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不灭,天理难容?大学教授发起万人签名,强烈要求取缔中医

前有爬泰山途中,一名中医在半山腰上,搭建起一个临时诊所,群众们纷纷排队看病,后有外国友人带着朋友,专门坐飞机,从海外过来排队问诊中医大拿。

中医的魅力,越来越被世界人民熟知!

然而,中南大学教授张功耀,却公开声称中医无用,甚至发动上万人签名,要求废除中医学,实在是令人难以理解。

以偏概全

这位中南大学的教授叫做张功耀,1988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是一名哲学硕士。

在人才稀缺的年代,张功耀作为一名硕士,自然会得到大多数人的敬仰与崇拜。

彼时的他,正迫切地想把自己学到的、悟到的哲学思想传授给大家,于是应邀到各大高校开展讲座。

随着对于哲学研究的深入,和对事物思考的增多,再加之日常与别人交流较少,他的思想逐渐变得有些偏激。

在一个关于传统中医的研究课题中,他阅读了一部分书籍后,发现了很多匪夷所思的案例。

比如《本草纲目》中提到的,将上吊用的绳子,截取三指长短的部分,用放置过的蒲苇煮开,其汤水喝下去,就可以治疗突发的癫痫。

他顿时心生疑惑,但也没有选择去验证是否正确,便一口咬定这是在骗人,是封建糟粕。

很快,他带着这种疑惑与愤怒,写下了文章《告别中医中药》。

在文章中,张功耀以他偏激的语言,表明了“中医是伪科学,是毫无科学依据的错误理论”。

文章一经发布,立刻在网络上引发了轩然大波。

大部分网友认为,他的观点是不对的,但不乏有一些网友,站在了支持的角度。

显然,在2006年,那时的网友思考问题,也大多是非黑即白,不能全面、完善地思考,因此这个话题迟迟争论不出结果。

后来,张功耀到南京大学开了一个讲座,围绕“中医是否科学?”展开讨论。

台下的大部分都是大学生,他们的思考会严谨一些。

当张教授提到:“表示没有任何实验,能够验证中药的全部成分及效果”时,台下的质疑声此起彼伏。

大家纷纷质询:“如果中医缺乏科学依据,不能治病,那是何种力量,使得中医流传至今呢?”

张教授思考了一会儿,微微一笑,说到:“中医诞生的时间很早,那时的科学水平不发达,人们找不到合适的方法治病,于是选择了所谓的中草药。”

为什么张功耀教授,会产生这样的“中医无用”的观点呢?

作为一个哲学硕士,张教授实际上,对于中医的了解和认识是片面的、肤浅的。

而且,他的思考角度,都是站在西医的严格检查流程上的,因而,他认为中医的疗法不够科学。

加之中医一些理论,与他的传统观念产生了冲突,这让他更加不信任中医。

万人签名事件

张功耀认为,如果让中医继续在医学界存留下去,势必会耽误更多病人的病情,阻碍中国的发展。

因此,为了进一步深化自己的“中医无用论”,张功耀教授决定,召集社会上那些,同样认为中医无用的人,以群众的力量,让中医退出医学界。

于是,张功耀征集了近万人,拉起一条大横幅,请大家在横幅上签名,以这种方式,要求取消中医。

这一行为很快引来了市民围观。

他提出的“诉求”中,希望有关机构,不要逃避中医的“缺陷”,还希望与之相关的法律条例,可以得到修改甚至删除。

并且,他还希望政府部门能够出台措施,让中医停留在历史之中,不再作为一个正规的医疗体系。

从公开宣讲中医无用,到万人签名事件,张功耀的言行,不但没有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反而引来了越来越多的谴责与谩骂。

片面的、极端的思考方式,注定了这种观点无法走上正道。

很快,国家卫生部批评了张功耀的观点,中南大学也将他的教授职位撤销了,其导师也因此牵连,被停职检查。

坚守初心,力克质疑

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医在现代中国的发展,既需要大家能够正确地看待,减少对它的质疑与讥讽,也少不了坚守初心的良医,对于它的继承。

就在今年7月,河南一名中医,宋兆普在山西五台山登山时,遇到了一群慌张寻医的游客。

他上前询问后,得知有一名游客登山时崴了脚,行动不便。

了解情况后,宋医生立刻前往崴脚男子休息的地方,并打算给他正骨。

刚开始,男子还有些不相信。宋医生从他的神情中看出了他的担忧,于是便向他保证,自己可以治好。

随后,宋医生抬起男子崴脚的腿开始正骨。

伴随着一声疼痛的叫唤,很快就完成了。那名男子很是兴奋,在附近走了几步,刚刚还崴着脚,现在几乎全然恢复了。

附近的游客见状,纷纷夸赞宋医生,有些腿疼的、腰疼的游客,也希望医生能帮助自己正骨。

于是,宋医生放弃登山计划,就在一旁广化寺的义诊室,现场为多名游客正骨。

像这样的尽职尽责的中医,还有很多,天津的何秀奎,他治愈的患者很少会被疾病缠身,山东临沂的罗传庆,80年坚持无偿帮人看病。

中医的深刻内涵,不仅仅是把病治好,还有其中蕴含的哲理,以及行善的初心。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对于中医的发展同样重要。

中医在新冠

中医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考验,与新冠的斗争,也是对它的一次考验。

从疫情开始到结束,中医一直在发挥着重要作用。

新冠疫情已经不再是曾经那个困扰我们的病毒,有许多网友表示 “阳了以后,西药怎么吃都没效果,喝中药慢慢调理,几天就恢复了。”

也有的说“没有中药的帮忙,还得在西药上花好多钱。”

的确,在人类与新冠疫情的斗争中,中药也发挥了举足轻重的左右。

也正是这样的作用,让“中医对病毒无从下手”的言论不攻自破,也让西方许多国家,对于中药的认可度和好感度,增加了不少。

新冠的主要攻击目标是肺部,所以在治疗过程中,对肺的护养十分重要。

福建的一些科研工作者,在大量的研究后发现,气阴两虚,是新冠肺炎患者恢复期的主要特征,所以治疗要以养阴润肺为主。

因此,他们在论文中写下了相关的中医疗养方法:以益气养阴为主的中药汤剂治疗,不仅可以扶助正气,改善患者的症状和气色,也能促进受损的肺脏组织修复。

大家熟悉的中药“大锅汤”,就是其中一种中药汤剂。

在治疗新冠的过程中,还利用了我国传统中药,在古代防疫时的特色,这种特色就来源于“大锅汤”。

古时候,如若一个村出现了疫情,那么家境稍好的村民,就会在村口搭起很多口大锅,懂中医的郎中,就会按照病人的特点,给大家熬中药“大锅汤”。

身强力壮的年轻人,就挨家挨户领着生病的村民,到村口拿药汤喝。

千百年来,中医药对防治传染病,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

在地球村里,中国为大家熬好了各类的“大锅汤”,还有很多中成药,是现代版的科技煎汤药。

这些药,让广大人民,都感受到了中医的厉害之处。

国家卫健委也结合沿海和内陆多个省份的情况,发布了“三药三方”,对于治疗新冠有良好的效果。

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时,中医也十分强大。

对于一部分疫情重灾区,科研人员将中医的“望、闻、问、切”与人工智能结合起来,在手机APP上进行应用。

这么一来,很多患者担心自己的情况,就可以先让人工智能检查,然后再让专业老中医判断情况,可以节省很多的人力物力。

文化瑰宝

如今的时代,传统中医的发展也有一些阻碍。

即使是到了当下的新时代,仍然有人愚昧地全盘否定中医。

知乎上就有一些网友认为:“中医的真相就是巫术,几千年前的人类是蒙昧的,任何一个民族的智慧,相对于现代科学都是幼稚的。现在西方一直不认可中医,也该反思一下了。”

下方的评论区引来了不少网友的附和。

中医发展面临的社会乱象之一,就是舆论压力。

19世纪初叶,中医中的针灸术,就已经传入欧洲和美国。

随着人口不断迁移,到20世纪中叶,中医的许多理论在美国传播开来。

在初期到达美国的中医中,广东顺德县籍的黎普泰,就是一位“神医”,他为人和善、医术精湛,在当地居民间有着很高的认可度,诊所门口成天门庭若市。

然而,随着西医的逐渐发展,以及中西方思想观念的不同,美国官方将中医列入了“巫术”的行列。

到本世纪初,美国实施舆论战措施,安排了许多网军,在中国的网站上宣扬“中医是巫术”,张功耀也是受这种思想毒害的人之一,如今也还有很多人认为,这种观点是正确的。

事实上,我们更应该从时代性的角度去审视中医。

传统文化经历几千年的发展,必然是既有精华,也有糟粕。

我们应该努力地挖掘精华,保留精华,而不是抓住它的封建糟粕不放,去否定整个中医,用一句“中医是巫术”来一棒子敲定,这是不对的。

中国历来良医很多,但也不乏一些贪图牟利的庸医。

鲁迅的文章《父亲的病》中,就提到了两名庸医,他们分别通过各种各样奇怪的药方,骗取钱财,又相继借故辞去,最终也没能医治好鲁迅的父亲。

这些庸医和假药方,就是中医文化中的糟粕,我们应该善于辨别,及时剔除。

中医也从来不是停滞不前,否定了它随时代的不断发展,这种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也是应该要避免的。

我们熟悉常见的“连花清瘟”,是一种现代发展出来的中药,它应用了中医中有关于病毒影响呼吸的理论,结合了东汉张仲景的“麻杏石甘汤”,和清代吴鞠通的“银翘散”,达到了清肺止咳的功效。

再者,有许多人喜欢把中医和西医作比较,一定要分一个谁好谁坏,这是没有必要的。

正如前文所述,西医和中医一样,都有优点和缺点。

比如说,中医的疗效比较慢,在于长时间的调理,西医的药效快,但也有一些副作用。现代医学的发展,不仅要减少对于中医或者西医的偏见,更重要的是中西合璧。

此外,西方对于中医的认可度也在不断提高。

在湿润多雨的英国,许多人受尽了风湿病的苦头,直到1961年,英国成立了中医学院,他们才找到了攻克风湿病的灵丹妙药。

2023年5月,荷兰康复协会,选择了与安徽省多个地市的中医医院,建立合作,此后,荷兰人民也可以得到中草药的疗方。

美国的针灸所、拔罐所、正骨所和按摩馆的数量,近年来快速增长,许多NBA的球员,都会在休息时接受针灸的疗养。

结语

网上质疑中医的人依然存在,而每一位医生对于初心的坚守,都是在对这些质疑有力的回击。

如果人人都开始质疑中医,没有人选择去用心地传承它,这对于一个民族的文化来说,是一种悲哀。

前进的道路永远是曲折的,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在如今的时代能与科技相融,实属不易也值得骄傲。

中医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它与众多文化一道,构成了我们民族的文化自信,和面对种种质疑的底气。不断发展进步,不断去除糟粕,我们的中医一定会越来越强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天理难容   中医   初心   糟粕   巫术   大锅   西医   美国   疫情   中国   大学教授   中药   教授   医生   科学   网友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