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万亿!许家印彻底摊牌了?




01

两年巨亏8120亿,总负债2.4万亿


两年过去,许家印的账终于算清楚了


7月17日深夜,恒大一口气公布了2021年全年、2022年中期及2022年全年业绩报告。



2年亏损8120亿元、负债2.4万亿元......迟来的这三份财报,彻底揭开了恒大的家底和它的债务窟窿。



2021年度,中国恒大全年收入为2500.1亿元,毛亏损184.5亿元,净亏损合计6862.2亿元


2022年度,由于上年度大幅计提资产减值和土地收回等亏损,中国恒大亏损有所缩减。当年,企业营业收入为2300.7亿元,毛利249.9亿元,净亏损合计1258.1亿元


仅仅两年时间内,恒大一家房企亏损总额高达8120亿元。而恒大自2006年有财报记录以来至2020年共15年,所有盈利综合累计也才2659亿元。


同比换算一下,可以说恒大2年亏掉50年的利润,还留下2.4万亿的负债。



相比之下,中国以往历届被冠以“亏损王”之称的上市公司:乐视网2017年亏损139亿元、海航控股2020年亏损640亿元、快手科技(2021年亏损780亿元.......


这些所谓的亏损王,连恒大的脚指头都比不上。


这也说明,眼界是需要培养的,当你对一个事情感到惊讶,说明你活得不够久,看得不够多。


很多人说这家“既恒又大”的公司是“大而不能倒”。



此言谬矣。


如果将恒大的负债换算成美元,大概是3600亿美元,相当于越南2021年的GDP。要知道,去年中国还有11个省市的GDP都没达到这个数。



之前网传恒大是写了一封“求救信”给广东的,然而广东2022年全省的税收才9000亿。



要全省财政不吃不喝三年才能帮恒大填上这个窟窿。


可能吗?



02

意味着什么?


这三份财报一发,对于恒大问题的讨论就会从“大而不能倒”,变成什么时候倒,怎么倒。


毕竟,爆出来的几个数字用爆雷已经难以形容,简直是“核爆”。


恒大和许家印这些年招来的风雨,没有人能替他们遮挡;他们这些年捅出来的窟窿,没有人能替他们兜底。


纵观恒大二十多年的发展史,其实就是房地产整个行业的缩影。


1996年,许家印极具前瞻性地预测到了国内房地产市场的前景,成立了恒大实业集团公司。凭借出色的个人能力和人脉资源,许家印将恒大带上了发展的快车道上。


1999年,才成立三年的恒大地产便从2000多家广州房企中脱颖而出,成为广州地产行业10强。


2006年左右开始,国内房地产行业进入量价齐升的成长阶段,恒大剑指全国市场,迅速将地产项目布局到了上海、天津、武汉和成都等全国多个主要城市,跻身全国房企20强。此后,恒大在全国不断攻城略地。



到了2016年,恒大跻身世界500强,并成为全国销售第一的房企。从这时开始野心也不止局限于地产行业,将目光瞄向了足球、影视、饮用水和健康等多个领域,涉及到体育、文化和医疗,由此恒大在2016年将“恒大地产”的名称更名为“恒大集团”。



在爆雷前的2020年,是恒大发展史上的巅峰。恒大当年在年报中称:


集团已完成从地产向“多元产业+数字科技”转型。


结果登高跌重,仅在一夜之间。


有关恒大何以至此的分析太多太多,这里我们不再赘述。今天着重讲恒大为什么要连发三份财报,动机是什么?


窃以为有两点:一是给市场打预防针,说明恒大真不行了,大家做好心理准备。


二是谋求“复牌”。对恒大来说,如果股票能复牌,相当于多了一笔盘活的资产。


自2022年3月21日停牌至今,已快16个月了,逼近18个月的退市生死线。如果恒大还想保留上市地位,留给它的时间其实也就两个月左右了。



公布此前未公布的财报,是恒大复牌的必要条件之一。不过这仅仅只是迈出了一小步。除此之外,复牌还有其他条件,比如消除财报的“无法发表意见”的审计意见、解决恒大物业134亿存款案等。



假使恒大真能复牌,估计“利好”也不会持续太久。因为就目前的形势来看,恒大退市将会成为未来的“大概率事件”。


港股除了停牌18个月以外还有两个条件可以触发退市:


1. 持续低价:若公司股票在连续30个交易日内,每天的收盘价均低于0.25港元,交易所有权要求公司退市。


2. 连续亏损:若公司连续三个财政年度出现经审计的累计亏损,并且公司股东权益低于公司初始上市时的50%,交易所有权要求公司退市。


2022年年底以来,金融政策的银行信贷支持、债券融资帮扶、股权融资松绑“三箭齐发”,优质房企享受到更多支持。但是这也让优质房企与出险房企的距离进一步拉大。


2023年更是成了房地产企业大规模退市的一年。



恒大作为房企中的“尖子生”,显然没能享受这一波政策利好。以如今恒大的经营状况,就算复牌了,还可以继续趴在港交所不动如山吗?想必很难。



03

恒大,能不能倒?


既然恒大退市是很有可能发生的事件,那么恒大会不会倒?


首先,我们盘算一下恒大家底大概还有多少。


恒大当年高速增长的时候产业布局很广。除了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新能源汽车这个龙头产业外,比较知名的还有大健康旗下的恒大冰泉、粮油、奶粉、医养。



还有房地产周边的中介业务房车宝;


文旅产业的童世界;


互联网的恒腾网络;


金融领域的恒大金融,保险等业务等等。



不过以上业务,要么根本没有成规模地展开,要么是空手套白狼式的壳公司,要么是拿到了钱但都全部亏掉了(比如金融、保险)。


故而,以上这些领域反而是资不抵债的重灾区,对最终解决恒大的债务问题完全没有帮助,甚至是拖后腿。


此前,还算有点看头的恒大汽车,也被许家印玩砸了。2022年3月开始说的“大干三个月实现恒驰5量产”。现在都2023年7月了,量产成了“如梦幻泡影”。



过去两年,但凡出现的房企,他们要筹措资金还债,多半把旗下物管公司出售。所以恒大物业也属于恒大价值相对较高的资产。


但是此前恒大物业预收了大量管理费,给业主的承诺了,预交N年的物管费,可以打折。所以恒大物业相当于寅吃卯粮。而提前收回来的物管费现在又被挪用,被亏掉了。


而所谓的很值钱的“未开发地块”,这两年也在慢慢被地方收回。



盘过来盘过去,恒大手头能卖点钱的资产,恐怕只有遍布全国的“烂尾楼”。


恒大,早已是“资不抵债”。之前大家对恒大抱有“侥幸心理”认为恒大是“百万漕工衣食所系”,是“大而不能倒”,是“系统性风险”的导火索,总有人来擦屁股,总会有人来兜底。


但事实还真不一定。恒大的债务更像是“薛定谔的猫”,到底死没死,只有打开看了才知道。



这回恒大的财报一发,基本敲响了丧钟。


不过真要走到“破产”这一步,也没那么快。


大型房企的企业架构,母公司不持有资产,每拍下一块地,就专门成立一个项目公司。比如,一个楼盘在大连,一个楼盘在扬州,大连搞个项目公司,扬州也会搞个项目公司。


全国各地,花开遍地。



大连的楼盘拿到购房者的预售款,可能查出来这个钱挪去扬州拿地,扬州拿到预收款,又抽出来送去了杭州,就是个无限套娃。


如果把恒大的母公司和所有项目公司,全放在一个案子里处理,光是把这些账算清楚,保守地说也要几年时间。


同时还涉及到一个跨地域的保护问题——每个地方都要顾及自己辖区内的利益,难免会有一些冲突。


一旦自上而下地处置,就难免会出现不同地域的债权人互相掐架,而且涉及烂尾楼的问题,往往还需要不同区域间的配合。


期间的过程会多么曲折复杂,一想便知。


许家印和恒大,这回算是给市场丢了枚核弹,打碎了一切幻想,也给大家提早做了个“心理预期”——恒大的倒计时,恐怕开始了。


接下来,恒大和债权人还有各地业主们,极有可能陷入一个长达数年、循环往复、不断扯皮的泥淖。


围绕恒大的怪事、奇事会一天比一天多,一天比一天精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资不抵债   烂尾楼   扬州   大连   窟窿   债务   中国   物业   资产   年度   金融   项目   地产   全国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