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军统女特务冒死救下一中共党员,11年后反救自己一命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麻烦手动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带给您舒适的阅读体验。


佛经有云:“善人行善,从明得明,恶人行恶,从苦得苦。”

在近代史上,就有这样一则故事。

1940年,一位国民党军统女特务,冒死救下中共地下党员。

不曾想,此举却为她种下了善因。

11年后,她身陷囹圄,站上刑场。

当年被其救下的那个人反过来报恩,让女特务免于死劫。

两人立场敌对,本该水火不容,又为何上演了这一出恩恩相报的戏码?

死刑前得救

1951年,新中国成立不久,中央便轰轰烈烈开展了一场清剿残余国民党特工的行动。

一名叫做王化琴的中学老师遭到拘捕。

瞬时间,她的生活一下从天上掉到了地下。

当时的王化琴,刚刚成婚三年,育有一子。

丈夫陆长明是昭化中学校长。

她则任主任导师兼中英文教员。

夫妻俩志同道合,琴瑟和鸣,甚是羡煞旁人。

就在王化琴步入人生巅峰之时,“镇反运动”开始了。

王化琴的父亲王连山,做过四川军阀的军需官,是当地出名的大地主。

其坐拥良田千亩以及工厂钱庄。

这样的人物在当时自然要被镇压。

而她本人,更是当过国民党统特务,也难逃被捕的命运。

其实,王化琴自1947年,就已经从军统辞职,回到四川泸州当老师。

此后,她才认识了丈夫陆长明,结为夫妻。

按照共产党优待原则,王化琴早就脱离了军统,不应与恶劣的特务分子同等视之。

但由于层层操作起来,存在一些误差。

实际情况是,在昭化县监狱坐了24天的牢后,她被视作反革命,判处了死刑。

这个时候,丈夫陆长明还被要求与她离婚划清界限。

而37岁的王化琴,正怀着身孕。

她不怕死,可孩子何其无辜。

但不管如何,自辩都无法改变这残酷的命运。

被押往刑场那天,王化琴万念俱灰,只是不断抚摸自己的腹部,泪水涟涟。

她闭上双眼,静静等待死亡的到来。

谁料,其却迟迟没等到那一声判决的枪响。

万万没想到,有人在生死关头搭救了她!

这个人就是青年团西南工委副书记康乃尔。

他得知王化琴的事情后,火速写了两封信给昭化县县长胡谦。

没想到,胡县长看完信,还就真免除了她的死刑,改判管制3年。

那封信里到底写了什么内容?

康乃尔又为什么要搭救一个曾经做过国民党特务的死刑犯?

冒死搭救康乃尔

康乃尔的两封信,并非以职权要求宽赦王化琴,只是同胡县长讲述了一个故事。

那就是,当年王化琴冒死相救的故事。

1940年,王化琴此时对外的化名叫王坎恳。

这是她开始军统生涯的第二年。

因其精通俄、法、英、日多国语言,在军统局颇得重视。

此后,王化琴便担任了成都邮电检查所所长,还被授予上尉军衔。

其工作内容主要是检查中共秘密党员和进步人士的刊物、报纸、信件。

可在1940年5月的一天,王化琴接到了上级的命令,要她参与抓捕共产党人康乃尔的行动。

乍看见这个名字,王化琴面上不动声色,心中却掀起惊涛骇浪。

康乃尔不是别人,而是她青梅竹马的发小。

王化琴手迹

万万没想到,康乃尔一直向自己隐瞒了身份,竟然是一名中共地下党。

不过,现在不是追究这些的时候,她必须赶紧想办法救他!

只可惜,她刚进入军统局没多久。

按照规定,其两年无法通信,三年不能探亲。

而且,她不直接参与抓捕,不能擅自外出,根本找不到机会给康乃尔。

当天下午六点,康乃尔会在重庆茶馆开会。

届时,早有准备的军统特务将一举将其逮捕。

眼看就要逼近下午六点了,王化琴情急之下狠狠咬破了自己的舌头,猛地吐出一口鲜血。

同事以为王化琴受了什么严重的内伤,立刻将她送往医院治疗。

就这样,王化琴借机离开了军统局。

可即便如此,她还是甩不掉身边跟着的两个女特工。

直到去了医院,她灵机一动,提出要去卫生间。

女特工总不至于继续跟随。

于是,她便趁这个机会,偷偷溜出来医院,一路狂奔,生怕去晚了一切就来不了。

所幸当王化琴赶到重庆茶馆,军统特务还没开始行动。

康乃尔正好端端在二楼打牌,似乎对即将到来的危险一无所觉。

突然,他感到有人伸手拍了拍自己的肩膀,就听到一个女声说:“你起来,让我来打。”

当看见王化琴的脸,康乃尔十分意外。

其刚想开口说话,却见她递了个眼色。

康乃尔即刻领会了其中的暗示,脸色一变,立马飞速下楼从后门离开。

而王化琴却没有这么幸运。

康乃尔前脚刚撤,国民党侦缉大队便踏进了茶馆。

一行人没发现目标人物,却看到了不该出现在此的人。

王化琴的行为引起了军统方面的怀疑。

尽管她给出了解释,但军统还是对她展开了专案调查。

最终她因干扰行动,被关六个月禁闭。

这已经算是最幸运的结果了。

因为负责调查的军官恰巧是介绍王化琴加入军统的人。

倘若王化琴出事,岂不是会牵连自己?

再考虑到王家是当地大地主,加上军统没有找到直接证据。

该军官便帮她说情开脱,写了份称其无疑可查的报告。

只是,王化琴逃过一劫,康乃尔的麻烦才刚刚开始。

后来为了躲避军统追捕,他还跑去他父亲的结拜兄弟,也就是王化琴父亲家里居住帮工。

王家人出手相救,是冒着生命的危险。

没有他们,也就没有康乃尔的今后。

所以,得知恩人有难,他才第一时间写信给胡县长,告知当年王化琴搭救之事。

她虽是军统的人,但并非心狠手辣、大奸大恶之徒,也不是与共产党水火不容的敌人。

甚至说起来,实在令人唏嘘。

王化琴在成为国民党干部之前,其实一心想进的是共产党。

之所以会走上一条背道而驰之路,完全是阴差阳错的结果。

曾是进步青年

在那次抓捕康乃尔行动之前,王化琴与康乃尔根本就不知道各自的真实身份。

康奈尔一直是我党的地下党员。

其身份就连发小王化琴都不知情,保密工作做得是相当到位。

而王化琴,自加入军统就受到严格的管控。

战乱年代一别经年,康乃尔不了解她的情况也属正常。

况且,在此之前王化琴一直是一心入党的进步青年。

王化琴有个大地主的爹,从小锦衣玉食,家境优渥,因排行老二,人称王二小姐。

她从小天赋异禀,5岁就有了过目不忘的本领,7岁就能写诗填词。

因此,王父十分注重对这个宝贝女儿的栽培。

王化琴也不负所望,读书向来名列前茅。

她读完暨南大学,又相继前往法国教会学校、日本早稻田大学、东京帝国大学留学。

同许多革命者一样,她也是在看到日本因明治维而由弱变强后,受到新思想的冲击。

她常对同学说:“唯有中国年轻人思想的变新,唯有中国年轻人命运的改变,中华民族才有希望。”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

王化琴等中国留学生被驱逐回国,她与康乃尔重逢在了成都。

王、康两家来往密切,王化琴与康乃尔是小学同学。

读高中时,她一直受到康乃尔的照顾。

两人之间有着兄妹般的感情。

此次相见,康乃尔已经成为了地下党的一员,以在川大读书作掩护,领导学生组织——民先队抗日救亡。

当然,王化琴对这一切一无所知,只当他是先进青年。

在其影响下,她也热情高涨地加入到救亡活动中来。

不久后,在康乃尔的帮助下,王化琴和一批进步青年突破了国民党的封锁,来到了革命圣地延安。

就像投入母亲怀抱的孩子一样,她感受着延安浓厚的革命氛围,心中是说不出的温暖和高兴。

此后,王化琴积极参加了抗大的学习,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与共产党员陈云洁结为姐妹。

没过多久,她和陈云洁奉八路军西安办事处之命,前往国民党第二战区任政治教官,搞宣传鼓动。

临走前,她高唱着《毕业歌》:“我们要去打击侵略者,怕什么千难万险!我们的血沸腾了!不驱走敌人不回来相见。”

那时候,谁都没想到这一去,她就再也没能回到延安。

王化琴她们达到部队后,把政工宣传工作干得风生水起。

慰问演出、宣传动员,极大鼓舞了军中的抗日热情。

战士们还把她亲切地唤作“王教官”。

然而,这样激情澎湃的日子,没能持续多久。

台儿庄战役后,她们就要随军队撤离徐州,躲避日军的夹击。

不幸的是,王化琴和陈云洁在途中与部队走散了。

她们只好先返回延安,再做打算。

可是,从徐州到延安千里迢迢,两个人完全靠着两条腿硬走,其中艰辛可想而知。

不过,两个小姑娘却比我们想象得坚强,还真徒步走到了西安。

到了西安,她们第一件事便是去找八路军西安办事处。

然而找了一天下来,愣是没找到组织。

人生地不熟的,两姐妹吃住成了燃眉之急,一时都不晓得该何去何从了。

就在走投无路之际,她们看到了一则广告。

那是国民政府战时工作干部训练团的招生广告。

彼时,国共正携手抗日,她们并没有想太多,像抓住救命稻草一般跑去报了名。

没想到,两人竟都被录取了。

可训练了一个月后,一位军统少将发现团里竟有两个女大学生。

惊愕之余,其就把人劝退了。

原来,“战干团”几乎清一色男性,鲜有女性参加的。

而且王化琴与陈云洁都是知识分子,更应该发挥所长,去适合的地方为国出力。

少将夸奖了她们的勇气后,就写了个条子,让她们坐飞机去重庆抗日大本营。

陈云洁一听就不想走,她是山西人,好不容易辛苦跋涉到西安了,只想留在陕西。

而王化琴是四川人,迫不及待想要回到老家,回到没有战乱的大后方。

最终姐妹含泪挥别,走上了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一个继续做共产党员,一个成了军统特务。

坎坷一生

王化琴当初是怀着抗日报国的热情,加入了军统局。

但随着国民党反共思想的高涨,以及康乃尔一事,她终于认清了国民党本质,选择辞职。

1947年,王化琴不愿再参与政治,开始了新的人生。

王化琴

然而,过去的这段经历却成了她永远洗不去的污点。

即使有康乃尔相助得以免于死刑,当她坐牢3年出来,却是又一个劫难的开始。

出狱后,丈夫走了,工作没了,王化琴携儿女一个人过得很是艰难。

后来在亲朋的介绍下,她嫁给了宝轮大队八队罗顺才。

这人是贫农出身,大字不识一个。

两人完全只为搭伙过日子,毫无幸福可言。

图片来源网络

而且,她的户口还得随夫迁到农村。

教师到农民,个中滋味只有其自己明白。

那段时间,王化琴要下地劳作、养育儿女。

可窘困的现实还是压得人抬不起头。

为了吃口饱饭,不管是玉米芯子还是萝卜缨子,她都往肚里填,鞋子衣服也是补了又补。

久而久之,王化琴得了严重的胃病,身体也日渐消瘦。

不过更令人绝望的还是特殊时期遭到的打击。

王化琴

那时,命运再次揪出她的污点,开始了一轮又一轮残忍的捉弄。

直到1982年,王化琴才得到组织颁发的纠错文件。

迟来30年的平反昭雪,仍然令她激动。

王化琴高兴了好久好久,她说:“这下我可以光明正大地做人了。”

紧接着,宝轮中学就聘任她为英语教师,带毕业班,给予了54元工资的待遇。

年近70的王化琴依然可以看英文书籍,和外国人对话,还会教孙子习字算账。

历经风霜30年,她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安稳晚年。

可王化琴的结局还是让人扼腕。

王化琴母女

1984年春节前,她就被确诊食道癌。

生老病死是人生常态,的确不值得大惊小怪。

但王化琴苦苦盼来昭雪,没享受几天清福就又要被命运夺去性命,实在凄凉。

在临死之前,王化琴已经神志不清了。

只是,她口中却断续念着那句“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

后记

她这一生,从富家小姐、天之骄女到落魄阶下囚、打击对象,千磨百折,历经沧桑。

军统特务的身份曾是她污点,却无法抹杀她的进步性与光芒。

她曾心怀热血抗日救亡、参加徐州会战、冒死搭救共产党员。

怪只怪命运的捉弄,造就了这跌宕而悲壮的人生。

参考资料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冒死营救秘密共产党人的军统女特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军统   延安   茶馆   徐州   西安   污点   特务   重庆   县长   共产党员   死刑   国民党   党员   中共   没想到   年后   命运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