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会火炬传递四川音乐学院站回顾:谭维维参与传递,川音赠送特制古琴

封面新闻记者 张奕丹

7月20日下午2点左右,经过155棒火炬手的接力传递,大运会火炬传递到四川音乐学院喷泉广场。

在喝彩声中,最后一棒火炬手、四川音乐学院优秀学生代表张馨月将火炬交给火种护卫队,这也意味着成都站第四日火炬传递圆满落幕。

谭维维

31棒火炬手接力完成了本站火炬传递,其中包括四川女歌手谭维维、公交驾驶员赖小刚、“中国好人”称号获得者袁莉、成都市树德中学优秀学生代表何圣麟童等。

在收火仪式上,火炬传递高校与组委会相互交换纪念品环节,一把特制古琴“尔见”展现在观众面前,这把古琴由川音教师手工制作,由竹子和金丝楠木制成,代表四川特色,是四川音乐学院赠送给成都大运会的独特礼物。

31棒火炬手接力传递

包括歌手、高中生、医疗工作者

7月20日中午,“蓉火”在电子科技大学、西华大学、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西南石油大学四所高校陆续传递后,来到了今天的最后一站四川音乐学院。

在众人的欢呼声中,川音校友、歌手谭维维高举着火炬,开启本站的传递。在接到回母校传递火炬的任务后,谭维维既觉得荣幸,又决定要“跑出气势”。火炬传递前她告诉记者,最近几天她都在夜跑,为今天的传递做准备。

作为一名四川姑娘,谭维维也表示,欢迎世界各地的大学生和观赛人员来到成都,“这确实是一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她也为运动健儿们呐喊助威:“想跟所有在赛场上拼搏的大学生说,希望他们能享受比赛,超越自己,当然也希望他们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四川音乐学院的火炬手

成都市树德中学的学生何圣麟童是今天的第154棒火炬手,这名17岁的少年也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川金钱板传人。何圣麟童表示,在得知自己有机会担任火炬手后,他觉得激动且喜悦。“传递圣火是一件光荣的事情,我觉得我在传递圣火的同时,相当于也把我们巴蜀文化的火种传承下去。”

“我也想让五湖四海的健儿,来见证一下我们成都的文化,尤其是传统的巴蜀文化。”何圣麟童说。

在31棒火炬手中,还有来自金牛区人民北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工作者袁莉,在她看来大运精神也体现在做好东道主、服务大运会,“我们也会在大运会当中做好医疗保障,这也是我们在大运当中的一种奉献和传递。”

川音赠送特制古琴“尔见”

用中国乐器为大运会增添中国元素

在收火仪式上,特制古琴“尔见”引人注目,这是四川音乐学院赠送给大运会的独特礼物。

古琴“尔见”

封面新闻记者了解到,古琴“尔见”由川音教师纯手工制作,是全世界唯一的孤品。“尔见”制作团队负责人、川音乐器工程系徐静平教授介绍,这把古琴由竹子和金丝楠木制成,代表四川特色。

“经过数十个日夜的精心制作,又因大运会而生,让它的生命更加具有灵性,用中国乐器的灵粹为大运会增添中国元素。”徐静平表示。

四川音乐学院是本日火炬传递的最后一站,7月26日,火炬将被传递至本届大运会的主场馆所在地东安湖体育公园。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音乐学院   古琴   成都市   楠木   火种   新闻记者   成都   金丝   中国   代表   谭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