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欺他、刘备骗他、关羽看不起他,可他才是三国最有本事的人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胡一舸

编辑|胡一舸

前言

三国中的鲁肃,总给人一种”老好人“的感觉,他像是刘备在孙权阵营的“内应”,被诸葛亮耍得团团转。

当周瑜和孙权决心要与刘备阵营决裂的时候,鲁肃就会出来救火,这种人好像和英雄扯不上什么关系。

但事实就是如此吗?

能在英雄辈出的三国年代,接周瑜的班、官至偏将军、成为吴国的中坚,可不是平庸之辈能做到的!

真实的鲁肃

历史中的鲁肃,并不是什么软角色,相反,有勇有谋,杀伐果断,是个目光长远、有大智慧的战略家。

他最开始并没有追随孙权,作为临淮东城人,他是当地有名的富户。

一般在乱世,富户都是屯粮保田,而鲁肃不同,这样乐于助人、善交豪杰的人一定有大格局,鲁肃也不例外。

正是这种性格,使他结识了命中贵人——周瑜。

有一天,周瑜来到鲁肃家,希望鲁肃能借粮给他。

一般的富户,第一反应肯定是哭穷,而鲁肃没有,他当时有两个粮仓,且每一个粮仓里各有米3000斛。

没想到鲁肃直接就给了周瑜一个粮仓,本以为这次借粮肯定很难的周瑜,没想到鲁肃这样大方。

因此,他便和鲁肃结为了至交。

当然,只是大方远远不够,鲁肃最牛的地方是识人。

那时,袁术雄霸一方,他知道鲁肃是一方豪强,便有意拉拢。

但鲁肃早已看出袁术这人反复无常、不讲法度,不能成大事,就携家带口,和自己的亲信百余人去投奔周瑜。

后来周瑜东渡长江,鲁肃追随他加入孙权麾下。

当时,孙权对鲁肃的名声早有耳闻,于是马上接见了他。

待到宾客散去,孙权单独找他深谈,鲁肃确实不是一般人,献言献策。

现在大家都知道隆中对,而鲁肃其实和孙权也有一段类似“隆中对”的战略探讨。

当时孙权问鲁肃:“现在汉室倾颓,天下大乱,我继承了我兄长的基业,想成就齐桓公,晋文公一样的霸业,先生希望怎样辅佐我呢?”

也在这时,鲁肃显现出了不亚于诸葛亮的战略眼光。

鲁肃的战略

三国志曾这样记载鲁肃的回应:“昔汉高祖欲尊事义帝而不获者,以项羽为害也。今之曹操可比项羽,将军何由得为桓、文乎?。”

其含义就是不要和曹操直接争锋,鲁肃把曹操比作项羽,挟天子以令诸侯,势力已经做大,汉室也没有复兴的可能。

这个时候,绝对不能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逐鹿中原,只有在江东站稳脚跟,静观其变才是上策。

趁北方打得乱七八糟无暇南方的时候,拿下黄祖,刘表,靠着长江天险拒守,将来就有成为帝王的资本。

这段话也奠定了东吴之后多年的战略基本路线。

对于鲁肃的战略规划孙权很是赞成,虽然他手下的张昭等人认为鲁肃就是空谈胡咧咧,但不以为意。

之后,东吴的基本战略路线就是按照鲁肃的计划走的。

当年曹操和袁绍在官渡大战,孙策还想暗中插一脚,偷袭许都,把汉献帝解救出来。

然而事情败露,被吴郡太守门客杀害,孙权知道不能再走哥哥的老路。

因为鲁肃的计策和孙权的想法不谋而合,所以他的战略很快就有了施展的机会,不久,刘表病逝,鲁肃马上谏言要孙权拿下荆州。

荆州在三国时期是重要的战略要地,也是鲁肃战略版图中重要的一块。

拿下荆州,吴国便不再是偏安一隅的地方势力,而是可以和强大的北方政权较量的势力。

鲁肃对孙权说:“刘表有两个儿子,素来不和,刘表死后,必定决裂,而荆州的军头们肯定也会分成两派。

这时候只有刘备能稳住局势,我们要拉拢刘备,让他联合刘表的部下共同对付曹操。千万不要让曹操抢了先。”

事实证明,鲁肃对局势的判断非常精准。

刘表死后,刘琮即位,马上倒向曹操,曹操害怕刘备抢先占了荆州,马上派兵占领江陵。

他率领五千精锐,差点在长坂坡消灭刘备,好在这危急存亡的时候,孙权早有准备,派数万水军与刘备会师,这才有了后来火烧赤壁的故事。

可以说,孙刘联盟,除了诸葛亮一半的功劳,还有鲁肃一半的努力。

现在看孙刘联盟抗曹好像是天经地义,但当时的局面可不是这样。

那时东吴势力得知曹操率军南下,主流意见都是投降曹操。

毕竟曹操当时太强大了,官渡之战击败强大的袁绍、吕布、刘表、袁术等势力已经被剪除,平定天下看上去只是时间问题。

当年的孙权其实根基不稳,那些江东士族为主的东吴阵营一面倒都是投降派,只有鲁肃坚持不投降。

在群臣劝孙权投降时,只有鲁肃沉默不语,孙权假装去上厕所,鲁肃会意赶快跟上去。

然后孙权问鲁肃的意见,他说:“现在劝你投降的人都是害你,我投降的话,曹操会给我加官进爵,我就是换了个老板,而你要是投降,就什么都没有了。”

听完这句话后的孙权大受感动,更加坚定联刘抗曹的战略布局。

鲁肃为了孙刘联盟,不惜劝孙权把荆州“借给”刘备,这让鲁肃成了“老好人”的口实,这不是损害东吴自身的利益了吗?

但现实是,当时刘备在荆州民望很高,且军事力量不能小觑,孙权在荆州没有民意基础,如果强行占领,不仅会两败俱伤,而且打破联刘抗曹的战略。

打出一两场漂亮的战役很简单,但是隐忍坚持自己的战略更难。

这种服务于战略的“大度“让曹操都惊讶,曹操听说孙权把荆州”借给“刘备时,正在写信,听到此事,惊到笔掉到地上。

他没想到孙权能如此忍住对土地的贪恋。刘备当时已经没有落脚之地,离灭亡只差一点,但靠着孙权”借“给他的荆州,拿下益州,成了三足鼎立的一足。

荆州是鲁肃战略版图重要的一环,但是相较于孙刘联盟,荆州就要放到次位。这一点,整个东吴阵营没几个人能看明白,包括孙权。

其实孙刘联盟是很脆弱的,特别是刘备向西攻取益州后,双方的关系可谓剑拔弩张。

看见刘备占据益州的孙权,便索要长沙,桂阳,零陵三郡。

但刘备显然不会白白把自己的土地拱手让人,孙权就派吕蒙准备攻打三郡。刘备也不是吃素的,派关羽据守。

双方边界犬牙交错,小摩擦不断,随时可能擦枪走火。

一时间风声鹤唳,而这个时候的鲁肃,又起到定海神针的作用。

他先是被派到益阳,与关羽对峙。准备给鲁肃一个下马威的关羽单刀赴会,带了几个随从。

关羽是何许人,那是后世被尊为武圣的军神,一向气势瘆人。

听到鲁肃讨要三郡,关羽早有准备,先让手下人大喝打断鲁肃:“土地只属于贤德之人,哪有永远属于一方的。”

本来想挫了鲁肃的锐气,却没想到鲁肃“厉声呵之,辞色甚切“,骂得对方哑口无言。

看手下吃了瘪,关羽马上圆场:“我与鲁将军谈的是国家大事,你一个下人懂什么?”说罢赶紧给手下使眼色,让手下离去。

看到鲁肃不是软弱的人,关羽就和他按照湘水划定了边界,双方撤军。

这也是关羽在正史中少有的服软场面,而气势上压住关羽的,竟然是三国演义的“老好人”鲁肃。

可这段故事在三国演义中被完全颠倒更改了,根据三国演义记载:鲁肃摆了鸿门宴,但最终被关羽气势吓到。

罗贯中这里的改编确实有点不够地道,这也是后世鲁肃形象不太那么高大的原因。

毕竟三国志卖得没有三国演义好,但是有一点没有变,这一场谈判,双方恢复了脆弱的和平。

在鲁肃的坚持下,两国维持了短暂的和平,鲁肃与关羽维持着脆弱且微妙的制衡。

尾声

建安二十二年,鲁肃去世,孙权为他举办了隆重的葬礼,连诸葛亮也亲自吊唁。

这位和他一起致力于两国联盟的人,这时一定对双方脆弱的未来忧心忡忡。

随着这位坚定执行联刘抗曹的吴国大员逝去,曾经脆弱的联盟就此打破。

在鲁肃去世后,吕蒙接替了他的职位,不同于蜀汉的外交路线。

不得不承认,吕蒙是一名很厉害的军事家,白衣渡江,击败关羽,俘获关羽父子,占领荆州,随后刘备兴师复仇,吕蒙八百里火烧连营。

从战争角度来看,吕蒙无疑是个天才,但是从战略角度来看,吕蒙与蜀汉的战争把鲁肃当年的战略给毁灭了。

从此,蜀汉元气大伤,再也没有与曹魏争锋的能力。

虽然孙吴获得了荆州,但完全暴露在魏国的火力焦点。

后来诸葛亮六出祁山,可双方已经失去了曾经的默契,无法协同合作,最后被司马家族逐个击破也是必然结局。

鲁肃这样一位伟大的战略家,长期被三国爱好者忽略,也情有可原。

毕竟他没有吕布、关羽那般豪华的军功,也没有诸葛亮那脍炙人口的传奇故事。

但从三国志寥寥几千字中可以窥见,这名伟大的战略家那深邃的战略思想和非凡的勇气。

最重要的是,他力挽狂澜、坚定不移的定力。

三足鼎立,他明明是功劳最大的人,却在后世被人遗忘,属实令人惋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益州   蜀汉   项羽   东吴   荆州   富户   战略家   吴国   老好人   粮仓   阵营   演义   本事   势力   战略   联盟   诸葛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