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被劝“认命”,这群少年却闯出大山燃哭了全网

“你打过水漂吗?手里的那快石头,即使你再用力地甩出去,还是会沉下去的,这就是我的命。”


热映的《八角笼中》里,这句台词让无数观众落泪,还好它并没有一语成谶——片中好几位角色在现实中的原型,都在搏击圈打出了自己的一番成绩。



在这个故事里,有一位赌上身家的师父,有孩子们拼命的血与汗,而这并不是不可复制的童话。


最近发生在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场边的一幕,就像是网球版《八角笼中》走进现实——两个来自云南沧源佤族自治县的小球员,见到了他们一直崇拜的世界冠军李娜,还和她一起观看了世界顶尖水平的网球赛。


出自人物纪录片《少年:一场8500公里的梦想接力》


在这场世界级的网球盛会中,场内外的冠军巨星形形色色,小朋友也许只是看台不起眼的角落里普普通通两个观众。


可这对他们来说,甚至对很多普通人来说,都是极为不普通的一刻。


“家里没点家底儿,学这个有什么用?”这句我们听了太久的、不可谓不现实的定论,终于到了可以被砸出个缝隙的一天。


01

从云南山沟到网球场,

没人敢相信这事能成


来到温网现场的赵云祥和赵芝圆,来自云南野象网球俱乐部——


一个专门资助4-8岁来自大山的孩子免费到昆明学习网球的组织,直到他们成年。


如果用世俗的残忍眼光来看,凭他们本来的出身,可能一辈子都摸不到竞技体育的大门。


更不要说网球——一项公认的“贵族运动”。


从小培养训练的成本,各地参赛的门槛,社会整体的土壤与氛围……每一项都需要投入很大时间和经济成本,本不会在他们的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


野象上一次出圈,是因为“大师兄”王发获得了青少年网球巡回赛广州站U14男单的冠军。


就是这张“背篓少年”的主人公,而他的网球拍竟是装在朴素的背篓里。


巨大的反差让王发立刻走红,也让他背后这个专门培养“穷人家孩子”练网球的俱乐部浮出水面。

图片来自@背篓少年王发

图片来自@背篓少年王发 图片来自@背篓少年王发

野象的小队员,都是创始人张晓洪和教练徐姣叶一个一个从大山里“捞”出来的孩子。


和“八角笼中”的故事类似,甚至更夸张——张晓洪那时已经是一个“账户里有3000万”的成功人士了。


他自小练多种体育项目很多年,退役后赶上时代的潮头赚够了钱。一般人实在难以看出,他做这件事有什么必要。


张晓洪和他的学员们,图片来自网络


想选拔大山里的孩子,缘起于非常偶然的发现。


2012年左右,张晓洪在山里自驾游,当地向导家的小孩从山顶下去帮他取充电宝,那么陡峭难走的山路,小孩来回20分钟就能轻松走完。


最优秀的王发,初见时也是反应速度惊人:“和他聊着天,突然拿起一个网球往他脸上丢,他一下就把球抓住了。我就知道他是练网球的料。”


山里孩子令人惊叹的身体素质让张晓洪产生一个念头:别的小孩能练网球,为什么他们不能?


出自人物纪录片《少年:一场8500公里的梦想接力》


真正把想法付诸实践,却已经是四年后了。


那时张晓洪已经创办了野象俱乐部,也一直没有放弃从山里选拔优秀的苗子。


但在这样一片对网球几乎没有概念的土地上把孩子带走、训练,可想而知要面临多么大的挑战。


“刚开始根本招不成,一是山里的家长不懂网球,二是他们也没钱,不敢相信我们把孩子带出去练体育。”


徐姣叶教练这样形容山村里的物质条件——很难想象沧源距离昆明仅仅几百公里,亲眼见到了这些孩子家里,才知道什么叫“家徒四壁”。


“每月1000元、包食宿”的提议,也被充满疑虑的家长们回绝掉,甚至拿不出这笔钱。


出自人物纪录片《少年:一场8500公里的梦想接力》


最终,张晓洪咬牙许下了一个承诺:只要把孩子交给他练,剩下的训练和日常生活费用他全包。


为了节省开支,教练和孩子们一起住在集装箱改装的宿舍里。


俱乐部一共有四块网球场地,其中三块是供昆明的中产家孩子学习、练习用,另外一块留给山里选拔出来的孩子。


他们也很清楚,自己必须付出加倍的努力,才能证明留在这里的意义。球鞋是破了洞的,网球是打到“长毛”的,每天风雨无阻地6点半起床、早操、训练。


张晓洪甚至自嘲,这四块场地可能是全中国利用率最高的网球场,每天都是这些孩子自发地连轴转训练,不肯停下。



对他们来说,这不是外人一句“有什么用”就能轻飘飘定义的,“大山里的孩子也能打网球”的质疑,也不会动摇分毫。


这是他们从未设想过、但一旦抓住就不会放手的新人生。


02

发自内心的热爱,

才能推动命运的巨石


随着野象俱乐部知名度扩大,教练们也曾遭受过质疑:


这么小的孩子,你就让他们的人生道路只有网球了,是不是太霸道、太残忍?


徐教练完全不认同这样的指责。在她的讲述中,没有一个孩子不是因为内心真正的冲动和渴望,才留在这里的


去温网的赵云祥、赵芝圆和他们的小伙伴,都不过八九岁的年纪,不会想太多,当然也不会彻底理解所谓的“网球改变人生”意味着什么。


起初被教练从沧源带到昆明,他们只知道非常渴望想去一个繁华而陌生的大城市,完全搞不懂为什么、去那里要做些什么。


但几天的训练下来,他们敏锐地观察和体会到,每个人打球都打得很开心,教练也不断地鼓励、表扬。


等到最后一天教练再问“想练网球的举手”时,全部人都举起了手。


出自人物纪录片《少年:一场8500公里的梦想接力》


如果一个人的出身和家庭条件有天然的“缺陷”,所有人都低看你一眼,认为你生来不该干这个,也迈不进那道门槛。


那么他还有资格去谈最奢侈的两个字——“热爱”——吗?


张晓洪说,如果他们不喜欢网球的话,再厉害的教练也没办法改变。


也许教练们做的,只是帮这些孩子在心中某个角落里,点燃了从来没被重视过的一团火。


平时的生活里,教练会给孩子们看纳达尔等巨星在大满贯赛事夺冠的精彩比赛,分析技术要领,还会问他们“帅不帅?你们想不想拥有这个时刻?”


纪录片中羞赧的孩子们不爱说话,快要把屏幕盯出洞的眼神中却闪着光。


出自人物纪录片《少年:一场8500公里的梦想接力》


2020年,野象俱乐部表现最突出的两个孩子王发和李娇,曾在中国网球巡回赛总决赛得到了和李娜同台的机会。


教练说,他俩回来之后整个人状态都变了,训练加倍卖力,这份上进的劲头甚至也传递给了身边的小队友。


也许对这些孩子来说,网球是目的、而不是手段,山里的孩子们缺少从来也不只是丰厚的物质,也是更广阔的舞台、被点燃的梦想。


这次受邀来到温网现场的野象小球员赵芝圆,最崇拜的就是李娜。


床头挂着李娜的照片,梦想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像她一样优秀。


确实,李娜凶狠有力的球风,加上武汉伢子的爽辣性格,你很难想象会有哪个练网球的中国女孩不被她倾倒。


所以,小球员被偶像带领着梦想成真的那一刻才会如此动人。


出自人物纪录片《少年:一场8500公里的梦想接力》


在这块能容纳11000多名观众的草场边,李娜带赵芝圆和赵云祥做了一个美妙的梦:


她让两个孩子闭上眼睛去尽情想象,如果亲身在这里打球,听到为他们山呼海啸的喝彩,会是什么样的感觉。


甚至还留下了一个约定——


“十年后,你们要走进这个球场,让别人来看你们打球,好不好。”


出自人物纪录片《少年:一场8500公里的梦想接力》


别笑这梦想太不着边际。


两个小苗在野象俱乐部接受系统的网球训练仅7个月,最近刚刚分别拿到了昆明市积分赛的男子冠军和女子亚军。


世界顶级赛场一直在迎来送往,李娜温柔亲切地告诉两个孩子,她曾在这片场地上走完职业生涯最后一程。


对下一代人而言,这可能也是梦想最初开始生长的地方。


03

“体育改变人生”,

行动让它不止是一个梦想


当赵芝圆和赵云祥认真闭上眼睛感受赛场热烈氛围时,李娜在旁边笑得满眼都是欣慰。


不知道她会不会想起二十多年前,网球也是她生活中最重要的支柱。


李娜14岁时,父亲因病去世,家里多年来为治病欠下无数外债,还有一笔在1996年已堪称天文数字的5万房贷。


从那时起,李娜不止是湖北省队的运动员,更是一个咬牙扛起家中责任的养家之人。


每一滴汗水、每一次挥拍赢来的奖金,改写了她和家人的命运。


出自人物纪录片《少年:一场8500公里的梦想接力》


也许体育真的不是一种有资源之人才能玩的游戏。


它不止是一种竞技方式、一种职业、一项可以从事终生的爱好。也许对一些正处于困境中的人来说,它也是一种无声的激励。


会有人因为它而走出闭塞的生活环境,走向更大的世界;


与更多的人交手、过招,也在无数次的失败与成功中,发现人生无数的可能性。

视频加载中...

点击视频观看野象少年逐梦温网完整纪录片


一旦看到这可能性的火苗在燃烧,就不愿让它轻易熄灭。


据《人物》报道,赵芝圆和赵云祥的温网之旅其实一波三折,光是签证的资料就出了不少状况,甚至险些无法成行。


面对孩子们期待的目光和现实的艰难,教练们也在这个过程中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作为温网的全球官方合作伙伴、并发起本次邀请的OPPO方面,工作人员在帮助孩子们跨越8500公里前往伦敦的过程中,甚至慢慢已经忘了这只是一个项目。


更像是在履行一个内心深处认为一定要坚守的承诺。


最终温网行顺利落地,不仅在两名小球员心中留下影响一生的种子,更是让过程中每一个跟进下来的人都感受到发自内心的开心——


助力一个小小梦想,带给每个身处其中的人的激励感都意义非凡。



这次OPPO助力野象少年圆梦,也是OPPO的体育公益事业中又一次令人难忘的回忆。


世界顶级网球赛事早已是OPPO的老伙伴,几年来法网与温网先后和OPPO成功合作,双方致力于将这项运动的影响力在中国不断扩大。


更重要、更有意义的是,体育公益事业还能为充满活力与渴望的青少年做些什么。


球场内外,心灵的成长与体格的教育同等重要。


2022年,OPPO与中国女足国家队成员王珊珊、赵丽娜携手发起Reno9“明日金公益计划”,在四川江油的一所乡村学校捐建了一座足球场,并在6所乡村学校赞助建立6支校园女足。


来自贵州山区的元宝女足,今年6月也被邀请到了OPPO X 卡卡公益足球中国行的活动现场。


小球员们不仅和世界级球星卡卡亲密接触,现场接受球技的指导,后来还受邀和卡卡一同在欧冠决赛现场观赛。



一颗小球仿佛总是有着能转动地球的力量。


有时让世界变得很小,小到瞩目的巨星偶像能如此近地向渴望偶像的孩子辐射他们的光芒,让远在天边的顶级赛事也不再是奢望;


有时又让世界变得很大,大到只要拿起手中的球拍,就有无穷无尽的勇气去探索下一次的未知精彩。


这也正是OPPO多年来一直深耕体育公益事业的愿景,相信无论是什么出身背景,心中有梦的孩子都应该有机会走上更大的舞台,闪耀自己的光芒。


出自人物纪录片《少年:一场8500公里的梦想接力》


野象俱乐部张晓洪教练曾在采访中提到过另一位让人敬佩的导师——创办华坪女子高中的张桂梅校长。


他为另一位张校长的信仰深感震撼,也坚定了自身的信念:“文化教育可以让山区孩子有更多的机会,体育教育也未尝不可。”


希望看到OPPO与各方的努力,能收获越来越多的成果。


是否会取得世俗的成功不是最重要的,但他们一定会成长为很好的大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7

标签:少年   背篓   俱乐部   纪录片   山里   网球   教练   人物   梦想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