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饮料行业深度报告:第三消费时代变迁,日本食饮行业回眸

(报告出品方:中信建投证券)

引言:日本消费变迁与合理性借鉴

在国内宏观预期偏弱、老龄化加重的背景下,市场对日式“资产负债表”衰退的讨论较多,对国内消费前景亦出现较多担忧,我们认为日本消费 行业的变迁值得思考,但并不能完全反映国内消费的未来。

第一,国内的消费市场复杂程度和消费潜力远超日本。整体而言,我国当前与日本第三消费时代具有相似性,但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不同 区域间的经济水平、产业结构、资源禀赋存在较大差异,不同省份的人均GDP对应着日本发展的不同阶段时期,上海等一线城市表现出向第四消 费时代过渡的特征,但仍有广大下沉市场仍处于第二消费时代,不同消费特征在国内同时出现,巨大的内需市场体量亦非日本可比。

第二,国内房价表现平稳,未出现日本90年代初的资产价格大幅回落。90年代初地产泡沫破裂是日本衰退的重要原因之一,居民财富大幅缩水, 而国内房价在2017年后保持平稳,国内资产价格并未出现大幅回落,当前仍处在复苏周期,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一、宏观:日本第三消费社会背景与特征

日本宏观经济:经济增长经历四个阶段,八十年代换挡降速

稳定增长期1975-1990年:日本经济经历换挡降速,从80年代前的10%以上增速降至6%左右增速。该阶段日本消费呈现定制化、个性化、 高端化、品牌化等特征,炫耀式消费繁盛,奢侈品、高端旅游、高尔夫等高端运动受到追捧。

增长停滞期1991-2009年:1991年日本地产泡沫破裂,股市和房市价格大幅回落、社会失业率抬升,日本经济陷入衰退,1997年再遭遇亚 洲金融危机冲击,进入21世纪后日本经济长期低迷,GDP增速停滞不前,日本社会进入通缩和低欲望状态,消费者回归理性,开始追求性价 比,呈现简约化、健康化趋势。

经济复苏期2010年至今:日本经济缓慢复苏,2013年安倍经济学开启宽松货币政策,日本逐步摆脱通缩困境。

我国当前人均GDP水平与日本八十年代初相当,我国当前人均GDP约1.27万美元,与日本1985年接近,GDP增速也与日本八十年代类似,当 前经济换挡期仍维持中个位数高质量增长目标,在共同富裕背景下人均可支配收入依然有较大提升空间。

日本人口结构:老龄化持续加深,97年和08年分别为劳动力和人口总量拐点

人口总量拐点:2008年。随着出生率持续下降,日本人口总量于2008年前后见顶,约1.28亿人。根据国家统计局 数据,2022年末我国人口总量14.1亿人,较21年末减少85万人,总人口达峰或临近。

我国当前老龄化程度与日本九十年代初相当,1970年日本65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即进入老龄化社会,此后持 续提升,2021年老龄化率为30%。当前我国老龄化率约13%,与日本1992年前后的老龄化程度相当。

日本消费群体:新人类一代成为日本第三消费时代的主力群体

人群特征:1)小家庭化:单身群体增加,日本社会主流家庭结构从1970年前的4-6人切换至90年代的1-3人,个人化、 小型化消费兴起,如小家电、宠物消费、宅文化和粉丝经济;

在渠道端,更加便捷、个人为消费单元的便利店逐步取代家庭为消费单元、第二消费时代的超市,80年代后日本便利 店数量快速增长,家庭做饭频次降低,日配食品及快餐的销售额保持较快增长,高于加工食品。

参考日本第三消费时代变迁,关注国内大消费趋势

趋势一:国内消费升级持续进行。当前国内经济增长换挡为高质量增长,居民收入仍在持续提升通道,与日本80年代接近,而并非90年代的增 长停滞,同时国内房价表现相对稳健,并非日本的资产价格大幅回落。国内不同区域经济水平差异较大,广大中西部区域仍处于第二向第三消费 时代过度状态,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

趋势二:消费量远未到天花板,结构升级潜力广阔。在国内庞大人口基数和较复杂的渠道结构下,众多消费品仍存在广阔的渠道下沉空间。近年 国内消费者对有机、零糖、天然等健康产品需求持续提升,推动调味品、乳制品等行业向健康化、功能化升级。

趋势三:少子化、小家庭化催生便捷化需求。与日本类似,国内消费渠道呈现从KA向社区门店转移的趋势,绝味、紫燕等街边店蓬勃 发展,餐饮工业化驱动预制菜品类渗透率持续提升。

趋势四:消费趋于理性,重视产品性价比。近年来名创优品、拼多多、量贩零食等渠道和产品在国内兴起,消费者对日常消费品更加 关注产品本身质量和效用,而不是攀比消费。

趋势五:民族自信提升,国潮兴起,国货走出国门。国产护肤品、运动品牌在消费者心中认可度不断提升,国货品牌增长强劲。国内 新式茶饮品牌、国产汽车、游戏纷纷开启海外布局,加快走向世界步伐。

趋势六:Z世代个性化消费崛起。当下国内主力消费群体与日本新人类一代类似,出生于经济高速发展期,更加重视个性表达,更愿意 为时尚潮流、兴趣爱好、精神消费付费,催生医美、盲盒、虚拟经济等新消费。

二、食饮:第三消费时代下的量价表现与结构演化

酒类销量表现:清酒率先见顶,利口酒、发泡酒替代传统啤酒

60-90年代中期:日本酒类消费量价齐升的黄金时期。战后人口增长叠加经济腾飞,日本酒类消费量从1960年的207万 吨提升至1994年的964万吨,CAGR约+4.2%,啤酒成为大众消费主流,占酒类消费量最高超70%。

90年代中期-2005年:总量平稳见顶,性价比品类崛起。人口老龄化加深、地产经济泡沫破裂后,性价比消费崛起,价 税更低的发泡酒、第三类啤酒替代传统啤酒、烧酒快速增长,酒类消费总量CAGR约-0.6%,2005年发泡酒见顶。

2005年至今:总量回落,利口酒逆势高增长。日本经济持续低迷,酒类消费总量CAGR约-1.0%,但受年轻群体和女性 消费者喜爱的、酒精含量低、价格低廉的利口酒和果酒逆势增长,2020年利口酒占比超30%。

日本酒税:税率改革冲击价格体系,酒精度递增酒税促进低度化

1989年废除从价税,降低威士忌税率,提高烧酒税率:日本威士忌和清酒税率在1989年经历重大变革,89年前日本对威 士忌和清酒根据品质实行分级征税,对高价酒(威士忌、特级清酒等)适用从价税+从量税,特级威士忌和二级威士忌税 率差距巨大。80年代受贸易自由化、关贸总协定的影响,日本在1989年取消从价税和威士忌、清酒的分级制度,提高烧 酒税率,特级威士忌税率大幅降低,高端威士忌价格下调,市场价格体系出现混乱,当年威士忌销量下滑11.8%。1996年 WTO建议纠正烧酒和威士忌之间的差异,日本政府1997年再次降低威士忌的税率,并提高烧酒的税率,但威士忌下滑态 势并未扭转。日本烈酒税率还长期实行跟随酒精度递增的政策,也导致威士忌和烧酒的主流酒精度数均出现下滑。

烧酒:大公司营业利润率、费用率优于行业平均,盈利能力优于清酒

大产量公司盈利能力优于行业平均,竞争格局持续优化。产量5000吨以上的烧酒公司毛利率与行业整体水平相当,但费用 率水平低于行业整体水平约2.5pcts,而大产量公司营业利润率高于行业整体约2.4pcts。大产量公司盈利能力突出,具备α 特点,能够推动行业格局持续优化,因此市场集中度较高。

对比清酒,烧酒大企业的毛利率更低但营业利润率更高。烧酒和清酒行业整体的毛利率水平较为接近,均略超30%,而大 产量清酒公司毛利率在40%左右,高于大产量烧酒公司,而烧酒公司的费用率明显低于清酒公司,导致烧酒行业营业利润 率高于清酒行业,大产量烧酒公司盈利能力领先。

调味品:人均支出额受经济波动影响小,基础调味品占比持续下滑

调味品人均支出受经济波动影响较小:日本家庭端调味品人均支出长期保持提升趋势,21世纪后增速放缓,短期内受经济周期 影响曾出现阶段性下滑,但长期看受经济波动影响较小,1980-1998年人均支出CAGR为1.0%,1999-2017年CAGR为0.2%。

基础调味品占比下滑,消费结构持续向口味复合化演变:食盐、酱油、味噌、砂糖等单一型基础调味品的人均支出额大多在七 八十年代见顶回落,其占比则持续下滑,并非受经济周期影响,西式复合调味品表现相对平稳,日式复合调味品持续增长。

复合调味品:便捷化和功能化驱动,调味酱汁替代传统酱油

复合调味酱汁持续成长:1990年后酱油产量出现明显的下行趋势,主要系以酱油为基底的复合调味汁快速成长,属于复 合调味品,本质是酱油功能化衍化升级。如龟甲万先后于1995年和1997年推出Tsuyu和Tare两款酱油调味汁,包括蘸面 酱汁、烤肉酱汁、寿喜烧酱汁等众多类型,1987-2021年日本家庭端复合调味酱汁人均支出CAGR为3.2%,2021年日 本家庭端酱油调味汁消费额已经是酱油消费额的2倍多。

速溶汤料、香鬆等日式复合调味品持续增长:功能化和便捷化趋势受经济波动影响较小,日式复合调味品持续增长替代 基础调味品,1987-2021年家庭端速溶汤料人均支出CAGR为3.8%。

乳制品:鲜牛乳向发酵乳升级,奶酪一枝独秀、穿越周期

60-90年代中期:乳制品销量持续提升期。战后人口增长叠加经济腾飞,日本政府大力推广乳制品并补贴奶农,驱动乳 制品消费量持续提升至1996年见顶,与劳动力人口拐点(1997年)接近,1964-1996CAGR约3.4%。

90年代中期-2014年:总量小幅下滑。日本少子化趋势下,鲜奶消费量下滑,1996年消费总量见顶后平稳下滑,至 2014年阶段性见底,2014年销量较高点下滑约15%,CAGR约-0.9%。

2015年至今:总量企稳,疫情催化下需求略有提升。疫情影响下乳制品需求量略有提振,酸奶和奶酪持续增长弥补鲜 牛乳的下滑,消费总量相对平稳。

预制食品:稀缺的持续成长赛道

量的维度:日本预制食品行业突破人口下滑、经济降速等不利因素的影响,自70年代开始持续增长,08-09年曾有短暂回 落,但随后重回增长,是日本老龄化阶段下非常稀缺的持续成长赛道,本质原因在于食品便捷化的底层需求。2021年日 本速冻食品人均消费量23.1kg,较1980年人均消费量6.0kg增长285%,CAGR约+3.3%。

价的维度:以熟食价格为参考,在80年代前保持较快涨势,进入90年代后涨幅有所放缓,1997-2013年价格基本持平, 2013年后重新温和上涨,2021年熟食价格较1980年上涨约60%,CAGR约+1.2%。

日本软饮料表现:碳酸饮料占比下滑,无糖饮料兴起

80年代:碳酸饮料和咖啡饮料时代。碳酸饮料市场在80年代保持增长,1980年碳酸饮料占软饮料市场比例高达42%, 伴随咖啡在日本的普及,咖啡饮料占比快速提升,从80年的12%提升至90年的24%。 90年代:茶饮料时代。90年代初碳酸饮料市场开始下滑,2000年碳酸饮料占比下滑至18%,无糖绿茶兴起拉动茶饮料 在90年代快速增长,其中绿茶市场持续放量,从95年的852亿日元增长至05年的4470亿元,CAGR约+18%。 21世纪:无糖饮料时代。日本软饮料市场总量进入21世纪后增长停滞,整体趋于平稳,果汁饮料、碳酸饮料等出现下 滑,而矿泉水市场持续增长。

三、龙头:第三消费时代的日本食饮龙头如何穿越周期

日本消费股票表现:必选优于可选,食品饮料龙头跑赢日经225

必选消费表现好于可选:日经225指数在1989年底达到高点,此后泡沫破裂进入长期回落期,直到2013年后逐步走出底部。 以标普日本行业划分,在1990.01.01-2013.05.31期间,通讯服务是该时期全球产业大趋势,因此涨幅大幅领先,日常消 费品和可选消费行业涨幅仅次于通讯业,跑赢其他行业。

食饮龙头公司明显跑赢日经225:虽然日本国内在90年代后经济长期低迷、老龄化严重,但食品饮料龙头凭借提升市场份 额、品类多元化、国际化扩张等方式实现持续增长,尤其2012年后日本贷款利率持续走低,各行业龙头加速国际化进程, 股价均跑赢日经225,说明优质食饮龙头公司在行业负β下仍然有α机会。

日本食饮龙头发展启示

虽然日本国内在90年代后经济长期低迷、老龄化严重,但食品饮料龙头凭借提升市场份额、品类多元化、国际化扩张等 方式实现持续增长,另一方面老龄化导致的人事成本抬升蚕食企业利润,更加考验龙头的成本管控和运营效率,优质龙头 公司在行业负β下仍然展现出α机会

四、启示:新消费时代下,国内消费投资机遇在何方

日本食饮行业的四大趋势总结

相较于担忧人口总量或老龄化,居民收入水平和收入预期是影响日本消费变迁的更重要因素,经济增长期的日本消费经历了 长达三四十年的消费升级,即使在宏观经济的停滞期,消费习惯的改变仍然会出现较多结构性机会,关注子行业的结构演变 更有意义。

趋势一:便捷化消费持续增长。便捷化趋势突破经济下行和老龄化的不利影响,成为驱动行业结构演化的重要因素。调味品 领域,更便捷的复合调味品持续替代单一型基础调味品。速冻食品在餐饮端下滑的情况下,零售端依然长期保持增长,是日 本稀缺的持续成长赛道,中食消费持续提升。在渠道端,更便捷的便利店逐步取代百货店。

趋势二:性价比消费推动品类创新与供应链优化。经济泡沫后,日本居民消费回归理性,性价比趋势倒逼企业优化供应链、 推出创新产品。典型如发泡酒、第三类啤酒等瓜分传统啤酒市场。服装领域的优衣库、零售领域的百元店是性价比趋势下, 通过供应链优化出现的结构性机会。

趋势三:健康化趋势长期受益。随着老龄化加深,健康化消费长期受益,食饮消费结构受健康化趋势影响明显。调味品领域, 低盐、有机、零添加等健康酱油的占比提升。乳制品领域,白奶向具备医疗保健功效的酸奶、有机奶酪等方向升级。饮料领 域,碳酸饮料占比下滑而无糖饮料高速增长。明治、味之素、麒麟等食饮龙头也纷纷进入医疗保健赛道。

趋势四:个性化消费和民族自信崛起。出生在日本经济崛起后的新人类一代,具有更强的消费个性和民族自信,日本消费者 逐步摆脱对欧美文化的崇拜。日式快餐、日式复合调味料、日本威士忌、预调酒等符合本土消费偏好和消费文化的行业崛起, 包括朝日在80年代末推出更适合日本消费者口味的Super Dry。

报告节选: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链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日本   烧酒   行业   清酒   消费量   威士忌   税率   调味品   总量   食品饮料   龙头   深度   饮料   趋势   年代   报告   时代   国内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