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7家外国企业纷纷出逃,“世界工厂”梦想破灭,印度尝到了苦果


简介

近日,富士康传出取消1400亿芯片大订单并终止与印度企业合作的消息。而此举也被视为富士康即将退出印度的信号。


富士康并不是第一家逃离印度的外国公司。据统计,短短几年内共有1777家外资企业离开印度。

印度曾经有一个“世界工厂”的远大梦想。如今,这个梦想已经彻底破灭。而这一切都是印度自己行动造成的结果。

这是什么?让我们来看看吧。


打造“世界工厂”

在审视外资外逃的原因之前,我们不妨先谈谈印度的“世界工厂”梦。

2014年,印度人民党赢得大选,党魁莫迪上台,成为印度的总理。莫迪上台后,开始实施经济改革。引进外资是莫迪经济改革中尤为重要的一部分。


莫迪认为,只有引进外资企业才能给印度带来力量和活力。

为此,莫迪动员全国推动“印度制造”计划。所谓“印度制造”,实际上是为了提高制造业比重,帮助印度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型。过去,制造业对印度GDP的贡献率仅为15%左右。按照莫迪的计划,这一比例至少应该提高到25%。

但印度工业基础薄弱,制造业无力发展。只能引进外资来帮助其他国家加工。


因此,印度旨在通过让全球制造业流向印度,复制中国奇迹,成为更具竞争力的“世界工厂”。

为了成为真正的“世界工厂”,莫迪政府做出了很多努力。

一是全面拓展外资参与领域,涵盖九大模块。


从最简单的食品加工到高科技航空和医药,印度政府都为外国投资腾出了空间。在政策的支持下,任何外资都可以完全进入印度市场,甚至90%以上的企业不需要审批。

此外,印度政府还取消了对外资的制造业限制。如果外资能够为印度企业提供合适的核心技术,甚至可以对两国合作项目实现100%的控制。

其次,印度推出新税制改革方案,让外资受益匪浅。


2017年,印度启动70年来最大规模的税制改革,让数千家外国企业受益。一方面,印度全面降低关税,欢迎外资在印建厂,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印度提高了消费税,以增加外资企业的收入。例如,将智能手机的消费税提高到10%,将热水器等家用电器的消费税提高到28%,让外资可以获利。莫迪代表印度政府向世界各国企业呼吁,承诺印度将营造稳定、透明、舒适的政策环境,弘扬“印度制造”品牌。

在印度政府的不懈努力下,“世界工厂”的梦想似乎正在成形。


2015-16年,印度仅一年就吸引了总计554亿美元的外国投资。当时,数千家国际企业涌入首都附近的古尔冈地区,一半以上的世界500强企业加大投资,直接进入印度。

但这样的良好开端并没有为“印度制造”带来美好结局。

九年过去了,印度成为“世界工厂”的梦想终于落空。


外资撤出

2023年才过半,印度今年的经济发展将受到强劲打击。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大量外资企业马不停蹄地离开印度。

外资一撤,印度经济就陷入沉寂。

高速增长的经济奇迹已经成为历史,印度经济甚至面临倒退的危险。截至今年5月,印度筹集的外资金额已大幅下降至459亿美元。与去年近600亿美元相比,倒退明显。


今年早些时候,一批外国汽车公司宣布退出印度。

通用、丰田、福特等多家企业均表示无法忍受,如果不离开将遭受巨大损失。


通用汽车是最早进入印度汽车市场的外国投资者之一,但折腾了这么久,通用汽车在印度汽车市场的份额才刚刚达到3%,而且连年亏损,可谓是。多么的不幸。丰田的情况与通用汽车类似。筹划了好几年,却毫无成果。

福特的情况更糟。福特的市场份额不到1%。别说一分钱没赚到,连损失4.6亿美元都不算什么。

这种逃离印度的风潮很快蔓延开来,各个行业的外资也迅速做出了反应。例如金融领域的花旗银行、建筑行业的Holcim以及全球零售巨头家乐福都发表声明决定退出印度。

即使是娱乐业最优秀的公司之一美国迪士尼公司也未能在印度长久发展。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迪士尼可能会出售印度业务,及时止损。迪士尼在印度推出了专门的流媒体平台和电视频道,但这两家公司的回报都很惨淡,利润下降了近50%。为了避免进一步损失,迪士尼不得不制定另一个计划。

更让印度防不胜防的是,印度一向引以为豪的芯片产业也因外资撤离而受到重创。去年,全球最大的电子制造商富士康与印度政府达成协议,帮助印度发展半导体。根据协议,富士康将在印度建设一家工厂,专门生产半导体和显示器。为了表达该项目的重要性,莫迪特意选择了家乡的一家工厂。

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大工程,总价值超过1400亿元。按照初步计划,富士康与印度政府将以合资企业的形式进行合作。不过,富士康在7月10日毅然宣布终止该项目,虽然没有详细说明原因,但已经引发舆论热潮。


富士康的退出给其他外国企业敲响了警钟,迫使它们重新考虑在印度的投资。

就连全球最大的投资管理集团贝莱德也向印度开出了红牌。

经过评估,贝莱德认为,印度市场的风险指数较高,未来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退出该地区。外资想要去印度,还得小心谨慎。


黑色的石头

相比之下,贝莱德对中国市场环境的评价非常积极,认为中国市场具有韧性、风险可控、发展潜力巨大。

那么,这些外资企业为何纷纷撤离印度呢?


为什么要撤离

事实上,印度走到这一步完全是自己承担风险。外资企业撤离印度的主要原因有3个。

首先,印度基本面有限,不利于外资发展。

虽然同为发展中国家,但印度的基础条件远比中国差。大量廉价劳动力是印度“世界工厂”的最大卖点,但也是印度唯一的优势。另外,印度的制造可以说是艰难的。


无论是电力还是交通,都是一个难以克服的困难。

印度电力常年供应不足。外资企业纷纷来印度建厂。工厂运转时经常停电。但对于现代工业体系来说,没有电就等于什么都没有,技术再先进也没用。

印度政府无法完全控制电力供应系统。为了快速收回成本,许多私营能源公司不自觉地提高价格,这大大增加了工厂的运营成本。

交通运输则更加复杂。劳动力节省下来的钱通常花在交通上。印度政府虽然摆出“开门迎客”的态度,但并没有给予足够的保证,多年来也没有取得任何进展,令人失望。


印度工厂停电

其次,印度政府受骗严重,政策名不副实。

印度政府虽然名义上给予外资优惠政策,但实际上是一个骗局。印度对外资企业征收高额追溯税。所谓“追溯税”,实际上赋予了印度政府随时向外资要钱的特权。例如,全球通信巨头沃达丰曾收购一家印度公司,印度政府要求沃达丰补缴29亿美元的税款。此案拖了好几年,直到海牙国际仲裁法院介入后,印度才同意放手并退还部分款项。


此外,印度政府热衷于钻税收漏洞,识别外资逃税行为并处以巨额罚款,不少中国企业受到重创。

印度不仅冻结了小米的资产,还指责了VIVO和OPPO。这三个案件中,只有VIVO案件已经解决,另外两个案件仍在审理中。更离谱的是,VIVO还必须另外缴纳高达8亿元人民币的保证金,作为印度最高法院同意解冻VIVO资产的前提条件。

由此可见,印度政府根本就不是真正引进外资,只是想欺骗外资,狠狠打压它。


第三,印度社会过于复杂,传统势力强大,外资难以站稳脚跟。

印度的改革起步较晚。改革开始之前,国内传统企业已经形成了各行业利益瓜分的割据势力,无法轻易动摇。因此,外资多年来一直在努力,但始终无法完全融入。加之印度特殊的社会和复杂的情况,外国企业更难适应当地的文化。

执政党为了平衡国内政治力量,顾虑较多,有时不得不采取贸易保护主义。例如,为了保护印度零售商的权益,政府必须禁止外国折扣。事实上,尽管印度实施了经济改革,引进外资,但仍然无法让市场在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


结语

印度的失败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在引入外资之前,印度政府唱得高歌猛进,但当外资进入印度后,之前的承诺一个都没有兑现。基础设施的匮乏、政治的变幻无常以及传统力量的压倒性将外资推向深渊。

现在看来,印度想要成为“世界工厂”的愿望只能成为奢望。

参考:

1.元元。外资流入印度,转型“世界工厂”?[J].中国对外投资,2017,(8):38-39。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印度   福特   工厂   引进外资   世界   消费税   苦果   外资企业   制造业   外国企业   外资   外国   美元   梦想   政府   经济   企业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