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雪糕,孩子更要吃这些降暑!5种暑期常见病预防指南戳这里

根据珠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监测,6月,珠海市手足口、咽峡炎患者明显增多。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做好2023年中小学暑期安全工作的通知》,强化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红眼病、细菌性食源性疾病、中暑(热射病)等季节性高发疾病防治工作,珠海市教育局、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珠海分社联合推出第二堂公开课——儿童、少年夏季多发病防控科普公开课,邀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急办副主任医师赵超敏授课。

本次科普公开课于7月17日20:00在南方+珠海教育频道播出,时长约10分钟。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学生、家长,以及幼托机构老师、家长可戳手足口、咽峡炎明显增多!如何防治?珠海市疾控中心支招或识别下方海报二维码回看。

没来得及看收看视频直播的朋友,也可通过文字了解暑期五种常见病预防指南。

南方+记者:咽峡炎、手足口病具体有什么症状?怎样预防比较好?

赵超敏: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均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

手足口病、大多数患儿表现为发热,手心、足心、臀部皮疹和口腔疱疹,疱疹性咽峡炎主要表现为发热、咽痛、口痛、咽峡部疱疹等。疱疹性咽峡炎极少会出现重症患儿,而手足口病部分患儿会并发心肌炎、脑炎、肺水肿等重症,甚至导致死亡。

具体预防措施上,一是勤洗手,勤通风,勤消毒。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和清水洗手,至少持续20秒。居室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对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及儿童使用的餐具等物品,使用前要高温消毒;玩具、被褥等要进行定期清、曝晒或消毒。

二是减少接触。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三是接种疫苗。为6月龄—5岁儿童接种EV71疫苗,有效预防EV71所致的手足口病。

四是及时就诊。儿童出现发热、出疹等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

五是遵医隔离。儿童患病后应遵医嘱居家隔离,隔离时间为症状完全消失后一周或自发病之日起2周;完成隔离后,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院开具返校证明复课。

南方+记者:托管机构、暑托学校内,受托孩子出现咽峡炎、手足口病后,托管机构、暑托学校应该怎么做,避免群体传染?

赵超敏:落实晨、午检制度及因病缺勤追踪。做好晨、午检,发现儿童发热、口腔等部位有疱疹,及时通知家长送医院就诊,并及时将情况上报到晨检系统。病例增多时要及时报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教育行政部门。儿童患病后要停课居家隔离,直到症状完全消失后1周或自发病之日起2周。

做好清洁消毒。加强课室、午休室、活动场所、校车等的通风消毒,对玩具、物体表面和场所等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对卧具、衣物、被褥等定期进行期清、曝晒或消毒。

加强健康宣教。设置充足的洗手水龙头,配备肥皂或洗手液,每日督促和教育儿童按照7步洗手法正确洗手。

南方+记者:孩子在家出现咽峡炎、手足口病,父母应当如何护理?

赵超敏:注意隔离。居家治疗的患儿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以减少交叉感染。发病后第一周传染性最强,第二周也还具有一定传染性,应隔离2周。

发热要进行降温退热处理。一定要监测好体温情况,发热要及时进行降温退热处理,增加宝宝的舒适度,可以温水擦浴。禁止酒精擦浴,不推荐冰水擦浴。38.5摄氏度以上建议使用退热药(对乙酰氨基酚或者布洛芬)。

注意观察病情。应密切观测患儿的精神状态,若孩子频繁高烧、进食少、小便减少、烦躁、抽搐等,说明容易出现并发症,应及时就诊或复诊,手足口病要到定点医疗机构就诊。

合理用药:应遵从医嘱,合理用药。

饮食护理:患病期间,孩子的消化功能减弱,饮食应以流质、易消化为主,并及时补充液体。

口腔护理:可以用温凉开水或淡盐水漱口,可使用开喉剑喷雾剂、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假单胞菌)等减轻口腔患处疼痛。

南方+记者:红眼病有什么症状?应当如何预防?

赵超敏:红眼病(医学名称“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急性病毒性眼病。

本病主要由肠病毒70型(EV70)或柯萨奇病毒A24型病毒变异株(CA24v)引起,腺病毒11型也可引起。人群普遍易感,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康复后,仍可以被不同病原体感染而再次发病。

接触感染为主。红眼病全年均可发病,多见于夏秋季,传染性极强,传播速度快。

急性患者是主要传染源,是通过接触被患者眼部分泌物污染的手、物品或水等而发病,包括(1)直接接触病人眼睛或上呼吸道的分泌物;(2)与患者握手、拥抱等身体上的接触;(3)接触患者的生活用具如毛巾、穿过的衣服、脸盆;患者摸过的东西,如门把手、公共汽车扶手、各种工具等;(4)接触被污染的水,如池塘水、游泳池水等;(5)接触患者用过的眼药水等。

球结膜下出血为最显著的症状,眼内有异物刺激感、眼部刺痛、结膜肿胀、畏光、眼部分泌物增多。该病呈自限性,自然病程一般为1-3周,预后良好,但偶有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

防控措施具体有:

(1)隔离传播源。红眼病患者患病期间尽量居家休息,减少公共场所活动;对于现有症状的儿童不得入学、入托,患者应在家休息,做好个人卫生,防止家庭内的传播。

(2)切断传播途径。由于红眼病患者眼睛的泪液、分泌物含有大量病毒,会通过日常接触传播,人群普遍容易感染。所以应禁止红眼病患者进入游泳池及浴室、理发店等公共场所。

(3)加强集体单位的卫生工作。学校和托幼机构方面,要落实晨检工作,发现病例立即隔离治疗并采取相应的消毒措施,同时报告辖区疾控中心。培养儿童勤洗手不揉眼的良好卫生习惯,切实做好毛巾个人专用。如有保育员发病应暂时调离工作。

工厂、企业等集体单位方面,要实施健康巡查制度,一旦发现病例,应立即调离工作岗位,居家治疗休息。同时做好环境卫生清洁工作,特别要做好公共场所、公用物品、车辆和生产用具等重点环节的消毒工作。

(4)开展健康宣教。 加强对重点人群(工人、学校和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的健康宣教工作,促进养成勤洗手、不揉眼、毛巾和脸盆要单人单用的个人爱眼卫生习惯,有病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等。

南方+记者:暑期气温高,托管机构、家庭如何避免食物中毒?

赵超敏:随着政府监管加强和市民健康素养提升,食物中毒这些年在珠海发生情况极少。当然夏季容易高发细菌性食源性疾病,即因为食用不健康食材导致肠道性疾病发生。

具体我们要做到“五要”和“四不要”。具体为饭前便后要洗手、饭菜食品要煮熟、隔餐食物要热透、生熟食品要分开、出现症状要就诊;生水未煮不要喝、无牌餐饮不光顾、腐烂食品不要吃、暴饮暴食不可取。

南方+记者:暑期气温较高,市民朋友应当如何预防中暑?

赵超敏:避暑防晒。家长应让孩子减少外出。如果想进行户外运动或晒太阳,要选在早晨7点到9点,要避开太阳最猛最毒辣的时候。早上9点后到下午6点前,尽量让孩子待在室内或阴凉处,避免直晒,避免在太阳底下疯玩。

外出要做好防晒的工作,替孩子戴好帽子、擦汗小手巾,打好遮阳伞。

正确饮食。相比起雪糕、冷饮,孩子更应该吃一些应季的、天然的、消暑解暑的食物。比如:冬瓜、西瓜等。

一般来说,中暑前会有一些先兆,孩子不知道如何确切表达自己的感受,家长在发现孩子脸色潮红、呼吸不适、出冷汗等情况之际,都应该快速将孩子转移到阴凉地(但切记降温不能太粗暴,如把太阳底下的孩子一下抱入空调房中),仔细检查孩子的身体状况,密切关注孩子的呼吸、体温等变化。

还可以服用一些盐水、白开水等进行补水,给孩子擦拭身体,减轻中暑的症状。但是请不要擅自给孩子用药。

一旦孩子的中暑情况比较严重,家长应及时将孩子送医就诊。

【文字】南方+记者 冉小平

【摄影】南方+记者 关铭荣

【海报】南方+记者 刘梓欣

【作者】 冉小平;关铭荣;刘梓欣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0

标签:咽峡炎   珠海市   孩子   常见病   雪糕   手足   疱疹   暑期   症状   患者   记者   儿童   指南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