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激烈竞争,到底是要创新还是要时间?

最近,新能源车产业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日本丰田公司突然宣布在电池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宣称将彻底改变新能源车的技术格局;二是国内新能源车企的所谓“价格联盟”,刚一出台就饱受争议,大有“胎死腹中”之势。

关于丰田电池,尽管基本可以证实现在并不具备量产能力,但是,一旦可以量产,到那时如果中国在这一领域仍未取得突破的话,那我们好不容易创造的新能源车优势将荡然无存:弯道超车进行到一半,如果失速,将被甩出去!这是我们无论如何都不愿看到的。

关于“价格联盟”,尽管很多人都发出反对的声音,认为这是破坏市场规律,有违反垄断法的精神。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个价格联盟真是价格的问题吗?

其实,这两件大事的本质,都指向了一个关键词:时间。

(新能源车竞争的核心是“争分夺秒”)

新能源车对全球经济有多大作用,自不必多说,我想大家都知道。然而,全世界的新能源车企都处在一个从不成熟向成熟转化的关键时刻,谁能够在这个时刻抢先一步,谁就能在新能源车赛道上掌控全局,从而将产业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对冲当今去全球化大背景下的宏观波动性!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到哪儿去弄时间,进而抢先完成技术创新呢?

“砸钱”固然是最直接、最简单赢得时间的方式,但是,光有钱就够了吗?如果没有市场生存、没有市场支持、没有市场检验,怕是怀揣金钱低头走路,走到哪儿都不知道,时间倒是抢到了,可抬头一看,出赛道了,那又有什么用?

我历来强调,向市场要空间,是解决时间问题的重要方式之一。从市场转化出来的时间和用钱砸出来的时间最大的区别在于,市场的时间是有温度的、有方向的。也就是说,市场转化出的时间首先保证的是企业的生存,同时它还传递了市场的信号。

仅从技术角度来说,新能源车的理想“燃料“当然是纯电,但是,目前的纯电技术确实不能满足市场关于交通工具续航力的要求,俗称”里程焦虑“。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是该停下来去专注电池续航能力的研究呢,还是萎缩在南方大中城市这个相对较小的市场内呢?

目前国内大多数纯电车企偏向于后者(或者重点打造后者),这样做表面上看可以解决“小市场“上的生存问题,但问题是,我不相信中国的哪家新能源车企是满足于小市场生存的,我相信他们都胸怀远大。但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这也许才是他们居然想到价格联盟这种下策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吧?

那么在上述两个选择之外,有没有更好的选择,让我们的新能源车企技能生存于更大的市场的同时,再去加大新技术研发力度呢?其实,我们的市场已经给出了答案。

根据权威媒体披露的6月份中国新能源车销量数据,主打增程技术的两个品牌“挤进“前六名,尤其是被称为新能源车行业新势力的零跑”意外“地杀进前六,并且交出了1.3万+的好成绩,其中增程版的C11 SUV做出了十分突出贡献。

(新能源新势力最新成绩单)

在强手如云的新能源车行业中,我之所以特别关注零跑汽车,尤其关注其C11系列增程车,是有原因的。去年,我就曾经拍过一个视频,谈过我对增程式新能源车的关注。我认为,当务之急不是争论某种技术的先进还是落后,而是要看市场给了这种技术多大的空间,进而能够转化出多少时间。

与纯电技术相比,增程技术确实不够先进。但是,从目前市场的实际需求和可接受程度看,增程技术是适应了当前市场需要的,也是得到了市场认可的。这就意味着市场愿意给增程技术更大的空间。还拿零跑的C11系列为例,上市仅3个月就异军突起,将零跑推进了新能源车销量前六,占据了新势力品牌销量第二的位置,并且还是 B 级新势力 SUV 交付量 的NO.1。

(上市3个月就创造奇迹的零跑C11)

这些数据说明,中国的新能源车市场愿意给增程技术更大的空间,接下来,只要增程技术车企能够抓住这个机遇,利用好这个机会,进而转化出更多的时间,就可以为后续的技术创新奠定基础。

当然,奠定基础只是一方面,并非全部。如果增程技术车企拿到了市场给出的时间不去深化技术创新,市场也会慢慢收缩给你的空间。这绝不是危言耸听,看看之前几家增程技术车企或产品系列,销量数据其实很说明问题。反观像零跑C11这样的新品,其获得市场认可是有其道理的。

比如增程器,C11用的是跟理想ONE同款增程器,但零跑发电机是自研的,所以可以更好地适配增程器的转速,因此也取消了理想ONE上的多级减速的减速器,整个增程器体积更小、重量更轻、成本也更低;再比如续航方面,C11的增程CLTC纯电续航可以去到180/285km,超过同价位其他选手。

(超强纯电续航能力)

零跑之所以能得到市场认可与其所具备了全域自研自造能力有着密切关系,其全系产品的核心软硬件都是自研自造的,自主研发的一体化电驱,以及已经应用到C01车型上的CTC电池底盘一体化等多项技术。

有了技术创新的保障,回过头来,零跑也给市场巨大的回馈,比如价格,不到15万的价格是对新能源车市场的重要补充,毕竟原先这类技术的新能源车动辄要二十几万,三十几万,就算国内汽车消费者消费理念已经发生转变,不再盲目追求所谓的名车、大牌,但几十万的价格还是让很多人望而却步。15万以内市场的开拓,无疑是消费者的福音,更是对于市场空间馈赠的回报。

不仅是价格优势,零跑C11的性能、配置也是其对市场的回报。尤其是高科技的配置,L2级智能驾驶、车道偏离预警、车道保持辅助、道路交通标识识别、防碰撞预警、主动安全系统,这一系列高科技加持,足以让所有同价位的竞品自惭形秽。难怪有人戏称C11是增程技术性价比的天花板。

通过零跑C11这个案例的解析,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这样两条逻辑线:

抓住市场需求,尊重市场接受度,市场就会给你空间,而这个空间对于面对特殊转型时期的新能源车企来说实质上就是时间,科技创新的时间;

但市场是有选择的,它不会单纯地因为你使用了某种市场当前认可的技术,就毫不吝惜地给你空间,而是根据你的创新能力来分配空间。以零跑C11为代表的C系列之所以能在短短3个月时间内实现三级跳,就是因为零跑的自主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一点似乎也给出了未来新能源车企的发展思路。

(3个月三级跳)

新能源车产业无疑是未来全球各大经济体竞争的产业,而在竞争中,技术创新是生命线,正如前面所说,谁能在这场技术创新的竞争中抢得先机,谁就能俯视其他对手。所以时间至关重要,抢时间不能单纯靠砸钱,利用市场的空间转化能力是一条重要的路径。

后起之秀零跑汽车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紧抓市场、回馈市场是从市场获得空间,进而赢得时间的法宝。现阶段中国新能源车的发展与竞争的关键恰在于此。#零跑C11增程版##零跑C11怎么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新能源   时间   销量   技术创新   中国   新势力   激烈   电池   理想   竞争   能力   产业   系列   价格   市场   技术   空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