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临死林达离婚被骂,后小叔子说情:不怪嫂子,作家妻子太辛苦

《平凡的世界》影响了一代人的成长,给无数普通人带去了温暖和希望,让人们有了奋斗和前行的动力。


但这是路遥以自杀式的勤奋,花了6年时间写出来的。


写完之后,他身体垮了,婚姻也破裂了!


1992年,路遥在病床上躺了3个月,妻子林达仅仅来了一次,她是带着离婚协议书来的。


协议书上,林达不要女儿、不要财产,只求离开路遥。


一日夫妻百日恩,为什么妻子会在路遥病重之时,还要离婚呢?


关于这个问题,或许我们可以从路遥的人生中找到答案——

抛弃


路遥原名王卫国,1949年出生在陕西农村的窑洞里。


路家有9个孩子,一大家子被贫穷压得喘不过气来。


一天清晨,父亲王玉宽叫醒7岁的路遥:


“我带你到大伯家玩几天。”


路遥兴奋地跳下炕,跑到饭桌前,惊讶地发现母亲竟然做了香喷喷的早饭!


他双眼放光,大碗吃洋芋擦擦,大碗喝黑豆钱钱饭,有生以来第一次吃了个饱。


在出发前,母亲掏出一双新布鞋:


“卫儿,穿上!”

穿着崭新的布鞋,哼着欢乐的歌儿,路遥跟着父亲翻山越岭,走了100多里路,走了两天。


路上,父亲用身上仅有的钱,给儿子买了碗油茶。


路遥饿极了,抓住碗,头也没抬就喝光了。


“爸,你咋不喝?”


父亲看着儿子喝下最后一口油茶,说:


“我不想喝。”


然后牵着儿子继续上路。


傍晚时分,他们抵达了延川县郭家沟村的大哥王玉德家。

在这里住了两天后,父亲对路遥说:


“我到镇上赶集,下午就回来,明天一起回家。”


路遥懂事地点了点头,然后悄悄跟了出去,泪水刷刷地流下来。


“我躲在村里一棵老树背后,眼看着我父亲,踏着朦胧的晨雾,夹个包袱,像小偷似的从村子里溜出来,过了大河,上了公路,走了……”


原来,父亲已经把路遥过继给大伯为儿——大伯王玉德夭折了3个孩子,缺儿少女。


路遥咬紧牙关,没有跟父亲走。


但这段刻骨铭心的记忆,成为他一辈子都难忘却的心结。

求功名


从此,路遥成了大伯王玉德的儿子。


王玉德也是农民,但是稍有余力供养孩子上学。


1963年,路遥小学毕业,可以升初中了。


养父却下了死命令:


“不准考试,回村劳动!”


天哪,这可怎么办?


路遥不想放弃,恳求道:


“让我参加县里的考试吧。考上了,我不去上就是了。我只想证明自己是有能力考上的。”


结果在1000多名考生中,路遥以第2名的成绩考上延川中学。


消息传来,全村轰动了!


可是养父沉着脸,不吭声。


路遥心存侥幸地等待,一直等到新生开学报到那天,养父终于给了句话:


“这学肯定不能上,天王老子说了也没用!”


路遥一听,哭着跑出了家门,他径直跑到了村大队党支部书记刘俊宽家中。


“干爹,我想上学,你给我想想办法!”


这位书记是个仗义人,他二话不说,立马凑了两斗黑豆,让路遥换成钱去交报名费。


既然都报名了,养父也不得不松口。


郭家沟村的父老乡亲们,听说王玉德愿意让儿子上学了,纷纷跑来给送干粮。


“全村人尽管都饿得浮肿了,但仍然把自己那点救命的粮食分出一升半碗来,纷纷端到我家里,那几个白胡子爷爷竟然把儿孙们孝敬他们的那几个玉米面馍馍,也颤巍巍地塞到我的衣袋里,叫我在路上饿了吃。”


他们用枯瘦的手,抚摸着路遥的头,千安顿、万嘱咐:


“好好求功名去!”

饥饿


就这样,路遥背着百家姓粮,走进延川县唯一的县级中学——延川中学。


那几年,延川县经历了各种自然灾害。


一天,养父托人捎来话:


“这半年再无法给你送来一颗粮食了。”


路遥心中一沉,他知道家里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了。


饿得发昏、饿得绝望的路遥,凭着本能向山野里走去。


“我在城郊的土地上疯狂地寻觅着酸枣、野菜、草根,一切嚼起来不苦的东西统统往肚子里吞咽。”

路遥的养母

这时,养母拄着打狗棍,每天疾行50里地,悄悄出门讨饭。


她把讨来的蒸馍、窝窝头、糠团子晾晒到院子的石碾子上,晒干后送给路遥当干粮。


与此同时,班主任和几个要好的同学,也把粮省下来给路遥吃。


“父亲不给我拿粮食,我小学几个要好的同学,凑合着帮我上完初中,整个初中三年。”


1966年,路遥初中毕业,以优异成绩考取了中专——西安石油化工学校。


但就在此时,全国所有大专院校无限期停止招生,路遥不得不重返农村。

初恋


1969年,先后有两万八千名北京知青来到延安地区插队。


其中,漂亮、多情的女知青林虹,一下子就勾住了路遥的魂!


为了她,他甚至放弃跳出“农门”的机会,把县上的招工名额让给了她。


朋友劝道:


“你在做鸡飞蛋打的傻事啊!”


但路遥却说:


“为了她,死也值得!”


然而,现实总是残酷的。


进城后的林虹,很快就抛弃了路遥。


这次惨痛的教训,让路遥一度想要跳水自尽。


多年后,他还耿耿于怀:


“你知道她是在什么情况下抛弃我的吗?你知道这种抛弃意味着什么吗?你知道雪上加霜吗?你知道一个人在最困难的时候身边的反手一吗?你知道我为了证明自己,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咬了多少回牙吗?”


后来,他把这段失恋经历写进了小说。


比如,《人生》中抛弃高加林的城里姑娘黄亚萍、《平凡的世界》孙少平的初恋郝红梅,都有林虹的影子。

路遥 林达

大学


没多久,路遥又爱上了女知青林达。


林达出生在北京的一个高干家庭,父亲是归国华侨,母亲也是知识分子。


说起来,林达还是林虹的闺蜜,俩人从小在一个机关大院长大。


朋友再次劝道:


“你别好了伤疤忘了疼!找一个陕北本地的姑娘吧,知根知底,有挑有拣。”


可路遥来了一句:


“哪一个本地女子有能力供我上大学?不上大学怎么出去?就这样一辈子在农村沤着吗?”


1973年,全国高校普遍恢复招生,路遥被县里推荐到了延安大学中文系


林达为了支持路遥,把每月38元的工资大部分用来供他上大学。


其实呢,林达文笔也很好,以她的才气上大学是完全有可能的。


但她为了路遥,放弃了这个选择。


在延安大学,路遥抓住宝贵的时间如饥似渴地读书,为实现自己的作家梦奠定了坚实基础。


期间,他读到了柳青的《创业史》,从此将柳青视为自己的精神导师。


1976年,路遥顺利毕业,被分配到《陕西文艺》编辑部工作。


因文笔好、出手快,他成为一名出色的编辑。


下班后,他也没有停止学习,几乎天天熬夜看书或写作,有时到半夜一两点,有时熬个通宵。

婚姻


过了两年,林达告诉父母自己爱上了陕北后生,母亲便说:


“你给我讲讲路遥是怎样一个人。”


林达将路遥夸得天花乱坠,夸他有才、勤奋、刻苦。


母亲听了,冷静地问道:


“你讲的都是路遥的优点,路遥有什么缺点呢?”


林达瞬间答不上来了。


这时,母亲说了一番金玉良言:


“你不知道他的所有缺点,就说明你并不很了解他,你们的事缓一缓为好,你得先冷静下来,拉开距离之后再看看。从某种意义来说,只有当你愿意接受和包容他的全部缺点的那个人,才能成为你的生活伴侣。


可是,被爱情冲昏头脑的林达,根本不愿考虑那么多。

1978年1月25日,林达和路遥在延川县城牵手结婚。


一年后,两人生下女儿“路远”,后改名“路茗茗”。


婚姻,意味着柴米油盐酱醋茶,意味着必须一生付出与共同经营。


可自打1973年路遥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优胜红旗》后,他就一头扎进文学的世界里,每天写作到凌晨三四点、甚至天亮,然后一觉睡到中午,“早晨从中午开始”。


林达是位知识女性,她有自己的工作,每天她要按时上下班,要接送女儿上下学,还要承担大大小小一切家事。


路遥基本上是“甩手掌柜”,几乎从来不管不问。


而每天中午起床,妻子去上班了,他自然也吃不到一口热饭。


省作协的同事们,经常看见路遥的中饭是两根发蔫的油条、一根黄瓜、一颗西红柿,或者一个大蒸馍就一缸浓茶。


晚上他往往拖到10点左右,饿得实在不行了,就到省作协不远处的夜市上随便吃顿什么便宜饭。


路遥昼夜颠倒的作息方式,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具体问题——如吃饭问题、穿衣问题、送孩子上学问题、甚至是夫妻生活问题等等。

路遥与父亲

与此同时,路遥写作的时候一定要抽高档烟、喝洋咖啡,这两样的开支不在小数。


而且,他还要赡养亲生父母、养父母,帮衬8个兄弟姊妹,基本每月都是囊中羞涩,有时还要动用妻子的工资给老家寄钱。


长此以往,林达能没有意见么?


她一个女人要上班、要带娃,在精神上得不到丈夫的体贴,在经济上得不到丈夫的帮助,这段婚姻出现矛盾与裂痕是迟早的事情。

《人生》


但是,路遥沉浸在写作之中,并未意识到妻子的不满。


1981年,路遥的中篇小说《惊心动魄的一幕》获得了全国“首届优秀中篇小说奖”,这让他倍受鼓舞。


他趁热打铁,又开始构思另一部中篇小说《人生》。


那时候,路遥下决心要帮助弟弟王天乐跳出“农门”。


他费尽心思地为弟弟安排工作,先让他当采煤工人,后来又把他调去《陕西日报》当记者。


在这个过程中,路遥产生了灵感。


他决定从弟弟改变命运的逻辑出发,塑造一个既带着“农村味”又带着“城市味”的奋斗者形象。


1981年,路遥离开了妻子和女儿,前往延安地区的甘泉县。


他把自己关在招待所,每天写作18个小时,用了21天,写出了13万字的《人生》。


于是,高加林来了,刘巧珍来了,德顺老汉来了,黄亚萍来了,小说中的人物一个一个前来报到,集合在路遥笔下,并按照自身的性格逻辑来爱与恨……

1982年5月,《人生》正式发表,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无数读者被打动,出现人人争说“高加林”、人人争说“刘巧珍”的热潮!


很多年轻人给路遥写信,请教他:


“人应该怎样生活?”


这其中包括正在部队服役的莫言,也给路遥写了长达3000字的信。


作家陈忠实读完《人生》,一下子身体瘫软,从自信跌入自卑。


一天,他撞见一个同学,同学一上来也不寒暄,直接就说:


“你弄了多少年写作,你咋弄不出个《人生》来?”


就连马云都说:


“18岁时,我是蹬三轮车的零工,是《人生》改变了我的人生。”


不久之后,《人生》荣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但路遥却因为没钱领奖,不得不找弟弟王天乐借了500块钱。

《平凡的世界》


《人生》火了,路遥红了,他从此进入著名作家行列。


但是,他没有被成功迷了眼。


“要忘掉你写过《人生》,忘掉你得过奖,忘掉荣誉,忘掉鲜花和红地毯。人不仅要战胜失败,还要超越胜利。”


路遥想起精神导师柳青,曾经在病危时候叮嘱他:


“陕北,这么伟大的一片土地,没有陕北人自己写出的两三部伟大作品,是不好给历史交代的。而我,无法完成这个交代了。这个担子你应挑起来。

于是,路遥决心创作《平凡的世界》——


以黄土高原为轴心,一部全景式反映1975年-1985年中国城乡变迁的史诗。


他初步确定的小说框架是三部、六卷、一百万字,上百个角色。


首先,路遥花了一年时间读书看报。


他潜心阅读了100多部长篇小说,诸如《红楼梦》《创业史》《百年孤独》《战争与和平》《霍乱时期的爱情》等,认真分析小说的主题、结构,敲骨吸髓地汲取写作经验、技巧;


在高强度的读书活动后,他逐年逐月逐日地查阅了近10年的报纸,做了几十本笔记,彻底弄清了过去十年中国的社会变迁。

其次,路遥花了两年时间,重返陕北故乡进行考察、采访,跟各色各样的人打交道。


乡村城镇、工矿企业、学校机关、集贸市场;国营、集体、个体;上至省委书记,下至普通百姓;只要能触及的,就竭力去触及。


最后,便是开始动笔写。


1985年,路遥带着两大箱资料和书籍,以及十几条香烟和两罐雀巢咖啡,来到铜川陈家山煤矿开始创作。


他发誓道:


“不完成初稿绝不出山!”


作品的第一句话就是整个作品的调子。


路遥绞尽脑汁,花了3天终于写出了满意的开头:


“一九七五年二三月间,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细蒙蒙的雨丝夹杂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时令已快到惊蛰,雪当然再不会存留,往往还没等落地,就已经消失得无踪无影了。黄土高原严寒而漫长的冬天看来就要过去,但那真正温暖的春天还远远没有到来……”


接下来,一个荡气回肠的时代,一点一点地在他笔下恢宏地展开;


孙少平、孙少安、田润叶、田晓霞……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从文字中生长出来。

祸不单行


1985年12月,路遥终于完成了《平凡的世界》第一部的初稿创作,然后回家过了年。


就在他沉浸在完成作品的喜悦中时,妻子林达却提出了离婚!


路遥坚决不同意离婚:


“我的一举一动都会引起全国性的关注,离婚会给女儿带来很大的伤害。我不能给女儿带来伤害,我也不想给自己造成负面影响。”


在婚姻亮起红灯的同时,路遥又遭受了一个致命的打击:


《平凡的世界》第一部被退稿了!


出版社给出的理由是:


“这种写法过时了。”


文坛也认为:


“相较《人生》,《平凡的世界》是很大的倒退。”


原来,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文坛受到卡夫卡、普鲁斯特、福克纳、马尔克斯等人的影响,热衷于现代主义文学


路遥是一位严肃的现实主义作家,被认为不符合时代潮流。


面对这样的批评和质疑,路遥怒了:


“这些人都不懂文学!难道托尔斯泰、曹雪芹、柳青等等一夜之间就变成这些小子的学生了吗?”


骂完之后,他哭了。


他去了一趟长安县,去到精神导师柳青的墓前,跪地痛哭!


不过,编辑李金玉看到了这部作品的价值,在他的艰难斡旋下,公司领导决定出版这部小说。


然而,《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只印刷了3000册,几本无人问津。

绝不放弃


哭完之后,路遥振作起来,继续投入《平凡的世界》第二部的创作中。


期间,他得了“乙肝”引起的初期“肝硬化”。


“第二部完全结束,我也完全倒下了。身体状况不是一般地失去弹性,而是弹簧整个地被扯断。身体软弱得像一摊泥,每吸进一口气都特别艰难。”


医生说:


“你必须停止工作,休息一年,才能延续生命。”


但是,好强的路遥不仅隐瞒了自己的病情,还继续写《平凡的世界》第三部。


“倘若休息一段时间,就很难调整到原来运好气创作的最佳情绪。而这种情绪上的大割裂,对于长篇小说来说可能是致命的。”


他不想重蹈曹雪芹、柳青等人的覆辙,给世人留下一部残缺的长篇小说。


“我必须把第三部写完,哪怕写完就死。”

1988年5月25日晚饭时分,《平凡的世界》全书写作完成,一座宏伟的文学帝国落成了!


六年不间断地奔跑,路遥终于一步一步,抵达了终点。


“第二天,孙少平提着自己的东西,在火车站发出了那两封信,就一个人悄悄地离开了省城。中午时分,他回到久别的大牙湾煤矿。他在矿部前下了车,抬头望了望高耸的选煤楼、雄伟的矸石山和黑油油的煤堆,眼里忍不住涌满泪水。温暖的季风吹过了绿黄相间的山野;蓝天上,是太阳永恒的微笑。他依稀听见一支用口哨吹出的充满活力的歌在耳边回响。这是赞美青春和生命的歌。他上了二级平台,沿着铁路线急速地向东走去。他远远地看见,头上包着红纱巾的惠英,胸前飘着红领巾的明明,以及脖项里响着铜铃铛的小狗,正向他飞奔而来……”


写完最后一个字,路遥再也无法控制住情绪,他的心脏剧烈搏动,手抖得像筛糠一般,泪水滚滚而下。


他站起来,来到卫生间用热水洗了洗脸。


几年来,他第一次认真地在镜子里看了看自己——


这张陌生的头颅两鬓竟然有了那么多的白发,整个脸苍老得像个老人,皱纹横七竖八,憔悴不堪。

茅盾文学奖


《平凡的世界》第一部问世时只印了三千册,基本无人问津;第二部也是编辑硬着头皮出版的。


就在这时,广播拯救了《平凡的世界》。


怎么回事呢?


路遥去北京出差,偶遇曾经的熟人叶咏梅,送了她一本《平凡的世界》。


此时,叶永梅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部工作,她读完书后大受震动,下定决心把它录制成广播节目。


结果,一经电台连续播出,《平凡的世界》立刻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千百万听众被这部小说深深吸引,它成为了当时的热门话题。


随后,《平凡的世界》在1991年荣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第一名。


得知自己获奖后,路遥来到柳青的墓前,恭恭敬敬地三鞠躬,然后绕墓走了一圈。


然而,让人感到心酸的是,路遥获得了如此高的荣誉,却仍然没有足够的钱去北京领奖。


他不得不再次向弟弟王天乐求助:


“到北京得请客,还要买一百套《平凡的世界》送人,你帮我想想办法。”


王天乐东拼西凑了5000元,赶到西安火车站,直接送到哥哥手里,哀求道:


“今后再不要获什么奖了,如果拿了诺贝尔文学奖,我可给你找不来外汇。”

病重


获奖后,路遥的身体每况愈下。


但他并没有停下脚步,先是创作了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后是选编《路遥文集》。


与此同时,路遥的婚姻问题越来越严重。


1992年6月,林达跟他达成离婚协议——


女儿归路遥管,林达放弃西安的一切财产,只身回京工作。


期间,朋友们都劝这两口子重归于好。


可林达却泪如雨下,哭着说:


“你们都说我不好,你们谁知道我这些年是怎样过来的,谁替我想过?”

事已至此,路遥为了让女儿跟着自己过得好一点,忍着病痛开始装修房子。


“我哪有时间去医院,有很多事情都得我去干。”


7月份,房子装修好了,路遥只等心爱的女儿和即将离婚的妻子林达的归来。


就在这时,他痛苦地意识到这个家要解体了!


突然,他无法面对这一切,为了逃避离婚,他跟林达商量:


“我准备回延安休息十来天,回来再办离婚手续。”


林达同意了。

1992年8月6日,路遥坐上了西安到延安的火车卧铺。


到了延安,他对朋友说:


“唉,林达闹着要跟我离婚,这个家保不住了,我来躲几天……”


未料,路遥病倒在延安宾馆,不久被转到西安治疗。


1992年9月6日,医院下了病危通知:


“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原发性腹膜炎。”


9月下旬,林达来看了路遥一回,她是带着离婚协议书来的。


但当她看到路遥病成这样,终于开不了口,离婚协议只能推后签订。


9月22日,林达离开西安,前往北京工作。


这让不知内情的一些朋友,对林达颇有微词:


“路遥从病重到病危,她竟没有伺候一天,这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


当时,很少有人知道,两人的婚姻已经名存实亡,走到了尽头。


而路遥在病重期间,急于领稿费与借钱,为的是妻子回京工作、安排女儿上学等等急用。

路遥 航宇

最后的日子,好友航宇为他奔波不休。


一天,路遥告诫航宇,在婚姻问题上不要急于求成:


“妻子很关键,一个人的人生事业成败,和妻子的好坏有很大的关系。”


又有一天,作家厚夫去看路遥,路遥突然说:


“我这十几年,吃的是猪狗食,干的是牛马活,你解下不?”

去世


1992年11月17日清晨,路遥因肝硬化腹水病逝,享年43岁。


可以说,路遥是劳碌至死的。


“我的起点很很低很低,我要改变命运、要成就大事,就得付出比常人多数倍的努力甚至牺牲,这牺牲包括常人的欢乐和友谊。”


在去世前一天,他因为肚子里都是血,痛苦地在病床上抽搐和呻吟、缩成一团,呼喊着他的亲人们:


“爸爸妈妈还是离不得,爸爸……最好……妈妈……最亲……”


这声音仿佛是对生命的眷恋和不舍,让人动容。

路遥去世后,作为合法妻子的林达,于11月18日晚飞回西安,处理丈夫的后事。


然而,由于她没有在医院陪护路遥,面临着巨大的道德舆论压力。


在路遥的追悼会上,她献上了挽联,挽联上写道:


“路遥,你若灵魂有知,请听一听我们的哀诉。”

7年后,路遥的弟弟王天乐在怀念哥哥的文章里,这才对二人离婚这件事说出了实情:


“这事不怪嫂子,作为一个女人,当作家的妻子是非常不容易的,天下女子就是找农民当丈夫,也不要找作家。”


而路遥的好友海波,也客观地说:


“我认为路遥和林达的不愉快,主要责任在路遥,而不在林达。当年作为未婚妻时,林达为路遥付出了能够付出的一切:在路遥最困难的时候和他订婚,为了供路遥上大学,使出了所有的力气;婚后甘当陪衬,勤勉地维持着这个小家庭;路遥去世后,面对许许多多的不理解,始终保持着高贵的沉默。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林达的支持,路遥不会有如此成就;如果有,也会付出更多艰辛。


我同时认为,在总体上讲,路遥也没有辜负林达对他的爱,他用惊人的毅力、忘我的劳动和世人瞩目的成就实现了给林达的承诺(如果有承诺的话),用事实证明了林达是一个有眼光的女人。他是一个和平年代的传奇英雄,一个值得男人学习、女人爱的英雄。


令人感叹的是,他把最好、最大、最本质的一面献给了社会、献给了读者,而把阴影留给了他的亲人,特别是他的爱人林达。”

诚然,路遥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他为写作奉献了自己的生命,给我们留下了惊世之作。


路遥是好人,是好作家;


但不是好丈夫、好爱人。


这样的男人,属于文学,不属于婚姻。


参考书籍:

01 《路遥传:重新开启平凡的世界》——厚夫

02 《路遥传》——张艳茜


#头条创作挑战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林达   陕北   延安   小叔子   妻子   作家   养父   西安   嫂子   北京   平凡   父亲   女儿   婚姻   人生   工作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