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农村大学生最好的舞台在农村!我坚决反对这个观点

近日,人民网的一篇文章引发了广大网友的热议,虽然整篇文章看似正能量,但其实带有严重的狭隘的阶级主义观点和立场,所以我要坚决反对,并针对此篇文章的观点加以反驳。我们不得不说,这篇文章的出发点和思路有问题,我不知道这是哪位专家写得文章,但是很明显,这篇文章的内容有失偏颇,我通篇看了一下文章所表达的意思,跟原来某个博物院女院长的思路一致:也就是农民的儿子永远是农民。不要跟城里人抢饭碗,即使你抢估计也抢不过,所以看了之后让人非常的不解。这毕竟是央媒啊,像此类的文章有没有经过深思熟虑?有没有经过相关人员的审核?之所以近些年央媒的很多文章备受质疑,其实主要原因就是相关的文字编辑人员根本都不了解基层情况,不了解最底层群众的所思所想,带着一种高高在上的浓烈的官僚主义风格,所以得到了很多网友的批评。

之所以我要反驳这篇文章的观点,是因为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我的文章,让某些央媒的作者们认真审视一下底层人民的想法,不要想当然的发表一些违背民情民意的文章,不仅会引发群众的反感,更会显得自己的无知。

其观点一:部分农村大学生应聘时发现,在学业成绩和专业素养相当的情况下,城市孩子有更多的兴趣爱好,更容易与陌生人无障碍交流,大单位大企业实习经历也更加丰富。我不知道这位作者是从哪里得来的数据,就针对这个数据而言,就显得非常的不太合理。当然,城市孩子有更多的兴趣爱好,这是可以理解的。尽管如此,我们想过没有,为什么他们会有如此多的兴趣爱好?是天生的么?非也!只是因为他们的生活环境比较相对农村来说比较优越而已,正因为生活环境的不平等,所以导致农村大学生的兴趣爱好跟城市大学生不一样。但如果要说兴趣爱好少,我不这么认为。只是在他们眼里的兴趣爱好更多一些,因为这些爱好通常不被农村所接受,大多数爱好在城市里比较享受,但在农村不切实际吧。

我们比如钢琴,舞蹈,篮球,足球,羽毛球等等。很显然在农村繁忙的时间里,这些爱好很多孩子都不具备,一台钢琴多少钱?舞蹈谁来教?篮球还可以,但足球连基本的场地都没有,你让农村孩子如何爱好?农村孩子的爱好也不少,多数都是比较现实的,对改善家庭生活有益的东西,我们比如说抓鱼摸虾算不算爱好?不仅可以体验乐趣,还能够改善生活;我们比如说维修各种家电,不仅可以增长知识,还能为家庭减少开支;我们再比如说爬树摘野果,玩弹弓,练武术等等,这些爱好都是强身健体,锻炼体质,为今后保家卫国,抵抗外来侵略的需要。所以说,所处的环境不同,生活观念也不同,导致爱好也不同。农村人纯朴,把家国放在第一位;城市人市侩,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农村人的爱好为家国所需要,城市的爱好大多只是个人需要。

其观点二:广大农村大学生放弃了城市里安逸的生活,毅然决定回去建设家乡,为脱贫攻坚取得全面的胜得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说实话,文章的这句话说得已经非常直白了,放弃了城市里安逸的生活,如果能够有机会,谁愿意放弃安逸的生活?还不是被现实所逼?之所以毅然决定回去建设家乡,那是因为家乡是农村学子的根,即使在城市工作,他们也每年都会定期回到家乡。那么我试问一下,既然城市里生活安逸,农村生活比较艰苦,除了农村人,城里的大学生愿意到农村吃苦么?能够吃得起这种苦么?如果大家都不建设农村,那农村怎么办?所以权衡利弊,只有农村大学生才愿意回农村,城市的大学生根本不愿意到农村去,这才是最重要的。我们试想一下,1955年上山下乡的时候,都是哪些人下来的,而下来的这些人能够安心待在农村么?还不是想尽各种方法回城。

所以说,这句话本身就是说明了城市里的大学生更喜欢享受安逸的生活,不具备吃苦精神而已。但是为了祖国的建设,农村不能没有人,除了这些城市里的大学生,也只能由农村大学生去建设,毕竟每一个岗位都是在为国家做贡献。再艰苦的岗位,城市里大学生不愿意,总得有人干吧,所以只能苦了这些农村孩子。所以说,如果有选择的话,我相信大多数农村的大学生也都不愿意主动回到农村的,毕竟上大学是唯一改变命运的机会。我们也都知道,如果是学习的农业领域,回到农村尚可以说是专业对口,但是如果学习的是其他专业呢?回到农村还不是从头再来?

其观点三:更容易与陌生人无障碍交流,大单位大企业实习经历也更加丰富。说实话,头一句我们要看心理上的原因,如果你身处高位,你当然可以同任何人无障碍交流,如果你身份比较卑微,你估计很难做到同陌生人无障碍交流。所以说,城市人这个身份就给了某些人自信,一种与生俱来的自信,即使一无是处,但他只要是城里人,那他就很自然觉得自己有一种优越感,所以跟别人交流起来也不存在什么困难。但是农村人不同,农村人非常纯朴实在,非常讲诚信。我在这里并不是批评城里人,我只讲讲我个人的感受。就我本人以前求学的经历来看,一部分城里人满嘴大话,吹牛功夫比较强;对个人诚信不太注重,在谈恋爱泡小姑娘上比较有天赋。但农村人却不是,能做到的才会答应别人,很少有人喜欢吹牛的,即使吹牛也是关于打架方面,相对来说道德观念更强,思想更纯朴。

再说大单位大企业实习经历比较丰富的这句话,很明显城市大学生由于生活环境和父母亲朋的原因,他们更容易得到一些大单位和大企业的机会,这并不是他们个人的能力,而是他们背后家庭势力,家庭背景的能力,与他个人能力无关。而农村大学生在城市里举目无亲,两眼一摸黑,他们如何能够得到大单位和大企业实习的机会?没有这样的机会,他们就很自然的没有这样的经历,这本身是一种不公平不公正的事情,却被我们人民网的这位作者说得如此堂而皇之,甚至成为了城市大学生的一个优点,实在是非常的可笑。

其实里面的观点很多都是带有浓烈的主观主义色彩和官僚主义色彩,我就不一一批评了,可以看到评论区里一边倒的是批评。有网友说:农村大学生回农村,不要和城里大学生抢烟草,电力,石油等单位的招生名额了;请问农村的大学生有什么优势?又穷又没背景又没关系;越来越牛逼了,让农村人世世代代逃离不了农村。唉,说实话,如果不是人民网这三个字,我绝不相信这篇文章居然能够出自人民网这样的央媒笔下。真是语出惊人,然后人民一片哗然,这种思想绝对不代表不了人民网,更代表不了人民。

#头条文章养成计划##我的生活也是头条##社会百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1

标签:人民网   观点   农村   大学生   城里人   纯朴   生活环境   安逸   家乡   批评   舞台   单位   机会   城市   文章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