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和张雪峰硬碰硬的结果出来了,雪峰完胜

如果您对本文感兴趣,可以点右上角关注,感谢支持!

近日,《人民日报》和考研名师张雪峰的角逐在网络上备受争议,张雪峰建议广大学子高考志愿填报应该以好就业为导向,而《人民日报》却批评说,不能以工作为衡量标准。对此,网友们纷纷表示支持张雪峰。

一、以平民视角看问题的张雪峰

张雪峰是网络上非常知名的“考研名师”,其幽默的讲课风格深受学生爱戴。近几年,张雪峰的业务范围已经从考研扩张到了高考志愿填报指导。

期间,他一直主张选择专业应该以是否实用、是否好就业为导向,而不是盲目选择一些市场需求比较少的专业。

这话一出,许多高校本就很难招到学生的“冷门专业”更是备受打击,张雪峰的主张固然也惹怒了不少院校。在这期间,张雪飞曾多次出面道歉,但秉持的态度似乎是:我错了,但我不改。

直到最近,《人民日报》发声点评张雪峰,称没有所谓的“实用”专业,任何专业存在都有着它本身的意义,填报志愿时不能以是否好就业为导向。

《人民日报》说得似乎不无道理,那为什么老百姓不站在它这边呢?

原因很简单,《人民日报》所谈论的“理想”、“担当”、“吃苦”等词语,离老百姓的生活太远了。当生存都成问题时,还有什么资格谈论理想?

当下的环境,失业率攀升,许多大学生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严峻问题。一个普通家庭出身的孩子,能考上大学已然是家里所有人的骄傲,他们没有任何背景,只能通过选择一个更加好找工作的专业,以保证自己毕业以后能解决自身温饱。

想象一种情况:全家人省吃俭用供出来一个大学生,高考填报志愿时毅然决然选择了一个“天坑“专业,大学四年勤工俭学,家里依旧省吃俭用,毕业以后却难以找到工作,只能灰溜溜回家,在村子里挣和老一辈差不多的工资。

那么请问,这样的大学读出来,对一个普通家庭能有什么帮助呢?没有钱谈什么理想呢?

张雪峰为什么会受到广大网友感同身受,其原因就是因为他的建议从一个十分现实的角度出发,在当下就业情况如此严峻的今天,首要考虑是否好就业肯定是一个大众的正确选择。可是他出于现实考虑的建议却屡次遭到了媒体的攻击。

二、视角不同,没有谁是谁非

在很多高校因为李雪峰的言辞招不到学生的时候,《人民日报》出手相助,称:应该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要为祖国和人民的需要而艰苦奋斗!

但现实往往很残酷,假如你心甘情愿选择了吃苦,那就会有很多声音对你说:既然你肯吃苦,那你就多吃点苦。

哪个家庭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去不顾一切地追求梦想呢,可是如今义务教育已经如此普及,却依旧有那么多大学生无法就业,这背后的原因值得我们沉思。

上个世纪的教育还不太普及,社会上有许多人在工厂里做着一些基础而又重复的体力活,可是他们成天总是在脸上挂着笑容,那是因为经济在持续增长,人民心中有希望,每个人都憧憬着明天的到来,憧憬着自己的未来!

然而如今,还能在几个人的脸上看到笑容?互联网上的年轻人都在调侃自己“精神状态堪忧”,“上网发疯”也逐渐流行,这背后难道不是因为现实给予了他们沉重的打击吗?年轻人看不到未来的希望,这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

这场争论里,确实没有对错,有的只是发表观点的人站在了不同的视角去看待问题。张雪峰是从更加贴切普通人生活的角度去考量,而《人民日报》则站在了一个更加广阔而理论的视角。

《人民日报》的发言终究是离普通人的生活太远了,它忽略了阶级的存在,忽略了普通家庭需要生存的需求。当生存不再是难题的时候,我们自然会开始考量理想,会想要实现个人价值,为祖国发光发热。

所以,张雪峰的观点没有任何问题,得到老百姓的支持也是理所应当。假如要高谈阔论理想与价值,那也要先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生活没有了烦恼,便会有更多人选择实现个人理想,选择为社会奉献个人。

所以《人民日报》虽然属于国家媒体,但是如果常年将其束之高阁,那么这或许也会使其在某些问题上的观点有失偏颇。而倘若现在需要一个普通人大胆站了出来揭示社会的生存法则,那将会是社会的悲哀。

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希望你们喜欢。如果你有任何问题,或者有任何想要探讨的话题,欢迎随时留言。我会在下一篇文章中,为你解答。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1

标签:人民日报   硬碰硬   省吃俭用   温饱   普通人   视角   导向   老百姓   雪峰   观点   现实   理想   原因   建议   社会   学生   专业   张雪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