。

毛泽东当时,是怎么回答黄炎培先生的呢?

毛泽东当时回答黄炎培先生说:“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够跳出这个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看看,这样的回答,比起“以老百姓不造反为底线”来,就差了很多的“机智”不是?

毕竟,毛泽东没有留过洋,哪里比得了一个留洋归来的“美国哈佛大学经济系研究生”呢?

更何况,毛泽东是“中国最优秀的经济学家”吗?

有哪个外国人,来给他封过这个头衔吗?

至于那个“改革开放”“设计师”邓小平,那就相比之下,是更加差得远啦!

邓小平说: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可以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其他地区、其他的人,逐步达到共同富裕”。

看看,他还是担心“贫富两极分化”不是?

为了害怕“贫富两极分化”,邓小平就还是提倡“共同富裕”不是?

比起人家直截了当的“不用担心贫富两极分化”来,这个气势上,是不是就渺小了很多?

也是,邓小平虽然曾经留学过法国,然而,也正是因为他留学过法国,他就见识过“法国大革命”的威力,也见识过“巴黎公社”的残酷,所以,他就害怕“贫富两极分化”

但是,现在不同了呀,现在的西方,人家“贫富两极分化”严重得很,也没有问题呀。

所以,你先留洋的,怎么比得了人家后留洋的呢?

人家现在的西方人,封樊纲是“中国最优秀的经济学家”

那当初的法国人,封了你邓小平是“中国最优秀的经济学家”了没有呢?

总而言之,我们的“中国最优秀的经济学家”樊纲博士,是中外兼修的,他不仅了解中国的问题,也懂得西方的方法。

他运用西方的方法,来解决中国的问题,那就肯定是比毛泽东、邓小平用中国的方法,解决中国的问题要高明得多了。

只是,还是有一个问题。

樊纲博士,还是没有“全盘西化”呀!

这一点,可就是做得不够好啊。

比如说,“以老百姓不造反为底线”,他这个“底线”,就有些马马虎虎,不够量化呀。

人家西方思维,不是讲究精确,什么都要量化的吗?

马马虎虎,这可是中华民族的劣根性,要不得呀。

你这么马马虎虎地“以老百姓不造反为底线”,那如果一些“刁民”们,拿着和你樊纲一样的高工资,他还是要造反,说你有话语权,他没有话语权,你怎么办呢?

你是不是为了不让他造反,就把话语权也要让给他呢?

所以,樊纲博士的脑子,还是没有“全盘西化”,还是具有很多中国人的劣根性的东西。

这不好呀!

“全盘西化”呀!

当然,上面,我们只是运用我们中国文化阴阳比较法,来比较了樊纲博士这个留洋归来的“中国最优秀的经济学家”,与我们中国其他人物的不同。

下面,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地运用西方文化科学分析法,来具体地分析一下樊纲博士的“不用担心贫富两极分化,财富分配以老百姓不造反为底线”这句话的本质。

不用担心贫富两极分化,财富分配以老百姓不造反为底线”,它的目的是为了发展经济,创造财富

而这个发展经济,创造财富的手段,就是财富分配要向会创造财富能人、精英们倾斜,对不会创造财富老百姓们,能少分配就尽量地少分配,“不要担心贫富两极分化”,只要老百姓们不造反就可以了。

那么,他的这个提议背后,所依托的世界观价值观是什么呢?

那就是能人、精英们有用,老百姓们是累赘是不?

或者,是企业主有用,企业员工们是累赘是不?

而这样的世界观价值观对不对呢?

有一个著名的“木桶效应”理论,可以证明在一个系统之内,不论各部分的位置如何,它们的价值,其实是相等的。

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其中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其中最短的那块木板。

这不是表明,木桶中所有的木板的价值是相等的吗?

还有,一个家庭中,有老人,有小孩,有吃奶的,有读书的,有挣钱养家的,有全职在家照顾老人小孩的。

你能说,是老人没有价值?还是小孩没有价值?是男人的价值大?还是女人的价值小?

你如果认为谁的价值小,就将他(她)开除出这个家庭,好吗?

一支军队,是不是只需要将军,不需要士兵呢?

一个社会中,是不是只需要精英,不需要老百姓呢?

到底谁的价值大,谁的价值小呢?

价值,既是一个客观的东西,也是一个主观的东西。

它之所以客观,就是在于它的有用。

它之所以主观,就是在于它并没有固定的判断标准。

一个挎包,有人说,是名牌,值几万块;有人说,什么名牌,我只要它能装东西而已,超过三十块钱,你卖给别人吧。

到底这个挎包价值几何呢?

就是在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判断。

而最主要的,价值不是自己对自己的判断,而是别人对自己的判断。

老板可以判断员工的价值,员工也可以判断老板的价值。

而在现实中,老板可以确定员工的价值,员工却不能确定老板的价值,老板的价值由老板自己确定。

这其实是由于,老板通过滥用对企业的管理权,剥夺了员工确定老板之价值的权利。

如果工人们团结起来,也可以形成权力,剥夺老板确定员工之价值的权利,自己确定自己的价值。

所以,“财富分配以老百姓不造反为底线”,这显然不是正常的对老百姓们价值的判断,而是在利用权力,对老百姓实行权谋之术。

那么,既然你对老百姓使用权谋之术,老百姓们也可以团结起来,形成权力,对你使用权谋之术。

以上是从世界观与价值观的角度,来科学地分析“财富分配以老百姓不造反为底线”的是与非。

下面,我们再从这种政策的实际实施效果,来看这种政策的是与非。

这里有“联想企业集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两个民营企业。

其中,“联想企业集团”就是实行的“财富分配以老百姓不造反为底线”的政策,是集团中的少数精英拿大头,众多员工拿小头。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则是相反,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的占股比例很小,公司股权都分给了广大员工。

这样的效果,显然是华为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远高于联想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所以,华为可以以一己之力,硬杠美国政府;而联想不能以科创版的名义上市。

抛开企业本身的发展前景不谈,我们再看联想员工离开联想,和华为员工离开华为之后,他们各自的发展前景又是如何呢?

联想员工只能重新去寻找新的东家;他们想创业,却没有资本。

而华为员工是可以自己创业的;因为,他们从华为赚到了足够的资本。

所以,到底是藏富于老百姓好呢?

还是藏富于几个精英寡头好呢?

其实,被西方钦定的“中国最优秀的经济学家”,怎么可能真的为中国好?

正像被西方钦定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怎么可能是文学圈中的爱国者?

对于这些个人物,我们就只当是个警醒,用他们这些人来警告我们,我们的身边有狼。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底线   哈佛大学   老百姓   周期律   华为   财富   权谋   两极分化   法国   贫富   经济学家   中国   博士   老板   员工   学术   价值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