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河调水入疆工程,一旦成功将会造就2亿亩良田!真的可行吗?

你有听过逆天改命的“红旗河”工程吗?把青藏高原上的水,通过工程手段引入新疆这片干旱少雨、却占据着中国1/6面积的西北缺水区?这是天方夜谭?还是利国大计?或许在开始讲述“红旗河”工程的故事前,我们要先聊聊西北这片广袤土地……

最广袤的土地,最稀少的人烟

如果说“中国十分美,七分在西北”是对我国西北地区大美风光的赞美的话,那荒凉贫瘠、少有人烟或许就是人们对这片土地绝美景色之外的印象了。

原因无他,西北地区的人太少了!。从行政区划上,西北由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三省两区组成;从地理位置上,西北位于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和长城以北,大兴安岭、乌鞘岭以西,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24.3%。

然而,在这面积几乎占到全国1/4土地上,仅仅居住着一亿左右的人口而已。甚至我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常住人口,也只有两千万左右。

是什么阻碍了人们在西北地区扎根落户,阻碍了这里的经济文化向前发展呢?我们或许可以从近年来爆火的一部讲脱贫攻坚的电视剧《山海情》中得到一定答案。人们搬离西海固,寻求更适合生存和生活的地方,归根究底,是西北地区的土地、气候,以及最重要的水源不足所影响的。

地广人稀的西北,随时会被“弃养”的土地?

在我国的地理学上有这么几条格外重要的分界线:首先是从大兴安岭起,路经张家口、兰州和拉萨,直达喜马拉雅山东部附近的400毫米等降水量线,这条分界线分开了我国的半湿润与半干旱地区,分界线的西北方是人烟稀少的半干旱地区,东南方则是人口更为密集一些的半湿润地区。这条400毫米等降水量线横跨东北与西南,将华夏大地分成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

更有趣的是,这条等降水量线竟几乎完美地与“胡焕庸线”,也就是中国人口分界线实现重合。我国人口分界线也是从东北黑龙江瑷珲到西南云南腾冲,将中国分为在人口上东多西少的两个部分。此线以东,全国36%的土地养育着96%的人口;此线以西,仅有4%的人口居住在64%的土地之上。

这样的重合是巧合吗?当然不是。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不仅是我国的气候分界线,更是中国自然地理分界线、历史地理分界线,以及农耕文明的“生命线”。它的存在已经足以说明,为何西北地区为何气候恶劣、地广人稀。

连最基础的作物生长、口粮种植都无法保证的话,人们又凭啥居住在这里呢?西北本就地处干旱内陆,农业多以灌溉为主,而缺水的地方自然就随着人口的迁移变得人迹罕至,只有河水流经的地区以及地下水丰富的地区形成人口稠密的“明珠地带”。

西北的土地,蕴藏着无价之宝

可以说,没有水的恶劣自然环境极大地影响着这里的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发展。可是就此“弃养”西北地区这么辽阔的一片广袤疆域自然也不是人们所愿意看到的,更别提,看似一望无际的荒原西部上有着多少珍贵又丰富的资源。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陕西省,三个省区分布了我国近30%的煤炭资源,保有储存量可以达到3000多亿吨,其中榆林煤矿就是最为有名的之一。除了煤炭以外,西北也是油气大户,克拉玛依油田、长庆油田……陕甘宁盆地累计探明的油气地质储量更是高达近55000万吨。

当然,西北地区还有着镍、铂、钾盐等丰富的矿产资源。独新疆一个地方就有着138种矿产,种类齐全、储量丰富,其中5种储量居全国首位,25种居全国前5位,40种居全国前10位,23种居西北地区首位。

物质资源之外,西北地区还拥有从雪山到戈壁、从山清水秀到荒漠落日,截然不同又极致美丽的旅游资源。

因此,面对着如此丰富又多样的资源,岂有置之不理、不发展西部地区之理?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红旗河”计划应运而生了

“红旗河”的前世与今生

西北地区的干旱问题一直引得许多专家忧心。早在80年代,郭开就提出了一个“朔天运河大西线”的计划:他的想法是通过修建堤坝和挖洞的方式,将雅鲁藏布江、澜沧江、怒江和大渡河的水引入黄河,再引黄河支流支持西北地区。但很显然,这个计划不够周全与完善,但却奠定了红旗河项目的最初雏形。

2013年,专家组开始调研红旗河工程的方案的可行性。2016年,计划成型、课题组成立,这条计划沿青藏高原边缘全程自流进入新疆的调水环线进入线路研究和方案制定阶段。这个方案多年来一直在调整、研讨,最终确定为“红旗河——藏水入疆”工程。

更具体来说,就是从青藏高原东南部雅鲁藏布江的“大拐弯”处取水,然后沿途取用易贡藏布江和帕隆藏布江的水,再绕道云南怒江与澜沧江,将这一带水量充足但利用率低的河流都北上引入西北地区。

红旗河项目共分为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首先是拦河坝,沿整条红旗河共设置拦河坝19座;

其次是最重要的引水隧道部分,单线总长约2200公里;然后是通过明渠和少量隧道将水流引向玉门、和田和喀什段引水。

整个红旗河全程长6188公里,其中含200公里自然河道,落差1258米。而红旗河之所以敢称为“自流”调水,是因为这一河流路线与我国地势上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高度重合。

红旗河沿线都是高山过渡带、断层带,有着较为悬殊的高差,比较适合利用高差实现自流引水的。而计划一旦成功,红旗河预计每年可以向西北地区调来600亿平方米的水资源,西北地区将形成含喀什、和田在内近1万公里长、20公里宽的绿洲明珠带

当然,这个数据并不是眼睛一闭掐指乱猜的。根据各河流取水口之上的水流才能调的规定,据估算要在雅鲁藏布江需要取634亿m³,怒江241亿m³,澜沧江164亿m³,加上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等,共约为1444亿m³。而这些水一旦流入西北,那将是又一个“塞上江南”。

除了主流红旗河以外,该项目还将更多的地区纳入了红旗河支线项目:弥补宁夏南部、鄂尔多斯高原和陕西北部干旱地区的红延河;从内蒙古阿拉善流经锡林郭勒进入北京密云水库的漠北河;从甘肃省玉门市流向吐哈盆地,再延申至北疆的春风河

可以说,只要这个整体项目成为现实,不仅荒芜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能够在灌溉下“秒变”两亿亩良田,就连沿线一带的水资源综合利用与开发就都能马上安排起来。从发电、灌溉、旅游,到防洪与航运和国土利用,西部缺水引起的资源瓶颈、能源安全、粮食安全、人口流失问题都有望一举解决。

但是,固然红旗河能实现的好处利在千秋,其耗资依然让许多人觉得太巨大了。据估算,红旗河项目保守估计需要4万亿元人民币,这是个什么概念呢?根据三峡集团等公司编制的竣工财务决算草案,三峡工程财务决算总金额已经高达2078亿了,但却几乎仅仅只是红旗河项目的1/19

而且,除了资金上耗费巨大以外,红旗河自流调水引起的下游水系水量变化、水资源生态变化、自然灾害变动等等影响也让许多人对该项目并不抱有乐观态度。

是功在千秋还是天方夜谭?

当然,最重要、也最让人们忧心的是,红旗河项目的可行性究竟有多高?三峡项目已是百般曲折了,而比三峡更为复杂、涉及流域更为广阔的红旗河又将遭遇多少困难和质疑?

首先就是西北地区地形之复杂。无论是黄土高坡、还是盆地沙漠,西北地区的气候都受地形很大的影响:山地抬升,中间地带沉积形成盆地,山脉阻挡水汽,干旱仿佛是与生俱来的宿命。从两亿年前的内陆盆地,到两千三百万年前积水形成的高原大湖,再到500万年前开始逐渐干涸形成干盐滩,这种干旱是上百万年地质和气候自然演化的结果。

而且这条河建在一二级阶梯交界处,是好也是不好。好的是拥有了足够的高差实现自流,不好的则是阶梯交界处也是地质活动极其频繁的自然灾害带上。任何地质活动、气候异变以及人为意外,都会导致不可估量的损失。如果要人为将其改变,无疑是在强力对抗地质活动。

其次则是水源地水量有限,下游国家的反对。毕竟青藏高原发源地的江河不仅滋养着中国,途中红旗河需要取水的怒江、澜沧江等也多是东南亚国家境内河流的上游。

印度已经站出来表示,这项工程会影响跨国河流下游地区的水质和水量,甚至影响到恒河水的生态以及周边居民的生活。当然,就印度恒河水那质量还有没有影响的余地我们二说,但截流上游一旦处理不好也的确是会引起国际争论的一个做法。

最后一个则是最现实,也最多人提到的,土地盐碱化问题。西北地区中新疆占地最广,我们就以新疆为例来讨论,新疆是很缺水,但它的缺水不是没有水的缺,是有水但留不住的缺,也就是水质型缺水——全是不可用的盐碱水。

盐碱土地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即使红旗河把藏水引入了新疆,引入的水无论有再多,盐碱排不出去就相当于白干。大范围的灌溉,只会引起更大范围的土地盐碱化。当然,有把盐碱化土地淡化的办法,比如先把盐碱土地冲一遍,但要打造这么个淡水海洋几乎等于做梦;再比如找一个盐碱排放口,但隔海远,也几乎是做梦。

要解决新疆的土地盐碱化问题需要地表到地下、土壤到水源的一整套治理,但目前看来绝不是简单的引河入疆可以解决的。

但一旦红旗河项目成功,除了能实现农业灌溉和生态逆转,还有什么作用呢?打造一块1万公里长,2000公里宽的细小绿洲,某种程度上缓和和对冲了青藏高原隆起成为第三级的情况下干旱地区国民生存与发展的进程。说得更直白一点,改变并扩大西北含新疆地区在南亚的地缘政治意义。

西北地区太缺水了,人们是如此期待水能盘活这一片广袤的土地,能再现良田万顷、水草肥美、千城相连的美好景象,可这个计划真的可行吗?大家怎么看呢?


参考资料;

1.高艳红、许建伟、张萌、姜凤友:中国400 mm等降水量变迁与干湿变化研究进展,地球科学进展. 2020,35(11)

2.西北典型缺水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综合调控研究

3.左京平:气候变化影响下塔里木河流域径流不确定性与缺水风险评估

4.赵希涛、魏乐军:青藏高原东南部地貌特征与藏水北调源头段的可能线路——试评“红旗河工程”构想,地球学报. 2019,40(02)

5.张洪泉:“红旗河”调水方案的制约因素与中国西北干旱治理对策,水资源保护. 2018,34(04)

6.戚皓哲、孙启冀:藏水入疆工程施工关键技术研究初探,中华建设. 2019(11)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5

标签:澜沧江   怒江   西北地区   青藏高原   盐碱   良田   分界线   新疆   干旱   土地   地区   工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