屁股大和屁股小的人,谁的身体更健康呢?研究告诉你真相

在老一辈人的眼里,“屁股大”是健康强壮的标志,有利于生养,在七八十年代甚至一度将“屁股大”作为择偶标准之一。然而,这其中真假却令人难以辨别,绝大部分人都是人云亦云,对其中的健康知识一知半解。屁股大的人真的更健康吗?

一、“屁股大”的人更健康?这是真的吗?

屁股大小与健康之间有何关系呢?这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尤其对于那些热衷于健康和美容的人来说,有的人认为,大屁股是健康和强壮的象征,能够提供更多的身体储备和支撑,而在另一些人的眼里,大屁股可能意味着肥胖和疾病的风险。究竟是哪一种观点更接近事实呢?这要靠研究说话。

一项发表在《美国心脏病学杂志》上的研究通过对超过2000名中年女性进行了为期10年的随访观察后发现,相对于腹部脂肪,臀部脂肪多的中年女性患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更低。脂肪多不应该是更容易患心血管疾病吗?为何臀部脂肪反而还有利于预防呢?

经过进一步深入研究发现,这主要与臀部脂肪的生物学特性有关。

一方面,臀部脂肪中的脂肪细胞通常较为大且较为密集,代谢活性较低,与腰部脂肪中的细胞相比较为稳定。这主要是因为臀部脂肪中的脂肪细胞含有较多的抗氧化物和抗炎因子,能够有效减少脂肪细胞的死亡和炎症反应,从而减少游离脂肪酸的释放。

而相比之下,腰部脂肪中的脂肪细胞通常较小且较为分散,容易受到一些外部因素的影响,如饮食、生活方式等,从而释放大量的游离脂肪酸和炎症因子,这些物质在体内积累会导致一系列的代谢异常和炎症反应,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这也是我们常说的“减肥”要减的主要部位。

另一方面,臀部脂肪中的脂肪细胞还能够分泌一些有益的激素,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脂联素,它在调节心血管健康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脂联素是一种蛋白质激素,能够与内皮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从而引发一系列信号传递。在脂联素的作用下,内皮细胞会受到刺激,加速生长和迁移,更容易到达血管的病变部位,修复受损的血管内膜,从而维持血管稳态。与此同时,脂联素还能够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减少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因而从一定程度上看,拥有大屁股的人确实可能会更健康,心血管出现问题的概率更小。当然,臀部与健康之间的关系也并不是看体型外观那么简单,而是要看臀部脂肪的生物学特性和代谢效应。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臀部脂肪并不是绝对的健康象征,过度的肥胖和脂肪堆积仍可能导致健康问题,保持健康的体重和腰臀比例仍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来说,BMI在18.5至24.9之间,体脂率在20%至30%之间的人群更容易保持较好的健康状态,如果一个人的BMI超过30,那么就可能被认为是肥胖的。

因此,大屁股是否健康还需要考虑到个人的身体质量指数(BMI)、腰围、饮食和运动等因素,不能仅仅依据臀部周围的脂肪量来判断。如果他或她的BMI指数超过30,即使屁股很大,也仍然可能面临着肥胖和健康问题的风险。

二、关于屁股大小的传言,你听过哪些?

关于屁股大小的传言,存在很多说法,但大多数都缺乏科学依据,有些真的令人啼笑皆非。

1、屁股大的人更容易生产?

屁股大的女性会更好生产,听起来似乎是那么回事儿,应该顺产会更容易些吧。但其实这个说法属于偷换概念,并不准确,真相是盆骨大的女性会更容易顺产。虽然骨盆大小与屁股大小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是两者并不完全相同。

盆骨是指由骨盆组成的结构,也被称为骨盆环。女性的盆骨一般比男性大,这也是女性能够顺利分娩的基础。在分娩时,胎儿需要通过产道顺利出生,而骨盆的大小和形状会影响胎儿通过产道的顺畅程度,进而影响分娩的难易程度。

但是屁股的大小并不是骨盆大小的唯一因素。骨盆的大小还与韧带的松紧程度、肌肉的力量和弹性等因素有关。因此,屁股大小不能作为预测分娩难易程度的唯一指标。在医学上,通常会通过测量骨盆的大小和形状来判断是否适合顺产,而不是通过屁股大小来判断。

2、屁股小的人更容易得心脏病

关于屁股小的人更容易得心脏病,这个说法也属于毫无依据的。心脏病是一种复杂的疾病,其发生与屁股大小并没有直接的关系,而是与与遗传、生活方式、环境、饮食等因素相关,而屁股大小并不能预测和影响这些因素的发生和作用。

事实上,体型和心脏病之间的关系更多取决于身体脂肪的分布,而不是单纯的屁股大小。人体脂肪分布可以分为两种类型:苹果型和梨型。苹果型是指腰围和腹部的脂肪堆积较多,而梨型则是指腰围和臀部的脂肪堆积较多。

研究表明,苹果型体型的人更容易患上心脏病,而梨型体型的人则相对较少。这是因为苹果型的脂肪分布更容易导致人体出现胰岛素抵抗和高胆固醇血症等心脏病的危险因素。相反,梨型体型的人腹部脂肪堆积相对较少,而臀部和大腿处的脂肪堆积则会分解一些有益的激素和蛋白质,这些物质可以保护心脏和血管的健康,减少心脏病的风险。

因此,虽然屁股大小与梨型体型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是并不能直接推断屁股小的人更容易得心脏病。腰围大小和腹部脂肪堆积才是与心脏病风险相关的关键因素。

3、运动会让屁股变大

这个说法有一定的科学依据,适当的运动的确可以增强臀部肌肉的力量和弹性,从而使屁股更加紧实和挺拔。但是,运动是否会让屁股变大,取决于运动的类型和方式,以及个人的身体状况和遗传基因等因素。

如果是进行大量的心血管运动,如长时间的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跳绳等,这种运动可以帮助人们减少脂肪,尤其是减少腰腹部的脂肪,但不会使屁股增大。因为这些运动主要是消耗全身的脂肪,而不是只局限于屁股部位。

但如果是进行力量训练,如深蹲、硬拉、臀桥等,可以增强臀部肌肉的力量和体积,使屁股看起来更大。但这种增大的效果也取决于每个人的基础肌肉量和遗传基因等因素,并不意味着一定会让屁股变大。因此,并不能保证所有人都能通过运动来增加屁股大小

三、为什么女性更容易出现屁股下垂?该如何避免?

根据数据调查显示,我们还发现女性更容易出现屁股下垂的现象。这主要还是因为女性的臀部骨盆结构和男性不同,女性的骨盆更加宽大。这使得女性的臀部更容易向下下垂,骨盆的宽度会使臀部的支撑面积更大,从而导致重心偏低,臀部更容易下垂。

如果是生育过的女性,屁股下垂的可能性会更大。在生育过程中,人体会经历骨盆的扩张和软组织的松弛,使得臀部的支撑力变弱,更容易导致屁股下垂。而生育后的身体恢复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如果没有及时进行调理和锻炼,屁股下垂的程度可能会进一步加剧。

此外,一项研究发现,女性的臀部肌肉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萎缩,最终导致屁股下垂,这主要与肌肉的弹性和力量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胶原蛋白含量会逐渐减少,皮肤和肌肉的弹性下降,臀部肌肉的支撑和塑形能力也会降低。

但好消息是,该研究指出,适当的锻炼可以增强臀部肌肉的力量和弹性,提高臀部的支撑能力,从而达到预防和减少屁股下垂风险的效果。例如下列运动就可以对臀部肌肉产生良好的刺激。

1、重量训练:使用负重器械,如哑铃或杠铃,进行深蹲、硬拉等重量训练。这样可以通过增加身体的负荷来刺激臀部肌肉的生长和发展,有效增强臀部肌肉的力量和弹性。但要注意,在进行重量训练时,应该逐渐增加重量和数量,避免过度负荷和受伤。

2、瑜伽:瑜伽是一种以身体姿势为基础的运动方式,可以增强核心稳定性和平衡性,并且瑜伽中的许多动作都需要用到臀部肌肉,例如桥式、三角式、鸽子式等,可以有针对性地锻炼臀部肌肉,增强其力量,防止其松弛

总而言之,面对这些屁股的传言,我们应该大胆假设,小心求证,避免陷入健康误区。

参考文献

[1]Heitmann, B. L., & Frederiksen, P. (2009). Thigh circumference and risk of heart disease and premature death: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BMJ, 338, b329.

[2]Kwon, O. Y., & Park, S. Y. (2018). Differences in pelvic morphology between men and women and implications for female hip and knee injuries: a narrative review. Journal of Women’s Health, 27(7), 881-891.

[3]Miyamoto, N., et al. (2015). Effects of home-based exercise interventions on postpartum depression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Journal of Physical Therapy Science, 27(7), 2337-2340.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屁股   骨盆   健康   臀部   心脏病   脂肪   肌肉   真相   细胞   大小   身体   女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