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毛主席分析:美国入侵中国,有3个致命问题

二战结束之后,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形成对峙局面,至此拉开了持续45年之久的冷战序幕。在如此紧张的局势影响下,朝鲜半岛成为了新一轮美苏争霸的焦点,双方为了各自的利益,分别在朝鲜半岛扶植了南、北两个政权。

1950年3月30日,金日成乘坐专机秘密飞往莫斯科,对苏联进行了为期26天的访问。两人在秘密会晤期间,斯大林一改之前反对朝鲜动用武力统一朝鲜半岛的态度,这让金日成在意外之余,感到十分满意和激动。

此前,斯大林为了避免和美国在远东地区发生冲突,曾竭力反对金日成向南韩采取军事行动,但却突然在1950年1月30日改变主意,并让苏联驻朝大使什特科夫给金日成发电报,表达了自己同意金日成的军事行动请求,并会在必要时对朝鲜提供帮助。

同年4月25日,金日成结束访苏之旅回到朝鲜,仅隔短短两个月之后,便在斯大林的默许下,对南朝鲜发动了军事进攻,朝鲜战争就此爆发。而斯大林之所以会一反常态,大力支持北朝鲜发动统一战争,实则是希望通过这次军事行动,重建苏联在远东地区的战略意图。

当朝鲜半岛爆发战争的消息传到我国时,战前并不知情的毛泽东对此忧心忡忡。尤其是随着朝鲜战局不断发展和深入,北朝鲜军队逐渐暴露出了颓势,当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在仁川登陆之时,战局更是出现了180°大逆转。

在这个紧要关头,苏联从一开始积极支持朝鲜发动战争,到后来曾一度决定放弃北朝鲜,让朝鲜军队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局面。金日成在多次请求苏联出兵无果的前提下,转而向我国请求军事援助,而苏联对此则乐见其成。

事实上,苏联在面对危难局势时,采取的策略非常直白,那就是毫不犹豫地将我国推到台前,并把出兵的责任推给了战前毫不知情的毛泽东。而我国一开始就不同意朝鲜向南韩发动战争,但毛泽东经过权衡利弊之后,最终还是做出了出兵援助朝鲜的重要决定。

当时我国正处于百废待兴的困难时期,在这种极为不利的条件下,被迫出兵援助朝鲜也是无奈之举。为此,在1950年9月时,毛泽东特地将林帅从广州召回北京,希望听一听林帅关于出兵朝鲜的建议。

毛泽东踌躇满志地对林帅说:“一旦朝鲜半岛陷落,那么我国将永无宁日。所以,为了保卫我们的国家,绝不能袖手旁观。”林帅深知毛泽东的性格,他在做决定之前,往往都会经过深思熟虑,一旦做出决定就很难被他人左右。

但林帅还是说出了自己的担忧:“如果我军染指朝鲜半岛战事,就面临着和欧洲国家彻底决裂的风险,甚至极有可能引火烧身,并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为了朝鲜的几百万人口,将战火引到我国境内一点都不划算。”

毛泽东听完林帅的担忧之后沉思了片刻,并给他分析了美国不敢入侵我国的3个致命问题:

第一,距离远,运输难

美国和我国相距1.4万公里,两国还隔着一条太平洋和多个海峡,如果从美国本土向我国发兵,不仅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而且还要搭上数不尽的军费,无论怎么算都不划算。更何况除了运兵之外,还要运输大量的武器装备。

一旦爆发战争,后勤补给如果跟不上,只有被动挨打的份,相信美国人不会干这种赔本的买卖。

第二,地域广,战线长

即使美国军队攻入我国本土,也会受限于战略纵深,继而就会因为战线拉得过长而处处受到掣肘。就算是几百万美国大兵,也未必能实现速战速决的梦想。当年,我们就是依靠农村包围城市打赢了老蒋,实在不行还可以继续打游击。

第三,兵力少,难持续

美国要想入侵我国,至少需要集结千万以上的兵力,但这对于当时的美国而言,简直是天方夜谭。一方面,美国兵力有限,不可能全都投入到战场中;另一方面则是,还要留下一部分兵力保卫本土。更何况美国民众,不可能让自己的孩子不远万里去中国送死。

林帅听完毛泽东的分析之后,还是没有打消内心的顾虑,于是托病请辞入朝作战。最终,毛泽东将这个重任交给了彭老总,我军在朝鲜战场上打出了国威和军威,一举颠覆了美国不可战胜的神话!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南朝鲜   金日成   美国   北朝鲜   朝鲜半岛   斯大林   远东地区   苏联   朝鲜   南韩   战局   兵力   中国   本土   战争   我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